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日常生活飲食宜忌(2)

2.腦與一日三餐人腦每天占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供應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臟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3.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秒,在胃中停留4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小時,從消化道上看也是合理的。

一日三餐安排的原則是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早餐非常重要,營養學家指出:早餐能夠提供人體25%~30%每天所需的營養,早餐應食用低脂肪食品。實踐證明,一頓富有營養的早餐令人整天活力充沛。工作了很長時間,中午需要休息補充體力,魚、禽等高蛋白食品能為人們提供充分的營養,使人精力充沛地去迎接下午的挑戰。夜晚活動量相應減少,人們要適當吃些碳水化合物類食品,宜略少為宜,以免脂肪堆積,造成肥胖。晚上就寢前不宜吃東西。

一日三餐的最佳時間是:早餐安排在7時左右;午餐在12時左右適宜,此時人體消化能力較強;晚餐應在就寢前3小時,最好安排在晚8時以前。兩餐之間應隔4~6小時為好。每次進餐后,食物在人體需4小時左右才能全部被消化吸收,超過6小時血液營養成分便會下降。

早餐一定要吃好

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品。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學習的需要。

營養專家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研究者對高壽老人的追蹤調查表明:堅持正常早餐的老人,高壽的可能性要比不進早餐的老人高20%。

專家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一個人早晨起床后不吃早餐,或早餐應付了事,血液黏度增高、流動緩慢,天長日久,就會導致心臟病的發作。因此,早餐豐盛不但使人一天的工作精力充沛,而且有益于心臟的健康。

美國健康學家調查證實,吃早餐有助于一整天的記憶。調查顯示,平時不吃早餐或早餐單一的孩子與吃豐盛早餐的孩子相比,在記憶新知識、背誦課文、口語表達等方面明顯落后;對60歲以上記憶力已衰退的老人,堅持吃早餐者能更準、更完整、更輕松地復述一個小故事。

據此,專家呼吁那些“懶得”吃早餐或應付吃早餐的人,要養成吃好早餐的習慣,因為這不僅有利于健康,而且有利于工作和學習。

早餐不宜只吃雞蛋

由于早晨時間比較緊迫,有的人不能坐下來好好吃早餐,往往只吃1~2個雞蛋了事,便匆匆趕著上班。這樣做,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這是因為,一方面2個雞蛋所提供的熱量,不能滿足身體需要。據專家研究,早餐應提供全天身體所需熱量的25%~30%,而2個雞蛋所提供的熱量只占應攝入量的18.4%~22%(如只吃1個雞蛋,提供的熱量就更少了)。另一方面,早晨起床后,身體迫切需要補充水分,你卻不補充水分而只吃雞蛋,這會使身體更加缺水,隨之而來的是使尿液濃度更高,不利于廢物及有毒物質及時排出體外,長此下去,無疑對身體是有害的。

午餐不宜吃得過飽

隨著健康知識宣傳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正確的飲食習慣應該是:“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飯吃少。”注意中午吃飽是對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可吃得過飽,如果午飯吃得過飽,對身體和工作都是不利的。

這是因為,如果吃得過飽,會使腦部的血液和氧大部分轉移到消化道去,給人帶來疲勞,使其昏頭昏腦、昏昏欲睡。特別是如果吃脂肪過多,脂肪轉化為能量所需時間往往較長;而若吃精制糖較多,會使胰島素忽而激增、血糖含量忽而劇降。這都會使人較長時間頭痛、頭昏、疲勞欲睡。這不但有損身體健康,對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也必然會造成不良影響。

晚餐宜淡而少

營養學家和醫學專家研究認為,晚餐過飽、暴飲暴食、多油葷、進食太晚均對健康有害。晚餐過飽,血中的糖、氨基酸、脂肪酸濃度就會增高,加之晚上人們活動量小,能量消耗少,多余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逐漸使人發胖。另外,晚餐過飽,必然有部分蛋白質不能被消化吸收,這些物質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產生一種有毒物質,再加之睡眠時腸壁蠕動減慢,相對延長了這些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促使大腸癌的發生。

中老年人如果長期晚餐過飽,反復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往往易造成胰島素細胞功能提前衰竭,產生糖尿病或加重病情。晚餐過飽容易引起急性消化不良,加之躺臥壓迫肝膽消化器官,易造成急性壞死性胰腺炎。

晚餐過飽,必然造成胃腸負擔加重,緊張工作的信息不斷傳向大腦,使人失眠、多夢,久之易引起神經衰弱等疾病。晚餐暴飲暴食,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使人在睡眠中休克,若搶救不及時,往往會危及生命;如果膽道有蛔蟲梗阻、慢性感染等,更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而猝死。如晚餐經常進食太油膩的葷食,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會誘發動脈硬化、高血脂、高血壓和冠心病,對患有高血脂、高血壓的人,如果晚餐常吃葷菜,無異于火上澆油。

晚餐飽食高脂肪食物后,全身的血液大多集中在腸胃,這樣便易造成大腦局部供血不足,晚上吃高脂肪食物會導致夜間血液變濃,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緩慢,加之有人又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腦血栓易導致中風。

晚餐不宜吃得太晚,這是因為食物中的鈣經過機體代謝后,未被人體吸收的部分最后也要通過尿道排出體外,而人體排鈣的高峰期一般在晚餐后4~5小時,如果晚餐吃得過晚,排鈣高峰期正值生命活動減慢的睡眠期,鈣就不能及時隨尿液排出體外。尿液長時間蓄積于尿道和膀胱內,鈣質便會結成尿路結石和膀胱結石。如果食物來不及消化,積留在胃內,還會導致胃炎和消化不良等多種疾病。晚餐進食要科學,也不能食后就睡,因此,每天吃晚餐的時間最好在下午6時左右為宜。

飯前、睡前不宜吃糖

有的人認為,飯前吃糖,甜甜的滋味能增長食欲;睡前吃糖,甜甜的滋味能帶入夢鄉。其實飯前、睡前吃糖對健康都是不利的。

飯前吃糖,會降低食欲,引起消化不良。特別是飯前吃糖過多,血糖必然升高,就會沒有饑餓感,不想吃飯。胃內常有糖存在,還可使胃酸過多,造成胃部不適。

睡前吃糖,會使口腔內的酸度增高。酸能使牙齒的釉質脫鈣,乳酸桿菌最喜歡在脫鈣的牙窩和牙縫的酸性環境里繁殖,進行腐蝕,進而使牙齒產生齲洞。

因此,飯前、睡前不宜吃糖。

飯后禁忌

1.忌立即喝茶有些人習慣放下飯碗端茶杯,吃完飯后即喝茶,這實在是弊多利少的不良習慣。因為喝茶固然能增加胃液的分泌,促進食物尤其是肉類的消化吸收,但是茶葉中含有多量的單寧,它進入胃腸道后,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妨礙人體對蛋白質、鐵質及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日久天長會導致人體營養不良。有飯后飲茶習慣的人,不妨改為飯后用茶水漱口,這樣既可以去油解膩、爽口潔齒,又可因茶水中含氟元素而預防齲齒。

2.忌立即吃冷飲飯后立即吃冷飲,對消化道產生一個很強的冷刺激,會引起消化道強烈的蠕動,這樣就可能引起腹痛腹瀉。同時,冷熱的強烈變化會使胃部血管突然收縮,長此以往就會導致胃的消化機能失調,甚至造成消化不良或其他疾患。

3.忌立即吸煙有吸煙嗜好的人常說:“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其實,飯后吸煙,禍害無窮。據有關人員測定,飯后吸1支煙所吸收的毒物,比平時吸10支煙的毒物還多。因為人在吃飯以后,胃腸蠕動加強,血液循環加快,全身的毛細血管全都處于舒張狀態,此時人體吸收煙霧的能力“最佳”,煙中的有毒物質比平常更易進入人體,從而可加重對人體的危害。

4.忌劇烈運動民間有“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諺語,意思是說飯后適當運動能幫助消化,有益于人體健康。但若飯后立即進行劇烈活動,如打球、跑步、從事重體力勞動等,則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于健康不利。因為劇烈運動或勞動時四肢肌肉需要有較多的血液供應,胃腸道的血液供應就會相對減少。消化吸收必然會受到影響。另外,飯后胃里食物較多,重量也較大,如果運動或勞動過度,容易造成腹痛、胃下垂等病變。故運動或勞動應安排在飯后1小時之后為宜。

5.忌馬上洗澡、游泳飯后,人的消化系統即開始緊張的消化吸收工作,所需要的血液大大增加。如果此時馬上洗澡或游泳,則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消化道的血液供應就要減少,消化能力就會減弱。而洗澡、游泳時的全身運動,也促使各運動器官血流量增加,會進一步削弱胃腸的消化活動。另外,游泳時人體浸沒在水里,一方面由于水的壓力影響了胃的蠕動,妨礙食物與胃液的充分混和;另一方面,腹部血管受到冷水刺激會引起收縮,導致胃部血供不足,容易產生胃痙攣,發生嘔吐或消化不良。所以,飯后應休息15分鐘再去洗澡,休息半小時后再去游泳。如果是劇烈的比賽,則應在進餐2小時后舉行。

6.忌立即大便許多人有飯后立即大便的習慣,這對人體健康十分不利。因為吃飯后胃酸、消化酶分泌增多,胃的蠕動功能增強,若在胃內裝滿未消化的食物時排解大便,腹內壓力會驟然加大,胃酸、消化酶有可能返流至食道,久之可形成返流性食道潰瘍。

食入硬質食物后用力大便,腹內壓力很高,硬質食物易損傷胃黏膜,久之可形成糜爛性慢性胃炎。飯后馬上大便還可促使幽門平滑肌功能紊亂、膽汁返流,導致胃黏膜充血、水腫、發炎。故有飯后立即排便習慣的人應逐漸改正過來。

7.忌馬上睡覺飯后,由于消化器官血流量增加,腦部血液供應相對減少,人就感到疲倦,甚至昏昏欲睡。這種現象在午飯后表現得更為明顯。如果飯后馬上睡覺,則胃腸道的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食物就不能得以充分消化。特別是小兒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消化吸收不良,久之可引起營養缺乏癥。再者,食物停滯在胃里,還會促使大腦興奮性提高,使人不易入睡,即使是睡著了也會發生咬牙、說夢話、做惡夢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現象,因此,飯后要等一段時間睡覺。

忌經常處于饑餓狀態

不吃早飯或飯吃得很少便去學習或工作,常此以往,不但影響身體健康,而且還會使學習或工作成績下降。

記憶需要用腦,腦是記憶的物質基礎,人的一切思維活動都是靠腦來完成的。人腦時刻要有充足的氧氣及營養物質即糖供應。一個人記憶力的強弱,除與遺傳、環境有一定關系外,還與腦細胞的營養狀況有直接關系。人的記憶靠人腦中各種物質協作來實現,人的思維越集中,消耗的營養物質越多,如不及時給以補充,便會造成更多的神經細胞早衰或死亡,從而影響人的記憶力。

如果不吃早飯或早飯吃得少,到上午10點之后,就會因腦細胞營養供應不足,而出現精力分散、心跳加快、頭脹、乏力、渾身虛弱、饑餓感等現象,從而影響學習或工作效果。因此應設法創造條件,每日三餐吃飽、吃好,以保證身體正常發育以及精力充沛。

忌吃剩米飯

要知道蠟樣芽孢桿菌中有的菌株能產生一種腸毒素,腸毒素可分為耐熱和不耐熱兩種。耐熱腸毒素常在米飯類食品中形成,能引起嘔吐型胃腸炎;不耐熱腸毒素在各種食品中都可產生,可引起腹瀉型腸炎。

蠟樣芽孢桿菌廣泛存在于蔬菜、瓜果、土壤、奶類中。如果家庭衛生條件比較差,無防塵、防蠅、防鼠和低溫保藏設備,容器用器不潔,生熟食品不分,則食品尤其是米飯極易被蠟樣芽孢桿菌所污染,食前如果未燒透,可造成中毒。

不宜“飯后松褲帶”

有句諺語說:“飯后松褲帶,別提多暢快。”是說吃飽飯后,褲帶有些緊了,把褲帶放松一下,頓覺肚皮有些“解放了”的快感。但是這樣做,是不利于健康的。

飯后松解褲帶,會使腹腔內壓下降,對消化道的支持作用減弱。這就會導致消化器官的活動度和韌帶的負荷量增加,而促使腸蠕動加劇,易引起腸扭轉,發生腹脹、腹痛、嘔吐,還容易罹患胃下垂等疾病。

飯后不宜立即吃水果

人們一直以為飯后吃水果可以幫助消化。然而,近年來有的營養學家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飯后立即吃水果,日久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食物進入胃內,需經過1~2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排出。飯后馬上吃水果,會被食物阻在胃內。若水果在胃內停留時間長,就會引起腹脹、腹瀉等癥狀。因此,水果宜安排在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吃最好。

飯后不宜立即唱卡拉OK

如今,帶卡拉OK的組合音響逐步普及到普通百姓家,受到男女老少的歡迎。許多酒樓餐廳為了招徠顧客,也紛紛添置卡拉OK設備,供食客餐后歡娛一番。

但是,餐后唱卡拉OK對身體是有不良影響的,長期下去,甚至會引起疾病。

這是因為:首先,人們上酒樓一聚,免不了杯盞相碰,隨著酒精的刺激,人的喉頭、聲帶自然充血,此時若操起麥克風唱上幾支歌,勢必加重喉頭、聲帶的充血、水腫,容易引起急性咽喉炎。其次,人們在飽餐后唱歌,會有損健康。因為飽餐使人胃容量增大,胃壁變薄,血流量增加,此時唱歌,會使隔肌下移,腹腔壓力增大,引起消化不良。

不宜以吃水果代替吃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因此,有的人以為多吃些水果就可以代替吃蔬菜了,這種認識和做法是不對的。

蔬菜中的營養素對調節人體的生理功能,維護身體健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鮮蔬菜中含有水分、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是食品中的胡蘿卜素與維生素B2、維生素C及鈣、磷、鐵、鎂等的主要來源。蔬菜不僅本身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能夠幫助機體吸收蛋白質、糖類和脂肪。將蛋白質和蔬菜一起吃下時,胃里產生的消化液要比單吃一種食物多得多。實驗表明,僅吃肉類,蛋白質在腸內的吸收率為70%,若加吃蔬菜,則可使吸收率提高到90%左右。蔬菜的這種作用,是水果所不能代替的。

有些家長只注意讓孩子吃價錢昂貴的水果,對廉價的蔬菜卻看不上眼,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必須明確,蔬菜是兒童生長發育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主要來源,也是中老年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因為中老年人熱能消耗降低了,食物中所含的熱能也應隨之降低,而蔬菜恰好是含熱能較少,含維生素和無機鹽較多的食品。

由于不同的蔬菜中所含的成分也不相同,只吃一種或幾種蔬菜還是不夠的。應該根據條件和可能,經常變換蔬菜的品種,盡量做到吃菜多樣化。只有如此,才能使人體獲得多種營養素,保持身體健康。

不宜以水果做正餐

一些營養學家提醒人們,一般水果鐵、鈣含量較少,長期以水果當正餐吃,易患貧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麦盖提县| 东乡族自治县| 台南县| 肇源县| 长泰县| 丰台区| 商南县| 进贤县| 雅安市| 政和县| 夹江县| 霍林郭勒市| 昭觉县| 奉贤区| 开远市| 西峡县| 兴义市| 荔波县| 金秀| 阿克陶县| 大同市| 锦州市| 石台县| 绥江县| 绿春县| 赫章县| 绵竹市| 紫云| 富源县| 聂拉木县| 临武县| 开鲁县| 宾川县| 汝州市| 白城市| 芦山县| 锡林郭勒盟| 清水县| 西吉县| 菏泽市|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