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歲決定一生:寶寶3歲關鍵期的教育精要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健康篇》:寶寶的第一反抗期
讓寶寶有個好身體
現在的人對“優生優育”越來越重視。從寶寶出生起,家長們就開始期盼寶寶健康成長,將來成為卓越的人才。
那么,在3歲這個人生關鍵期,您是否為自己的寶寶奠定了一生所需要的身體、智慧以及心靈上的堅實基礎呢?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
寶寶能不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很大程度上要看寶寶在0到3歲期間是否接受了科學的家庭教育,這是每個人的人生之根。
無論如何,既然您翻開了本書,就請開始一場學習之旅吧——
一般寶寶在2~5歲時,會經歷被稱為“第一反抗期”的階段。
寶寶從前不論大小事情都需要父母代勞,但從這個時候開始具有自己的意見,也嘗試著對大人反抗。還在1歲時,寶寶就已出現反抗的征兆。這段時期寶寶反抗的手段是不停地說“不要!不要!”以此來拒絕父母的要求,想依靠自己的主張做一切事情。
父母習慣了毫不保留地對寶寶付出愛與關懷,因此對寶寶這種改變一時心理上無法接受,有時甚至不知所措。面對此種情況,多數父母會采取威嚇的手段讓寶寶聽話,但這種做法相當于強硬壓制寶寶的需求,于寶寶的成長而言并無益處。
寶寶這種反抗性的態度,大概有下列幾種因素:
①對自己的想法與要求寶寶十分清楚,想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這種自我意識的發展是第一個原因,但由于這種想法與要求并非都是正確的,所以寶寶對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反抗的態度。
②近3歲的寶寶具有了蓬勃的運動力,這可稱其為“身體的獨立期”。運動機能很發達,想按照自己的心意活動,父母若對其某些行為加以干預,就容易引起沖突。所以,父母應在可能的范圍內,讓寶寶盡情地活動。
③整個寶寶期,寶寶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但這段時期更甚,此時寶寶缺乏知識,理解能力弱,不了解成人的心理,自我抑制的能力也弱,所以不管怎么樣,都會固執于自己的主張。這就成為不聽父母的話、事事反抗的原因。
④寶寶表達能力差,在無法讓父母了解時,只會著急地以“不要”一詞來表示;如果父母不停地質問,寶寶就會因煩躁而亂發脾氣來加以抗拒。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應該設法理解寶寶的想法。
3歲寶寶在反抗期中,心理上一定是矛盾的,“我要自己做,因為我自己會做。”寶寶這樣主張,但實際去做之后,卻不能順心遂意。于是,希望媽媽來幫忙的依賴心理便抬頭。但是父母一般都不理會,寶寶心中的“獨立”和“依賴”感互相矛盾,易造成一種自暴自棄的心理。
這段時期,寶寶也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練習各種生活習慣的辛苦、與新結交的朋友之間的爭吵、隨著智能成長而有的諸多疑問,以及好不容易學會的語言也得反復練習的辛苦等,這些父母想象不到的壓力,都在壓迫著寶寶。可父母卻還一再地對寶寶賦予不容易達到的期望。
盡管如此,寶寶仍然以令人驚訝的成長力來突破這些難關,不知不覺中適應了周遭的生活環境。有的寶寶所需的時間較短,也有的較長。一般這種困擾父母的反抗期通常持續一年左右。這種獨立與依賴糾纏不清的反抗期,絕非寶寶個人的問題,因為寶寶所反抗的對象是父母,而反抗的過程是寶寶希望獨立,父母基于保護的心理想加以干涉,才造成寶寶與父母的對立。
如果父母的應對態度恰當,寶寶的反抗就成為通往獨立的前奏曲,而深具意義;相反地,父母處理不當,就會有危險,嚴重者會使寶寶成為個性怪異的人。
遇到寶寶的反抗,父母態度上的不和善,只會令寶寶反感,反抗心理愈強。親子之間絕不能演變成這種對立關系,否則恐怕會留下后遺癥。
父母應該做的是:“我知道了,想等會兒再吃飯,不想現在立刻停止游戲!”體貼地說出寶寶的心情,寶寶就會認為父母很了解他,而深感滿足。然后父母再告訴寶寶:“那么,等表上的指針指到12時就要把玩具收好喲。”如此指示寶寶結束的方法,會比父母的嚴厲要求更容易使寶寶順從。
“寶寶不想洗澡嗎?寶寶渾身臟兮兮的,媽媽最討厭這種小寶寶。媽媽不準寶寶吃飯,寶寶就繼續玩吧!”本來寶寶是希望再玩一會兒才去洗澡,想不到媽媽卻不讓吃飯,這種限制的手段,會使寶寶陷入混亂。“媽媽可以再等一下子,但是寶寶一定要洗澡,因為寶寶全身都很臟。”像這樣的理由和指示,既清楚又有條理,寶寶很容易理解。假如因果關系不清楚,只會增強寶寶的反抗心理。
寶寶在3歲期間,或早或晚都會出現第一個反抗期,不停地與成人對峙。這是因為寶寶有了獨立自主的要求。在這樣的階段,有目的地引導寶寶非常重要,不可一味地約束和管教,別讓寶寶的意志在成人的壓制中消沉。有的時候,寶寶的固執正是他希望專注做一件事的強烈愿望,媽媽的引導會讓寶寶體會到主動探索的快樂,而培養做好一件事的意志力也是對寶寶注意力、創造力、思維力培養的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