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吳敬璉集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組編
  • 2521字
  • 2021-09-28 16:09:26

四 轉向全面改革的時機

由于前面已經講過的原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并沒有像國民經濟的調整工作那樣立即展開。除了農業部門以外,經濟改革基本上只是一些局部性的試驗。然而,農業的體制改革以及工業、商業改革的試驗所取得的輝煌的成就,和它們所創造的極為寶貴的經驗,對推動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在我國農村的普遍推行,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經營體制的根本變化。在各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中,居于關鍵地位的是家庭(或小組)聯產承包責任制,即“大包干”。這種責任制在公有制的基礎上實行分散經營,把勞動者的權、責、利緊密地聯系起來,把承包單位(家庭或小組)的積極性同集體經濟的優越性結合起來,相當徹底地克服了長期以來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中存在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和干部強迫命令、多吃多占兩個痼疾。億萬勞動農民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的地位,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和主人翁的責任感,保證生產能夠健康迅速地發展。現在聯產承包責任制正在各地區進一步向縱深發展,不僅在狹義的農業(種植業)中普及,而且在林、牧、副、漁業以及社隊工業、社隊商業中擴展,涌現了大量突出某一專業的“重點戶“和”專業戶”,從事專業的商品性生產。

今后,我國農村經濟將在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向進一步專業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隨著承包責任制的進一步推行,專業戶、重點戶大量涌現,農村商品生產日益發展,這就迫切需要生產前和生產后的服務,如供銷產品、推廣技術、加工產品、儲存運輸、提高信息等。這類經濟活動將從家庭(或小組)承包中逐步分離出來,聯合經營,進行合作。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這種在分工分業、專業承包基礎上的經濟合作,不是重新回到原來生產隊、大隊、公社的框框里的聯合,而是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礎上自愿互利的聯合。聯合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從農民中間、從專業戶中間發展起來的小型的聯合;自上而下地由國營商業系統、供銷社系統、農牧部門等搭起架子,與農民建立聯系,開展服務工作,在服務中發展聯合;等等。通過這些形式,將使農村家庭(或小組)承包的經濟聯系到社會主義大經濟的周圍,并通過合同制等辦法,把它們的主要經濟活動,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在分工、分專業、承包的基礎上發展各種經濟聯合,以促進農村商品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村經濟的繁榮,使我們找到了一條適合于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發展道路。

農村經濟向社會化商品經濟的過渡,向國營商業和國營工業提出了進行根本性改革的迫切要求。隨著農村商品經濟大發展出現的農民“賣難”和“買難”的情況,說明了笨重死板、缺乏活力的傳統工業和商業體制不能適應農村新經濟體制的要求,必須加以改革,否則就會阻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大好形勢的發展。

另外,經過3年來的工作,我國的國民經濟調整已經取得重大進步。這表現在農、輕、重之間的比例關系趨于協調,人民生活有了較大改善,積累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例相對下降。但是,這絕不意味著調整工作或者發展戰略的轉變已經完成了。恰恰相反,目前我國財政收支和信貸收支平衡還沒有完全實現,經濟效益不高的情況還普遍存在,某些產品的積壓相當嚴重。從這些情況看,我們還需要繼續大力貫徹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爭取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

但是在繼續貫徹“八字方針”時,我們需要注意到,由于情況的變化,對調整與改革之間關系的處理,也應與前一階段有所不同。在調整國民經濟的工作開始時,我們主要采用行政手段進行調整,即采取降低重工業的增長指標,提高農業和輕工業的增長指標,壓縮基本建設投資,降低積累率,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和職工工資等辦法來改變農、輕、重三大部門之間以及積累、消費之間畸重畸輕的狀況。現在,農、輕、重之間的總的比例關系已經大體協調,積累所占比例的壓縮已經接近于最低限度,要把調整深入各個部門內部,解決各種產品的貨不對路和產供銷失調問題,要保證積累和消費的不斷增長的需要都得到滿足,只用原來的行政性調整的辦法顯然是不夠的,需要尋找能夠有效地實現進一步調整的途徑。那么,什么是這條途徑呢?為了找到它,我們需要分析造成這種失調的根本原因。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一根本原因就是傳統的經濟體制。我們知道,我國過去行政集權、排斥市場機制的體制,存在著兩個根本性的弊病,這就是:(1)不能很好地鼓勵企業關心社會的需要,關心市場的需要,其結果是貨不對路、產需脫節;(2)不能很好地鼓勵企業關心技術進步和消耗的降低,其結果是技術和產品的“幾十年一貫制”和效益降低。由這里可以看到,舊體制正是造成失調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的進一步的調整工作,也應當緊緊抓住這一產生失調的根源,用經濟改革來促進調整。

在調整已經初見成效的情況下,由于緊張的經濟已經有了緩和,“買方市場”已經部分地出現,推行經濟改革不僅有其必要,而且有了可能。否則,由于內在于傳統模式的“擴張運動”“投資饑餓癥”等的作用,賣方市場可能再度出現,從而喪失進行改革的最有利的時機。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1982年12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的要求。正如趙紫陽總理在《關于第六個五年計劃的報告》中指出的:改革經濟體制,是全面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在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一方面要更積極更深入地進行國營企業的“以稅代利”、小型企業職工集體或個人承包制、商業體制改革等局部性的改革;另一方面抓緊制定經濟改革的總體方案和實施步驟,以便全面展開經濟體制的改革工作。

所以,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逐步進入全面改革,已是客觀經濟形勢發展的要求。

(原載《中國工業經濟學報》1985年第1期)


[1]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單行本),第55—56頁。

[2] 斯大林:《在莫斯科市選舉前的選民大會上的演說》,載《斯大林文選》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9頁。

[3] 斯大林:《在莫斯科市選區選舉后的選民大會上的演說》,載《斯大林文選》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9—450頁。

[4] “三自一包”指恢復自留地,開放農村自由市場,對個體商業實行自負盈虧,以及農村實行“包產到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元市| 石城县| 平顺县| 海晏县| 张掖市| 开江县| 普安县| 金阳县| 桃源县| 德州市| 保德县| 武乡县| 铜梁县| 天长市| 广平县| 罗甸县| 柘荣县| 丁青县| 长治市| 泉州市| 巴中市| 天津市| 罗定市| 邢台县| 临江市| 沅陵县| 扶绥县| 沾益县| 乌鲁木齐县| 博客| 安图县| 寻乌县| 河南省| 昌图县| 远安县| 扶绥县| 浮梁县| 宁海县| 怀宁县| 武强县|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