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北大回首六十年
  • 段寶林
  • 2785字
  • 2020-10-23 10:57:06

回憶魏建功先生

魏建功先生是中國語言學大師,早在20世紀20年代即以研究古音韻的專著享譽學界。作為北大教授,他培養了許多人才,特別是他為編《新華字典》而辭掉了北大中文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校長的職務的舉動,廣為人知。而他在1945年臺灣光復后,親赴臺灣,主持國語(普通話)推廣工作,使普通話在臺灣推廣得比閩粵還好,這是一個不小的奇跡。

魏先生是“五四”時期北大學生中的先進分子,非常活躍。他又是北大歌謠研究會的積極分子,參與編輯北大《歌謠周刊》,寫了不少文章,影響深遠。在顧頡剛先生早期的《吳歌甲集》巨帙中就附有魏先生的作品與考證。他還在1934—1936年在北大首先開講“民間文藝”課程,其講義在他的文集中可見到。我進北大后,“古代漢語”“要籍題解”“文史工具書”等課都是他教的。他講課注重實際知識,比較隨便,講自己的專長與心得,而不大注意理論體系,所以對當時學蘇聯的那一套不太適應。他曾對我們說,在老北大教書比較自由,如今要講體系,“我就由會講課變成不會講課了”。當然,他講課并不是沒有體系,不過這是中國傳統的國學知識體系,初學者難以掌握,就感到有些亂。但他串講古文,順便講了許多古漢語知識,是非常有用的。

魏先生終生熱愛民間文藝,新中國成立后即成為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的創會理事,積極參加會里的活動。1962年《歌謠周刊》四十年紀念時,他提出應隆重紀念,發揚“五四”精神,使人們更加重視民間文學。他當時是副校長,他的意見在北大得到重視,決定開慶祝大會,辦圖書展覽、報告會、座談會等許多大小活動。

我是當時中文系唯一的民間文學教員,具體負責一些準備工作。記得當時已從圖書館調出許多民間文學圖書,準備辦一個大型展覽,大會、小會也在籌辦之中。不料天有不測風云,1962年夏天在北戴河召開的“八屆十中全會”決定要大抓“階級斗爭”,特別是文藝界的階級斗爭,如《劉志丹》“利用小說反黨”之類,使北大黨委十分緊張。書記兼校長陸平找了系副主任向景潔和我到系主任楊晦先生家開會,說《歌謠周刊》是胡適參與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主辦的刊物,不能慶祝,決定不開大會,展覽也取消,只開小型座談會,作為學術活動處理。這是對作為九三學社副主席兼宣傳部部長的魏建功先生的一點安慰。

但在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賈芝同志堅持舉辦紀念活動,請顧頡剛、常惠、魏建功講《歌謠周刊》時期的民間文藝活動,并發表他們的回憶文章,甚至連周作人的回憶文章也用“周啟明”的筆名在《民間文學》上發表了。當時魏先生發表了兩篇回憶錄,今天看來,真是彌足珍貴。

為了紀念《歌謠周刊》四十年大慶,我把講稿中的一部分加以修改,寫成了一篇《民間文學的社會價值》的論文,共七八千字,向魏先生請教。魏先生當時是副校長,事務頗忙,但仍然細心閱讀了拙文,并寫了一封長信提出極其寶貴的意見,對我幫助極大,使我畢生難忘,我一直視如至寶,珍藏在箱底。幸運的是這封信竟僥幸躲過了“文革”一劫,如今仍完好地保存下來。這是用毛筆寫在粗黑的“北京大學用箋”之上的,那帶點隸書特色的行草,別有風骨,令人愛不忍釋。

魏先生一點架子也沒有,對青年人非常熱情,向我們講了許多“五四”時期的情況。他說那時除《北京大學日刊》《晨報副刊》《京報副刊》上刊登歌謠等民間文學作品外,還有一些刊物如《新生活》《語絲》《婦女周刊》等也常登載。在《新生活》刊物上他也經常寫文章。

他說北大學生在“五四”時期演出話劇,他也積極參加,支持這一新生事物。當時女生少,愿意演戲的女同學更少,所以有些女角色就由男同學來演。當時俄國盲作家愛羅先珂也來看戲,對男生演女角提出一些批評。演戲的同學十分不滿,魏建功先生寫了反批評的文章。本來,這是學術爭鳴,無可厚非,但他文章的題目卻是《不要瞎說》,幽默過分了,成了一種對生理缺陷的嘲弄,引起魯迅先生的很大反感。魯迅先生與愛羅先珂關系很好,他們都住在新街口八道灣,知道此事之后,即寫了一篇文章對魏先生的文章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魏先生看了之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感謝魯迅先生的批評。過去他常去看魯迅先生,此事之后,還是一樣去看先生,一起談笑,一如往常。于此可見“五四”時期的師生關系是非常融洽而有原則性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革命勝利的法寶,也是科學進步、社會進步的法寶,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并堅持下去。有個順口溜說明“三大作風”已被不正之風侵蝕得不像樣子,語曰:理論聯系實惠,密切聯系領導,表揚與自我表揚,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五四”和延安的優良傳統在不少人心中已經丟光了,需要我們特別警惕。“三大作風”不能丟,它是革命勝利的法寶,更是建設成功的法寶;這應作為我們紀念魏建功先生的一項實際行動,我以為它比一切空話要好千百倍。

附:魏建功先生的信

寶林同志:

您的文稿我讀過一遍。總的意見是:規模間架不錯,理論原則無問題,如果再把民間文學的內容扼要介紹一下,使人得以具體掌握,明朗而深刻,就更為美善了。

正如來信所說,過去還沒有人全面地分析過這個問題,而此問題對認識民間文學的社會作用甚為重要,一般的情況對民間文學只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讀到文稿里舉了許多例子,就很有意義。就題論,當然不需要敘述民間文學內容的各個方面,那是另一個專題。但是為了使人們明確認識民間文學是些什么,然后可以進一步明朗深刻認識它的社會作用,倒也很有必要。您舉了不少的例子,涉及的范圍很廣,在首次專題立論的引言里宜于總括交代一下,指出人們對“民間文學”的模糊混籠,好證實郭老“寶藏”的真實。

就全局而論,引言部分是不夠有力量。我建議用上一節的內容充實一下。如果說在一部“民間文學概論”里,我想必然您會在這一問題歷史發展方面有所敘述的。這一問題的歷史發展,人們是不知道的,做專題論文的時候不能忽略。我們寫論文總有個意圖,這個意圖總是補充讀者這方面一無所知的知識和解決這方面知識的擴大和深入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寫論文總先要有個“問題的提出”。原稿并不是沒有這樣論點,但和我說的不一樣。我說的不一定對,但我個人認為我們現在學校里民間文學還沒有得到重視,引言里的提法是不夠有力的。作為專題提出,我以為要拿“民間文學究竟是些什么,為什么要研究”的問題暗作引線,在我們的這一部門發展情況要求要作簡要揭露和介紹。

以上是個主要意見。其余是小節,但也是引人入勝的要著。

1. 文中引述的體裁、作品或故事,必須詳加注解,說明作者、出處和出版處所年月時代和要點。

2. 新中國成立以來民間文學的具體發展所顯示的三大價值,和前前后后若干年代的異同,最好略多照顧。就是許多資料引用得太輕松,要更使人感到質量的厚重。

最后,希望定稿字寫得清楚些,將來給人審閱比較方便。個別事例有無牽涉保密問題的?(指火焰山傳說發現了油礦線索。)

您對民間文學是有全面了解,希望再從實際工作上加深培厚,在母校發揚廣大起這一個光輝傳統來。

敬禮!

魏建功
1962.10.4午

意見不一定成熟,給游老看看再說,好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凌源市| 松滋市| 丁青县| 开远市| 醴陵市| 分宜县| 开鲁县| 绵阳市| 紫金县| 万年县| 瓦房店市| 尼玛县| 鄂州市| 米泉市| 舒城县| 高要市| 甘孜县| 成武县| 岐山县| 涟水县| 荆州市| 乐至县| 类乌齐县| 阳西县| 来宾市| 喀喇沁旗| 婺源县| 鹰潭市| 安阳市| 汕头市| 吕梁市| 隆林| 北川| 龙胜| 崇州市| 筠连县| 广汉市| 南召县| 通州市|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