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書中首先將儒家之學以及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整個東方傳統學術的核心和屬性,與西方文化區分開來:東方的文化是建立在人對自身認識上的科學,即“生命實踐之學”,簡稱為“生命學”;西方主要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為文化核心,是建立在人對自然界和社會認識上而發展起來的科學體系。書中關于成為“大人”的三條道路和儒家之核心思想德性與仁心,以及對儒家的“成德之教”與佛家九乘佛法之巔的“大圓滿”所作之比較,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結晶,意義很大。
潘麟 ·隨筆 ·15.8萬字
本書是一部穿越歷史長河,探尋茶文化深邃底蘊的佳作。它細述了茶從山野間的自然饋贈,如何演變為風靡全球的飲品,以及在這一過程中,茶所承載的文化、哲學與生活方式。書中不僅講述了茶葉的種植、采摘、制作與品鑒技藝,還深入剖析了茶在中國及世界各地的傳播與影響,展現了茶如何成為連接人心、促進交流的橋梁,以及茶文化中蘊含的和諧、寧靜與智慧。
張朗 ·隨筆 ·19.2萬字
這是一套看著看著饞蟲會叫的書,這是一套讀著讀著心向往之的書。書中,蔡瀾以尋味為目的,開啟全球美食之旅。一路行,一路玩,一路吃,不僅僅記錄美食、美景,更記錄人生百態,體味人間煙火氣。那味,是珍饈之味;那味,是美景之味;那味,是妙人之味。人間百味,非酸甜苦辣可以概括;世態萬千,豈INTERNET可以盡覽。若是不能親歷,那么自是翻開這套書,看蔡瀾說說也好。追根溯源,尋味中國。從最熟悉的潮汕美食到念念不忘的青島腌蟹再到香港亞皆老街的生活百態,感受熱熱鬧鬧的中國大食會,跟隨蔡瀾先生再來一次舌尖上的中國之旅吧。這本書按照地域飲食的特點,分有“粵味風情”“京韻悠長”“滬上味道”“魯菜尋蹤”“川渝爭鋒”“閩菜傳承”“江浙吃鮮”“閩菜傳承”“且歌且行”等9個篇章,較為全面地呈現了蔡瀾版的“中國美食地圖”。
蔡瀾 ·隨筆 ·8.9萬字
沒有真正的大智慧,再怎么迎卷而上,也卷不出你想要的生活!本書提煉南師90年修心經驗,助你修煉從容強大內心,不再自我消耗!南懷瑾先生認為:十九世紀威脅人類的是肺病,二十世紀威脅人類的是癌癥,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的一定會是精神疾病!物質文明雖進步,帶來許多生活的方便,卻并沒有為人類帶來幸福,只是帶來更多心靈上的痛苦,這種痛苦又導致心理變態、精神分裂而至于現在已開始增加的精神疾病。
南懷瑾 ·隨筆 ·11.3萬字
本書是梁曉聲先生解讀中國文化的重磅作品,是一部梳理傳統文化的讀書筆記與思考心得。包括對中國歷史、文學、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的解讀,既有以時間為線索的宏觀歷史考察,也有對文藝作品的微觀解剖,力圖從中整理出一條關于中國文化、中國人精神氣質總結性的內容線索。作者站在當下社會現實的立場,對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角度新穎、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本書曾獲第十四屆文津獎推薦圖書,本次增訂版,增加了近些年來梁曉聲對于中國人文化心理圖景新的觀察、思考,以及對世道人心的理解和追問。
梁曉聲 ·隨筆 ·14.5萬字
除了植物學以外,可能沒有哪一領域比民俗研究對植物更感興趣。本書圍繞植物五花八門的傳說做了簡短而系統的總結。比如白花預示著死亡?在這本書中,作者綜述了各個方面的植物傳說,包括植物崇拜、植物與惡魔學等。直至今日,此書仍是植物傳說的經典之作。通過了解植物背后的故事,認識植物在歷史與文化中的地位。
(英)西斯爾頓·戴爾 ·隨筆 ·13萬字
中國古代士人的品格和風骨永遠激勵著國人,是一筆價值無限的精神財富。本書按照歷史發展順序寫來,以正史為主,兼采野史稗乘,筆記小說,詩詞文賦,既概述士人的精神風貌,又記載他們的生活樣態;既有某一時代士人群體的總體描繪,又詳述了個別士人的具體形態,將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包裹在有趣的闡釋和敘述中。知識準確可靠,可作為學術著作來閱讀引證;而語言生動簡明,趣味性強,又可以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得以吸收豐富的知識。
畢寶魁 ·隨筆 ·16.6萬字
《北京的城門》一書,深情地描繪了古都北京那些承載著厚重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城門。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穿梭于歷史與現實之間,不僅詳盡介紹了正陽門、德勝門、安定門、西直門等著名城門的建筑特色、歷史變遷與背后的故事,還巧妙地將城門作為切入點,展現了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市井生活以及城門在歷代王朝更迭中的戰略意義。書中既有對城門壯麗景象的贊美,也有對歲月流逝、城門逐漸淡出人們生活的感慨,讓讀者在字里行間感受到北京城的滄桑巨變與不朽魅力。
楊天杰 ·隨筆 ·3.1萬字
《野味讀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書里書外”,“書里”收錄孫犁自述的讀書經過;“書外”則是可能影響孫犁精神成長的文化生活。如果我們把文化生活的內容也算作一種“讀書”,則“書外”的部分也算該是孫犁讀書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輯“書前書后”,部分是孫犁的讀書筆記。因為愛書,孫犁常在書上施以封皮,而因書衣多在書前書后,我們就為本輯取了這個名字。“書前書后”里的文章乍看有些雜亂,但除去不多的孫犁對文學作品(及其作者)——古代多列入集部——的評論,這部分文字的大宗在古代屬于史部。第三輯“書長書短”,是愛書人孫犁在買書、得書、藏書等方面長長短短的敘述,進而延伸至新的契機境界:“讀中國歷史,有時是令人心情沉重,很不愉快的。倒不如讀圣賢的經書,雖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話,有時卻是開人心胸,引導向上的。古人有此經驗,所以勸人讀史讀經,兩相結合。這是很有道理的。”
孫犁 ·隨筆 ·19.9萬字
林洪所寫的《山家清供》是一本富有文學韻味和醫學養生知識的飲食筆記。全書分上下兩卷,共104則食譜。所謂“山家清供”,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時所用的清淡田蔬。作者以此作為書名,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對清淡菜蔬由衷的推崇與喜愛之情,也體現了其追求“清”“雅”的飲食美學思想。這本書是讀者了解傳統飲食文化與生活美學的佳作。
(宋)林洪 ·隨筆 ·2.6萬字
“日本民藝之父·戀物鼻祖”柳宗悅的民藝入門書,全新譯本!《民藝四十年》是柳宗悅最好的民藝入門書。他創造了“民藝”這一新的美學概念,開啟民藝運動,創辦《工藝》雜志,創建日本民藝館,在漫長的40年里,堅定地從無名工匠的日常用具中發掘真正的美。他癡迷木喰佛、大津繪等無人問津的民間手工藝,對朝鮮、沖繩等留有傳統工藝色彩的地方表現出毫不吝嗇的愛,更是從茶道、佛教中找到了何為美的哲理。關于民藝的所有答案都在這本書中。
(日)柳宗悅 ·隨筆 ·13.6萬字
這是一套看著看著饞蟲會叫的書,這是一套讀著讀著心向往之的書。書中,蔡瀾以尋味為目的,開啟全球美食之旅。一路行,一路玩,一路吃,不僅僅記錄美食、美景,更記錄人生百態,體味人間煙火氣。那味,是珍饈之味;那味,是美景之味;那味,是妙人之味。人間百味,非酸甜苦辣可以概括;世態萬千,豈INTERNET可以盡覽。若是不能親歷,那么自是翻開這套書,看蔡瀾說說也好。穿越黑夜,尋味歐洲。從英倫三島開啟,深入探索法國、意大利、匈牙利、捷克、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北歐諸國。酩酊產酒區,饕餮古堡行。一枝手杖,內藏乾坤。這本書按照不同國別或地區,分為“英倫三島”“浪漫法蘭西”“閑情意大利”“冰雪北歐”“伊比利亞半島”“匈牙利、捷克”“美食路上”等7個篇章,為您呈現“舌尖上的歐洲”。
蔡瀾 ·隨筆 ·8.7萬字
《中國之美》是魯迅文學獎得主,寧夏文聯主席、作協主席郭文斌先生的最新散文隨筆集。《中國之美》對中華文化的思考具有理論性、美文性、時代性、價值感,作者結合為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任文字統籌、撰稿、策劃和二十余年來對中華傳統精神的文學實踐,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的發展,用文學筆法講述了中華歷史、地理、文化的天地之美、整體之美、功能之美,指出中華文化是現代人的幸福之根、興家之本,也是人類的大同之基,永續之路,中華民族因其特有的人文審美性而永葆生機。
郭文斌 ·隨筆 ·13.4萬字
本書從南懷瑾先生的四十余本著述中,精心摘錄出南先生講述的中國人所耳熟能詳的老話、格言、諺語等共近二百條。全書分為上下冊,上冊為內養篇,包括德行之本、改命之基、學習之竅、躬行之要四個主題,下冊為外用篇,包括齊家之寶、處世之方、明辨之法、經綸之道四個主題,涉及修身養性、家庭教育、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面。不同于大部頭的紙質書,本書采用小開本的設計,精致文雅,體例明晰,如同手冊,方便現代人隨身攜帶,或置于案頭床邊,利用空閑或碎片化時間隨時學習,隨時體悟,皆有所得。
南懷瑾講述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編 ·隨筆 ·10.8萬字
本書為“茶鏡訪勝”“茶海探幽”“茶緣深深”“茶趣相隨”四輯,收錄了書寫飲茶、茶事、茶具、茶史、茶文化、茶感受等內容的文章九十余篇,全書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文章作者們具有深厚的文史功底,以不俗的文筆書寫對茶的喜愛之情,并在字里行間寄寓了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本書具有較高的文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陳明編 ·隨筆 ·12.7萬字
本書通過“情事”“草木”“動物”“婚事”“器物”“城市”“男人”“女人”等八個篇章寫詩經中的世界,再現了流傳三千年的萬物百態。“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首席專家劉冬穎在吸納和借鑒前人“以詩說史”之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詩經》中的“變風變雅”現象;同時,將詩經與西周末年及春秋時代社會變革聯系在一起,融合自己獨特的女性視角,加之對今時今世的反思,引導讀者從中國傳統經典閱讀中尋找人類精神家園。
劉冬穎 ·隨筆 ·8.3萬字
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中寫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美學表達──物哀。哀是憐憫,也是感嘆、贊揚,是內心直接發出的聲音。花鳥風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無常、發出死亡警告,萬物都是一期一會。古典的物哀追憶歲時,風花雪月,心向往之。日本國學大師本居宣長將物哀定義為“知物之心”,物哀是感受風物的姿態變換,讓無法言說的可以呈現。物哀情感的經典對象是落櫻。看櫻花落下,我們感受到美與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觀下的漠然、熱情,或哀愁,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義。唯美的物哀,象征人類認識了生命局限后的凈化與超脫,轉身談論真實情感。
(日)本居宣長 大西克禮 ·隨筆 ·11.1萬字
《北京的王府》一書,深入挖掘并細膩展現了北京城內眾多皇家貴族府邸的輝煌歷史與獨特魅力。從恭王府的精致園林到醇親王府的宏偉建筑,作者不僅描繪了這些王府的建筑美學與布局藝術,還深入剖析了它們作為權力與地位象征的深刻內涵。書中穿插著王府主人的傳奇故事與家族興衰,讓讀者在品味建筑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通過對王府的詳盡介紹,本書不僅是對北京古都文化的一次致敬,更是對中華歷史文脈的一次深刻探索。
楊天杰 ·隨筆 ·2.5萬字
本書以家風為主題,通過日常生活中鮮活的事例,以小見大,勾勒出孫氏家族的圖譜結構,言簡意賅地提煉出“仁義修身,勵志圖強”的孫氏家風。對撰寫家史、定義家風、構建家庭與家族文化,開辟出一種新的思路與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書中閃爍的辭采,蘊含的哲思,蕩漾的情感,表現的人格,使其成為可讀性較強的當代家風文化讀本。
孫現勤 ·隨筆 ·17.9萬字
本書是著名媒體人、作家、美食家汪朗談吃的隨筆集。文章圍繞各類美食乃至日常食材信筆寫來,從古人筆記所記到親身經歷,看似漫無邊際,實則是從一個有趣的角度談中國文化。作者的父親汪曾祺是著名作家,也是美食家。耳濡目染,汪朗的文字有乃父的從容,也有媒體人的嚴謹。他在美食圈也有頗多交際,可謂見多識廣,所寫此類文章言之有物,語言幽默、通達,余韻悠長。
汪朗 ·隨筆 ·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