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日常生活飲食宜忌(6)

4.易使人患齲齒。常吃甜食的人,會給口腔的細菌提供生長繁殖的良好條件,細菌能促進口內所余精制糖發酵,產生大量乳酸及其他酸性物質,會使牙齒脫釉,細菌滋生,減少骨骼和牙齒的鈣含量,從而發生齲齒病。

忌過量食用含脂肪多的食物人體不宜過量攝入脂肪,否則會給人體健康帶來不利。

1.脂肪痢人體攝入過多脂肪,因為脂肪不易消化,就會造成脂類消化障礙,引發脂肪痢。

2.脂肪肝肝臟是脂類代謝的重要場所,當代謝過程受到障礙時,脂肪攝入多在肝臟中過量存積,形成脂肪肝,從而直接損傷肝功能。

3.肥胖癥人體肥胖即為體內脂肪過多。多余脂肪貯存于皮下組織及腹部大網膜中,就會增加體重。一般認為超過正常體重20%以上時,即為肥胖癥。

4.高血脂及動脈硬化尤其是動物脂肪,是形成高血脂癥、導致心肌梗塞和動脈硬化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

5.心臟病調查表明,凡是患心臟病的人,血膽固醇水平都比一般人高。脂肪多可引發高血脂和動脈硬化。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沉淀物的主要成分。還發現,飽和脂肪獲得能量比例高的人,心臟病的發病率要比吃飽和脂肪少而吃不飽和脂肪多的人高得多。

膳食脂肪包括動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前者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后者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飽和脂肪酸有升高血脂、增加血液黏度的作用,易導致高血壓、腦瘁中;而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降血壓、防止腦瘁中的作用。因此,限制脂肪的攝入量,不是全忌脂肪,而應選擇脂肪合適的量和質,即在控制脂肪攝入過量的同時,還要多攝入不飽和脂肪酸,少食動物油和肥肉,多用植物油。

忌不渴不喝水

很多人有這樣一個觀點:不渴不喝水。實際生活中也確實有相當多的人是不渴不喝水,一直到很渴時才大量喝水。這樣做不對,等渴了再喝水已經晚了,影響人體內水的供應,不利于健康。

據分析,在一個健康的成人體液內,水所占的比例是60%~70%。在人體的消化及新陳代謝過程中,水是不可缺少的。飲水不足將對生理的諸多方面產生不良影響。體內水分不足時,有害健康的種種排泄物便有可能滯留在腎內形成結石,甚至引起慢性中毒;飲水不足會引起身體自發的積貯水分以作補償,這便使體重增加,引起體內脂肪積蓄,使肌肉萎縮;飲水不足還可能引起人體新陳代謝紊亂,從而使體質下降,免疫力減弱。

為呵護腎臟要多喝水。人發生腎結石、膀胱結石或腎臟癌癥等,都和尿液中的化學物質毒性有密切關系。因為飲水少,排尿就少,尿液中的雜質、毒性物質濃度就會增高,這樣就有形成結石和發生癌癥的可能。

老年人為防止發生白內障要多喝水。如果老年人發生脫水或嚴重腹瀉,就有可能引起白內障。統計表明,發生過一次脫水的老年人,患白內障的幾率是正常人的4倍;有兩次脫水或嚴重腹瀉者,其發生白內障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1倍。如果平時能及時補充水分,即可減少發生白內障的幾率。

老年人能堅持適時補充水分,還可使皮膚細胞水分增加,使皮下組織和彈性組織增加,皮脂腺分泌水分增多,有利于防止皮膚干燥和皺紋增多。人體水分充足還可以保持唾液、膽汁、胃液分泌,有利于促進消化和防止便秘。

所以,人應該做到不渴也要喝水。成年人每人每天至少應喝8~10杯水,才能滿足身體各方面的需要。

忌只吃植物油不吃動物油日常飲食中的食用油分為植物油和動物油兩大類,其主要成分是脂肪。脂類是人體生理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植物油基本上不含膽固醇,而動物油膽固醇含量則較高,血液中膽固醇過高,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一個主要原因。而食用植物油能夠阻止體內膽固醇的吸收,并能增加排出的數量。這就是現在很多人喜歡植物油而不愿吃動物油的原因。多吃植物油是對的,而完全忌吃動物油則不夠妥當。

植物油以含維生素E為主,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K。動物油含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6、維生素B12較多。動物油中還含有“A脂蛋白”有延長人的壽命的功能。因此,不可只吃植物油而不吃動物油。按人體每日攝入動物油和植物油的比例,一般以1∶2為好。每人每日有8克植物油即可,動物油可在4克左右。

過量食用動物油或過量食用植物油都會對身體有不利影響。動物油食用過多,會促進動脈硬化;植物油食用過多,也會給人帶來腦血栓、心肌梗塞等疾病。

飯后忌多飲水

水是保證人體健康的重要營養素。沒有水,食物進入人體就不能消化,人體就不能獲得充分必需的營養素。飯后適當喝點水,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幫助的,但如果飯后飲水過多,就會感到脹飽、不舒服,還會沖淡胃液的濃度,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消化吸收。

人的胃每天要分泌1.5~2.5升的胃液。胃液中含0.4%~0.5%的胃酸,胃酸的化學成分是鹽酸。鹽酸能溶解蛋白質,幫助消化含有鐵質、鈣質的食物,還可殺死隨著食物進到胃里的細菌。如果人吃完飯后馬上喝進大量的水,就會沖淡胃里鹽酸,這對消化和吸收營養不利,另外病菌不被消滅就可能進入腸道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腸道感染。

忌多吃腌制食品

腌制食物是我國傳統食品,比如腌咸菜、腌酸菜、腌雪里蕻等,已成很多家庭的習慣腌菜。

腌菜方便,吃法多樣,也易于存放,故受到人們喜愛。但是,常吃腌菜對人體健康不利。

首先,蔬菜腌制后,其所含的維生素損失較多,維生素C幾乎全部損失。

其次,腌制食物有的有毒素,會導致疾病。比如腌制的酸菜中含有較多的草酸鈣,由于酸度高,食后容易被腸道吸收,經腎臟排泄時,草酸鈣結晶極易沉積在泌尿系統內形成結石。

腌制食物還有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如果加入食鹽量少于15%,腌制蔬菜中的硝酸鹽可被微生物還原成亞硝酸鹽,一周后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兩周后達到高峰,并持續至三周。人若進食了帶有亞硝酸鹽的食品后,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其中毒癥狀為皮膚黏膜呈青紫色,口床和指甲床發青,俗稱“烏嘴癥”,重者還會伴有頭暈、頭痛、心律加快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昏迷而死亡。

還有,亞硝酸鹽在人體內遇到胺類物質時,可生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質。

所以,腌制食品營養受損且有害,不是人們理想的食品,以少吃或不吃為宜。

忌食用哈喇味食油

食油存放時間過長,油質發生酸敗,就會出現哈喇味。有哈喇味的食油絕對不能食用,否則,不但營養成分受損,還可使人發生疾病。

油質變質較輕時,營養價值明顯下降,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會遭到較嚴重的破壞。

長期食用酸敗油脂還會引起體重減輕、肝臟腫大、脂肪肝、發育障礙等。因此,有哈喇味的食油切不可食用。

油質酸敗的油脂,有的具有明顯的哈喇味,有的不易聞到異味,但加熱后煙大、嗆人,食后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臍周絞痛、頭痛、關節痛、高熱、脫水等。因此,發現油質異常,應堅決忌食。

水不一定要煮開才宜喝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水要煮開才能喝。這種看法未必正確。

實際上,根據區氏消毒法,無需把水燒開,只要把水燒到發出響聲,即已殺滅了水中的細菌等微生物。因為在64℃時持續10分鐘,70℃時持續38秒鐘就足夠了。在我國,除了西部高原和高山外,一般地區當燒水出現響聲時,已超過70℃。有人算過,如我國有20%的居民采用“響水法”燒飲用水,每年可節約煤240萬噸。

油炸食物的油不宜反復使用人們往往把炸食物的油反復使用,這樣做很不好。

因為炸食物的油長時間接觸空氣和連續高溫加熱,很容易變質,產生甘油脂二聚物等多種有毒物質。這些物質能使人體肝臟腫大、消化道發炎、腹瀉和積累中毒,甚至誘發癌癥。因此,油炸食物時切勿放油過多。如果發現存放炸食物的油顏色變深或發出難聞的氣味,就不要再吃,以免損害健康。

制菜肴不宜都放味精

有些人不管做什么菜都愛放點味精,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菜都適合放味精。下面列舉的兩類菜不放味精反而味道更佳。

1.用高湯烹制的菜肴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味精則只有一種鮮味,而它的鮮味和高湯的鮮味又不能等同。所以,如果用了味精,會將本味掩蓋,使菜肴的味道不倫不類。

2.酸味菜肴如糖醋、醋溜、醋椒菜類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液體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

味精可以在高溫下使用

許多人都認為,高溫下不能用味精,否則對身體有害。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味精在120℃下經過一定時間的加熱,其中的谷氨酸鈉會生成焦性谷氨酸鈉。為了證實它是否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專家將其拌進食物飼喂大白鼠。結果發現,飼喂焦性谷氨酸鈉的白鼠與未喂的大白鼠之間沒有什么明顯差別。所以,在菜肴烹制過程中,味精完全可以同食鹽、糖等一樣在高溫下使用。

不能到了成年才來注意食鹽的攝入量應該從新生嬰兒就開始養成吃少量鹽的習慣。鹽雖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加在人類飲食中卻是較晚的事。我們的祖先每天只消耗200~600毫克的鹽,即使大量吃肉的人,在獵獲豐富的日子里,每天吃鹽量亦只達到大約4克。

新生嬰兒嘗到有咸味的東西時會表情難看,吃沒有加鹽的食物則絕不會減低食欲。可是,由于日常飲食中含有大量食鹽,因此年幼兒童很快便養成對食鹽的愛好。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調查,美國嬰兒每日吸收的鈉,足以與成人每日18克鹽的份量匹比,而初學走路的兒童所吸收的鹽,竟高達25克。

以下是關于如何在飲食中降低含鈉量的幾點建議:

1.在進餐時不加食鹽。

2.烹飪時將用鹽量減半。然后,在你習慣了吃較少的鹽后,繼續將份量減半再減半,直至你只需用原來份量中的極微小部分為止。

3.試用香料以及其他調味品來代替鹽。洋蔥、大蒜、干芥末和檸檬汁都可以采用,但別用醬油、味精、水解植物蛋白質或脫水肉湯塊,因為它們都含有大量的鈉。

4.減少依賴加工食物,特別是罐頭湯和罐頭蔬菜(除非標明低含鈉量)、工廠配制好的膳食、加工肉類和干酪。最好用新鮮肉類和新鮮或冷藏蔬菜代替。

5.如果你患有高血壓,那么在服用制酸藥、止咳藥、輕瀉劑或以抗壞血酸鈉(抗壞血酸除外)名義出售的維生素C以前,應請教醫生。許多這些藥品的鈉含量都很高。

6.一般來說,應避免光顧快餐店,它們的食物差不多全都含有大量的鈉。如在飛機上進餐,可在訂購機票時指明含鈉量低的膳食。出外旅行時,可在旅館房間中儲足你所需的無鹽食物。

冷凍食品解凍后不宜再存放從市場上買回來的冷凍食品,如肉、魚、雞、鴨、蛋、速凍蔬菜等,一經解凍要盡快加工食用,不宜存放。如果存放時間過長,肉、魚、雞、鴨等會因為細菌和酶的活力恢復,不但會很快繁殖分解蛋白質引起變質,而且還會產生組胺物質,人吃了會引起食物中毒。

冷凍的肉、魚、雞、鴨等在冷凍時由于水分結晶的作用,其組織細胞便受到破壞,被破壞了的組織細胞經解凍會滲出大量的蛋白質,就成了細菌繁殖的養料。有實驗表明,將冷凍一天的新鮮青花魚,放在30℃溫度下6小時,其腐敗速度要比鮮魚快1倍;將冷凍的蛋黃放在18℃溫度下2小時,細菌增加約2倍,經8小時,細菌數增加50倍以上;將冷凍的鮮雞蛋,放在0℃~15℃溫度下10天以上,因經冷、熱溫度的變化時間太長,不但卵膜變松、蛋清稀薄,而且還發生粘殼、散黃,甚至霉變、發臭,不能食用;冷凍過的蔬菜,尤其是在熱天更不宜存放,否則綠葉蔬菜很快會變黃,維生素C也易被破壞。蔬菜放在20℃溫度下,比放在6℃~8℃的溫度下,維生素C的分解損失要多2倍。

做餃子餡不要擠水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大白菜、韭菜、芹菜和豬、羊肉做餃子餡。由于蔬菜中水分較多。為防止餃子餡流湯,人們習慣把菜餡里的水擠掉。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因為菜水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還含有胡蘿卜素和人體所需的礦物質等。而且擠掉湯后包出的餃子吃起來也比較干巴。

那么,怎樣才能不擠掉菜餡里的水,又不讓餃子餡流湯呢?其方法是,首先把肉和蔥剁碎,加上調料拌勻,然后再把白菜剁碎,剁白菜時不要加鹽,將剁好的白菜一點一點地加入肉餡里,邊加邊攪拌,這樣肉餡即可均勻地吸收菜餡里的水分,包出的餃子便味美適口。

不要用生豆油拌餃子餡

有些人包餃子,習慣用生豆油拌餡,這是不科學的。因為,有些榨油坊是采用抽清法制取豆油的,豆油中殘留少量的苯等有害物質。因此拌餃子餡前一定要把豆油燒開。豆油在溫度高達200℃以上時,有害物質就會被揮發掉。

忌用冷水浸泡干腌菜

用冷水長時間浸泡干腌菜,容易使干腌菜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可使人發生急性中毒。如用開水浸泡干腌菜,開水可殺死曬制過程中污染的細菌,基本上沒有亞硝酸鹽的產生。因此,烹調干腌菜前,請不要用冷水浸泡。

忌用普通搪瓷制品煎煮食物普通搪瓷制品的外面涂有一層琺瑯,這種琺瑯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琺瑯鉛和鉛化物,還有其它一些有害于人體的重金屬離子。如果用搪瓷制品煎煮食物,鉛和其他重金屬離子就會溶解到食物中,從而引起人體慢性中毒,對人體的骨骼和腎臟造成損害。

忌用銅炊具加工蔬菜水果銅對維生素C有很強的氧化作用,因而用銅炊具加工蔬菜水果,會破壞維生素C。所以,炒菜不要用銅鍋、銅鏟,煮燉青菜、水果也要避免使用銅鍋。

忌直接使用生銹的銅火鍋銅火鍋在停用一段時間后,火鍋表面的銅與水和氧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層綠色的銅銹,即是醋酸銅或硫酸銅,這兩種化學物質均有毒性。因此,在使用銅火鍋時,一定要用食醋和鹽把銹擦干凈后再使用。

忌用熱水浸年糕

年糕的主要成分是米淀粉。米淀粉的分子結構有直鏈與支鏈兩種,前者分子卷曲,但粘性差;后者的粘稠性強,顯得軟糯。年糕在加工中,雖會相繼發生膨潤、糊化及老化,但直鏈分子卻始終保持著堅固、光潔、不易碎裂的特點,并能繼續吸水膨脹浸潤。如果用熱水浸年糕,就會使黏稠度很強的支鏈分子,也溶于水中,從而使年糕松軟,甚至散開,同時還會使很大一部分營養溶于水中損失掉。

忌用鍋內余油炒飯

用鍋內余油炒飯,即用炒完菜鍋里剩余的少量油趁熱炒飯。這樣,雖然余油獲得充分的利用,但這種飯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害的。因為炒菜后,鍋內剩余物質,不但有油而且還有味精、食鹽、醬油等,由于鍋熱而發生焦化,易生成亞硝胺這一致癌物質。因此,不宜用鍋內余油炒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昔阳县| 苍南县| 阳西县| 剑川县| 甘孜县| 桐庐县| 金寨县| 嘉峪关市| 岗巴县| 平阴县| 嵩明县| 台前县| 股票| 高邑县| 石首市| 日喀则市| 武义县| 宁明县| 贵德县| 海兴县| 海城市| 福鼎市| 邛崃市| 宣汉县| 桐梓县| 阳曲县| 双牌县| 天等县| 迁西县| 绥江县| 祁东县| 黔江区| 揭阳市| 利川市| 界首市| 吴江市| 饶河县| 泗阳县| 贵南县| 娄底市|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