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AM-5發動機
- 航空軍工1950
- 余樂成溪
- 2180字
- 2025-05-29 07:01:00
情報官員列出的數字,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馬歇爾計劃對戰后歐洲格局的影響是深遠的,蘇聯搞的經互會實際上就是針對這個搞出來的。
現在一個被美國迅速重新武裝和扶植起來的日本,對蘇聯在遠東的戰略安全,無疑并不比美國在歐洲造成的影響小。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對華夏同志的援助規模和深度。”
最初發言的軍方代表再次強調。
“加強對華夏的軍事和工業援助,不僅僅是幫助盟友,更是在鞏固我們自身在東方的戰略屏障。
目前,我們相關部門也正在和華夏方面商談追加一批重點工業援建項目的事宜。
我認為,航空工業領域的合作,應該成為其中的重中之重。”
會議室內的氣氛因為這些分析而顯得更加緊迫。
對華夏的技術開放,不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考量,而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安全和地緣政治博弈的高度。
經過一番激烈而富有成效的討論,蘇聯管理層最終達成共識。
考慮到當前的國際形勢、華夏在朝鮮戰場上的堅定立場。
當然陳天宇所展現出的卓越技術才能和富有遠見的合作構想,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綜合考量下,蘇方決定,在一定程度上,向華夏公開其正在研發中的下一代航空發動機——AM-5渦輪噴氣發動機的相關信息。
AM-5發動機,是蘇聯發動機設計師們雄心勃勃的一款作品。
它的核心機技術,源于更為龐大的AM-3渦噴發動機。
AM-3發動機,正是由著名的發動機設計師亞歷山大·米庫林領導的團隊,為蘇聯下一代戰略轟炸機圖-88(即后來的圖-16“獾”)所傾力打造的動力核心。
其單臺海平面靜態推力高達驚人的85.6千牛!
這在當時是世界頂尖的水平。
然而,AM-3的巨大尺寸和重量,使其幾乎不可能被直接應用于追求高機動性的戰斗機上。
因此,OKB-300設計局在其副總設計師謝爾蓋·圖曼斯基的主持下,基于AM-3的核心機技術開發了AM-5發動機。
幾天后,格列維奇親自帶著陳天宇,來到了一處戒備森嚴的發動機試驗所。
高大的廠房,厚重的隔音門,空氣中彌漫著金屬和燃油的特殊氣味,無不顯示著此處的極端重要性。
“陳,這里是我們正在進行初步測試的AM-5發動機?!?
格列維奇指著一臺被固定在巨大試驗臺架上的發動機原型機,語氣中帶著一絲自豪。
盡管原型機外部連接著各種粗大的測試管線和傳感器,顯得有些凌亂。
但其緊湊而精悍的外形,依然能讓人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澎湃力量。
陳天宇的目光立刻被這臺發動機所吸引。
他仔細觀察著發動機的進氣道口徑、壓氣機段的長度、燃燒室和渦輪部分的結構特征。
蘇聯方面顯然有所保留,一些關鍵的部件被帆布遮蓋,或者干脆被告知“尚在調試,不便展示”。
盡管如此,陳天宇還是憑借自己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不斷地向陪同的蘇方發動機專家提問。
他從壓氣機的級數,問到渦輪前溫度的初步設計目標,再到材料的選擇和加工工藝。
蘇方專家們起初還有些顧慮,回答得比較含糊,但在格列維奇的示意下,也逐漸透露了一些非核心的數據。
“那么,格列維奇同志,這款AM-5發動機,目前階段的海平面靜態推力,能達到多少?”
陳天宇終于問出了他最關心的問題。
一位戴著眼鏡、神情嚴謹的蘇聯發動機專家,在得到格列維奇的眼神許可后,回答道:
“按照目前的設計和測試數據,這款原型機的海平面靜態最大推力,大約在19.6千牛左右?!?
19.6千牛!這個數字讓陳天宇感覺稍微有點意外。
如果單臺發動機的推力只有這個水平,即便采用雙發布局,總推力也不到40千牛。
這與他之前提出的50千牛的門檻,以及參照J57和J47后期型號的設想,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這樣的動力水平,距離米格19所使用的RD-9發動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陳天宇眉頭微蹙,毫不掩飾自己的看法:
“格列維奇同志,恕我直言,19.6千牛的推力,對于一款志在未來的戰斗機而言,恐怕還是偏低了。”
他語氣堅定地說道:
“這個推力水平,必須還要大幅度加強!
只有這樣,我們的新飛機,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天空,為我們的飛行員爭取到足夠的優勢?!?
聽到陳天宇如此直白地表達了對推力指標的“不滿意”,幾位在場的蘇聯發動機專家臉上都露出了一絲復雜的神色。
有驚訝,也有些許不快,畢竟AM-5已經是他們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先進型號。
那位戴眼鏡的專家推了推眼鏡,語氣帶著蘇聯工程技術人員特有的執著與自信,回應道:
“陳天宇同志,請您放心!
19.6千牛只是我們現階段原型機的測試數據。
我們的設計目標,是將AM-5的軍用推力穩定提升到25千牛以上,甚至更高!
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在發動機動力方面,最終實現對美國人的全面趕超!”
從他的話語中明顯能聽得出來,這個時代的蘇聯技術員充滿了蘇維埃的驕傲,以及對自身技術實力的自信。
感受到他們的這種驕傲和自信后,陳天宇知道,此刻不能再一味施壓,適當的鼓勵和信任,反而更能激發對方的潛力。
于是,他臉上的凝重漸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充滿期待的積極笑容:
“太好了!聽到您這么說,我就放心了!”
他用力地點了點頭,目光誠摯地看著那位專家,以及格列維奇。
“我相信,以蘇聯同志們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不懈的鉆研精神,一定能夠攻克難關。
你們肯定能將AM-5的推力提升到我們共同期望的水平,甚至超越它!”
見到陳天宇展現出來的態度,那幾位蘇聯技術專家明顯感覺受用。
先前因為陳天宇“挑剔”而產生的一絲芥蒂,也隨之煙消云散。
在接下來的參觀和交流中,蘇方專家的態度明顯更加開放和熱情。
他們在許可的范圍內,盡可能詳細地回答了陳天宇提出的關于壓氣機設計、燃燒室穩定性、渦輪葉片制造等一系列技術問題。
除此之外,他們甚至還主動介紹了一些新材料應用和制造工藝方面的探索。
整個技術交流的氛圍,明顯變得融洽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