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盛世之公主傳
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弱女遇養母
唐朝貞觀十年六月,皇后長孫氏在大興宮立政殿去世,舉國哀悼。
“陛下有旨:城陽公主年幼,驟然喪母,朕甚為憐惜。故將城陽公主托付于后寢薰風殿淑妃楊氏來撫養。”前來宣旨的是大唐皇帝李世民身邊的太監總管。
他宣讀完圣旨,畢恭畢敬地向城陽公主道:“長孫皇后去世,圣人悲痛,更擔心十娘子您無人照拂,所以特意為娘子安排了一位養母。楊淑妃娘娘溫柔賢淑,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了。這可是圣人對娘子的恩典,請您這幾日收拾了東西去吧。”
城陽公主姓李,名喚玄盈,長孫皇后所出,生于貞觀四年十一月十日,剛出生就得了“城陽”的封號,人尊稱為“貴主”。玄盈在所有子女中年紀最小,排第十,故而人也稱其為“十娘子”。今年她年方六歲,生得玉雪玲瓏,白皙可愛,尤其是眉心有一顆朱砂痣,格外奪目。
大興宮后寢區設有專門的公主院。但是圣人向來疼愛小女兒,加之是愛妻所生,所以他才親自為她擇了一位養母,不必如尋常喪母的皇女一般住進公主院。
玄盈仰頭問:“公公,那九兄呢,阿爺將他安排去了哪兒?”
他笑道:“回公主的話,九郎由圣人親自撫養,就住在甘露殿,請您放心。”
玄盈點點頭,命貼身婢女玉穗送了他出去。玉穗本姓裴,是從八品下吏部主事的女兒。貞觀元年,長孫無忌被封為齊國公兼吏部尚書,權傾朝野。玉穗的父親為了討好這位上司,就于次年將五歲的女兒送入了齊國公府。當時雖然沒入奴籍,實際上卻是被當作奴婢使喚的。兩年后長孫氏觀音婢有喜,玉穗就被送入宮中,在觀音婢宮里被使喚。同年玄盈出生,玉穗就被賜給了玄盈作貼身婢女。玉穗今年十三歲,很是穩重。玄盈很喜歡玉穗,讓她做了貼身一等婢女,并讓她管束底下的小丫頭。
這日午膳時分,一個長著一雙杏仁眼可愛得像小兔子的少年就跑來敲門了。
玉穗打開殿門,面含笑意附身行禮:“九郎安。”
他是長孫皇后所出的嫡三子,皇九子,本名李治,小字雉奴。貞觀二年出生于麗正殿,是玄盈最小的胞兄,只比她大兩歲。雉奴今年八歲,但已經很懂事了。
觀音婢一共有三個兒子。
長子承乾八歲時已經被封為皇太子,多年來一直住在東宮。
次子是皇四子李泰,小字青雀,他多年前就被封為魏王,不過由于受寵故而一直住在京城的王府中,還未去封地。
幼子就是皇九子雉奴,被封為晉王,年紀尚幼,還住在大興宮中。
雉奴看到她,臉上立即綻放出笑容,忙扶起她道:“玉穗姊姊好,你怎么親自來開門了,讓小丫頭們做這種事就行了。”
“奴猜想這個時辰來的應該是九郎,就過來給您開門了。郎君私下里可喚奴一聲姊姊,可當著外頭人,郎君可不好這樣叫的。這遭喪禮事務眾多又繁瑣,九郎連日來辛苦了,要好自珍重才是。”玉穗柔聲道。
“還是玉穗姊姊體貼,聽說阿爺下詔,你們要搬去熏風殿了,我特來看看。”
二人說話間,玄盈向窗外問:“玉穗,是誰來了?”
玉穗忙道:“九郎快進去吧。”
雉奴點點頭,快步進了殿內,玉穗緊跟其后。
當玄盈提起撫養一事時,雉奴摸著妹妹的頭安慰她:“阿娘在世時總夸楊姨娘人好心善,賢良淑德。你若去了薰風殿,也多個人照顧你。依我看,那兒是個好去處。先說位分,后寢里除了韋姨娘,就是楊姨娘位分最高。再說孩子,韋姨娘有蕙仙姊姊,可是楊姨娘沒有女兒,只有三郎,她肯定會好好對妹妹的。”
“你說楊姨娘會喜歡我嗎?”玄盈仰起頭問。
雉奴笑了,露出干凈的白牙齒,活脫脫像俏皮的小兔子,柔聲道:“我妹妹這么可愛,楊姨娘怎么會不喜歡你呢?”
玄盈提出另外一個問題:“那你說,楊姨娘會和阿娘一樣對我好嗎?”
雉奴收了笑容,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兒,道:“阿娘已經不在了,這時候楊姨娘就是最好的選擇。妹妹要是有什么不開心的,盡管來找我。”
“謝謝九兄。”玄盈上前抱住他的胳膊,頭靠在上面蹭了蹭,聞到清新的橘子香味,這種感覺太舒服了。
二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玉穗端上來一盤金黃色的金乳酥,樣子小巧精致。雉奴看著喜歡,多吃了一些。過了約半個時辰,雉奴還有事,便起身離開了。臨走前還囑咐了她幾句。
雉奴走后,玉穗邊收拾茶盞邊笑道:“到底是九君疼愛公主。”
這晚,玉穗和其他幾個丫頭抓緊時間收拾好了要帶的東西。
楊淑妃所居住的薰風殿位于后廷左中心,居高臺,下臨太液池,東臨千步廊,周圍花園環繞,春有桃花,海棠,梨花,夏有薔薇,芙蕖,桂花,秋有菊花水仙,冬有梅花,加之松柏,白樺,銀杏等樹四季常青,風景如畫。雖然環境雅致,但是熏風殿本身是一個較小的宮,分主殿和左右兩個偏殿,還有一個客居。正門進去有一處開敞的院落以及主殿后有一個后花園。
原先楊淑妃居主殿和鈴閣,吳王李恪居左偏殿,傅寶林住右偏殿。
但是自唐皇下旨將城陽公主給楊淑妃撫養后,楊淑妃為表對已逝的長孫皇后的尊敬之心和對十娘子的關懷,便主動將主殿和鈴閣騰出來預備給十娘子居住,自己搬到了右偏殿居住,傅寶林則搬去了客居。唐皇對此很是滿意,賞賜了她倆不少財物。
第二天清早,玄盈梳了一個丫髻,打扮得齊整干凈,起身去往薰風殿。楊淑妃攜子李恪和女官等人已在殿門口等著了。見玄盈過來,楊淑妃和李恪連忙迎了上去。
楊淑妃是隋煬帝之女,隋朝公主,名純熙。她比唐皇小五歲,武德初年嫁進秦王府,被封為孺人,在秦王府的地位僅次于王妃長孫氏。她今年三十三歲,容貌保養得很好。人如其名,品行貴重,行事光明磊落,性格也是溫柔賢良的。唐皇登基后她被封為淑妃,在四妃中排行第二,在嬪妃中的地位僅次于貴妃韋珪。
她身后是傅寶林。
傅寶林出身于長安城中的老牌名門望族,父親擔任正三品戶部尚書,她是典型的高門貴女。傅氏出生于大業十二年,貞觀六年入宮選秀。為著顯赫的出身、可愛的臉龐和豐腴的身段,唐皇就把她給留下了。但也是一時興起,最初寵過幾天后就拋在腦后了。所以她雖然入宮四年了,但位份還是剛入宮時的正六品寶林。傅寶林性格活潑爽朗,愛說愛笑,又正值桃李年華,年輕嬌憨。她也深知靠山的重要性,所以剛入宮就緊緊依附著盛寵又有皇子的純熙。純熙見她健談活潑,放在身邊能解悶,也就同意她住在自己宮里了。
雙方見了禮,純熙牽著她的手拉她走進了正殿。殿內的家具擺件和裝飾布置都是既典雅又大氣的。正殿的大廳擺了一張黃花梨木幾案和四張椅子,正中央的墻上掛著圣人親自畫的山水圖。
純熙請玄盈在上座坐下,自己站在一旁笑道:“十娘子以后就住在薰風殿了,哪里住的不舒服了都要和我說,不用顧慮。恪兒,你過來。”楊淑妃伸手將身后的一個少年郎拉過來道:“你是兄長,今后要好好照顧妹妹。”
玄盈起身行了個平禮,口稱“三郎。”她年紀小,奶聲奶氣的。又忍不住好奇,上下打量著她這個見面次數不多的兄長。
李恪是皇三子,純熙的獨生兒子。他生于武德二年,天資聰穎,長相也是玉樹臨風的。他性格隨生身母親純熙,溫柔平和,母子倆都深受唐皇的寵愛。李恪今年十七歲,兩年前就封了益州大都督,幾個月前又封了吳王。不過由于圣人寵愛,所以他還待在長安城中,沒有去封地。
三人說了一會兒話,忽聽人來報圣人來了。
唐皇掀開簾子走進來,一屋子的人忙跪下行禮。他在首位上坐下,令眾人起身,笑道:“都起來吧,朕過來看看你們。”
唐皇相貌英挺,寬額頭,高鼻子,只是留著一把又長又卷曲的大胡子,面相又很威嚴,看著成熟穩健,令人觀之不像只有三十多歲。
奉茶的婢女將茶盞遞給純熙,她接過親自奉給唐皇,含笑道:“多謝圣人記掛。”
唐皇接過,掀開茶蓋吹了吹,喝了一口,然后合上茶盞,放在桌上。先看向玄盈,然后向純熙道:“以后玄盈養在薰風殿,要多辛苦你了。凡事都上些心,朕定不會虧待了你。”
“妾服侍圣人多年,可惜在生下恪兒后就無福再度生養,故而一直沒能得個女兒,深以為憾。現如今圣人將貴主托付于妾,是妾的福氣,妾感激圣人恩德,一定盡心盡力。何況十娘子長得可愛,妾喜歡還喜歡不過來呢。”純熙溫柔謙卑的一番話說得唐皇眼圈兒都紅了。
嬪妃中他最喜歡的就是純熙,偏偏她在生恪兒時傷了身體,終生不能再度生育,否則將有性命之憂。然而唐皇并未因此減少對純熙的寵愛,反而驟增。其子李恪也成為庶子中最得唐皇看重的一個。只是這孩子將來結果如何,目前尚不可知。
唐皇聽到愛妾這一番話,他滿意地點點頭:“朕與你雖然沒能有個女兒,卻有皇子。恪兒優秀,也是多虧你的教導。”隨即就向李恪笑道:“恪兒,來,讓阿爺看看你最近的字,有沒有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