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回憶愛國詩人彭蘭教授

彭蘭教授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研室的副主任,我是教研室秘書,平時接觸是比較多的。

那是20世紀60年代初的事。當時我是一個單純的小青年,缺少生活經驗,彭蘭同志總是像長輩一樣親切關心我、幫助我。記得1961年我在家鄉結了婚,后來,當我的愛人畢業后到北京航天部工作時,彭蘭同志全家請我們在蘇聯專家招待所友誼賓館的餐廳吃飯,以紅葡萄酒祝賀我們的新婚。多少年后我提起來,她還記得,說:“喝了許多酒,連老二小嵐也喝醉了。”那時小嵐還是小學生。

我們都有孤兒的共同經歷,所以在思想感情上有許多相通之處。我常常到她家去研究文學史教研室的工作。她都非常親切地同我商量,常常是無話不談,非常融洽。

我常常聽到學生們說彭蘭教授在講課時非常有激情,對古典詩詞有許多深情的解釋,很感人,激起了他們對古典文學的熱愛。

這是很自然的,因為彭蘭教授有家學淵源。她的父親是翰林出身,母親也出自書香門第,母親去世前還希望她將來做個教師同時也做個詩人。她從小就有很好的詩詞修養和突出的才華。據她愛人張世英教授說:“婚后,她常常對我講她兒時如何聰穎、如何能詩善對,至今還記憶猶新的是一副對聯。她舅舅是個秀才,出了個上聯:‘圍爐共話三杯酒’,她立即答出下聯:‘對局相爭一盤棋’,時年九歲。”那時她還寫出了這樣兩句詩:

織繡自來稱粉黛,

文章從不讓須眉。

她1940年從武漢流亡到敘永進入西南聯大中文系,又轉昆明,在平時學習中就已顯露了突出的詩才。她在作業中常常附有自己新寫的詩,請老師斧正,頗得聞一多、羅庸、朱自清、浦江清幾位老師的賞識。羅庸老師常常把她的詩詞抄在黑板上讓大家共賞。于是不少同學對她就以“才女”相稱。(見張世英《若蘭詩集》序)

她當年寫的詩水平確實很高。例如《月夜抒懷三首》為1943年所寫:

清輝依舊透窗紗,

往事回想夢里花;

國破家亡人散盡,

親朋姐弟各天涯。

萬里河山半劫灰,

嬋娟含恨且低回;

三更數盡難成夢,

恍惚遙聞畫角哀。

江漢奔濤猶滾滾,

英雄兒女恨填膺;

沖冠怒發驅強寇,

四億中華慶再生。

這首詩把強烈的愛國激情寫得那么富有詩意,非大手筆難以成此。袁行霈教授在序中也說,彭蘭教授的詩,得“詩之要”,有境界,有理趣,有氣象,可稱詩之上乘。“或沉郁,或豪放,每有勃勃生氣躍然紙上”,是很動人的。我也有同感。

彭蘭教授的詩確實是具有史詩性的好詩,藝術性思想性都很高。無怪乎西南聯大那些文學大師們都很欣賞彭蘭的詩。著名詩人聞一多教授對彭蘭就更重視了,把她收為自己的干女兒,為她取“若蘭”為號。為什么取這兩個字呢?聞一多教授說:“若蘭者,似蘭非蘭也,真正的蘭花太實,我想虛一點好,專取其幽香清遠之意。”聞一多先生還做她的主婚人,待她完全親如家人。我想其中并不只是師生之情,一定還帶有政治上崇高的戰友之情。他們都是愛國進步的知識分子,他們共同的文學審美感情當然也是非常圣潔崇高、優美感人的。

新中國成立后,彭蘭同志在武漢、在北大都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做過許多工作。在武漢做過中學語文教師、教導主任,在北大當過校長秘書、中文系教學秘書、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國文學史教研室副主任。著有《高適年譜》和有關《詩經》《楚辭》、樂府以及高適研究的論文多篇。不僅講授過“先秦兩漢文學史” “詩歌選”“散文選”等基礎課,還講過“樂府研究”“古典文論”“杜甫研究”“高適岑參研究”等高年級專題課。她創作過大量的古體詩詞,所以對古典文學作品藝術性、思想性的講解就特別有創見,特別有激情。多年以后,還有同學對我談到彭蘭教授的這個特點,令人難忘。

我雖然沒有聽過她的課,卻也有深切的體會。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們幾個人,對當時的什么大批判、打內戰,全都不感興趣。于是在曹先擢同志領導下組織了一個“為人民戰斗隊”,隊員有彭蘭、朱德熙、袁行霈、倪其心、我和兩個學生邵敬敏、涂遠寶等人。我們組織起來專門從事毛主席詩詞的注解工作。先是分工協作,各人分頭去找材料、注解、分析、寫作初稿,然后對注解和欣賞文章一篇篇、一句句討論修改。開會討論的地點,就在中關園彭蘭同志的家中。我們都崇敬毛主席、熱愛毛主席詩詞,討論時彭蘭和朱德熙先生都非常認真,認為文章不能有一點疏忽與不足。這對我們藝術鑒賞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十分有益。有時有所爭論,彭蘭同志也都據理力爭,表現出很高的藝術修養、人格魅力和認真負責的精神,所以我們的毛主席詩詞注解不僅思想深刻,而且很有藝術性,深刻感人,受到全國各地廣大讀者的歡迎,在福建、遼寧等許多省市都有各種翻印的版本。

彭蘭教授詩詞的藝術品格是很高的。她的詩集雖然不厚,卻非常生動感人,杰作疊出,令人愛不忍釋。1984年2月張世英教授說:“在若蘭離開我們的這一個月里,我幾乎每天都要翻閱她的遺作,從她留下的這些燕泥鴻爪中回顧我和她共同走過的40多年歲月。”確實,彭蘭教授的詩篇以非常優美的詩歌語言記載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是令人百讀不厭的。

1970年彭蘭教授在鄱陽湖邊的鯉魚洲“五七干校”勞動,是有名的“五七詩人”,可惜許多詩沒有存留下來。如今只能看到一首。就是這一首也彌足珍貴。詩曰:

鄱陽春水碧連天,

仰望長空臥石眠;

片片征帆拂云表,

載將佳訊到晴川。

此詩真實地抒發了彭蘭同志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革命豪情。有人把勞動看成是下賤和可怕的事情,而彭蘭卻在勞動中,體味到了詩情畫意,很自然地表現了她的詩人氣質和革命本色。

1985年武漢黃鶴樓重建落成,彭蘭教授想起聞一多老師曾對她說:“‘四一二’蔣介石叛變革命,常于夜半在黃鵠磯頭屠殺革命青年,有時生者死者一起裝進麻袋,投入江心。”于是在湖濱飯店寫了一首《臨江仙·新建黃鶴樓落成感賦》:

黃鵠磯頭悲往事,英雄血沃江河。

丹心赤膽萬民歌,余芳猶逐浪,俠骨葬煙波。

今日神州堆錦繡,高樓重建巍峨。

歸來黃鶴笑,人間春意暖,重整舊山河。

真是情真意深,富有史詩的氣質,當是會流傳千古的好詩。

彭蘭教授對革命和共產黨有極深的感情,毛主席逝世時她在9月17日夜連寫了兩首追悼的詩詞。其一《碧云深·悼偉大領袖毛主席》寫道:

泰山裂,人民八億深悲切。

深悲切,吞聲泣血,追懷勛烈。

雄文四卷傳馬列,全民斗志堅如鐵。

堅如鐵,千鈞奮起,誓承遺業。

深沉的悲泣,強勁的激情,字字千鈞,真是感人至深。沒有強烈的革命感情和純熟的詩歌技巧,是寫不出來的。

作為聞一多教授的學生和親人,彭蘭的詩詞寫聞一多先生是寫得最多的。1986年7月寫的《紀念一多師壯烈犧牲40周年》絕句二首曰:

山河破碎國瀕亡,

學子流亡客異鄉;

熱愛青年如愛子,

桃鮮李艷競芬芳。

她還寫出了“成灰紅燭光猶在,烈士詩人天共長”這樣壯烈的詩句,引人深思。

1985年,彭蘭教授去武漢參加“聞一多研究”學術討論會,想起聞一多先生為珞珈山命名的情況,感賦曰:

六十年來傳佳話,

羅家山變珞珈山;

命名人去山猶在,

學府蜚聲滿宇寰。

在《挽聞一多烈士夫人高真師母》中,彭蘭寫道:

慈母恩深四十年,

忽傳噩耗淚漣漣;

泉臺若晤阿師面,

細語中華事萬千。

彭蘭對為之奮斗終生的新中國充滿熱烈的深情。1987年國慶節她堅持從病院到天安門廣場欣賞祖國的新貌,寫成《國慶節帶病同世英、曉嵋游天安門》:

帶病相扶興倍幽,

天安門下萬民謳;

歌聲起伏沖霄漢,

采塔花壇耀九州。

這是在她去世之前病重的情況下所發生的事,詩中寄托的神圣愛國深情,不禁催人淚下。

在《六十感懷》中,彭蘭寫道:“弱冠年華壯志多,愿將熱血凈山河,反封反帝功成日,百卉爭妍笑語和。”這種“愿將熱血凈山河”的壯志,那種對祖國繁榮昌盛的期望和喜悅,對振興中華的決心,說明彭蘭教授并不是一般的詩人,而是一位熱情的愛國詩人。

在《沁園春·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四十周年》中,詩人決心“乘文化紫騮當闖將”,“歌頌工農,贊揚革命,眼亮心明意志剛。須記取,工農兵方向,永不迷航”,這就是進步文藝作品成功的訣竅。

詩人還歌頌舍己為人的民族英雄:

中華兒女盡英豪,

舍己為人志自高;

啟后承先師往哲,

振興祖國不辭勞。

—— 《精神文明月感賦》

對于為祖國解放浴血奮戰過的英雄,詩人是非常崇敬的。這些英雄就在我們身邊,因為他們是平凡而偉大的,一般人不易發現,彭蘭同志卻以詩人的敏感,寫出他們的豐功偉業。1987年她在402醫院寫下《贈病友翟林同志》:

翟君風趣老猶存,

花甲仍留赤子心;

戎馬倥傯情曠達,

獻身革命五十春。

《讀李紹群同志詩感贈》之二:

戰罷沙場看戰史,

文章韜略勝蕭何;

離休猶念國家事,

宇宙人生樂事多。

對于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者,人生是充滿快樂的,為善最樂,助人為樂,以苦為樂,所以“宇宙人生樂事多”,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哲理,也是一個宇宙的真理。

《為科學獻身組詩》同樣贊揚無私的奉獻精神:

自然戰勝談何易,

熱血凝成燦爛詩。

規律探求何惜死,

獻身科學自忘私。

為國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就是一種偉大的共產主義崇高精神,是引領世界進步、進入大同世界的光輝火炬,是最美好的人類理想情懷。

當然,彭蘭教授的精神生活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從《戲題一介為黛云染發》可見一斑:

畫眉張敞京兆筆,

白發烏云學士功。

細數銀絲情意重,

閨房樂事喜無窮。

湯一介、樂黛云夫婦是她和張世英教授的同事、熟人,同時也是學術界的名人。他們的閨房之事,是不為人知的。不知彭蘭教授怎么發現了這個喜樂的詩題。這是一首很好的諧趣詩。

彭蘭教授的愛情詩也是少有的精品。張世英教授老來仍然念念不忘彭蘭第一次給他的贈詩:

依稀蝶夢到滄州,

月色清明夜色柔。

1987年4月的《年近古稀戲贈世英》仍然如此多情:

與君攜手翠湖游,

海誓山盟到白頭;

綺語柔情成夢幻,

他生未赴此生休。

同年9月3日的《贈世英》寫得更加楚楚動人:

四十余年如一夢,

酸甜苦樂幾巡回;

他生共飲長江水,

喜看鴛鴦逐浪飛。

這是在臨終之前病重時表露的強烈愛情,她不僅留戀幾十年來的愛情生活,而且還要在來生再接良緣。這是超越生死的刻骨銘心的愛情。這首詩如詩如畫,想象騰飛,文辭自然優美。這是人間少有的愛情好詩。

彭蘭教授對教學工作十分負責,開了許多新課,總是非常認真地備課,常常干到深夜。這樣就使她原來就比較弱的身體更加衰弱。有一次,我到她家去,見到她下肢浮腫,手一按一個深洞,說明心肝腎有毛病,但她還是堅持講課。對黨的組織生活,她特別重視。當時我當中文系文學專業黨支部書記,我們堅持每兩周過一次組織生活。傳達黨中央、北京市委和北大黨委的有些文件,學習黨刊上的一些重要文章,有時也請黨內外的同志給我們介紹國內外的形勢,如吳組緗教授、林濤先生從美國回來,就給我們介紹過許多生動的情況。彭蘭同志每次都不缺席。有時我們看到她身體不好,就說體弱的同志可以請假。但是,每到星期五晚上天黑以后,彭蘭同志總是騎上她的自行車,到二院、五院的大屋來過組織生活。她對黨的事業和黨的組織是充滿純真的感情的。這種感情具體體現在對新中國和北大的革命事業上。她的詩并不多,卻有好幾首國慶節的感賦。這首《浪淘沙·三十五周年國慶志喜》(1984)帶有預言性:

古國數千年,文化綿綿,民勤物富兩爭先。

翻倒三山重奮起,八億同歡。

壯志凌云漢,戰勝艱難,神州大地建家園。

四化高潮驚世界,春滿人寰。

中國建設成就震驚世界,這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也是一個客觀規律,彭蘭教授對此堅信不疑。她也對臺灣問題充滿信心,相信:“臺灣大陸炎黃裔,兩岸同胞共月明。”(1987)

1985年,她對北大表達了同樣的感情:

北大飛聲將百載,

春風化雨育新人;

神州錦繡東風勁,

李艷桃妍笑語頻。

真正的革命者都是樂觀主義者,彭蘭教授即使在得了癌癥住院之后,1987年9月3日還寫了一首詩《病院偶成》:

癌癥何須懼,生死順自然;

人間最樂處,誠摯為元元。

這是多么嘹亮的壯美歌聲。為普天下受苦受難的廣大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奮斗,這是人世間最大的快樂!“人間最樂處,誠摯為元元。”這是響徹云霄的共產主義者心底的美妙歌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定县| 石家庄市| 明水县| 屏东市| 琼海市| 红桥区| 许昌县| 大渡口区| 乌兰察布市| 秦安县| 体育| 化德县| 逊克县| 定兴县| 泰州市| 赤壁市| 靖边县| 西盟| 图木舒克市| 鄂伦春自治旗| 柘城县| 新田县| 确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清水河县| 石家庄市| 和平区| 锦屏县| 新密市| 简阳市| 江门市| 东丽区| 黎平县| 全南县| 青河县| 名山县| 东海县| 台中市| 汨罗市| 怀安县|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