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羅比丘經
亦稱《首羅比丘見月光童子經》。中國人假托佛說所撰經典。作者不詳。一卷。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敘述首羅比丘從大仙處得知月光王將于漢境出世,歡喜踴躍,訊問月光王出世的種種具體情況,何人可以得見,如何退破與月光王同時出世之大魔,如何避災及問當世諸賢等;第二部分敘述大仙到君子國太寧寺,國王等人聽到月光將出世,同赴月光所居之蓬萊山中海陵山下閔子窟,詢問圣君出世之法則,月光作答,大仙國王等歡喜而去;第三部分為《五百仙人在太寧山中并見〈月光童子經〉》,敘述大仙在太寧山中見到《月光童子經》一卷,宣說咒語,宣揚誦經念咒之功德等等。經中出現大量中國地名、人名。預言申酉年時天下將逢一災運,同時月光出世,持經行善者可得濟度等等。研究者或謂此經是北齊僧人約于公元6世紀70年代前半葉所造。第三部分《五百仙人在太寧山中并見〈月光童子經〉》是北齊之邑師對《首羅比丘經》的說明與發揮,其時約當公元6世紀80年代初,似是僧慶所集。兩經的造作地域乃以太寧山為中心地。本經以“末法”思想為理論依據,用月光童子出世作支那國王的預言為線索,結合道教信仰,宣揚修持三歸、五戒、十善的簡易法門,反映了民間佛教的流傳形態。經中宣揚的“常行平等”、“貲租不輸”的社會理想,揭露了上層僧侶的墮落,反映了下層民眾的社會要求。此經為隋《法經錄》以下歷代經錄所著錄,均被判為偽經。中國歷代大藏經均不收,敦煌遺書有收藏,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但錄文首部殘缺,可據他本補齊。
·44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