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日常生活飲食宜忌(1)
飲食宜淡、少、生、雜
1.飲食宜淡吃淡食可延長血管的“青春期”,推遲其硬化。從生理角度講,每餐吃1克食鹽就夠了,每天三餐吃鹽量應限制在6克以下。無數事實證明少吃食鹽能長壽。
2.飲食宜少節制進食量,每餐只吃七分飽,是一個很有效的延年措施,每餐少吃一口,正是為了保持自身的“進出口平衡”。
有關專家認為,吃得越多,就需要越多的能量去消化,并且越容易造成細胞老化,使人老得快,同時因為堆積過多脂肪而影響健康。我國歷來有“冬補”和節日“大吃大喝”的習慣,這對身體極為不利,更談不上益壽。國內外的調查資料表明,凡是活到9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77%以上都有著長期節食的良好飲食習慣。需要指出的是,少食的原則主要是減少主食的攝入,至于蔬菜和水果,不僅不能少吃,還應多吃一點,以滿足人體對養分及水分的需求。
3.飲食宜生研究表明,生食既保留了大量的維生素,還有未被高溫破壞的干擾誘生素,這是一種有效的抗癌物質。當然,生食也要講究科學和衛生,就其品種而言,限于無農藥污染的蔬菜瓜果,至于綠葉蔬菜,洗凈后再放入溫熱的開水中浸泡2小時為好。
研究表明,長期堅持每天早晨空腹服1小碗生菜汁,可清除體內污染,起到“大掃除”的作用。
4.飲食宜雜人體對養分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單靠某一類或某幾種食物來提供人體全部的營養是行不通的,即使是人體內含量不到體重的1/10000的微量元素,也明顯地影響著人的生老病死。因此,利用這些元素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的作用,調節體內免疫功能和激素效應,是飲食養生的一大妙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對飲食越來越要求高、精、細,而忽視了對“粗”食的攝入,這不能不說是飲食中的一個誤區。“粗”食里面含有大量的纖維素、食物纖維素,它們被營養學家譽為神奇的營養素,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調節血糖、解毒抗癌、防膽結石、健美減肥等生理功能,它們大量存在于五谷雜糧,麥麩,豆類,淀粉,瓜果,蔬菜的葉、莖、根以及薯類之中。日常膳食應粗細搭配、葷素結合,品種應多樣化,越雜越好,并注意科學調配,這樣才能避免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帶來的副作用。
多吃堿性食品好
不少人認為,帶酸味的食物就是酸性食物,帶堿味的食物則是堿性食物。其實不然。食物的酸堿性是根據它們進入人體經消化吸收后,新生成的最終代謝物的酸堿性來確定的。例如米、面、肉、魚、蛋雖無酸味,但經人體消化代謝后產生的物質屬酸性,因而這些食物屬酸性食物;而蔬菜、豆制品、醋、水果卻屬堿性食物,雖然醋喝到嘴里是酸的,水果中也含有各種有機酸,它們在味覺上呈酸性,但在人體內經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在生理上并不顯示酸性,在人體內的最終產物呈堿性,因此在生理上它們屬于堿性食品。經測定,酸性食物的酸性大小依次為:魚、肉、蛋、糙米、大麥、蠶豆、精米、面粉;堿性食物的堿性大小依次為:海帶、黃豆、甘薯、土豆、蘿卜、柑桔、西紅柿、蘋果。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常食用起大魚大肉來,甚至做到無葷不餐。這些食物進入人體后經過消化分解,在體內呈酸性,使機體內環境的酸堿度發生改變,再加上人體新陳代謝也不斷地產生酸性物質,這樣一來,人體內的酸性物質過多,血液和體液呈酸性,不利于人體健康。
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保持體內酸堿平衡,常吃堿性食物可有效地中和機體內的酸性產物,對保持健康大有好處。特別是老年人,血液里維持弱堿性,經常使胃腸清潔,減少糞便中毒素的吸收,身體才會更健康。否則,即使鍛煉再勤,由于血液偏酸性,人體新陳代謝不能處于最佳狀態,也容易早衰。有人調查分析了很多長壽老人的飲食習慣,發現絕大多數都是以堿性食物為主,因此堿性食物是保持健康長壽的佳品。
科學家發現,人的體液酸堿性與智商密切相關。在體液酸性偏高時,智商低;堿性偏高時,智商則高。再者,人體內環境偏酸性,加上種種原因,使人的肌肉酸痛以至產生倦怠,而偏堿性的食物進入人體后,及時和酸性物質發生反應,生成新的代謝物排出體外,偏酸狀態得到糾正,從而達到消除疲倦的目的。因此,維持機體的酸堿平衡,使機體各臟器能有一個良好的發揮其正常功能的體液環境,能使人體更健康長壽。
人的體液酸堿性是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節的,因此,科學家建議,多吃堿性食品好處多。
宜常吃的6種食物
1.豆類豆類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還含有許多種人體必需的其他營養素,如不飽和脂肪酸、鈣及B族維生素。豆類中又以大豆營養最豐富,它的蛋白質是瘦豬肉的2倍、雞蛋的3倍、牛奶的12倍,每100克大豆含有200毫克的鈣以及豐富的磷脂。每人每天吃50克大豆,就可提供人體100毫克左右的鈣,還可彌補谷類食物賴氨酸的不足。
2.蜂蜜每天早晨空腹吃1匙蜂蜜,能安五臟、止痛解毒,常吃能防血管硬化,久服能延年益壽。
3.生姜每天早飯時以數片生姜佐餐,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化,對止牙痛、預防膽結石、消除老年斑、解芋頭毒均有良效。常吃還可抗衰老、抗腫瘤。
4.花生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經常食用能增強記憶、延緩衰老。
5.大棗大棗營養豐富,含有較多的糖、維生素、礦物質,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
6.大蒜大蒜有很強的殺菌、抗癌作用,人們把它譽為“地里長的青霉素”
和“天然抗生素”。
不宜吃的“異形”食物
食品研究人員發現,有些“異形”食品不宜吃,否則會危害人體健康。
1.無根豆芽在生產無根豆芽的過程中,多需施用除草劑,而除草劑中含有使人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的有害物質。因此,施用除草劑的無根豆芽不能吃。
2.發芽馬鈴薯馬鈴薯的嫩芽和變綠的皮中,龍葵堿含量很高,食用后易發生中毒。中毒癥狀常見有惡心、嘔吐,重者可引起發熱、氣促、抽搐、昏迷等。因此,發芽和皮發綠的馬鈴薯不能吃。如要食用,應先用冷水浸泡,并將芽胚和發綠部分徹底削掉,烹調時加入少量食醋并充分加熱。
3.爛的生姜腐爛的生姜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黃樟素,人吃了這種物質,極易引起肝細胞中毒、變性,甚至引起肝功能下降。
4.鮮黃花菜鮮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堿,進入人體后有較強的毒性,可引起嗓子發干、胃部灼燒感、惡心嘔吐,嚴重時還會出現血便、血尿或尿閉等癥狀。若先將黃花菜在開水中焯一下,然后再用涼水浸泡2小時(中間需換一次水),即可放心食用。
5.未煮熟的四季豆生四季豆中含有皂素和凝集素,這些物質有較強的刺激性和凝血作用,如烹調不當,毒素未被破壞時,人吃了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出冷汗等。因四季豆中所含的皂素和凝集素遇到高溫和水時易被破壞,故烹調時應加水燜炒至熟透。
6.爛白菜白菜腐爛后,其中所含的硝酸鹽就會變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能使血液里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變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喪失攜帶氧氣的能力,導致缺氧,引起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脹、心率加快,嚴重時還會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7.未腌透的腌菜白蘿、蘿卜等腌菜均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鹽,腌菜時,如果放鹽量不足,或腌制時間短(一般最少需8天左右),還原性細菌大量繁殖,使無毒的硝酸鹽變成有毒的亞硝酸鹽,人吃了就會出現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膚青紫,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頭暈頭痛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出現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腌菜時要適當多放些鹽,而且要腌透了再吃。
8.變質的銀耳銀耳保存不當,可發生變質,變質是因黃桿菌污染所致。吃了這種銀耳可引起頭暈、腹痛和腹瀉等,嚴重時可發生尿血、吐血、抽搐,甚至昏迷。有的商販為使銀耳色澤純白而賣出好價錢,在塑料大棚內對培育的銀耳使用硫黃燃燒來熏蒸,人吃了這種純白的銀耳對健康也是有害的。
9.長斑的紅薯紅薯長黑斑是感染黑斑菌所致。這種斑菌可產生毒素,吃后易中毒。輕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重者可出現高燒、抽搐及昏迷,甚至導致死亡。
10.畸形瓜果畸形瓜果往往是受有毒物質污染所致,人吃了以后易引起中毒。
11.變質的甘蔗變質甘蔗呈黑色或棕褐色,吃起來有一股酒精味,這是甘蔗受串珠鐮刀菌感染后產生毒素所致。人吃了這種甘蔗,會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有的還會出現四肢活動受限、抽搐、昏迷、流涎等神經系統癥狀,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12.發霉的茶葉保管不善的茶葉被青霉菌、曲霉菌或鐮刀霉菌污染后容易發霉,這些霉菌能產生菌青霉酸、環氯酸等霉菌毒素。倘若喝了發霉的茶葉泡的茶,可引起頭暈、眼花、腹痛、腹瀉等。
13.青番茄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含有生物素,可被酸水解生成番茄次堿,人吃后口腔會感到苦澀,嚴重的可導致中毒。
不宜空腹吃的食物
有的食物空腹吃下去,也許會被很快消化吸收掉,但是有些食物空腹吃下去會刺激腸胃引起身體不適。下列食品就不宜空腹吃:
1.柿子空腹吃柿子易和胃酸結合凝成難于溶解的硬塊,引起心口痛、嘔吐、胃擴張、胃潰瘍,甚至胃穿孔、胃出血等。
2.香蕉香蕉中富含鎂,空腹吃香蕉,會使血液中含鎂量驟然升高,血液中鎂與鈣的比例失調,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不利于健康。
3.番茄番茄中含有大量的果膠、柿膠酚、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容易與胃酸產生化學反應,凝結成不易溶解的塊狀物。這些硬塊,可將胃的幽門堵塞,易造成急性胃擴張而感到胃脹疼痛。
4.桔子桔子汁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機酸。空腹吃桔子,會刺激胃黏膜,使脾胃滿悶、嗝酸。
5.山楂山楂味酸,能行氣消食,若空腹食用,不僅耗氣,而且會增加饑餓感并加重胃痛。
6.白薯白薯中含有單寧和膠質,會刺激胃壁分泌更多胃酸,造成胃酸過多而燒心。
7.大蒜大蒜含有大蒜素,其辣味會刺激腸壁,使腸壁血管充血,水腫和組織液分泌過多,引起急性腸炎。
8.牛奶、豆漿牛奶和豆漿富含蛋白質,只有在攝入一定量淀粉食品后飲用,才能被吸收起到滋補作用。
9.糖空腹吃糖易引起蛋白質聚糖作用,有損于各種蛋白質的吸收,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癥,影響腎與血液循環的正常機能。再者空腹吃糖可使血液中血糖暫時過高,引起眼病。
10.飲酒空腹飲酒會刺激黏膜,久之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多種病變。
11.飲茶空腹飲茶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且容易引起“茶醉”,導致頭暈、心慌、四肢無力、心神恍惚等。
12.吸煙空腹吸煙會促使胃酸分泌增加,產生饑餓感,還容易引起“煙醉”,出現頭暈、乏力、心悸、頭痛等癥狀。
不宜同時吃的食物
有些食物同食,或喪失營養,或發生疾病,或引起中毒。下列食物不宜同時食用:
1.紅蘿卜和白蘿卜二者同煮,紅蘿卜抗壞血酸酵酶會破壞白蘿卜的維生素C。
2.黃瓜和西紅柿西紅柿和黃瓜配在一起很好看,但從營養的角度看是不科學的,因為西紅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黃瓜卻含有一種能分解維生素C的酶,如果將這二種蔬菜放在一起食用,等于什么營養也沒有得到。另外,青椒及油菜里也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因此也盡量不要把它們與黃瓜湊在一起吃。
3.雞和天麻人們習慣用天麻與雞同燉服食,以治療頭暈、頭痛,其實這種做法不科學。因為天麻性平,是治療頭暈的常用藥,而陰虛火盛者,不宜食用雞,對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頭痛,本應用天麻配加一些平肝潛陽、清風息火之類的藥物才對,如果用天麻和雞同食,則會影響天麻本身的功效。
4.豆漿和雞蛋豆漿沖雞蛋,雞蛋中黏液性蛋白與豆漿中胰蛋白酶結合,就會失去原來的二種營養。
5.牛奶和糖煮牛奶時放糖,牛奶中的賴氨酸與果糖產生有毒果糖基賴氨酸,該物質對人體有害。
6.牛奶和巧克力牛奶中的鈣與巧克力中的草酸結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鈣,會導致缺鈣,并會腹瀉。
7.豬肝和維生素C維生素C是一種烯醇結構物質,易被氧化破壞。如同時進食豬肝,由于二者相互作用,會使前者的作用降低或無效,豬肝的營養也消失,故在使用維生素C治療時,不要食用豬肝。
8.菠菜和香蕉二者均有潤腸作用,同時食用可導致腹瀉。
9.甘薯和柿子二者相聚會形成難溶性的硬塊即胃柿石,引起腹脹、腹痛、嘔吐,嚴重時可導致胃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10.菠菜和柿子柿子里含有“單寧”,妨礙飲食中鐵質的吸收。故缺鐵性貧血的病人,在食用菠菜等富含鐵質的食物來補血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同時食用柿子。
11.蘿卜和橘子人們大都知道,甲狀腺腫——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造成的,而對蘿卜與橘子同時食用,也會誘發甲狀腺腫卻知之者甚少。
科學家通過大量的臨床實驗發現,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被攝食到人體后,可迅速產生一種叫硫氰酸鹽的物質,并很快代謝產生另一種抗甲狀腺的物質——硫氰酸。該物質產生的多少與這類蔬菜的攝入量成正比。此時,如果同時攝入含有大量植物色素的橘子,橘子中的類黃酮物質在腸道被細菌分解,轉化成羥苯甲酸及阿魏酸。這兩種酸可加強硫氰酸抑制甲狀腺功能,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
因此,在食用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后,不宜馬上吃橘子。尤其在甲狀腺腫流行的地區,或正在患甲狀腺腫的人,更應注意。
12.有些水果和海鮮人們喜歡吃海鮮,又喜歡吃水果,特別是兒童,更是如此。但是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在吃海鮮的同時,若再吃葡萄、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會出現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現象。因為這些水果中含有鞣酸,遇到水產品中的蛋白質,會沉淀凝固,形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質。
鞣酸還有收斂作用,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使凝固物質長時間滯留在腸道內,進而引起發酵。所以,海鮮不但不宜與上述水果同食,而且吃海鮮后,應間隔4小時以上再吃這類水果,以確保食用安全。
13.牛奶、酸奶、乳酪和花椰菜、黃豆、菠菜、莧菜、蕹菜因為前者含有豐富的鈣質,后者所含的化學成分卻影響鈣的消化吸收。
值得提醒的是,以下的食物也不宜合并食用,否則會引起中毒:螃蟹與柿子、莧菜與甲魚、兔肉與芹菜、狗肉與綠豆、羊肉與西瓜、鯉魚與甘草、花生與黃瓜、豆腐與蜜糖、香蕉與芋頭、雞蛋與消炎片、皮蛋與紅糖、山芋與柿子、糖精與雞蛋。
一日三餐較合理
從生理角度看,一日三餐是較合理的飲食方法。理由有以下三個方面:
1.生物鐘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里,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宜在什么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鐘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