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吳敬璉集
最新章節:
《經濟所人文庫》第一輯總目(40種)
2019年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建所90周年,為緬懷前輩學人之貢獻、傳承學術之薪火,也為了系統總結經濟研究所歷代學者的治學菁華與寶貴經驗,經濟研究所決定推出“經濟所人文庫”,系統選編經濟研究所學者的代表性論著,首批面世者凡四十部,本書即為其中之一種。該文集反映了吳敬璉先生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思想歷程,既有對各個時期經濟形勢的判斷,對改革總體方案、經濟體制轉型、發展模式轉型、通貨膨脹、資源配置效率和方式等基本問題的深入研究,也有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產權保護、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等經濟社會議題的精湛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深入認識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艱辛歷程,而且對于凝聚改革共識,深入推進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錄(119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
- 總序
- 編者說明
- 作者小傳
- 關于社會主義“兩重性”問題的再探討[1]
- 論“四人幫”經濟思想的封建性(節錄)[1]
- “四人幫”為什么反對發展社會生產力?
- 否定商品生產和產品交換意味著什么?
- 在反對社會主義管理的背后
- 否定勞動者的個人物質利益是哪個階級的觀點?
- “四人幫”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實質
- 經濟發展戰略與經濟體制模式的選擇
- 一 社會主義的傳統發展戰略與傳統經濟模式之間的關系
- 二 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體制的演變及其教訓
- 三 如何使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和經濟改革協調地、有步驟地進行
- 四 轉向全面改革的時機
- 再論保持經濟改革的良好經濟環境
- 為什么經濟改革需要一個寬松的經濟環境
- 改革的初戰階段尤其需要注意保持寬松的經濟環境
- 把經濟增長速度控制在適當范圍內
- 雙重體制并存狀況下的宏觀控制
- 對改革目標和實施步驟作出總體規劃的必要性
- 單項推進,還是配套改革[1]
- 以改善宏觀控制為目標,進行三個基本環節的配套改革[1]
- 中國工業中的雙重價格體系問題[1]
- 一 工業產品價格“雙軌制”的由來
- 二 對“雙軌制”利弊的分析
- 三 對可能解決辦法的分析
- “兩權分離”和“承包制”概念辨析[1]
- 一
- 二
- 四
- “整體改革論者”的學術觀點和政策主張
- 一
- 二
- 三
- 四
- “尋租”理論與我國經濟中的某些消極現象
- 論作為資源配置方式的計劃與市場
- 一 資源配置與社會生產
- 二 對社會主義條件下資源配置方式的傳統理解與現代發展
- 三 分歧的實質是什么
- 四 爭論的現實意義
- 關于公司化[1]
- 一 什么是公司化
- 二 建立公司治理結構是公司化的核心
- 三 需要補充說明的幾個問題
- 四 公司化在企業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 關于社會主義的再定義問題[1]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實現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1]
- 一 有限的國有資本難以支撐過于龐大的國有經濟盤子
- 二 出路在于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改組
- 三 推進改組的基本方法和配套措施
- 四 統一思想,切實貫徹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
- 中國會成為尋租社會嗎?[1]
- 制度重于技術[1]
- 一 推動技術發展的主要力量是技術自身的演進還是有利于創新的制度安排
- 二 保證高技術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是充分發揮人力資本的潛能
- 三 怎樣建立有利于創新的融資機制
- 四 在發展高技術產業上政府能夠做些什么
- 股市七題[1]
- 一 關于“全民炒股”
- 二 關于“投機”“零和博弈”和“賭場”
- 三 關于“市盈率”和“泡沫”
- 四 關于“莊家”
- 五 關于“打壓股市”與“規范股市”
- 六 關于“兩種市場經濟”
- 七 關于“專業精神”與“平民意識”
- 增長模式與技術進步[1]
- 問題的提出
- 先行工業化國家的不同增長階段和增長模式
- 現代經濟增長中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
- 中國增長模式和工業化道路的演變和存在的問題
- 怎樣實現增長模式的轉變,走好新型的工業化道路
- 中國經濟的未來方向
- 一 改革尚在半途
- 二 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
- 三 強勢政府不是中國經濟取得成功的原因
- 四 要重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
- 五 政治體制改革是建設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條件
- 六 政府自身的改革是推進政治改革的關鍵
- 七 法治是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 八 防止極端思潮撕裂社會
-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
- 對現有體制缺陷提出的改革開放新要求
- 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 在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作用中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 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
- 什么是結構性改革,它為何如此重要?[1]
- 結構調整和結構改革
- 由政府直接“調結構”不但無效,還會產生反效果
- 轉變發展方式提了二三十年仍未見效的原因
- “三去一降一補”要靠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 為什么要“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
- 六個方面的改革需要抓緊推進
- 必須真刀真槍地推進改革
- 現場答問
- 產業政策面臨的問題:不是存廢,而是轉型[1]
- 產業政策的兩種主要類型
- 中國引進的是選擇性的產業政策
- 產業政策轉型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 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政策轉型
- 改革開放四十年:理論探索與改革實踐攜手前進
- 一 為改革開放提供理論資源
- 二 選擇合理的改革目標
- 三 關于工業化道路和增長模式的大討論
- 四 為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供學術支持和工作建議
- 五 改革開放正未有窮期
- 學習經濟所先賢榜樣,努力攀登科學高峰
- 編選者手記
- 《經濟所人文庫》第一輯總目(40種) 更新時間:2021-09-28 16:09:46
推薦閱讀
- 第四產業:Web3.0與數字化未來
- 中國經濟學刊(2017年春季號/第5卷/第1期)(英文版)
- 系統風險沖擊、企業創新能力與股票價格波動性
-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簡史
- 中國經濟展望報告(2017):供給側改革與經濟波動
- 中國園區經濟發展質量調研報告(2020版)
- 地方政府債務與企業財務行為:理論經驗與實踐證據
- 五千年未有之變局:城鎮化進程推動中國經濟轉型
- 新視野: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 中國的環境規制與地區經濟增長
- 轉型期新疆經濟發展平衡問題研究
- 2022—2023年中國工業技術創新發展藍皮書
- 中國對外貿易的奇跡:40年開放強國之路
- 科技創新支撐北京鄉村振興的機制和路徑研究
- 產權市場 中國創造
- 統籌城鄉發展研究
- 中國小微企業發展研究報告(2020)
- 中國科技安全:戰略與對策
- 中國-東盟能源資源合作研究
- 中國真實進步指標測算報告(2018)
- 讀懂一帶一路
- 中國發展報告(2018)(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報告系列)
- 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 新觀察:中國民營經濟發展規律探索
- 與改革同行Ⅷ:中國改革開放和偉大復興
- 增長奇跡之后
- 中國工業化的初戰:新中國工業化回望錄(1949-1957)
- 中國旅游業發展研究
- 新常態經濟:中國經濟新變局
- 內部控制、公司治理與非效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