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飲品類飲食宜忌(2)
- 民間飲食宜忌大全
- 王國防主編
- 5557字
- 2015-04-21 18:28:40
3.工作時不宜喝咖啡工作時間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能增加工作的緊張感,造成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和膽固醇的增多。科學家發現,咖啡因能加快腎上腺的分泌。這對本來壓力就很大的人來說,會進一步加劇心血管的負擔和神經緊張感,對身體極為不利。
4.飲酒時不宜喝咖啡若白酒與含咖啡因的飲料同飲,會加重酒精對人體的損害。這是因為,酒精與咖啡因都具有興奮和抑制作用,使大腦由極度興奮轉入極度抑制,刺激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大大增加心臟負擔。如此,雙毒并入,對心臟、大腦的損害超過單純飲酒的許多倍。所以,酒與咖啡不宜同飲。
5.缺鈣者不宜喝咖啡國外醫學研究人員曾對經常飲用含咖啡因飲料者進行調查測試,發現其小便中排出的鈣質,比不喝含咖啡因飲料的人高出一倍,如果喝兩杯咖啡飲料,將損失體內的鈣約15毫克。因此,常喝這種飲料的人,要多吃肉類、豆制品、蝦皮、海帶、紫菜、木耳等富含鈣的食品。
6.高血脂者不宜喝咖啡研究表明,在對1007名男子和598名女子進行試驗后,發現每天飲5杯含咖啡因飲料的男子,其血漿膽固醇比不飲者高許多,尤其是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多,它有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女性組中飲咖啡量較少,血漿膽固醇僅略高于正常人。因此,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過多,會導致血脂升高。
7.老年人不宜喝咖啡人的一生面臨缺鈣,老年人缺鈣更為嚴重,加上進食量少,每日吸收的鈣不多,與代謝需要相差甚遠。咖啡因的利尿作用,又能將吸收的鈣減少一半。老人若經常飲用此種飲料,只會加劇體內鈣質的缺乏,引起骨質疏松。
8.兒童不宜喝咖啡有關研究表明,兒童多動癥與常飲含咖啡因的飲料有關。多飲含咖啡因的飲料,可引起精神煩躁、不守紀律、學習成績下降等。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研究認為,咖啡因對人體有潛在的危害,使細胞突變率增加。兒童由于身體組織尚未發育完善,抵抗力和解毒能力低下,危害就更大。
9.不宜過多飲咖啡喝咖啡,對人體有利也有弊,這是由它的成分所決定的。咖啡是由咖啡豆制作的,咖啡豆中含有1%~2%的咖啡因,10%~14%的脂肪,5%~8%的蛋白質,還含有糖類、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大多數速溶咖啡中含有3%~4%的咖啡因,一杯咖啡中約合100~150毫克咖啡因。
飲用咖啡的好處與飲茶相似,由于咖啡因的作用,它具有使人精神振奮、消除睡意和疲倦、提高腦的活動能力、增進食欲和促進消化等功能。
飲用咖啡的弊端在于它具有強烈的興奮作用,10克咖啡因足以使一個成年人喪命。因此,如果短時間內飲大量咖啡,會引起中毒。長期飲用咖啡,人體還易產生對咖啡因的依賴性,一旦停喝,就會使大腦出現高度抑制現象,從而出現血壓下降、劇烈頭痛等癥狀,有時可導致喜怒無常、躁動不安、憂郁、冷漠等精神異常。毫無節制地喝咖啡,還會帶來其他一些副作用。如咖啡因可使血清膽固醇值增高,常飲咖啡的人患冠心病的比例,要比不飲咖啡的人增加一倍;每天喝咖啡的孕婦,生下的嬰兒的肌肉張力比正常嬰兒的肌肉張力低,肢體活動能力亦較差。
因此,飲咖啡不宜過多、過濃,尤其是晚上不宜飲咖啡。
喝咖啡不宜加糖過多
在喝咖啡時,為了壓制咖啡的苦味,增強咖啡特有的香氣和口感,適當加點糖攪拌攪拌,這是合理的。但是,有的人卻加過多的糖在咖啡里,這就不當了。這是因為:咖啡里若放糖過多,人飲用后,會出現無精打采,甚至使人感到十分疲倦的現象。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飲了加糖過多的咖啡后,會反射性地刺激胰臟中的胰島細胞,分泌大量胰島素,過量的胰島素能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而一旦血糖過低,就會出現心悸、頭暈、肢體軟弱無力、嗜睡等癥狀。因此,喝咖啡時應注意不可加糖過多。
忌喝隔夜的銀耳湯
銀耳湯是一種高級營養補品,但一過夜,其營養成分便會減少,并產生有害成分。這是因為,不論室內栽銀耳,還是露天椴木栽培的銀耳,都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經煮透后,如放時間較長,在細菌分解作用下,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人喝了這種銀耳湯,亞硝酸鹽就自然地進入血液循環,使人體中正常的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喪失攜帶氧氣的能力,引起中毒,發生腸原性青紫癥的一系列癥狀。因此,隔夜的銀耳湯不宜喝。
熬綠豆湯忌放堿
有人熬綠豆湯時喜歡加堿,一為爛得快,二為好吃。事實上,煮綠豆湯時加堿,綠豆的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幾乎全部被破壞,綠豆湯的清熱解毒性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無論是從營養或食療角度講,熬綠豆湯加堿都是不科學的。
夏季宜多喝綠豆湯
夏季天熱,每天喝幾碗用綠豆熬的湯大有裨益。這是因為綠豆營養豐富,每100克含蛋白質23.8克,碳水化合物59克,粗纖維5.2克,鈣155毫克,磷417毫克,鐵6.3毫克,胡蘿卜素0.18毫克,維生素B10.14毫克,尼克酸2.4毫克。綠豆中的賴氨酸含量較高,是大米和小米的1~3倍。中醫認為,綠豆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暑、止渴消暑、利尿潤膚之功效,是人們在夏季補充營養和消暑的佳品。
不宜喝剩菜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少家庭在講究菜肴豐富多彩的同時,也講究起烹制菜湯的質量來了。因而,一般的白菜湯、雞蛋湯已經在家庭的餐桌上不多見了,雞絲菠菜湯、海米紫菜湯等一些高質量的“湯”也常常出現在家庭餐桌上。值得注意的是,湯的質量提高了,一頓飯吃喝不完的剩湯的處理問題也出來了。不少家庭的做法是:剩湯棄之可惜,留待下餐或次日熱熱再喝。殊不知,這種做法是得不償失的。
這是因為:許多青菜里都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煮熟后放置時間越久,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還原成為亞硝酸鹽就越多。而人若把剩湯喝下去后,湯里的亞硝酸鹽經由胃、腸就會進入血液中,使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使血紅蛋白失去攜帶氧氣的能力,嚴重者會使人產生缺氧癥狀。無疑,這就影響了人體的健康。因此,家庭就餐做湯時,應注意不要做的過多,一餐要能把它喝完,若實在一餐不能喝完時,最好把它倒掉,不宜把它留到下一餐或者次日再喝。不然,為了一點剩湯而損害身體健康,實在有些不值得。
喝汽水7不宜
1.飽餐后不宜喝汽水汽水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使得容納食物已過多的胃受到更大的壓力,造成胃膨脹,影響食物消化,并易引起急性胃炎、胃痙攣。
2.喝汽水不宜過急狂飲汽水后,部分水分經胃腸道吸收進入血液,血中水分增多,會使心臟壓力增加。同時,也會影響胃、腎的正常功能。
3.不宜冷熱交替喝汽水剛飲冰涼的汽水,又馬上喝熱茶,不僅會使牙齒因承受不住冷熱刺激而患牙病,對胃腸也很不利,極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喝冷、熱飲料之間至少應間隔半小時以上。
4.長時間用嗓后不宜喝汽水長時間用嗓會使咽喉部充血,馬上飲汽水,冷刺激會造成咽喉部血管突然收縮,使咽喉部血流減慢,供血減少,引起咽喉生理功能紊亂,容易發生急性咽喉炎或產生聲音嘶啞、咽喉疼痛等癥狀。
5.胃病患者不宜喝汽水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喝了汽水會因碳酸氫鈉與酸發生反應,釋放出二氧化碳,而使胃腸的壓力大大增加,容易造成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穿孔。
6.不宜過多喝汽水喝汽水過多,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會和胃酸中和,從而降低胃液的消化和殺菌力,影響正常食欲。同時,一次喝汽水過多,還會使血液量增加,從而增加心、腎負擔,產生心慌、乏力、尿頻等不適感。因此,在炎熱的夏天,當汗流浹背之時,適當地喝點汽水解暑降溫是可以的,但不宜過量。
7.不宜飲用開蓋時間過長的汽水有的人(特別是兒童)常常打開汽水瓶蓋后不一次喝完,放置起來,過一段時間再喝,甚至放置到第二天再喝。豈不知,這樣做是很不科學的,很易招致疾病。
這是因為,汽水中含有一定糖分,而打開蓋子久放的汽水由于其中的“氣”已跑掉,實際上已變成了涼糖水。而這種糖水很容易被細菌污染。特別是在夏季,由于氣溫高,糖水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細菌會在其中大量繁殖。因此,開蓋后久放的汽水不但已經沒有汽水味,失去了其防暑降溫的作用,而且很容易引起疾病,影響健康。故而,不宜喝開蓋后久放的汽水。
不要喝過熱的飲料
據國外報道,熱飲可導致消化道潰瘍。研究人員通過對比研究發現,食管、十二指腸等消化道潰瘍病人,飲用咖啡和茶等熱飲明顯高于健康人。他們飲料的平均溫度為62℃,有的高達73℃,比健康對照組高6℃,這是造成消化道損傷的原因之一。
飲用溫度過高的飲料,可造成廣泛的皮膚黏膜損傷,蛋白質在43℃開始變性,胃腸道黏液在達60℃時會發生不可逆的降解,在47℃以上時,血細胞、培養細胞和移植器官全部死亡。
所以,不要經常飲用過熱的飲料。
酸性飲料不宜多飲
酸性飲料盡管有多種配方,但多以檸檬為主要原料,再加入食糖、糖精及食用色素配制而成。這種飲料如飲用過多,大量的有機酸驟然加入人體,會產生酸血癥。特別是大量或多次飲入,會使體液PH值下降。而肌肉等組織在酸性環境下,活動能力下降,疲勞不易恢復,進而產生疲乏感。尤其在盛夏,外界氣溫較高,人在大量出汗的同時,也損失了許多鉀、鈉、氯等電解質,而高氣溫又降低了人的食欲,使上述電解質攝入也減少,致使在機體中處于較低水平。這些物質缺乏,可使人感覺疲勞無力,肌肉酸痛。此時,如果又飲用過多的酸性飲料,則會加重上述癥狀。所以,盛夏既不能只飲淡水,又不宜過多攝入酸性飲料,如檸檬汁、楊梅露等,可以適當飲些含鹽飲料和汽水。
不宜喝久存的橘子汁
橘子汁橙黃透亮、酸甜可口,很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少年兒童更愛飲用。新鮮的橘子汁含有豐富的營養,除含糖外,還含有較多的果酸和維生素C。果酸能夠刺激食欲、幫助消化,還有提神、降溫、利尿、潤肺、滋補等作用。維生素C具有刺激造血功能、防治牙齦出血、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抗癌能力等功用。因此,經常適量喝些橘子汁對人體健康是大為有益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橘子汁不宜久存,否則,其營養物質會大大減少。據專家測定,存放半年的橘子汁,其維生素C會消失殆盡。因此,食用橘子汁要選擇新鮮的,久存的橘子汁不宜食用。
不宜用滾開水沖服營養補品麥乳精、蜂乳精、獼猴桃精、多種維生素葡萄糖等滋補營養佳品,都是以煉乳、奶粉、蜜糖、蔗糖等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其中所含的糖化酵素和各種營養素在高溫下極易分解變質。近年來經有關部門研究證明,這類滋補飲料當加溫至60℃~80℃時,其中大部分營養成分均分解變化。如果用剛剛燒開的水沖飲這類滋補佳品,因溫度較高,會大大降低其營養價值。因此,飲用這類滋補品時不宜用溫度很高的滾開水,而以用60℃左右的溫開水沖服為最好。
喝牛奶的最佳時間
通常,人們習慣于早晨喝牛奶,但從充分發揮牛奶的營養作用、獲得最大的效益的角度來說,這卻不是最佳的攝食時間。因為,對人體生長發育影響最大的是生長激素,特別對青少年和兒童來說,生長激素對發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從定時檢測血漿里生長激素濃度的實驗發現,每天除飯后3~4小時血漿含量略高外,大部分時間濃度都較低。但是深睡1小時后,無論兒童或是成人,都會出現一個濃度高峰期:生長激素含量最高,這種現象在青少年時期特別明顯。此時,身體合成代謝旺盛,骨骼、肌肉、內臟生長迅速,所以青少年和兒童喝牛奶的最佳時間是晚上臨睡前。因此,把早晨的牛奶放到晚上臨睡前喝,以充分利用牛奶的營養價值,使青少年和兒童發育得更好、更健美。
牛奶還對年輕人及中老年人有滋潤肌膚、駐顏美容的功效。因人體皮膚細胞分裂的時間很特殊,它只限定在夜間進行。也就是說,人體細胞更新,產生新的細胞是在人的睡眠中進行的。所以臨睡前喝牛奶既保證皮膚有足夠的營養物質,也有利于皮膚的新陳代謝,制造出更多的新細胞,使皮膚顯得健美、有光澤、富于彈性,還可以延緩衰老,青春常駐。
喝牛奶忌加紅糖
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蛋白質遇到酸、堿后,會發生凝固或沉淀。紅糖質地較粗,含非糖物質較多,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和果酸等。當牛奶中的有機酸達到一定量時,就會使牛奶變性沉淀。因此,喝牛奶時,忌放紅糖。
牛奶中禁加鈣
牛奶中的蛋白主要是由酪蛋白、乳蛋白和乳球蛋白組成,而酪蛋白的含量最多,占牛奶蛋白中的83%,而酪蛋白又是由OCK-、K-、B-和r-酪蛋白組成。
如果喝牛奶時加入鈣粉,過多的鈣離子就會與OCK-和r-酪蛋白結合,使牛奶出現凝固現象。另外,鈣還會和牛奶中的其他蛋白結合產生沉淀,特別是加熱時,這種現象更加明顯。因此,要切記牛奶中禁加鈣。
喝牛奶的不宜
喝牛奶并非對任何人都有益。體內缺少乳糖酶者、流食性食管炎患者、胃大部分切除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膽囊炎和胰腺炎患者以及喝牛奶過敏者均不宜飲牛奶。因為牛奶雖為營養佳品,但又存在著一些缺點,如牛奶蛋白質易過敏;牛奶中絕大部分是酪合蛋白,不易消化;所含揮發性脂肪酸較多刺激腸道;牛奶易受細菌污染;其所含乳糖需要乳糖酶進行消化等等。
飲用牛奶5不宜:
1.牛奶不宜久煮牛奶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在加熱時會變性。在80℃蛋白質微粒由溶液變為凝膠狀,達到100℃時,乳糖開始分解成乳酸,使牛奶變酸,營養價值下降。因此,牛奶煮開即可,不宜久煮。
2.煮牛奶不宜早放糖牛奶含賴氨酸,易與糖在高溫下產生有毒成分——果糖基賴氨酸,故牛奶燒開后不應立即放糖,而應等到不燙手時再放。
3.牛奶不宜讓陽光照射牛奶經陽光照射后,營養價值及香味會明顯下降。
據分析,在陽光下照射30分鐘,奶中的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及香味成分損失幾近大半。
4.牛奶不宜冰凍牛奶冰凍后,其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發生變化;解凍后,出現凝固沉淀及上浮脂肪團,使牛奶營養價值下降。
5.牛奶不宜放在保溫瓶中保溫瓶中的溫度,猶如細菌培養箱中的溫度。牛奶若放在其中,細菌在牛奶中約20分鐘就會繁殖一次,1小時以后,整個保溫瓶中的牛奶就會變質。
喝牛奶不宜多放糖
有的人以為,喝牛奶時多在奶里加些糖,既會壓住牛奶特有的“奶味”,使之更甜美好喝,又增加了營養,對人更有益。其實,這種認識和做法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