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域外古城》是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馮驥才先生的一部文化散文合集,同期出版的還有一本《域外古藝》。兩本書都是從全球性視角關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體現了作者對文化遺產保護這一世界性問題的思考。《域外古城》收錄與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捷克、芬蘭和日本等國古城、古建筑、名人故居等保護工作有關的游記三十三篇,展現了各國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具體措施及取得的豐富經驗。
馮驥才 ·隨筆 ·7.7萬字
往書記,顧名思義,是對過往之書的回憶。古樂府有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書無新舊之分,凡是投緣的,都是好書。這里說“往”,好比對人。所謂故舊,含有對在時間中流逝之事物的珍重惋惜之意。同樣一本書,二十歲時讀到,和四十歲時才讀到,意義不一樣。年輕時讀到的書,影響思想,塑造人格,決定道路的選擇,積偶然為必然,變不確定為確定。還有很多書,幾十年里手不釋卷,溫故知新,它是過去經驗里最可貴的部分,還將繼續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
張宗子 ·隨筆 ·16.5萬字
《唐時明月》是朱紅近十年來文化隨筆的結集。朱紅專治唐代文學,但她擅長從詩文入手,以對細節的敏銳捕捉,來達到還原歷史現場、呈現古人日常生活的效果。在書中,從節氣禮俗到飲饌食物,從唐代詩壇到盛世朝廷,將作者閱讀的廣度與深度、表達的分寸與舒展、論說的精密與從容,無不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古人的精神面貌、審美情趣、生活樣態,隨之躍然紙上。
朱紅 ·隨筆 ·9.5萬字
“民”與“俗”是學界持久探論的經典命題。歲時節令、人生禮儀、游藝玩賞、四方風謠、命運神鬼,蔓延為遼闊深邃的生活結構。其中有大片未被觸及的精神空間,靜待著勇于靠近的作家在這無數個人心緒的牽掛、沖突、羈絆中洞幽燭遠。《俗世俗民》選錄汪曾祺、阿城、莫言、賈平凹、李娟、王小波、楊絳等48位作家的54篇描寫民俗的散文,于幽微中記錄歷史,于尋常中洞見壯闊波瀾,終匯聚成一部可以窺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近40年社會生活史變遷的佳作。全書共分五輯,“歲時引”一輯記錄了一些難忘的重要歲時節令及相關經歷;輯二“禮俗志”則講述了有關節俗的特殊記憶;輯三“游藝錄”側重講述一些節俗期間極具特色的“游藝”活動;輯四“四方風”主要講述了不同地區的節俗活動,如鄧云鄉的《九九歌》、葉廣岑的《吹鼓手》,都極具地域風格;輯五“信則靈”從傳統文化和先民信仰中對現存的節令儀式追根溯源,尋找文化的根。
陳平原 王堯 ·隨筆 ·14.9萬字
《手繪儒生:<儒林外史>的二十種風雅》以明清時期文學經典《儒林外史》為藍本,選取其中二十個片段,重新進行文學再創作,匯集成二十篇故事新編,細致生動地刻畫了古代儒生的二十種風雅。二十篇故事既各自成篇,又藕斷絲連,情節更加豐滿,構思更加精巧,語言采用現代白話文風格,流暢活潑,兼具趣味性和可讀性。為了滿足讀者的視覺體驗,《手繪儒生:<儒林外史>的二十種風雅》還配有二十幅原創國畫插圖。作品從每篇故事中,選取一個獨特的視角精心繪制,或小家碧玉,或遺世獨立,濃淡干濕,點染揮灑,既與文字故事相得益彰,又具備獨立的美學欣賞價值。同時,將二十篇故事所對應的《儒林外史》原文片段,用小楷抄錄成小卷,擬放在每篇篇首,作為開篇手札。小卷以豎排繁體寫成,套印紅色句讀標識,風格古典雅致,可單獨欣賞,更是讀者從閱讀故事到重溫經典的一把鑰匙。
金龠文 祁偉威繪 肖建軍書 ·隨筆 ·5.6萬字
本書是一部中國風物展示集,作者多年來注重觀察寄寓在風物中的自然節令之美,并研習當中延續千年的審美經驗的傳承。書稿按照時序分為青(春)、朱(夏)、白(秋)、玄(冬)四章,不著眼于華貴事物,只細致呈現每季中人們最常見到的桃花、檐廊、簾席、山水、艾草、琴棋書酒、迷霧、秋蟹柿子、消寒圖等平凡而典型的風物意象,同時關照他們的淵源承繼、審美氛圍和今昔對照。書稿配有作者多年來采集的意象照片,共同展示中國風物生活中常被人忽略的審美細節,吸引當代讀者從生活的最尋常處發現美和情韻。
晏藜 ·隨筆 ·11.1萬字
《域外古藝》是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馮驥才先生的一部文化散文合集,同期出版的還有一本《域外古城》。兩本書都是從全球性視角關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體現了作者對文化遺產保護這一世界性問題的思考。《域外古藝》收錄與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德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與傳統技藝及傳統技藝保護者相關的游記三十二篇,多角度展現了世界各國的傳統技藝、傳統民俗及傳統技藝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果及面臨的困惑。
馮驥才 ·隨筆 ·8.1萬字
全書收入作者近年來發表的十余篇隨筆。內容分為兩大類,第一部分是參觀各音樂博物館印象,第二部分是樂器品鑒。本書的樂器書寫并非一般性介紹,而是立足同類收藏,發掘千里伏線,重在世界視野,呈現跨文化敘述的新視角。文章采用文學性與學術性結合筆調,力求雅俗共賞。該作所配圖像典雅美觀,烘托氛圍。每篇文章,配以十幅圖片左右,總數量為近百幅,其中許多樂器,極少見到,可使本書文圖并茂,賞心悅目,吸引讀者。
張振濤 ·隨筆 ·10.3萬字
近現代,一個個響當當的名家大師閃耀中國人文社科乃至自然科學界。他們對腳下這塊土地的熱愛,那一份濃濃的家國情懷,無不以其格局之大、氣節之高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名門家風,有言傳,更多的是身教。本書創作團隊歷時八年,追蹤并對話33位文化名人子嗣,透過他們的目光,探尋書香之家的家風傳承、文脈流傳。在風云變幻的歷史長河中,個人和家族變遷的背后,是什么?33篇深度訪談,還原一段段名門歷史;130余幅珍貴照片,以饗讀者。
沈秀紅主編 ·隨筆 ·19.8萬字
《世間滋味》共分四輯。“故鄉食物”對故鄉食物的追憶背后,既浸染著作家們兒時回憶的甘苦,也抒發對故鄉的思慕眷戀。由“飲食”而至“思鄉”,既是對作者自己的心靈慰藉,亦是對故鄉的深情傾訴。“四方食事”不求作者與食物之間有情感的勾連,而更偏重于由飲食映射地域的特質,中或夾雜作者對地域文化的見識評斷。同時于飲食之外,將民俗、風土、物產、人情、社會等因素都帶入文中,為讀者提供了新鮮的異域體驗。“古今食典”意圖體現飲食中的文化脈絡,當然也是佐證“文化遺產”的最好材料。“名家食譚”注重環境,更有訴說兒時艱難、舊事辛酸,也有的借名寫食,實欲寫人。此輯多關注飲食與人性之勾連,讀者可窺見生活之趣,而作者之個性亦借文字躍然紙上。本書并非四十年食物書寫之全貌,但從中亦能看出“寫食”在新世紀的變化,是觀察社會、體味人情的終南捷徑。
陳平原 楊早 ·隨筆 ·15.3萬字
《經典常談》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十三部分,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與歷史脈絡。文字要言不煩、通俗流暢,講透我國文化遺產中的典籍精髓。《經典常談》寫于1942年,80年來廣為流傳,成為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經典。全書通過對經典的梳理與講解,讓讀者對古文更親近、熟悉,從而產生興趣,是讀者概覽中國古典文學的佳作。此外,書中還特別收錄《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以饗讀者。
朱自清 ·隨筆 ·8.9萬字
本書是圣凱教授于2013年寫作的禪思隨筆,分為念心、存在篇、煩惱篇、修道篇、解脫篇、佛教篇、哲學教育篇、行者篇、經典擷錄篇等。本次再版在初版基礎上有所增訂,增加了一組書畫評論,如《書寫禪意的生命——讀宗家順的書法藝術》《天地的筆畫、悟觀與境界——談田東輝的書畫藝術》《游戲三昧——生命的終極關懷與實踐》《天地筆畫之“精氣神”——讀范石泉先生書法有感》等。全書既有寬闊的歷史視域,又有深刻的歷史反思及真摯的情感。
圣凱 ·隨筆 ·6.7萬字
本書收錄藏書家謝其章近幾年讀書、藏書的心得體會,有發人深思的感悟,有不為人知的故事,也有盎然的生活情趣,一個個近現代文人,一樁樁文壇趣事在書中躍然紙上。本書篇目涉及人們熟悉的魯迅、張愛玲、葉靈鳳、黃裳、沈昌文;也涉及人們不甚熟悉的包天笑、簡又文、唐大郎;還涉及大家也許是頭一次聽聞的丁力、李景慈、梁又銘等人。這些人物都曾在文壇和報壇上活躍,在一份份古舊刊物上留下自己的印痕與一些有趣的掌故。作者依托自己收藏的古舊書刊,挖掘塵封的往事和文海遺珠,使得人們對這些曾經的文化名人,以及一份份刊物,產生更深入的了解。書中還講述了作者與眾多愛書人、藏書人相互交往的種種故事和滴滴真情。
謝其章 ·隨筆 ·12.2萬字
相對于“柴米油醬醋茶”的煙火氣,煙與酒雖與日常生活亦息息相關,但更強調個體的體驗,且或強或弱對每個個體有一種“誘惑”。本書即從個體出發,無論是下酒菜的名堂,還是煙酒的趣聞,是關于煙酒的學問,還是醉酒的體驗,作者皆以調侃的筆調寫來,但又真誠得近乎可愛,與煙酒相關的人與事也娓娓道來。讀來使人時而莞爾,時而捧腹,相信大多數讀者都能從中讀出“熟悉”的內容或感受。本書由四輯組成,分別是何物下酒、且來把盞、一醉方休、煙之為物,作者雖自稱俗人,但關于煙酒的個體感受寫得雅趣橫生。
余斌 ·隨筆 ·8.6萬字
《鄉風市聲》一書由錢理群選編,收錄了沈從文、張愛玲、茅盾、豐子愷、賈平凹等21位名家36篇文章,描寫古已有之的、在20世紀又增添了新的意義的鄉風與市聲,這些文章展示了“中國走出自我封閉狀態,打開通向世界的窗口,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現代化的歷史”,同時也揭露出“古老的農業文明的舊中國與現代工業文明的新中國”之間的傳承與對抗、消長與起伏,而面對“鄉”與“市”的對立,諸多先哲也不免陷入內心糾結甚至自我割裂的境地,這也從側面狀寫出過往百年間中國社會與中國文化的命運。
錢理群選編 ·隨筆 ·12.1萬字
這本《書肆尋蹤:古舊書市場之旅》是韋力先生對北京、天津、上海、杭州、香港、臺灣等地的古舊書街尋訪的記錄,以古舊書店的歷史和現今狀況為中心展開敘述,能夠管窺當今古舊書市場的狀況。
韋力 ·隨筆 ·18.5萬字
本書為“芷蘭齋書店尋訪三部曲”之《書坊尋蹤:私家古舊書店之旅》,匯集了韋力先生走訪中國內地及港臺地區26家特色私家古舊書店的旅程記錄,包括孔夫子舊書網、布衣書局、毛邊書局、文學山房、淘書齋、茉莉二手書店、神州舊書店等等。各色的古舊書店,多樣的經營風格,琳瑯滿目的好書好物,來來往往的趣人趣事,都在韋力先生筆下一一呈現。
本書為《單向街》系列文集的第4輯,本輯以世界城市為主題,帶你去耶路撒冷、牛津、威尼斯、東京、巴西利亞、倫敦、紐約、(尼日利亞)阿布賈等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特點的城市,一覽他鄉的自然、地理、風土、人文,體驗難得的跨文化之旅,去尋找各式生活的坐標。本輯其他文稿涉及自殺、成功、環保、日常生活的歷史等話題,緊扣時代脈搏,所論多發人深省。
郭玉潔主編 ·隨筆 ·11萬字
本書由多篇論文組成,從歷史學、社會學、藝術學、哲學的角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價值及其表現形式、思維特性、發展軌跡等進行探討,并以綜合性的思維對民俗喪葬文化的地位及其當代構建進行研究。涉獵廣泛,角度新穎,觀點獨特,思維嚴謹,立意鮮明。
李鋼 ·隨筆 ·18.9萬字
陳嘉映經典學術隨筆。世界在感覺里,感覺又在哪里?真正的理解里也總有不曾完全明了的東西,清明的理解連到更深的曖昧處。一方面哲學外在于我的職業,另一方面則內在于我的生命,是我立身于世的眼光,甚至血肉。哲學一半是精神一半是世故,中國人從來不缺世故,等精神重新來到我們中間,這個沒有哲學的民族也許會成為哲學的明天。
陳嘉映 ·隨筆 ·1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