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停下腳步,回頭問道:“陳同志,還有什么事?”
陳天宇略帶一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是這樣,我在蘇聯那邊,答應設計局的朋友,給他們送點東南亞的土特產過去。
只是我對這種跨國大批量貨物的發運渠道不太熟悉,不知道李立同志能不能幫忙想想辦法?”
李立聞言有些奇怪:
“陳同志,只是送些土特產,通過郵局國際包裹寄過去不就可以了?
雖然慢一些,但總能送到。
為什么要走專門的發貨渠道呢?那樣會不會太興師動眾了?”
陳天宇解釋道:
“主要是數量可能稍微多一些,郵寄不太方便,運費也高。
一方面,確實是想和蘇聯設計界的同行們加深一下私人友誼,這對我們后續的技術交流或許也有好處。
另一方面……”
陳天宇略微沉吟了一下,還是決定坦誠相告。
“我哥哥陳天河,您可能不了解,他這些年一直和南洋那邊有商貿往來。
近來,他也想借著華蘇關系友好的東風,看看能不能做東南亞的特色產品的生意。
比如說香料、熱帶水果干、咖啡豆之類的。
我這次也算是為家族的生意探探路,嘗試打通與蘇聯進行商貿往來的渠道?!?
李立聽明白了。
這次送貨既有人情往來,也有商業試探的成分。
他作為負責對蘇貿易的官員,對此自然需要謹慎。
他思索片刻,說道:
“陳同志,你說的這個情況我了解了。
貨運渠道的事情,我可以幫你聯絡協調。
我們外貿部門在蘇聯有我們自己的運輸網絡和倉儲設施,少量夾帶一些私人和家族的合規物品,問題不大。
但是,有兩點我必須事先聲明。”
“李立同志請講?!?
“第一,通過官方渠道運輸,必要的費用,比如倉儲費、運輸費、可能產生的關稅等,還是需要按照我們內部的核算標準,由陳家承擔。
這方面,我們不能壞了規矩。”李立嚴肅地說道。
陳天宇立刻點頭:“這是自然,一切按規定辦,費用我們照付。”
見陳天宇同意,李立繼續強調道: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
如果陳家打算開展對蘇貿易,我希望你們出口的產品,能夠和我們國家目前主導的大宗出口商品,比如大豆、豬鬃、礦產品等,形成差異化。
盡量避免在品類和市場上,與國家主導的出口計劃形成直接競爭。
否則,一旦影響到國家層面的貿易平衡和談判策略,那我這個渠道,恐怕就不方便再為陳家的物資運輸提供便利了。
這一點,希望你能理解。”
陳天宇毫不猶豫地答應道:
“李立同志請放心。
我陳家按照現在的標準,完全算得上是愛國華僑,事情的輕重當然分得清。
即便將來真的能把這條商路打通,我們陳家也一定會注意市場定位,避免與國家的出口戰略發生沖突,絕不會給國家添麻煩。”
得到陳天宇的鄭重承諾,李立這才放下心來。
“好,既然如此,那這件事我可以幫你協調。
你把需要運輸的物品清單和大致的體積、重量告訴我,我這邊安排好后通知你?!?
兩人互相交換了在北都的臨時聯系方式。
李立拿著那份意義重大的電子管采購清單,便快步離開了辦公室,徑直向上級領導匯報去了。
李立的匯報,在相關部門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上級領導們聽聞陳天宇不僅提出了“雙中心”的戰略構想,甚至有把握自行組裝電子計算機時,會議室里先是一片寂靜,隨即爆發出熱烈的討論。
特別是那份電子管采購清單,以及陳天宇關于組裝計算機的說法,更是成了討論的焦點。
一部分相對保守的領導和技術專家對此持謹慎態度。
他們認為,陳天宇在飛機設計領域固然是天才,但電子計算機畢竟是一個全新的、高度復雜的尖端技術領域。
蘇聯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才剛剛研制出“МЭСМ”。
陳天宇單憑個人之力,和一份電子管清單,就想在短時間內造出計算機,風險實在太大。
萬一失敗,不僅浪費了寶貴的進口元器件和外匯,還可能影響到其他重點項目的進度。
“隔行如隔山??!飛機設計和計算機,那是兩碼事!”
一位負責電子工業的同志憂心忡忡地說道:
“這份清單上的電子管數量可不少,萬一……我是說萬一,他搞不出來,這些珍貴的戰略物資不就打水漂了嗎?”
然而,大部分了解陳天宇過往經歷和能力的領導,卻對他抱有極大的信心和期待。
“同志們,我們不能用老眼光看問題!”
當初曾批示可以專門搞信托投資公司的那位大領導,用力地一拍桌子,聲音洪亮。
“陳天宇同志是什么樣的人?他什么時候打過無準備之仗?
從他在美國搞出先進教練機,到回國后代表國家和蘇聯談成聯合研制中級教練機草案,哪一件不是旁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既然敢提出組裝計算機,那就說明他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
另一位領導也附和道:
“沒錯!我們國家現在最缺的是什么?就是敢想敢干、有能力把想法變成現實的頂尖人才!
計算機這東西有多重要,在座的各位想來都聽技術專家門講過。
如果能通過陳天宇同志的努力,讓我們提前掌握這項關鍵技術,那意義是無法估量的!
我們現在就是要大膽嘗試,敢于支持創新!
哪怕只有一線希望,我們也要全力支持!”
“而且,這份清單上的電子管,很多型號也是我們其他科研項目急需的。
即便計算機項目遇到挫折,這些元器件也不會完全浪費?!?
一位主管科研的同志補充道。
經過一番激烈而充分的討論,上級最終形成了一致意見:
批準陳天宇的電子管采購申請,指示李立在后續對蘇談判中,優先確保這批元器件的供應。
同時,為了支持陳天宇的計算機研制工作,決定從國內相關研究機構和高校中,抽調一批在無線電、電子線路和數學邏輯方面有專長的技術專家和青年科研人員。
組成一個專門的攻關小組,全力配合陳天宇進行計算機的研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