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列傳二
- 明倫匯編閨媛典閨義部
- (清)陳夢雷
- 7358字
- 2015-12-27 00:12:07
明一
花云侍兒孫氏
按殉身錄花云懷慶人庚子守太平陳友諒以舟師
入寇城陷不屈而死妻郜氏生一子煒甫三歲聞云
遇害義不受辱以煒付侍兒孫氏令善護之遂投水
死諒軍掠孫氏至九江孫氏恐兒被害以簪珥付漁
家嫗鞠之是年冬王師敗偽漢孫脫身至漁家視兒
在囗其囗竊負而走宿陶穴中明日出江滸僦舟以
渡遇漢潰軍還爭舟捽孫氏及兒投之江方出沒波
中有斷木自上流浮至附之入蘆渚中渚有蓮實孫
氏取啖兒七日不死忽夜聞人語聲呼之逢老父告
之故與偕行明年辛丑達上所遂撫養之年十三授
千戶
趙好德妻張氏
按汝寧府志張氏汝陽人吏部尚書趙好德妻侍郎
毅之母也元季大亂好德將杖策往謁高祖顧謂張
曰奈汝娠何張曰是男歸君是女則母子俱死而已
遂灑泣而別張攜家避難抵華州力作自給明年毅
生戊申洪武改元好德守安慶張攜毅東歸好德遣
人往迎遇諸大梁張以毅付使者曰我所忍死以待
者為此子耳今令歸若主吾事畢矣遂悲傷發病卒
洪武八年誥贈淑人
聶萬衿妻陳氏
按寶慶府志陳氏新化永寧鄉民聶萬衿妻避兵于
金鳳寨忽火其廬衿病不能起氏負夫出力不能支
遂相抱同死
陶安繼室陳氏
按太平府志陳氏陶安繼室安沒前妻子昱孫卯兒
坐法徙軍陳氏叩閽泣奏帝為泫然曰安乃大儒朕
初渡江首與先后功在鼎彝今子孫殘落深可憫念
時卯兒已沒立赦昱歸養封姑孰郡夫人
龔明可妻石氏
史
氏附
按武進縣志石氏龔明可妻洪武初明可任山西徐
溝縣簿病亡家貧喪不能舉氏疏乞驛傳扶櫬報可
因著為令詔表所居曰龔巷同時史氏陳慨妻事與
此略同
莊居敬妻徐氏
按淮安府志徐氏海州人莊居敬妻元季夫為河南
平章死于御寇徐收殮率所部兵復其讎攜幼子歸
明太祖下山西負喪居京師大臣上其事奉旨歸葬
旌表
夏信
按福清縣志夏信北隅夏伯庸女性至孝知經史大
義父病割股和藥糜以進父沒弟觀明甫四歲信憐
弟孤幼不忍朝夕離誓志不嫁竟撫其弟長觀明為
囗長緣鈔累信密與弟謀赴闕奏鈔不便于民洪武
初詔逮系獄信上封事擊登聞鼓伸冤上允所奏觀
明始得釋信年四十九卒后觀明以子裕貴封監察
御史究其所自皆信成之也
黃妙瑩
按松溪縣志黃妙瑩葉繼生妻洪武間山寇摽掠至
其家以劍砍繼生氏見夫被傷即出救以身蔽之賊
砍氏至氣絕而身不動遂愕然棄去夫得免死
馬五十七娘
按長汀縣志馬五十七娘洪武初撫幼弟馬千郎終
身不偶年八十二卒
燕帖木妻脫脫懷氏
按云南通志副樞燕帖木妻脫脫懷氏蒙古人洪武
中征云南燕帖木敗績于曲靖馳歸妻閉門不納曰
爾受梁王厚恩兵敗不死何以見王乃鴆其二男一
女命使者曰我死爾舉火焚屋毋令辱我遂飲鴆死
蘇那懷女
按河西縣志蘇那懷女元末懷任曲陀關萬戶府同
知卒于官弟寶實俱幼女為撫育成立居河西終身
不字蘇氏子孫世主其祀焉
妙聰
按明外史列女傳妙聰保安右衛指揮張孟囗家婢
也永樂中調兵操宣府孟囗在行北寇入掠妻李謂
夫妹曰我命婦與若皆宦門女義不可辱相挈投井
中妙聰亦隨入見二人俱未死以李有娠恐水冷有
所害遂負之于背賊退孟囗弟仲囗歸家求三人井
中以索引嫂妹而出婢則死矣
姚善富妻王氏
按廣德州志王氏姚善富妻洪武二十八年善富由
明經入太學壬午燕師起叔恕以陳公迪婿故死節
而善富又以恕故自經詔陳尸御史廊下七十五日
初命戮尸繼命減家屬遣戍不許收殮氏凡三伏闕
三上疏文皇憫其誠得旨歸殯
潘純妻黃氏
按蘇州府志黃氏潘純妻永樂中純為御史居北京
娶穆氏女為妾穆祖父世勛不知其有室也黃自蘇
至京純懼黃知而館于他室越五日穆知之執妹禮
以見黃曰吾初不知有汝也江鄉有子婦田宅在吾
當還汝善事君子乃以珠翟霞帔遺之明日穆父兄
至將論純而歸女穆以理諭之黃以女事其父兄遂
相和好后純出宰信陽二婦同處十六年始終無間
言
吳金妻水氏
按蘇州府志水氏嘉定人吳金妻金與兄晨漁吳淞
江上金忽為虎噬兄奔以告水即挺刃赴之亦死于
虎陳剛中作刺虎行云吳淞古澤國江水清且駛茫
茫蒹葭洲猛虎之所寄吳郎朝漁何處來網罟未施
身為斃有兄雖同行見難先已逝倉皇歸來深閉門
驚起室中妻水氏不暇別尊姑安能顧嬌子搖搖白
刃手中持雪鍔霜铓是新淬仰天自誓還自言不殺
于菟生可愧洞虎之胸取虎心椎虎之骨飲虎髓但
知復虎讎寧知虎可畏日斜格斗聲漸低力窮遂作
夫邊鬼我聞此事毛發豎因憶秋風棗陽戍阿朝之
后久無人勇烈今聞吳氏婦名與吳淞江水長浩浩
湯湯流萬古
魏謙家妻陳氏
按廣東通志陳氏名貞姑揭陽人永樂間適魏謙家
甫三載其母弟諸生寄早卒遺腹一孤甫周歲而母
又沒族利孤產謀乳母危之陳覺涕泣請辭歸撫孤
即出貲為魏更娶捐陳遺租五十石為翁姑祀田孤
侄得成立至長史陳學干漸大陳宗今世祀姑為不
祧之祖魏子孫亦感其義并祀焉
劉細奴妻伍氏
按廣東通志伍氏劉細奴妻家甚貧永樂十一年偕
夫往翁源傭工一日夫汲水為虎負去伍氏徒手逐
之曳其足虎棄其夫轉噬伍夫妻俱死教諭伍聰義
而葬之
胡氏
按吉安府志胡氏吉水文穆公廣女初廣與學士解
縉侍宴文皇帝于文淵閣諭曰廣縉少同業仕同官
今縉已有子廣宜妻之廣俯首曰臣妻有娠未卜男
女文皇曰定生女越數月果生女遂訂盟未幾解遭
漢煦誣譖舉家戍遼胡之諸父欲改適他人女竊入
室以刀截耳家人覺而救之血被兩頰且曰皇上實
主薄命之婚而吾父面承之一與之盟終身不改背
旨違父何以生為越數年洪熙改元解族蒙宥胡氏
遂歸于解事姑至孝事夫唯謹姑徐氏多病不離囗
席十余年浣滌穢污皆親為之且知書史性柔慈撫
側室子女如己出卒年八十有五
梁奇會妻譚氏
按高明縣志譚氏梁奇會妻會疾家貧不能辦藥餌
醫曰人肉可療氏遂割左臂肉作湯會食之得愈
譚郖英妻楊氏
按高明縣志楊氏在城譚郖英妻縣令楊伯女正
統己巳之難英二弟皆陷夫煢獨母寡系戀于婦莫
展一籌氏自飲藥而死使夫飄然無累以身逃遁遇
叔南昌偕外兄楊楚同奔金渡梁家獲延宗祀
瞿端
按處州府志瞿端義民瞿孔良女母俞氏生男彬及
端而沒父再娶李氏生弟槳正統十一年父兄并囗
端奉繼母益謹十四年寇發李亦死端力攜幼弟避
于深谷中獲免終身不嫁撫弟克承宗祀鄉人稱為
李義女壽七十余終
蕭可才妻張氏
按汝寧府志張氏固始蕭可才妻有強賊操戈入室
盡掠所有欲殺其夫張氏伏抱乞以身代良久竟殺
張氏而去天順間縣令薛良親為文祭葬焉
李氏二女
按山西通志李氏二女平陽芮城人成化甲辰歲大
饑父囗乏食二女年及笄箱中有妝具人勸其出鬻
二女慚不肯出伏于箱餓而死
王世昌妻楊氏
按明外史列女傳楊氏臨漳人弘治中夫世昌兄坐
事論死世昌念兄為嫡子請代其刑時楊未笄謀于
父母宗族曰彼代兄死為義士我顧不能為義婦耶
愿訴于上代夫死遂入京陳情敕法司議夫妻并得
釋
吳六女
按辰州府志吳六女沅陵人父永華六女年十三弘
治中與姊入山揠筍遇虎攫姊去六女操木杖追之
脫姊虎口扶翼數步姊竟死郡守召至公庭賚以布
米
楊澍妻岳氏 文顯妻易氏
按云南通志已上二婦俱騰沖人弘治間并割股為
糜以療夫病鄉黨義之
朱氏女
按汝寧府志朱氏女固始人自幼幽閑貞靜父疾革
以諸子尚幼命其撫育及父沒誓不適人名族以禮
聘辭以父命不可違撫諸弟成立終身不字鄉里高
之號曰女士年八十無疾而終
楊倫妻崔氏
按濟南府志崔氏青城人知縣楊倫妻流賊至倫被
執不從刃之崔往救以身蔽受重傷俱得不死正德
間旌表
盧氏女
按濟南府志盧氏女歷城人名桂香十歲為邑諸生
吳愛眾養女愛眾為讎害妻室盡避獨女大呼手持
賊襦賊刃女腦血淋漓而死邑令張鶴鳴葬之郊名
義娥墓
吳憲妻李氏
按兗州府志李氏吳憲妻魚臺人正德六年夫為流
賊所執欲殺之李愿以身代遂代而死
溫妻常氏
按陜西通志常氏溫妻漢中漢陰人正德間有謝
姓者因差鬻產得二十金被酒解金于空園囗去氏
入園得之秘不告人翌日早謝酒醒索金不獲欲自
盡氏亟取還之封識如故謝感泣拜為義母
胡堯元妻黃氏
按武昌府志黃氏蒲圻胡堯元妻正德戊寅冬隨堯
元判瑞州明年六月宸濠反郡守被執詔擢堯元守
郡偽駙馬李蕃掠城堯元集兵督戰黃氏曰君其盡
忠毋以妾為念乃懷印抱女顧季子宣及家人永曰
脫有不虞吾當投井以死及賊平黃謂堯元曰吾與
君得生蓋天佑社稷也
魏銘妻黃氏
按武昌府志黃氏蒲圻魏銘妻無子銘之京詭娶丁
指揮女為繼室丁至蒲聞銘有妻大怒亟攜女還黃
氏追至途中懇請云愿讓正室而己次之丁乃止后
丁氏生三子曰顁頵頌皆貴黃氏成之也
白稅繼妻傅氏
按道州新志傅氏縣人白稅繼妻前妻遺一子傅氏
生一女正德六年賊攻破縣城傅氏攜二子逃計不
得兩全遂棄所生女而負前妻之子鄉邦義之
汪芳妻劉氏
按廣信府志劉氏汪芳妻上饒人芳病廢貧甚謀更
遣之劉泣曰妾命也敢不以死從居常紡績以給朝
夕正德庚午姚源賊至氏護芳不忍去賊欲污之不
從斬芳首脅之罵益厲遂遇害
戴景禎妻蕭氏
按連城縣志蕭氏義民戴景禎妻戴早世氏事舅姑
盡婦道恒有濟人利物之心捐貲刱北安里石橋砌
路三里許正德四年大帽山賊反邑令蔣璣筑土城
欲建數樓為守御時民力告乏氏復為刱西門樓一
重年七十余卒鄉人至今義之
茅氏女
按明外史列女傳茅氏女慈溪人年十四父母囗獨
與兄嫂居其兄病痿臥值倭入縣嫂出奔呼與偕行
女曰我室女將安之且俱去誰扶吾兄者賊至縱火
女力扶其兄避于空室并燔灼而死
胡紹虞妻程氏
按歸德府志程氏永城人胡紹虞妻夫病刲股療之
以義烈稱
李天馥母李氏
按歸德府志李氏永城人翰林院庶吉士李天馥母
夫病刲股救之
賈得隆妻張氏
按歸德府志張氏永城人醫官賈得隆妻夫病刲股
以救鄉黨難之
王羊姑
按歸德府志王羊姑嘉靖三年瘟疫盛行父母兄嫂
俱亡止遺一幼侄姑遂不嫁撫侄成立而卒
義媼
按潞安府志媼任光祿仆婦也光祿統兵未回倭乘
間急攻城內人約投井死媼請先體肥塞井口不能
上下光祿至圍解問內人俱圍井泣因啟甓出媼內
人得全
嘉小芝
按山西通志嘉小芝平陽夏縣舉人嘉縉孫女少孤
貧母裴氏寡居弟廷臣幼弱女誓不字人事母盡孝
母沒弟愈無依撫之娶妻生子遂終身不嫁嘉靖辛
酉年逾六十有司表其門
羅詢妻黨氏
按陜西通志黨氏西安同州人羅詢妻嘉靖二十二
年大餞窮民劉曹邦等為盜掠誘詢及富民數人于
河濱盡殺之還其室詢子亦遇害氏匿積草中幸
免事寧諸被掠者皆畏不敢言氏獨憤訴當道初不
為理氏愈益憤恨至以豕穢涂口面肩夫脛骨啼號
道旁冤聲動市官竟為捕作亂者二十人置于法
丁香
按陜西通志丁香西安盩厔王瓚婢也同瓚逃難賊
將近瓚以銀付丁香使逃去瓚被賊焚死丁香負尸
而歸以前銀置棺葬埋人皆義之
張寅妻康氏
按吉安府志康氏安福人幼許聘張寅寅年十二隨
叔父赴任訛傳沒于途次康氏父母以寅早世欲令
改適康聞閉戶自縊家人覺救蘇父母曰今不復強
汝然汝將何以終身康曰吾既許于張即張氏婦矣
豈以存亡改志也后數年寅歸娶焉時康年已三十
余矣寅官至大仆寺丞康儉約如未貴時每歸寧必
躬執爨鄉士大夫咸嘆賞之
楊貞姑
按溧陽縣志楊貞姑年十五父億死明年母亦死有
弟珩璣尚幼姑矢不字人身刺守貞二字以示志撫
弟成立弟亦事之如母終其身年七十八嘉靖間縣
令湯虺以聞歲給粟帛周之
王度妻熊氏
按蘇州府志熊氏王度妻度為諸生貧甚挈家教授
于崇明南沙猝聞倭至夫婦負子女走匿葦叢中賊
追度剚之熊以身蔽度度得全而熊被創死兵備任
環為詩吊之學使趙鏜賻之粟
梁宗祥妻周氏
按溫州府志周氏梁宗祥妻樂清人宗祥暴病仆地
或曰非人肉不活周急斷一指煎湯湯成而宗祥死
號慟欲絕方伯侯一元志宗祥墓曰觀君之婦知君
之為夫后以壽終
林阿女
按溫州府志林阿女司訓楊良妾樂清人嘉靖壬子
扶主母趙氏避寇白沙塘趙病足不能前寇至舉刃
斫趙阿女以身當之遂被重傷且死猶問曰主母無
恙乎語卒而絕
趙女大娘
按寧波府志趙女大娘奉化趙鎮之女父母連喪女
年十八尚待字弟囗幼未能立女念無撫囗者遂誓
不嫁育囗成長及娶生子曰英曰豪士夫皆重其德
欲令歸于貴族而其弟旋沒女又誓不嫁撫其二侄
比英豪繼沒又撫英之子諫宗祀賴以不墜人稱義
女焉
倪善
按閩書倪善隆女也隆生三子四女善其季未笄父
母云亡諸兄子眾多善矢不嫁紡績治生以撫諸侄
以所羨增置祭田及卒子侄義而服之年八十四卒
葬之祖墳之旁奉祀不絕
黃思通妻吳氏
按福建通志吳氏南安黃思通妻或遺橐于其門氏
拾藏之亡囗者去及覺反而索諸途吳聞疾出與之
亡囗者祝曰無以報媼愿天賜媼所少者是時吳尚
未孕其月遂孕生子翼登舉孝廉官郡司馬吳氏贈
宜人
秦鐘城妻黃氏
按福建通志黃氏晉江人武舉秦鐘城妻武解元黃
龍女也龍任廣西都司鐘城與妻從城于舟中病篤
氏引刀割股進食愿減歲十年以贖夫命城果獲愈
越十年而鐘城卒氏同二子及孫拮據葬舅姑卒年
八十云
陳義姑
按明外史列女傳義姑沙縣陳穗女年十八父母相
繼卒遺二男長天生七歲次天載五歲親族利其有
日耽耽于旁義姑矢志撫弟族人窺伺未息義姑常
置數十具酒食以待寒夜族兄弟乘黑叩門姑燃
照之亟啟戶具酒食以款叩者告曰吾輩夜行滅
火就求燭耳自此遂絕意及二弟畢婚年四十五乃
嫁終無子二弟迎歸事之如母
嚴氏女
按明外史列女傳嚴氏女高明人隆慶中賊掠境隨
兄出避遇賊刃其兄女跪哭曰父早喪孀母堅守恃
此一兄殺之則祀殄矣請以身代賊憫然為去刃既
而欲污之則曰請釋吾兄即配汝及兄去執不從竟
剖腹而死
葉孜妻陳氏
按松溪縣志陳氏葉孜妻孜囗一子甫周隆慶二年
鄰舍失火廬屋被焚氏號泣曰天乎家貲不足惜倘
及舅姑兩柩妾命休矣遂伏于柩不離火及前廊
忽反風而息
邵方婢邵氏
按明外史列女傳邵氏丹陽大俠邵方家婢也方生
子儀令婢襁抱之故相徐階高拱并家居方以策干
階階不用走謁拱為營復相名傾中外萬歷初拱罷
張居正惡方屬巡撫張佳引捕殺之并逮儀捕者閉
儀而守之儀甫三歲婢抱而泣方女夫武進沈應奎
義烈士負氣有力時為諸生念此子死邵氏絕將往
救之而府推官與應奎善固邀飲夜分乃罷武進距
方居五十里應奎度遲且不救夜逾城出抵方家夜
過半門者假寐遂逾墻以入婢方太息泣下曰安得
沈郎來應奎倉卒前婢立以儀授之頓首曰邵氏之
祀在君矣此子生婢死無憾應奎匿儀去晨即謁推
官旦日捕者失儀系婢毒拷終無言怨者言于守曰
必應奎匿之奎所善推官在坐大笑曰冤哉應奎夜
飲于余晨又謁余也會有為方解者事乃寢婢撫其
子以老
王序禮妻丁氏
按明外史列女傳丁氏五河王序禮妻禮弟序爵客
外為賊所殺爵妻郭氏以懷孕故未即殉及生子越
月投繯死時丁氐適生女泣謂序禮曰叔不幸嬸復
殉棄孤不養責在君與妾也妾初舉女后尚有期孤
亡則斬叔之嗣且負嬸矣序禮然之棄女乳侄未幾
序禮亦死無子氏年方少撫侄長絕無怨悔
劉大俊妻金氏
按明外史列女傳金氏通渭人年十九夫病痹金扶
浴溫泉暴風雨山水陡發夫不能動令金急走金號
泣堅持不肯舍并溺水死尸流數十里而出手猶挽
夫不釋云
趙來賀妻朱氏
按大名縣志朱氏趙來賀妻歸賀七載無嗣撫弟字
侄三十余年有司旌之
劉景隆女
按河南府志劉景隆女靈寶劉注劉余之姑劉家世
富厚注為忌者所害女誓不適人守次侄余成立歷
七十五年萬歷三十三年卒
孫仲時繼妻鄭氏
按陜西通志鄭氏孫仲時繼妻西安同州人生三子
撫前室子代賢于所生凡衣食資用皆先代鄭終代
感泣甚于三子仲時以追傷不再娶
石懿姑女
按四川總志岳池石懿姑第三女少失父母門祚衰
薄弟瓊尚幼誓不適人撫弟鄉校讀書成立為衣冠
望族女年八十終新都楊太史為作傳萬歷中學使
旌之
胡萬臣女
按重慶府志壁山胡萬臣女密云兵備道胡光德之
姊也年十五未字而父母俱亡撫幼弟誓不適人勤
紡績為弟膏火費及弟成人娶張氏生子應征應征
生二子俱成名有司以聞于朝萬歷十四年旌表年
八十終
夏錫弘妻熊氏
按安福縣志熊氏夏錫弘妻年十五適夏甫一載弘
病篤熊泣禱請代刲股療之
王忠十妻陰氏
按南昌郡乘陰氏奉新王忠十妻忠十久病不愈術
者曰婦不利于夫陰聞謂家人曰吾未有子而于夫
不利雖生無益不如死以存夫家人勸令權避母家
陰佯許之抵暮悉以生計囑忠十焚香叩天請以身
代旋整衣縊死后浹旬忠十亦殞遂合莽
聶顯華妻王氏
按贛州府志王氏名孝貞寧都人聶顯華妻夫疾劇
無嗣愿以身代遂縊死
冬梅
按歙縣志冬梅城東許世達婢年十三世達沒遺子
植未周主母病且篤謂之曰吾夫婦死僅遺此兒中
外無以為托奈何冬梅泣曰萬一不幸婢子愿撫幼
主豈忍舍而他去主母尋歿冬梅含哺鞠幼主逾年
家人利其資欲嫁冬梅而殺孤冬梅度不可脫慨然
登輿途經世達故人汪某之門曰曩有服飾寄此請
入索竟下輿入門泣訴于汪情詞哀切誓死以報其
主汪義之留冬梅于室而讓迫者得不嫁護植成人
娶婦育子宗人高其義相率事以主婦之禮固辭不
受宗人不能強愈益賢之年八十二以處子終
胡元靖繼妻周氏
按婺源縣志周氏胡元靖繼妻元靖德興人本姓程
育于東溪胡氏以考吏入燕京妻死續娶周元靖選
蜀之岳池簿周從焉尋署縣事而其前子與吏書相
比奸利事覺出贓下獄索其家無有周為遍謁縣之
有力者合錢為完贓得出獄因憤其子不肖不肯歸
留岳池城外處民間拮據為活凡十年萬歷初元
靖死仆從俱叛去周乃擊鮮置酒與鄰人別鄰人憐
而交助之周獨攜兩婢扶櫬歸自蜀江下鄱湖數千
里坐臥不離棺側每風濤大作則泣而呼天竟獲抵
岸召前子共營葬德興賣一婢為資而子與媳俱無
留養意遂之婺為尼并埋元靖前妻遺骨前子與其
妻亦俱死無收者并收之鄉人為另筑庵居所居新
庵有俞氏女斂錢為鑄鐘冶人范土為模矣將重索
價詰旦其模有大士像現焉冶人恐一鑄而就潘士
藻曰微尼則元靖不得出獄死不得歸骸
施福德
按婺源縣志施福德父仁卿以王事沒于京遺孤繼
善甫二齡福德年十五痛父早逝懼弟失撫遂誓不
字人散財以饜豪宗使孤弟得安卒能成立竟以室
女終身司徒余中宇督南服碑表其墓
齊瀛婢祥梅
按宣城縣志齊瀛萬歷初人建文殉難臣齊泰裔也
三歲時墮水其婢祥梅急人深處手援加諸頂屹立
水中及他人救瀛起婢仆而死矣
王節妻洪氏
按池州府志洪氏初受王節聘節隨痿廢意聽改字
洪誓生死于王父服闋年已二十一歸焉節痿廢如
故洪略不為嫌立嗣以子之事節十三年先節亡猶
處女也
何天衢妻周氏
按蘇州府志周氏鄒平王府教授可立女生員何天
衢妻初可立教授長興天衢夫婦隨之天衢病禱醫
無效有老嫗密教婦刲股且戒勿言言則三年當死
婦潛刲股和椒湯進之良愈天衢見婦有瘢痕固問
之婦不敢隱后三年果死
譚宗勝妻茅氏
曹
氏附
按鎮江府志茅氏丹徒人譚宗勝妻多病無子語宗
勝曰若置側室我心慰矣媒妁譽真州曹使女甚賢
慮不可屈也茅曰我病且殆盍以繼室取之曹歸譚
見茅乃紿之曰嫂也曹時時親奉湯藥無懈偶見宗
勝持茅兩手胗視出泣曰初為君長者幸有托今若
是可乎宗勝遂以實告曹驚走伏氍毹拜囗下茅亦
驚起拜曰屈若此我過矣敢命為二室乎兩人固遜
久之竟以姊妹稱居無何茅病少間逾年曹生子恩
以曾孫自省貴曹與茅皆贈太夫人初茅之父某有
弟不相好見其女與曹因自感悟遂與弟相囗和嘗
語人曰使吾兄弟式好者吾女也
唐之佐妻史氏
按臨淮縣志史氏諸生唐之佐妻夫病篤氏割股以
進病立愈
李質民妻俞氏
按臨淮縣志俞氏諸生李質民妻民病氏割股以救
縣令旌之
劉永基母王氏
按紹興府志王氏劉永基母基字止庵山陰人少好
學登萬歷庚戌進士任宜興令清吏胥干沒稅囗執
洞庭逋盜聲望皆著境內患蝗王氏哀民疾苦竟吞
蝗入腹病死永基以憂去士民感涕為筑望來臺又
建吞蝗娘娘廟以志母德
俞僧妻王氏
按紹興府志王氏俞僧妻新昌人僧無兄弟而伯有
六子橫甚欲七分其田宅僧父持之堅遂不通往來
王歸俞始合囗疑之舅姑語之故王曰兄弟重乎財
重乎乃往伯翁所行茶告愿均分如命伯翁大喜置
酒歡會復為兄弟如初王勤治生十余年伯產悉歸
王
臧裴基妻吳氏
按長興縣志吳氏邑文學臧裴基妻生甫六日寄養
于外親胡媼胡與其生母許字臧時女父赴公車未
之知也有同年計偕京邸復締姻遂改字臧訴之大
司馬范公景文未幾范謝事臧不得伸女慨然曰一
女無二字也臧雖貧我寧為臧氏鬼欲自盡不得因
手書呈母致臧妮妮千余言表無異志又告母曰即
歸臧非得父命不可時父令太和女奉母踦蹊抵父
所削牘泣請父尋悟許之命返胡出閣而胡媼已謝
世女衰服盡人子禮乃歸臧臧貧椎髻操作絕無怨
咨生子振鶚舅姑為謀乳媼氏曰家貧食指不可以
繁婦寧敢憚瘁以遺舅姑憂年二十有二卒閱囗臧
生亦死晉陵鄒之麟高其義為作哀誄
姚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