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定,它就能成為朝鮮戰場上的一名奇兵!”
王浩更是大膽地暢想起來。
“用我們自己設計、自己參與制造的飛機,痛擊敵人,我光是想想心頭就是激動!”
老成持重的張工提醒道:
“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軍事裝備的投入使用需要非常謹慎。
原型機首先要確保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完成所有既定的試飛科目。
不過,如果性能優異,未來戰場確實是檢驗其價值的最好舞臺?!?
就連一些平時比較沉默的蘇聯工程師,此刻也加入了討論。
瓦西里這位負責結構強度的工程師說道:
“從理論數據和設計指標來看,這款飛機的攻擊潛力不容小覷。
如果能通過嚴酷的實戰檢驗,那它的名聲就打響了!”
陳天宇靜靜地聽著大家的討論,臉上帶著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朝鮮戰場的勝利,以及將自己親手參與設計的戰鷹投入保家衛國戰斗的共同愿望,如同催化劑一般,將團隊的激情徹底點燃了。
這種發自內心的愛國情懷和對技術成功的渴望,是任何空洞的口號都無法比擬的強大動力。
陳天宇清了清嗓子,說道:
“同志們的想法很好,這也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一款優秀的飛機,不僅要在訓練場上培養出合格的飛行員,更要在必要的時候,能夠成為保衛和平的利劍。
現在,戰局進入相持階段,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松懈。
恰恰相反,我們更要抓緊時間,拿出過硬的產品。
我們手中的每一張圖紙,擰緊的每一顆螺絲,都可能關系到未來戰場上的主動權!”
陳天宇的話語擲地有聲,讓原本就高漲的研發熱情如同火上澆油,燃燒得更加旺盛。
在這樣高昂的士氣鼓舞下,原型機的制造工作仿佛也注入了靈魂。
每一個環節都異常順利,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礙。
而作為飛機“心臟”的VK-2渦輪噴氣發動機,其開發和測試工作,也在鮑里斯·彼得羅維奇工程師領導的克里莫夫設計局團隊手中,如期通過了所有的驗收標準。
首批用于裝配原型機的VK-2發動機,按時交付到了米高揚設計局的試制工廠。
這在蘇聯的航空史上,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要知道,蘇聯的研發模式是飛機和發動機配套研發,“飛機等發動機”幾乎是蘇聯航空研發領域的常態。
許多雄心勃勃的飛機項目,最終都因為配套發動機的研制滯后或不達標而功敗垂成。
VK-2發動機的順利誕生,無疑為整個中級教練機項目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當金屬本色的第一架原型機送進靜力試驗廠房,安裝好測試設備開始測試時,所有參與項目工程師的心都提起來了。
靜力試驗是飛機研制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靜力試驗裝置將按照設計載荷,對機翼、機身、尾翼等關鍵結構部位施加力,以驗證其結構強度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這是一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考驗,一旦結構在低于設計載荷時就發生破壞,那將意味著整個設計的重大缺陷,甚至可能導致項目推倒重來。
廠房內安靜得落針可聞,只有數據記錄儀器發出的輕微聲響和負責操作的工程師們低沉的口令。
陳天宇、陸小鵬、張工、劉工等華夏工程師,與格列維奇、沃爾科夫、伊戈爾等蘇方專家并肩站立,目光緊緊鎖定在那架嶄新的原型機上。
隨著加載裝置的壓力緩緩提升,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七十,百分之九十……機身發出細微的呻吟,那是金屬結構在承受巨大應力的正常反應。工程師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微微出汗。
“加載至百分之百設計載荷!”試驗主管工程師的聲音清晰而沉穩。
壓力穩定地保持在百分之百,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過去了。
原型機依然穩穩地承受著,只是機翼翼尖在巨大的載荷下,微微上揚,展現出優美的彈性形變。
“報告,各部位傳感器數據正常,未發現永久變形或結構損傷!”
“繼續增加載荷!”
壓力繼續提升,挑戰著飛機結構的極限。
當載荷的緩慢增加到104%的時候,飛機變形開始加大,不過現在沒有人喊停,載荷仍然在不斷地往上加。
隨著壓力增加到百分之一百零七極限載荷,只聽呯的一聲巨響,用于靜力測試的原型機徹底毀壞。
“烏拉!”
“成功了!”
短暫的寂靜之后,廠房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和掌聲。
華蘇兩國的工程師們激動地擁抱在一起,分享著成功的喜悅。
盡管從理論計算和無數次的復核來看,讓他們都堅信自己的設計能夠通過考驗。
但是,當冰冷的理論最終在眼前化為堅不可摧的鋼鐵現實,當承載著他們無數心血與智慧的造物,完美地承受住了嚴酷挑戰時。
那種無法言喻的巨大成就感、自豪感與如釋重負的狂喜,依然讓許多七尺男兒激動得熱淚盈眶。
陸小鵬用力拍著陳天宇的肩膀,激動地說道:
“天宇,成功了!
我們的設計經受住了考驗!”
平日里沉默寡言,只專注于結構計算的張工,此刻也難得地露出了笑容。
如果仔細看,就能發現他的眼角甚至泛起了點點淚光。
“完美……這結構強度,太完美了!
每一個桁條,每一塊加強板,都像我們設計的那樣,精準地傳遞著力量!
以后就算搞結構減重,在沒有新材料的情況下,向下減的空間應該也不多了?!?
蘇方專家們同樣喜形于色。
沃爾科夫這位一度對華夏團隊能力持保留態度的年輕項目負責人,此刻也由衷地向陳天宇伸出了手:
“陳,祝賀你!祝賀我們!
這是一個完美的開始!”
陳天宇緊緊握住沃爾科夫的手,臉上洋溢著自信而從容的微笑。
“對,祝賀我們!”
回應了沃爾科夫后,陳天宇對著現場所有的工程師們喊道:
“為了慶祝靜力試驗的成功,今天晚上酒水我請,我們來個不醉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