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敬璉集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組編
- 2059字
- 2021-09-28 16:09:27
以改善宏觀控制為目標,進行三個基本環節的配套改革[1]
(1986年1月)
(一)對于當前經濟形勢,我們同意這樣的估計:國民經濟正處在由緊張向寬松轉變的過程中。但是,不穩定、不協調的因素并未完全消除。因此,加強宏觀控制仍然是必要的。
過去一年主要采取行政辦法進行宏觀控制,雖然這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必要的,然而這種辦法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刀切”的缺點,損害經濟的活力,它的效應也主要表現為消極地抑制需求,而不能有力地提高經濟效益,從而從根本上消除不穩定的因素。
(二)為了提高效益,改善供給,必須在繼續進行宏觀控制的同時,注意改進宏觀控制的方法。
過去一年的經驗證明,要做到這一點,光靠改進金融、財政等宏觀調控機構本身是不夠的。為了使宏觀調控措施能正確傳導到企業,并得到企業的敏感響應,就必須改善市場環境和加強企業的獨立性與經濟責任。因此,雖然我們不能要求改革在一個早上解決所有的問題,而必須抓住重點和分步驟進行,但在每一步驟上,三個基本環節的同步改革還是必要的。
(三)由于整個經濟正在由緊變松,加上我們對于如何加強控制和如何提高人民群眾對經濟變動的耐受能力上已經比較有經驗,“七五”前期改革在有限范圍內邁出若干重要的步子是可能的。
(四)關于增強企業的自主權和經濟責任。
我們初步考慮可以進行的改革包括以下這些:
1.國有小企業的進一步企業化,對于寬松的經濟環境沒有特別高的要求,因此步子可以走得大一些(這一點可以與王小強、張少杰等同志的有關意見[2]兼容)。
2.增強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活力,對于改善整個國民經濟的狀況有決定性的意義,亟須有突破性的進展。目前實現這一點的關鍵在于改變政企不分的狀況和使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開。在這方面,除過去討論得比較多的辦法,如取消行政性公司、實行股份制外,華生、張學軍等同志提出的“資產經營責任制”也不失為一種在中、長期解決問題的方案。此外,近來還有同志提出了“政府內部職能分化”——資產管理部與行政管理部分開的新思路。[3]這些可以在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擇優選用或結合使用。
(五)關于競爭性市場的建立和進一步完善。
1.建立經營大規模批發業務的經濟實體,首先是大型生產資料經營公司,以避免走地區性市場壟斷的彎路,促進統一市場包括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形成。
2.盡可能理順市場參數(包括商品價格、稅率、利率、匯率等),改變這些參數雙重扭曲的狀況,有利于公平競爭環境的形成,同時也使造成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得到消除。目前在商品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的問題最為突出,建議近期區別不同產品,采取多價聯動、價稅聯動的方式,對它們的價格或“調”或“放”,或“調放結合”,進行改革(這一點可以與徐景安等同志的有關意見[4]兼容)。
3.價格、稅收、利潤分配等方面采取措施,照顧產地和不發達地區的利益,同時抓緊反對壟斷、保護競爭的立法,防止市場割據形勢的發展。
(六)關于宏觀調控體系的建設。
1.改進財政稅收體系:(1)陸續開征土地使用費、資金稅等新稅種,以增強稅收調節經濟的作用;(2)將目前這種“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推進到“劃分稅種,核定收支”的新階段,以打破地方性“行政性分權”的格局。
2.改革金融體系:(1)加速推行基層銀行的企業化經營方式;(2)強化中央銀行的管理和調節;(3)整頓和利用已經出現的民間金融機構。
以上重要措施,可以經過周密準備后在1987年初互相配合地出臺,某些先行措施(如某些新稅的開征、某些價格的調整)則可以在1986年下半年陸續推出。
(七)為保證以上改革有準備、有秩序地進行,從現在起就要立即進行各方面的準備工作。
諸如:
1.責成有關業務部門為制定各項改革和方案辦法做基礎材料的準備工作,如對土地占用情況的調查、對國有財產的估算摸底等。無論以后決定采用哪一種改革方案,這些材料都是必需的。
2.指定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等單位負責組織各方面的人員進行中期配套改革方案的設計和綜合論證,向國務院提出對各種方案的評估意見。
3.經濟改革的遠期和中期目標模式也需要進一步明確和具體化,可由社會科學院牽頭,組織經濟學家和經濟工作者,與改革方案的設計和評估相配合,進行研究和討論。
[原載《吳敬璉文集》(上),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版]
[1] 這是本書作者1986年1月25日在國務院總理聽取“七五”前期改革設想建議時所作發言的提綱。這份提綱是在吳敬璉、周小川、樓繼偉、李劍閣交換意見后,由吳敬璉執筆的。載《〈經濟發展與體制改革〉特刊·經濟形勢與改革對策專輯》,1986年2月。
[2] 這里指他們關于在“七五”期間或稍微更長一點的時間內,把全部城市小企業(包括國營和集體企業)“推進”市場的意見。見《〈經濟發展與體制改革〉特刊·經濟形勢與改革對策專輯》,1986年2月,第78—81頁。——吳敬璉1987年補注
[3] 參見金立佐《對我國現階段經濟體制改革的戰略考慮》,載《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86年第2期;劉克崮《關于行政機關改革的建議》,載《〈經濟發展與體制改革〉特刊·經濟形勢與改革對策專輯》,1986年2月,第65—69頁。
[4] 指他關于生產資料價格改革的建議,見《〈經濟發展與體制改革〉特刊·經濟形勢與改革對策專輯》,1986年2月,第90—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