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陸小鵬這位經驗豐富的副總工程師的支持,陳天宇心中更有底了。
“沒問題就好!
三角翼氣動設計,是我們國家未來要發展超音速戰斗機必須攻克的一道難關。
如果我們能通過這次與蘇聯的合作,把相關的理論、方法、流程都摸透了。
那就相當于捅破了一層窗戶紙,未來的路就好走多了!”
說到這兒,陳天宇掃視了一圈,然后才強調道:
“所以,這次的預研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拿出一個具體的設計方案。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把團隊里那些有潛力的好苗子都帶上,讓他們親身參與,把整個研發流程從頭到尾完整地走一遍。
哪怕大家辛苦一點,也要爭取讓更多人輪流參與,接觸到核心的設計思想和方法。”
陸小鵬深以為然,他略作思索,說道:
“要說有潛力的苗子,我看程不失和屠繼達這兩個年輕人就非常不錯。
他們兩個一個菁華、一個交通,都是航空系的優秀畢業生。
從這段時間的工作中可以看出來,他們理論知識很扎實,學習能力強,工作態度又非常認真刻苦。
這種既有想法又能沉下心去鉆研的新人,完全可以先讓他們跟著你打打下手,熟悉一下情況?!?
陳天宇聞言,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作為一名穿越者,他當然清楚程不失和屠繼達這兩位在華夏航空工業史上的分量。
他們未來都將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術巨匠。
現在有機會提前培養他們,自然是求之不得。
“好,就讓他們倆先跟起來?!?
在拍板后,陳天宇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除了直接參與蘇方聯合預研的同志,我還有一個建議。
我們可以在華夏團隊內部,也組織一個三角翼氣動布局的理論研究小組。
讓那些在完成中級教練機本職工作之余,還有余力、有興趣的同志,都參與進來。
大家集思廣益,大膽設想,小心求證,也拿出我們自己的方案。
到時候,如果我們內部討論通過,認為某些方案確實有獨到之處,就可以整理出來。
到時候作為我們華夏團隊的技術提案,拿到華蘇聯合研發項目中去,與蘇聯專家共同探討。
這樣,既能鍛煉隊伍,也能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陸小鵬聽完,眼睛一亮,拍手稱贊:
“這個主意好??!
陳總工,這簡直就是開‘諸葛亮會’嘛!
群策群力,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不管我們自己搞出來的氣動方案最終能不能被采納,能不能真的拿到蘇聯的風洞里面去吹一吹。
單是這個組織學習、自主研發、內部討論、方案評審的過程,本身就是對我們整個研發隊伍的一次極好的鍛煉和提升!”
他越說越興奮,進一步建議道:
“我看,這個內部的理論研究小組,就由程不失和屠繼達來牽頭擔任小組長。
他們年輕人精力旺盛,又即將直接參與到聯合預研的第一線。
可以及時把學到的新知識、新方法,以及蘇方專家的思路,分享給團隊里的其他同志。
這樣教學相長,效果肯定更好!”
陳天宇對陸小鵬的補充提議表示完全贊同:
“陸總考慮得非常周全。就這么定了!”
隨后,陳天宇在華夏航空設計團隊的內部會議上,正式宣布了抽調人員參與蘇方三角翼預研,以及在團隊內部成立三角翼氣動布局理論研究小組的安排。
年輕的工程師們,尤其是程不失和屠繼達,在聽到自己被委以重任時,臉上都露出了激動和振奮的神色。
整個團隊的學習熱情和工作干勁,再次被點燃。
就這樣,在國內的正式批示尚未下達之前,莫斯科的華夏航空設計團隊內部,一場圍繞著三角翼氣動布局的“頭腦風暴”已經悄然展開。
在陳天宇和陸小鵬的鼓勵與引導下,工程師們的熱情被極大地調動起來。
中級教練機項目繁重的工作之余,許多人自發地聚在一起,翻閱從蘇聯方面獲取的有限資料,結合自己所學,進行著各種大膽的設想和推演。
一時間,各種草圖和計算稿堆滿了幾個年輕工程師的辦公桌。
有的方案,借鑒了當時國際上一些公開的三角翼飛行器照片,進行了模仿和改進,看起來中規中矩,似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而另一些方案,則完全是天馬行空的想象,造型奇特,充滿了科幻色彩,卻也閃爍著創新的火花。
比如,有人提出了一種鴨式布局的三角翼方案,也有人構想了可變后掠角的三角翼方案,甚至還有人畫出了類似后世飛翼布局的草圖。
這些方案,在1950年的技術背景下,無疑是相當前衛和大膽的。
陳天宇并沒有因為這些方案的“異想天開”而直接否定,他和陸小鵬一起,耐心地聽取每一個方案的提出者闡述其設計思路和理論依據。
然后,他們兩個還會組織團隊成員,對這些五花八門的氣動方案進行初步的理論分析和可行性評估。
那些明顯不符合空氣動力學基本原理,或者在當時技術條件下完全無法實現的方案,在會上很快就會被挑出問題所在。
而那些有一定合理性,或者在某個方面展現出獨特思考的方案,則會被鼓勵進行更深入的計算和論證。
一時之間,整個華夏團隊沉浸在一種緊張而又充滿創造力的學術氛圍之中。
團隊里的年輕工程師,通過一次次的討論、計算、爭辯和修改,對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以及飛機設計的理解,都在潛移默化中飛速提升。
原本陳天宇以為,在這些內部的氣動方案初步驗證工作告一段落之前,就能收到從國內關于是否同意與蘇方聯合進行三角翼預研的正式回復。
然而,讓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國內關于三角翼項目的批示還沒能來,另一條消息讓他感到意外的消息通過大使館的渠道傳了過來。
這天下午,陳天宇正在和陸小鵬、程不失、屠繼達等人圍著一張繪滿了復雜氣流線的翼型圖紙激烈地討論著一個關于渦流升力的問題,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
進來的是大使館的一位年輕隨員,神色有些古怪。
“陳總工程師,”隨員同志的目光在陳天宇臉上停留了片刻,帶著一絲探詢和……或許是羨慕?
“大使館剛剛收到國內發來的電報,是關于您個人事務的。”
“我的個人事務?”
陳天宇有些詫異,他一時想不出國內會有什么緊急的個人事務需要通過大使館來通知他。
家族的生意在大哥的管理下一向穩妥,難道是父母的身體……
隨員同志清了清嗓子,似乎覺得接下來的消息有些出人意料,他盡量用平靜的語氣說道:
“是的。
電報上說,您的愛人,徐含章同志,已經辦妥了相關手續,將乘坐最近一班飛往莫斯科的國際航班,前來探望您。”
“什么?!”陳天宇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手中的鉛筆“啪嗒”一聲掉在了圖紙上。
含章要來莫斯科?這……這太突然了!
陸小鵬、程不失和屠繼達也是一臉愕然,面面相覷。
在他們印象中,陳總工程師一向沉穩如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此刻卻露出了如此震驚的表情。
“徐含章女士……預計三天后抵達莫斯科伏努科沃機場?!?
隨員同志補充完了最后的信息,然后就悄悄地退了出去。
會議室里一片寂靜,只剩下陳天宇略顯急促的呼吸聲。
他一下子想起那個清秀溫婉的容顏,以及那雙明亮眼眸。
她怎么會突然決定來莫斯科?
是家里出了什么事,還是……單純地因為自己幾個月都不回家來追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