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通過“情事”“草木”“動物”“婚事”“器物”“城市”“男人”“女人”等八個篇章寫詩經中的世界,再現了流傳三千年的萬物百態。“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首席專家劉冬穎在吸納和借鑒前人“以詩說史”之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詩經》中的“變風變雅”現象;同時,將詩經與西周末年及春秋時代社會變革聯系在一起,融合自己獨特的女性視角,加之對今時今世的反思,引導讀者從中國傳統經典閱讀中尋找人類精神家園。
劉冬穎 ·隨筆 ·8.3萬字
本書以家風為主題,通過日常生活中鮮活的事例,以小見大,勾勒出孫氏家族的圖譜結構,言簡意賅地提煉出“仁義修身,勵志圖強”的孫氏家風。對撰寫家史、定義家風、構建家庭與家族文化,開辟出一種新的思路與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書中閃爍的辭采,蘊含的哲思,蕩漾的情感,表現的人格,使其成為可讀性較強的當代家風文化讀本。
孫現勤 ·隨筆 ·17.9萬字
本書是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解讀中國根性文化與國民性格的重磅力作,作者立足當下社會現實,對照世界文化底蘊,對中國文化展開辛辣而富有思辨性的剖析。作者通過宏觀歷史觀察與微觀文本解構的雙重路徑,揭示中國文化的獨特性與矛盾性,并層層剝開歷史與文學的精神密碼。
梁曉聲 ·隨筆 ·15萬字
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中寫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美學表達──物哀。哀是憐憫,也是感嘆、贊揚,是內心直接發出的聲音。花鳥風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無常、發出死亡警告,萬物都是一期一會。古典的物哀追憶歲時,風花雪月,心向往之。日本國學大師本居宣長將物哀定義為“知物之心”,物哀是感受風物的姿態變換,讓無法言說的可以呈現。物哀情感的經典對象是落櫻。看櫻花落下,我們感受到美與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觀下的漠然、熱情,或哀愁,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義。唯美的物哀,象征人類認識了生命局限后的凈化與超脫,轉身談論真實情感。
(日)本居宣長 大西克禮 ·隨筆 ·11.1萬字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三十人三十曲”,將三十位吟唱者各自的成長經歷,譜寫成中國當代民謠的歷史組曲;第二部分“看得見民謠的城市”,作者通過憶述跟隨民謠音樂人的走唱經歷,反映不同地域背景與民謠音樂相生相成的關系。
郭小寒 ·隨筆 ·11.7萬字
以一個游歷者的視角再現了海南的歷史文化、村落建筑、風土人情;中卷“南溟”收錄了《出海》《釣魚》《鴨公島》《赴甘泉島》《海上大風》等篇目,重在記錄作者在海島上的心境與日常生活;下卷“黎歌”收錄了《江山大美》《五指山》《漂流記》等篇目,再現了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與風俗文化。
胡竹峰 ·隨筆 ·7.5萬字
挖掘古代智慧的寶藏,這里有先人的哲學思想、治國方略、科技發明等。這些寶藏不僅是歷史的遺產,更是我們今天可以借鑒的寶貴財富,帶你開啟一場智慧的探索之旅。
楊錦程 ·隨筆 ·10.7萬字
“民藝之父”柳宗悅寫給年輕人的民藝經典之作,呂靈芝全新譯本。《日本手工藝》是柳宗悅為肩負未來的年輕人寫下的經典作品。他去往日本各地,20年間不斷地探尋真正具有美的生活道具,為讀者介紹手工藝品的美好品質。跟隨柳宗悅的腳步,我們一邊想象當地的各色工藝技巧,一邊感受日本的自然、歷史和傳統,正如柳宗悅所說,“手工藝是最具人性的工作”。
(日)柳宗悅 ·隨筆 ·8.3萬字
本書為龔先生近年來關于中國文學的隨筆集,書中探討了不同歷史時代中國文學的特點,不同時代文人的特點和精神風貌;重談了中國文學史寫作中的問題與新的思路;討論了《詩經》《文心雕龍》等作品的價值與意義;也分析了李白、李商隱、蘇東坡等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的作品、個性和精神。書中提出,宋的代表文體并不是詞而是詩,清是文學繁榮的時代,道教思想對李白的詩歌影響至深,《菜根譚》是最早的雞湯文,等等。這是一本新見迭出、奇銳精敏、大破俗說的文學隨筆集。
龔鵬程 ·隨筆 ·18.8萬字
本書在文字修辭與表達上,契合和賡續五四時期周作人等新文化先驅提出的“美文”理念,也呼應20世紀末巴金、張中行、季羨林、楊絳、余秋雨等知識分子的學者散文寫作傳統。本書描述古都西安、陜西、甘肅、青海等西北地區的人文風情和自然景觀,不僅僅是描寫西北地區雄渾壯美的自然風光和悠遠深厚的歷史積淀,更從思想知識文化等角度拓展散文文體,深入探討西北地區文化及其特點,揭示西北地區文化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巨大貢獻。本書以厚重寬闊的內容和樸實醇厚的文字,致力于為散文閱讀提供學者視角的文化新質,在學者情懷和語言表達上給讀者帶來別樣的閱讀感受。
黎荔 ·隨筆 ·14.3萬字
一個人或一個民族對待飲食和生活的態度,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思想和行為特質。在這本書里,龔先生暢談古今美食飲饌、女性處境、日常生活及其中體現的文化問題。不僅講述了蘇東坡、新月社梁實秋等人的飲食趣事,也記錄了自己與女兒斗嘴調侃中西美食的趣談。書中收錄的龔先生日記和其他專門文章,更是呈現了他對自己和當代人的物質及精神生活的觀察思考。
龔鵬程 ·隨筆 ·12.8萬字
奧野先生熱愛美食,人送綽號“食癡”。他有著豐富的美食經驗,對食物也有獨到的研究。《燕京食譜》收錄了他關于美食的隨筆散文,“覓食”足跡從東京一直延伸到北京。寫中國美食,他嘗遍古都經典豪華菜肴,也喜愛酸梅湯、烤羊肉這樣的市井小吃,更忘不了雪里蕻、荷葉粥等私房風味。寫東京味道,更多是對舊時食物的懷念,如小時候“緣日”活動的葡萄餅,天然且純粹的天婦羅、蕎麥面和壽司等。奧野先生寫美食,不單單是寫食物,他把生活的滋味、往昔的回味融進食物的酸甜苦辣里,筆調生動又真摯,文辭優美,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詩意且浪漫的生活態度,飽含對所經歷的深切感恩以及對逝去過往的淡淡愁思。
(日)奧野信太郎 ·隨筆 ·10.9萬字
《晚清中國游記:“中央王國”的游歷與調研》一書,憑借作者威爾遜深厚的軍事、工程和地理知識背景及其親身經歷,為我們回顧晚清中國的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穎而獨特的視角。他的足跡遍布中國的廣袤土地,從繁華的滬上到古樸的荊楚,從遼闊的臺海到荒涼的塞外,細膩地描繪了中國的自然風光、人文地理以及社會經濟狀況,同時深入剖析了東西方文明在交匯與碰撞中對中國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要言之,《晚清中國游記》不僅是一本記錄旅行見聞的游記,更是一部兼具史實價值和文化內涵的著作。對于歷史和東西方文化研究者而言,該作品的翻譯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而對于廣大讀者來說,它也是一部引人入勝的閱讀珍品。
(美)詹姆斯·哈里森·威爾遜 ·隨筆 ·14.3萬字
人世的悲歡離合,都是在詞中凝結成的一曲輕吟,讀著她,仿佛看了許多的人生,像流星一樣閃亮旋滅,舞盡繁華,重歸寂寂。那么,珍惜這美好的時光,珍惜這塵世的一段輪回,走過的路,便是最好的回報。太多的人在詞的技巧上浸淫和研習,甚至有太多的長篇大論喋喋不休,而那些隱藏在詞的背后動人的故事,那些已經流失在時光里的情感,卻是最值得關注的表達。所以,就在讀詞的時候,讀一讀那些被忽略掉了的心事,他們依然是青衫磊落,紅袖婉約,還原著古往今來不變的追求和夢想。因為有夢想有追求,我們的世界才如此美好。
阿迪婭 ·隨筆 ·12.2萬字
本書是關于南京城歷史、文化的作品集。作者通過自己收藏的有關南京的老廣告,來還原過往南京的風俗風情,講述與南京相關的人物故事;以一張張舊年的招貼畫、廣告紙為引子,揭開南京城過往的面影。本書從相對微觀的角度切入,觸發聯想,涉及南京歷史、文化的諸多方面,比如文化名人、特色美食、流行妝容、衣著時尚、體育運動、商號洋行等等,呈現了南京都市生活的細節。除本身的史料價值外,還可以使讀者直觀地觸摸到歷史的細節,對南京城建立起一個整體性的印象。
由國慶 ·隨筆 ·4.6萬字
《北京的王府》一書,深入挖掘并細膩展現了北京城內眾多皇家貴族府邸的輝煌歷史與獨特魅力。從恭王府的精致園林到醇親王府的宏偉建筑,作者不僅描繪了這些王府的建筑美學與布局藝術,還深入剖析了它們作為權力與地位象征的深刻內涵。書中穿插著王府主人的傳奇故事與家族興衰,讓讀者在品味建筑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通過對王府的詳盡介紹,本書不僅是對北京古都文化的一次致敬,更是對中華歷史文脈的一次深刻探索。
楊天杰 ·隨筆 ·2.5萬字
《人間滋味——尋味記》通過百十篇食譜,將河南滋味躍然紙上。不僅寫的是河南飲食文化,更有著對河南樸實人性的刻畫。大菜能吃,小菜也能吃,薺菜、茭草、蔥、白菜、大蒜等等以平常蔬菜為題的篇章卻寫出了平常物的不平凡,書中不僅深挖這些普通食材的文化底蘊,為其正名,更寫出了普通豫人身上的那種不平凡的象征。
張富國 ·隨筆 ·12.4萬字
《玄霜》寫歷史、寫人物、寫風景、寫哲學、寫思想、寫情感,但是自始至終,沒有絲毫舍棄對“真善美”的追求,沒有舍棄對陽光鮮花的追逐,沒有舍棄積極昂揚的樂天做派。文以類聚,希望這樣的篇什積聚起來的是磅礴的單純的力量。
吳又洛 ·隨筆 ·10.9萬字
在歷史的長河中,璀璨的詩詞世界猶如繁星點點,其中最耀眼的莫過于唐詩。一首首流傳千古的唐詩,串聯起了一個風華絕代的唐朝。今天,讓我們把時間的轉盤回溯到那個風華絕代的唐朝,揭開璀璨的唐詩背后,那一位位偉大的詩人和他們或恣意灑脫或動蕩漂泊的一生。
悅潔 ·隨筆 ·3.2萬字
《北京的古寺廟》一書,引領讀者穿越千年時光,探訪京城中一座座莊嚴古雅的寺廟。書中詳盡介紹了古寺廟的歷史淵源、建筑風格、佛像藝術及宗教文化,每一座寺廟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與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生動的敘述,本書讓讀者在品味古寺廟的寧靜與莊嚴中,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宗教文化的獨特魅力。
楊天杰 ·隨筆 ·3.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