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梁曉聲
作品粉絲 557 人
全部作品
該書是梁曉聲的散文集,以“說親情”為綱,以他的童年回憶、親情記述為主要遴選內容,重點反映梁曉聲對親情的認識。梁曉聲創作的大量散文都是此類題材。他對童年生活的詳細描述,對父親、母親和兄弟姐妹親情的描述,對童年伙伴和知青朋友的回憶等等,都具有質樸而打動人心的力量,他的親情散文在讀者中有良好的口碑。本書在梁曉聲文集基礎上進行編選,賦予舊內容以新的主題、新的形式,旨在滿足廣大讀者因《人世間》火爆而生發的對梁曉聲創作的興趣。
梁曉聲 ·名家作品 ·13.7萬字
2000年,中文系新生李曉東和徐冉在去往大學的火車上初遇,小小的沖突后,彼此的印象都堪稱不佳。他和她都沒想到,這是一場漫長的纏綿抑或糾纏的開端。傳道、授業、解惑……大學里道理分明的為人處世,在象牙塔外卻陷入重圍。《傷逝》中涓生和子君的悲劇,難道真會以另一種形式,在新世紀上演?家鄉、省城、北京……人生軌跡的迂回曲折,無非是尋覓一方安居之地。總要等到奔波疲累后,才驀然發現:此心安處,即是吾鄉。
梁曉聲 ·社會 ·28.1萬字
本書是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深度剖析中國人的文化心理與國民性的重磅力作。作者站在當今社會現實的立場,從文化到社會,從日常生活到世道人心,對當代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狀況、普通中國人的人生境遇,以及中國的文化與文化人,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觀察與客觀卻不失溫暖的評述。書中不僅蘊含作者對時代病灶的犀利叩診、對市井巷陌的溫情凝視,更充滿對人性本質的真知灼見、對文化的深邃思考。可以說,這是一部當今社會人文現狀的“田野調查”,也是一部中國式人情世故的觀察筆記。
梁曉聲 ·隨筆 ·15.1萬字
本書是梁曉聲送給在生活中迷茫之人的禮物,也是梁曉聲的人生總結與人生獨白。在這本書中,你會讀到關于愛、關于人生、關于家庭、關于婚姻、關于父母、關于父子、關于困境、關于孤獨……與我們生活切實相關的話題與熱點。既有對往事的回憶,也有對生活的感悟、對社會的深思。溫情與清醒兼具,嚴肅與幽默同在,熱望與情懷交織。字里行間中透射出作者對人文精神的堅持,對人情世事有溫度、有深度的思考,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溫暖與尊嚴。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內耗;人生的樂,一半源于簡單,一半源于平常。當你學會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就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活法。
梁曉聲 ·名家作品 ·13.3萬字
該書是梁曉聲的散文集,以“說東北”為綱,以他的童年回憶、親情記述、友情描寫為主要遴選內容,重點反映東北的風土人情。梁曉聲創作的大量散文都是此類題材。他對童年生活的詳細描述,對父親、母親和兄弟姐妹親情的描述,對童年伙伴和知青朋友的回憶等等,都具有質樸而打動人心的力量,也帶著鮮明的東北印記。本書在梁曉聲文集基礎上進行編選,賦予舊內容以新的主題、新的形式,旨在滿足廣大讀者因《人世間》火爆而生發的對東北生活的興趣。
梁曉聲 ·名家作品 ·12.5萬字
該書是梁曉聲的散文集,以“說人生”為綱,以他記述自己的人生感悟、與青年學生的交往為主要遴選內容,重點反映梁曉聲的人生價值觀和他對年輕人的希冀。梁曉聲創作的大量散文都是此類題材。他對人生有諸多思考,對價值觀有很多打量,對社會變遷帶給青年人的沖擊感同身受,這些文字都具有質樸而打動人心的梁氏風格,也帶著鮮明的個人印記。本書在梁曉聲文集基礎上進行編選,賦予舊內容以新的主題、新的形式,旨在滿足廣大讀者因《人世間》火爆而生發的對梁曉聲創作的興趣。
梁曉聲 ·名家作品 ·15.7萬字
《梁曉聲談讀書與人生》匯集了梁曉聲談讀書與人生散文的精華,文字真誠質樸、幽默詼諧、清醒溫暖。全書有三輯。輯一為“書中歲月長”,重點是作家對讀書的思考、對寫作的感悟。讀書有什么方法,寫作有哪些“竅門”與“規律”,可得窺一斑;輯二為“安頓好內心”,青少年、中年人該如何安頓好內心,作者是如何面對困境的,積極之人生當如何,看他人之人生觀,也是在向內找到真實的自己;輯三為“情深人世間”,作者對親人、友鄰、陌生人的摯愛,關于父父子子、愛情婚姻、焦慮孤獨的思考,浸潤于人間煙火處的情愫與胸懷格外打動人心。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7.2萬字
本書收錄了《生活不是夢》《西郊一條街》《翟子卿》《夙愿》等梁曉聲短篇作品,講述了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的人們各自的理想與追求、命運的周折和大起大落;用一幕幕或團結互助,或歡喜鬧劇的故事寫盡了時代風云下苦苦經營的小人物們,在大環境中的苦與淚。即使面對生活的無奈與捉弄,依舊各自堅守、搏斗,展現了對幽微人性的窺探,充滿了對社會的思考和期盼。
梁曉聲 ·作品集 ·14.6萬字
《與心靈對話》是梁曉聲自省發問,以個人思考反映時代癥結的散文作品,書中既展現了似水般無常的人性,也贊譽了人間無處不在的溫情。作者以筆為刀,解剖心靈、情感與人性,直面自我,思考存在的意義。脫下現實里的盔甲,褪去平日里的保護色,呈現出內心深處的原始自我。在一次次不斷的質問與反思中,綻放出自我之花,展現心靈光輝。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2.8萬字
本書描述了當代青年求學、求職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展現了他們在面對人生選擇、未來道路時的困惑與迷茫,在對待物質誘惑和堅持純良自我間的猶豫和掙扎;故事展現了一代青年的人生轉折與發展,對自我、家庭、職業和未來的思考。
梁曉聲 ·作品集 ·15.1萬字
本書是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解讀中國根性文化與國民性格的重磅力作,作者立足當下社會現實,對照世界文化底蘊,對中國文化展開辛辣而富有思辨性的剖析。作者通過宏觀歷史觀察與微觀文本解構的雙重路徑,揭示中國文化的獨特性與矛盾性,并層層剝開歷史與文學的精神密碼。
梁曉聲 ·隨筆 ·15萬字
本書是梁曉聲先生解讀中國文化的重磅作品,是一部梳理傳統文化的讀書筆記與思考心得。包括對中國歷史、文學、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的解讀,既有以時間為線索的宏觀歷史考察,也有對文藝作品的微觀解剖,力圖從中整理出一條關于中國文化、中國人精神氣質總結性的內容線索。作者站在當下社會現實的立場,對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角度新穎、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本書曾獲第十四屆文津獎推薦圖書,本次增訂版,增加了近些年來梁曉聲對于中國人文化心理圖景新的觀察、思考,以及對世道人心的理解和追問。
梁曉聲 ·隨筆 ·14.5萬字
《長相憶》以兩家人的生活交匯為切入點,講述了兩個母親在生活的絕境中互相扶持的故事;一邊是被煙囪壓塌的草房子,一邊是一貧如洗的寡母之家,母親無奈帶著我們兄妹幾個住進了盛情相邀的陳大娘家,從此陳大娘為了生計做過翻砂工、辦過加工廠,也用糧票教育“我”做人要誠實,用一輩子的經歷讓“我”希望自身和后代能保留她身上具有的精神品質。故事塑造了一個善良、無私、堅韌的窮苦女性形象,表達了無限的敬意和哀思。
梁曉聲 ·作品集 ·13.7萬字
深耕現實主義寫作數十年的作家梁曉聲,此次馳騁想象,轉向于荒誕色彩的文學創作。本書收錄10篇全新中短篇小說,那些“人世間”未完結的故事,在這里接續上演:屢破奇案的老警察,遭遇職業生涯“滑鐵盧”;迎來事業“第二春”的網紅教授,一夜間被推到風口浪尖;;心懷復仇念想的女人,一早醒來變成了一只蚊子;兩個互換心臟的人,竟然性情大變;……他們被時代浪潮裹挾——當大多數人流于世俗,清醒者選擇對抗,他們不接受命運的審判,所以注定孤獨。當渾濁成為常態,清醒便成了一種罪?
雖然世界庸擾,但有愛就有方向。本書是梁曉聲集生活百態眾生相所成的散文作品;展現了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愛情中男男女女的刻骨銘心、貪嗔怨恨,家庭教育中父母、學校和孩子之間親密關系的狀態與困境,還有對過往故人的深切懷念與哀悼。由故事衍生思考,體現了作者對世間萬物萬象的觀察,表達了對生活姿態的感悟,人生百味的體會。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4.5萬字
本書精選32篇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的哲思散文,包括生活與理想、困境與人生的真摯感悟,讓我們知道生活就是為了活著的時時刻刻,平凡就是生命本來的樣子,思量得失之間,我們拿得起也要放得下,世界繁亂,我們能夠改變的恰恰只有我們自己。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1.3萬字
《人間悲喜》是梁曉聲的散文精選集,也是先生七十多年人生智慧的總結和心靈獨白。日子總在一剪清風里淺吟低唱,生命常在一縷清歡中淡定從容。忽然覺得,人生一世,似乎過客和歸人都是同一個角色,苦也罷,喜也罷,生命的真諦就是簡單素淡且知足快樂的活著,人生的意義就是真誠深情且溫柔情趣的過著,無論怎樣,都要盡力成為時光的有情人,生活的有心人,遠方的有夢人,順乎四時,溫潤情懷,隨遇而安,且行且惜,既快樂自己,亦愉悅別人,字里行間透射出先生對人情世事的思考,閃耀著啟迪人們心智的燦爛光輝。
梁曉聲 ·名家作品 ·12.4萬字
本書作者梁曉聲以小說家的生動筆法,社會觀察家的敏銳思考,記錄了各色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百態,淋漓盡致地繪制了他們五光十色的精神圖譜。諸多普通人的故事和平凡人的生活的拼接與組合,形成了這個國家的溫度與性情。作者所記錄的中國人的日常,飽含對小人物的關懷,對人性的關照,對人文情懷的推崇,進行著對當前中國社會世道人心的追問。
梁曉聲 ·名家作品 ·14.9萬字
本書精心編選梁曉聲的多篇散文、小說,同名篇目《慈母情深》選自小說《母親》片段。該篇目被選入了國家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8課,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往事,表現了慈母對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梁曉聲的作品語言樸實,情感深切,思想深刻,字里行間充滿真摯的笑與淚,是嚴肅動人的思考和體悟。體現了深厚的親情,也含有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具備人文關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梁曉聲 ·中小學 ·6.2萬字
本書是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深度思考生命厚度與廣度的散文作品,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含了作者對人生經歷的回溯與感懷,又從時代、歷史等多個角度出發,對多層面文化問題的批判與思考以及關于時代變遷發展的種種遐想。作為老一輩知識分子,他用同理心和同情心發出了對人性本質、人生坐標及成長的思考,我們從這本散文中得以窺見一個真實的梁曉聲。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