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71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頁
- 難忘的黃金時代 ——青年時代的回想
- 五六十年代北大校園生活瑣憶
- 刻骨銘心的幾本書
- 五四時期的北大人 ——紀念恩師楊晦先生100年華誕
- 回憶馮至先生
- 回憶魏建功先生
- 回憶王力先生講課
- 王力先生談學習與寫作
- 懷念鐘敬文先生
- 真正學者的楷模 ——沉痛悼念季羨林老師
- 耿直無私,堅持現實主義 ——懷念吳組緗先生
- 聽吳組緗先生說老舍
- 老舍先生與民間文藝
- 許地山善講笑話
- 林庚先生談民歌與新詩
- 深切懷念陰法魯先生
- 追憶王瑤先生
- 回憶愛國詩人彭蘭教授
- 懷念呂德申老師
- 多面統一的學者吳小如
- 樸實認真,嫉惡如仇 ——憶徐通鏘同志
- 與紹棠在北大的日子
- 劉紹棠鄉土文學的藝術魅力
- 鄉土文學與藝術規律
- 馬約翰印象
- 1957,北大雜憶
- 兩極的愛情
- 草棚大學第一課
- 《歌謠周刊》創刊60年紀念會
- 回憶北大民俗學會
- 紀念北大民俗學會成立五周年
- 啊,北大雄風! ——北大《歌謠周刊》70年有感
- 我的創新與立體思維
- 民俗學的命運
- 第一個參加國際學術組織
- 回憶李福清院士
- 國際友人的中國情結令人難忘
- 捐獻民俗文化藏書儀式上的講話
- 北大遇仙記
- 歌唱的幸福 ——慶祝北大教授合唱團成立15周年
- 八十感懷
- 走向世界 為國爭光
- 新華賦
- 井岡四詠
- 致天安門前的哨兵
- 北大賦
- 未名湖之歌(應征“新校歌”)
- 黨啊,我的母親
- 題照
- 愛人在遠方
- 愛情是什么?
- 禮炮
- 給大姐
- 揚州火車站
- 夏天進北大東門
- 蟹島噪音
- 生命之光
- 為什么笑口常開 ——給女兒的信
- 與金煦通信 ——關于立體描寫
- 段寶林教授榮獲國家級大獎“山花獎”
- 段寶林教授獲意大利“彼得獎”
- 將中國研究成果帶到國際 ——段寶林喜獲意大利人類學研究“彼得獎”
- 段寶林獲柏拉圖獎等國際大獎
- 美國馬克·本德爾教授對《中國民間文學概要》的書評(譯文)
- 辛勤創造的六十年
- 鐘情民間文學 ——記國際人類學“彼得獎”東方第一得主段寶林
- 段寶林:以熱心腸做冷學問
- 北大日記選錄 (1954—2002)
- 段寶林自寫年譜簡編 更新時間:2020-10-23 10:57:18
推薦閱讀
- 作文基本功:如何寫得生動有趣(2021版)
- 超驗主義散文藝術比較研究
- 晚清標“新”小說論稿
- 頓河哥薩克的群體精神探尋與歷史悲劇:《靜靜的頓河》新論
- 形象學研究的四種范式
- “城鄉中國”的交往敘事:20世紀80年代以來小說研究
- 中唐文學研究論集(日本唐代文學研究十家)
- 嶺南先唐文學研究
- 革命時期的文學遺產:中國當代激進主義文學思潮研究
- 移情視閾下的伊恩·麥克尤恩小說研究
- 法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
- 報海拾貝集
- 文學批評與文化闡釋
- 當代中國古代文學研究(1949-2009)
- 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
- 蒲柏詩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 晚明詩人心態與詩歌研究
- 中唐文儒的思想與文學
- 清初小說論稿
- 英國20世紀文學史
- 文化視閾下中國現代小城小說研究
- 沈括的知識世界:一種聞見主義的實踐
- 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第三輯)
- 現代牧歌:羅伯特·弗羅斯特詩歌研究
- 闡釋的邊界:一個文學理論關鍵命題的探究
- 詩路花雨:徐志摩品詩(再讀徐志摩)
- 毛澤東與戲曲文化
- 摸癢了,還是摸痛了(赤練蛇文叢)
- 世情小說的人物形象與性別話語嬗變研究
- 魯迅講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