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怎樣說,才能讓客戶非你不選》:讓對方盡快做決定
市場,存在著排他性,大多數時候,同行是冤家,讓客戶只鐘情于你,你就是勝利者。你要知道怎樣表達,才能讓客戶在理性的市場上對你產生感性的依賴,甚至是習慣。
現象 帶著猶豫而來,而你不曾給他堅定。
“貨比三家”“我再想想,再看看”“我明天再來”等這些話是買家的口頭禪,也可以說是買家常用的拖延戰術。
站在買家的角度,這無可厚非,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有利空間;但站在賣家的角度,如何才能使顧客快速決定交易,把錢賺到手里呢?
在成交法則里,有幾個你必須了解的步驟。
第一個步驟:知己知彼
什么是知己知彼?就是先熟悉自己,再去弄懂客戶的心理。所謂熟悉自己,是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然后“知彼”,慢慢挖掘對方的需求。只有讓客戶先接納我們,客戶才能進一步去接納我們的產品。
接下來就是細節問題,在銷售過程中要萬分留意,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客戶身上,客戶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哪怕是類似彎腰的一個細小動作,你都要看在眼里,這樣才好“隨時出擊”,讓客戶對自己產生好感。
第二個步驟:“假想成交”
所謂“假想成交”,就是假設你跟客戶的銷售意識已經達成,你覺得聊得差不多的時候,把合同亮出來,把服務內容具體化,讓他覺得這個東西已經非他莫屬了,談妥時,讓對方簽字,一錘定音。
但合同亮出來的時候,是有技巧的,不要太刻意。因為到最后一步的時候,客戶往往會小心翼翼,合同上偏大的金額數字,也讓客戶承受的心理壓力比剛開始交談的時候,要大得多。
等一切都談得差不多的時候,把合同很輕松自然地拿出來,要很“隨意”地把合同拿出來,這就需要在交談的時候,給對方營造一種輕松的交談氛圍,這樣,客戶的接受度往往要高一些。
第三個步驟:“快準狠”
不要讓客戶有太長的考慮時間,一旦其考慮時間長了,眼看要成交的單子,很可能也會飛走。
舉個例子:
小王是一位二手房銷售業務員,他接待了一位客戶,一來二去交談得也算可以,于是準備成交。但就在三方都在場的那天,這筆單子黃了,客戶接了一個電話,馬上變得猶豫不決了。
那個電話,很顯然是其他房產公司的業務員打來的。這位客戶又恰好還沒有與小王簽約,就動搖了。
本來小王是可以攔住這位客戶,打消他這種猶豫的,但小王沒有這樣做。當客戶對小王說“我想再看看”時,小王迅速答應了。
小王的“寬容”一下就斷送了這筆單子,客戶沒有再回來,堅持了一個月的小王“雞飛蛋打”。事后小王自己也很后悔,對主管說自己沒有把握好時機,沒有把握好那筆單子。
小王究竟錯在哪里呢?就錯在他在知情的情況下,卻沒有及時攔住客戶,并向客戶講明其中的利害關系。小王在當時完全可以這么說:我們這套房子您也看了很久了,想必您也有意要購買,才會挑選得如此認真。房子的位置以及價格是非常合理且優于其他地方的,如果換作同等的房子,他們的價格不一定會比我們的更“美麗”。我們這套房子是相當搶手的,也是因為先生您誠意十足,才把您認作這套房子的未來主人。您猶豫一分鐘,這套房子就會多一分被別人搶走的危險,再加上我也陪您看過這么多房子了,您心里肯定是有數的。
毋庸置疑,在跟對手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必須有一種先下手為強的魄力。
第四個步驟:“信號跟蹤”
銷售人員要察言觀色,客戶說的每一句話都要留神,當你在向客戶介紹產品時,如果他說還不錯的時候,你就要注意他這句話的潛臺詞里有成交的概率。這個時候你就要停止一切廢話,不要再過多解釋,只需要做一個引導動作,把產品放到客戶面前,并誠懇地說:產品很好,相信您一定會滿意的,您是現金支付還是電子支付呢?
第五個步驟:正確使用籌碼
大家去商場購物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不少銷售員,一開始就向客戶拋出自己的籌碼——可以給你申請到幾幾折。給顧客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技巧,用得好,那自然賣得好;用不好,單子就流失了。
那么什么時候使用這個籌碼最合適?不宜太早,應該放到最后。太早拋出來,客戶會產生一種商品很廉價的心理。所以應該在你們交談得差不多,只差最后一個環節時,才把這個“法寶”拿出來,提高成交速度。
第六個步驟:給顧客施加壓力
給顧客施加壓力是提高成交率的關鍵法寶。如在某寶購物時,當你看中一件商品,下了訂單,沒有付款。這時候商家就會彈一個窗口出來:如果現在不買,過幾天就沒有優惠了,要盡早做決定。這時候的你通常馬上就會下單。
以上法則,能加快成交速度,也能穩步“拿下”客戶,給自己帶來可觀的人脈與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