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長空初啼
1950年的圣路易斯機場。
一架線條流暢、閃爍著金屬光澤的新型噴氣式飛機,如同矯健的銀隼,正以一個優雅的姿態降低高度,對準了長長的混凝土跑道。
“完美!XT-88!”不知是誰低呼了一聲,人群中立刻響起一陣壓抑不住的騷動。
這次是XT-88教練機的首次公開試飛,渦輪噴氣發動機發出獨特的呼嘯,與以往的活塞式引擎截然不同,那是一種屬于新時代的聲音,充滿了力量與速度的承諾。
隨著飛機姿態穩定地輕盈地觸地,在跑道上停了下來,首次試飛展示算是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當座艙蓋被推開,兩名穿著飛行服的試飛員精神抖擻地走下來時,現場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陳天宇站在人群邊緣,心中涌動著難以言喻的激動與自豪。
這架飛機,凝聚了他穿越而來后無數個日夜的心血。
作為一名來自幾十年后的穿越客,盡管擁有金手指,他也清楚地明白,手頭有一個成功的項目成果,對于今后的發展是有多么重要。
為了做出這樣的成果,他在麻省理工讀研期間,與詹姆斯·麥克唐納二世(James Smith McDonnell Jr.)搭上關系,共同投資了一家飛機研發公司研發了XT-88教練機。
從一系列測試可以看出,這款飛機的表現堪稱完美。
無論是爬升率、機動性,還是操縱的平順度和容錯性,都遠遠超出了設計指標。
試飛員在之前的匯報中,就已經對其贊不絕口,稱其為“飛行員的夢想”,易于上手,又能滿足高級訓練的需求。
在這次的公開展示中,在場的空軍代表、工程師和麥克唐納公司的高管們紛紛點頭,臉上洋溢著贊許的笑容。
然而,掌聲與贊美聲中,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也開始悄然彌漫。
“不得不說,麥克唐納的技術底蘊真是深厚啊。”
一個穿著西裝、看起來像是業界評論員的人對著身邊的人說道,“你看這機翼,還有那尾翼設計,簡直就是XF-88驗證機的翻版。難怪性能這么好。”
“是啊,”另一個人附和道,“聽說這XT-88大量借鑒了XF-88的技術。從這點上來講,算是既繼承了XF-88的飛行性能,又極大地降低了技術風險。”
“詹姆斯的眼光確實不錯,找到了一個能把XF-88技術成功應用到教練機上的年輕人。”
隨著類似的議論聲逐漸擴散開來,人們似乎不約而同地將XT-88的成功歸功于麥克唐納公司,歸功于那架戰勝了洛克希德XF-90和北美YF-93的XF-88“巫毒”驗證機。
在這個時候,即便是了解內情的麥克唐納公司工程師,他們也刻意忽略了一個事實:
XT-88的初始設計,包括總體氣動布局,是陳天宇獨立完成的。
只是在設計過程中,發現某些部分的設計與XF-88不謀而合,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成熟部件、降低研發成本和風險。
陳天宇才在詹姆斯的建議下,在機翼和尾翼部分,直接沿用或修改XF-88的部分設計。
這是一個工程上常見的、務實的選擇,是為了項目成功和成本控制。
但在這些人的口中,卻變成了XT-88完全依賴麥克唐納技術的證據,陳天宇的獨立貢獻被有意無意地抹殺了。
這種論調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偏見——一個年輕的華人工程師,怎么可能獨立設計出如此先進的飛機?
成功,必然是依附于美國老牌航空巨頭的結果。
陳天宇聽著這些議論,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他并不在乎這些虛名。
作為一名來自信息爆炸、全球化深入的未來靈魂,他太清楚這種基于國籍、膚色和出身的傲慢與偏見了。
即使在幾十年后那個華夏已經崛起、令世界矚目的時代,西方世界依然有那么一部分人抱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來自中國的技術和成就。
眼下這點場面,不過是歷史的再現罷了。
他真正在意的,是如何讓這架飛機,以及它所代表的技術,真正服務于他心中的那個目標。
“陳,祝賀你!我們的‘小家伙’表現太棒了!”一個充滿活力的聲音打斷了陳天宇的思緒。
詹姆斯·麥克唐納二世,這位年輕的、充滿野心的合作伙伴,滿面春風地走了過來,用力拍了拍陳天宇的肩膀。
他的臉上洋溢著真誠的喜悅,但也夾雜著一絲復雜的神色。
“是‘我們’的‘小家伙’,”陳天宇笑著糾正道,“它不負眾望。”
兩人并肩走到稍微安靜一些的地方,詹姆斯臉上的笑容稍微收斂了一些,語氣變得認真起來:
“陳,這次試飛非常成功,空軍的人非常滿意。我父親……老麥克唐納先生,也一直在關注這個項目。他今天早上還跟我通了電話。”
陳天宇心中微動,知道正題要來了。
老詹姆斯·麥克唐納,那位一手創建了麥克唐納飛機公司的傳奇人物,可不是一個簡單角色。
“父親認為,XT-88展現出的潛力巨大,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你的才華。”
詹姆斯先是恭維了一句,隨即話鋒一轉,“他也認為,為了這架飛機,也為了你個人的長遠發展,你應該留在美國,留在麥克唐納這個平臺上。”
他停頓了一下,觀察著陳天宇的反應,然后繼續說道:
“父親提出了一個建議。他希望……麥克唐納公司可以通過股份置換的方式,整體收購我們合伙創辦的這家‘天馬航空’。
你將獲得麥克唐納公司的股份,成為我們大家庭的一員。
而且,我父親承諾,你可以繼續領導XT-88項目團隊,甚至可以組建新的團隊,負責更前沿的技術研發。
這對你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陳,留在美國,背靠麥克唐納這棵大樹,你的才華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施展。”
詹姆斯的語氣誠懇,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他描繪的藍圖確實誘人:成為一家頂級航空公司的股東,擁有獨立的研發團隊和資源。
這對于任何一個有抱負的工程師而言,這都極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