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意外驚喜
- 航空軍工1950
- 余樂成溪
- 2039字
- 2025-05-18 00:03:00
在陳天宇就16KN推力方案進行了詳盡而富有前瞻性的闡述之后,蘇方專家團隊內部立刻就此展開了緊張而高效的再次研討和精密計算。
米高揚設計局的會議室和克里莫夫設計局的計算室內,燈火徹夜通明。
空氣動力學專家、結構強度專家、發動機熱力學專家以及成本核算工程師們,圍繞著陳天宇提出的各項觀點,逐條進行分析、驗證和推演。
其實在數據出來之前,米高揚設計局的工程師們就已經認同了陳天宇的觀點。
要知道現在米高揚設計局現在正在秘密研制的下一代超音速戰斗機——米格-19,其動力數據目前雖然做不到50KN,但是這完全是因為發動機還在開發當中。
即便如此,在研發規劃當中,米格-19的動力也是計劃在50KN以上,也剛好就和陳天宇的推演相符。
原本他們認為自己在戰斗機動力方面領先一步,不過現在看來,美國那邊肯定也在提升發動機的動力。
那邊的下一代戰斗機,一定也和米格-19一樣,能夠超音速作戰。
陳天宇對技術的敏感性,讓蘇方專家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位年輕的華夏總設計師的戰略眼光和信息獲取能力。
他們意識到,陳天宇絕非僅憑一腔熱血提出高指標,而是有著深刻的洞察和依據。
在經過一番初步分析演算,確認初步可行后,發動機專家們對16KN推力級別發動機的技術實現路徑進行了更細致的評估。
雖然將推力從原定的10KN提升至16KN,會增加發動機的尺寸、重量,導致制造成本的上升。
但是相對于縮減到10KN而言,需要做的工藝調整也相對更少。
拋開技術專家們所關注的性能指標、研發難度不談,陳天宇所強調的,提升帶來的“多用途性”更受到蘇方官員的關注。
特別是兼顧對地攻擊訓練和輕型攻擊任務的能力,以及由此拓展的“兼顧盟國需求”和潛在出口市場。
這里面具備的戰略價值和長遠經濟效益,對于當前的蘇聯而言,明顯更加重要。
一位參與討論的蘇方高級經濟顧問指出:
“如果我們僅僅將眼光局限在滿足華夏當前的初級教練需求,那么10KN或許是經濟的。
但如果我們將這款飛機視為一個可以向多個友好國家推廣的‘拳頭產品’,一個能夠體現我們社會主義陣營技術實力和合作誠意的樣板。
那么適當提高其性能指標,增強其任務彈性,使其能夠適應更廣泛的需求。
這樣的前期投入,在未來是可以通過更大的裝備數量和更廣闊的市場來回收,甚至創造更大利潤的。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或許可以以此為契機,把華夏吸引到經互會中來!”
經過數日的內部激烈討論、反復測算和高層協調,米高揚設計局和克里莫夫設計局的專家團隊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
他們認為,將新型教練機配套發動機的額定推力目標設定在16KN級別,雖然成本更高,但從項目的整體戰略價值、未來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來看,是值得嘗試和努力的。
在得出這樣的結論后,格列維奇副總設計師和鮑里斯首席發動機專家,代表蘇方,正式向華夏代表團做出了回復。
“陳總工程師,以及各位華夏的同志們。”
格列維奇的臉上帶著鄭重的微笑。
“經過我們米高揚設計局和克里莫夫設計局聯合專家組的深入研究和慎重評估,并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準。
我們同意貴方提出的,將我們共同研制的新型教練機配套渦輪噴氣發動機的額定海平面靜態推力目標,設定在16千牛級別?!?
鮑里斯工程師接著補充道:
“陳總工程師關于華夏方面派遣工程師,跟進這款發動機的研發生產,以加快華夏方面發動機生產能力的建議。
我們也向上級部門進行了反映,目前得到的回復是,這樣的提議原則上可以同意。
不過具體如何操作,需在蘇華正式談教練機項目合作細節時,加以確定?!?
說到這兒,他頓了頓,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我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這次是基于VK-1渦噴發動機進行縮小研發,但研發的難度對于你們來說一樣不小。
甚至我可以明確地說,參與研制研制一款達到16KN推力水平的全新發動機,對你們來說是一場艱巨的技術挑戰。
我希望到時你們派過來的工程師,都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嚴格按照我們的要求配合我們工作!”
當“同意”、“16KN”這兩個關鍵詞清晰地傳入耳中時,華夏的工程師們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年輕的工程師們激動地互相擁抱,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狂喜。
連日來的緊張、焦慮、期待與堅持,在這一刻都化作了巨大的喜悅。
陸小鵬激動地握緊了拳頭,和其他工程師相比,他更關注這次蘇聯允許華夏派工程師跟進參與發動機的研發。
雖然說這只是一個改款發動機,屬于華夏空軍現在已經裝備了的米格15戰斗機發動機的縮小版。
但是能夠跟進這樣的發動機改款研發,也算是能夠大致跟著走一下流程。
這對當前的華夏航空事業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這相當于從無到有,邁出了第一步。
想到這兒,他看著身邊歡呼的同伴,又望向平靜地接受蘇方祝賀的陳天宇。
心中不由暗自贊嘆,陳天宇之前的‘順口’一提,沒想到還真立了大功。
在眾人的歡騰中,陳天宇則表現得相對平靜。
他微笑著與格列維奇和鮑里斯握手,誠摯地說道:
“非常感謝蘇聯同志的理解、信任與大力支持!
格列維奇同志,鮑里斯同志,請你們放心。
我們華夏技術團隊在工程經驗雖然沒有辦法和你們相比,但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難。
相信在蘇聯專家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下,這個代表華蘇友好的航空工業項目,一定能夠順利的完成?!?
說到這里,會議室里掌聲響起,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