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浪漫主義的根源》以賽亞·伯林1965年關于浪漫主義的梅隆系列講座的BBC錄音結集而成,自浪漫主義定義問題始,中經浪漫主義之濫觴、成長和壯大的過程,至浪漫主義的巨大影響終。結構了然,思維縝密,處處閃耀著天才洞見的火花,伴以伯林特有的雄渾酣暢的即興風格,是一曲令人魂銷神醉的思想詠嘆調。
(英)以賽亞·伯林著 亨利·哈代編 ·西方哲學 ·14萬字
當我們面對生活的困境,看似平凡的人性會變得怎樣?追隨書中的故事,我們來到戰火紛飛的中非,或目擊一場突如其來的校園槍擊案,或走訪處在家庭暴力陰影下的兒童。在危機時刻,有一些善舉,有一些惡行,人們以為自己永遠不會做;外向與內向,同情與麻木,懦弱與勇敢,有一些性格我們以為自己永遠不必選擇。痛苦感知者,驅逐者,恐懼馴服者,觀看者,侵略者,部落主義者,養育者,求愛者,施救者,親緣主義者……我們大腦中不斷進化的模塊,塑造了十種潛藏我們內心深處的“人性”,在危急關頭它們決定著我們為善還是作惡。每一種人性都有符合進化理論的獨特解釋,每一種人性也幫我們解釋了日常可見的一些道德困惑:職場和學校里為什么會出現“小團體”,為什么集體會排擠個體?什么樣的人更容易有暴力傾向,犯罪基因真的是天生的嗎?為什么男人在美女面前就更慷慨大方?什么樣的人更具有同情心?同情的代價是什么?動一動我們小小的灰色腦細胞,去探索人性海洋深處的黑暗與亮光,也許并不是為了得出悲觀的結論,也并非為犯罪開脫,它只是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是誰,我們可以成為什么樣的人。
(英)德克斯特·迪亞斯 ·邏輯學 ·39.1萬字
為什么我們發現有的藝術品很美,有的卻不美?美,從人類文明誕生之初綿延至今,同時也在影響著人類的未來。無論是一幅畫、一首詩,還是一尊雕塑,它們都是創作者理解美的智慧結晶,我們作為觀察者應如何全面分析作品中蘊含的創造力和潛力,如何解讀創作者的用意呢?在本書中,查爾斯·塔利亞費羅以經典的藝術品為例,巧妙地引導我們了解世界各地的藝術和美的概念,進而闡釋美學的精髓。從柏拉圖的詩歌到林戈·斯塔爾的鼓,本書是一本完美的美學入門讀物,適合所有對美學感興趣的人。本書是湛廬文化重磅推出的“新核心素養”系列圖書之一。“新核心素養”系列致力于推廣通識閱讀,擴展讀者知識廣度,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涵蓋哲學、心理學、法律、藝術、物理學、生物科技等諸多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讀本。
(加)查爾斯·塔利亞費羅 ·美學 ·8.1萬字
查爾斯·泰勒加拿大哲學家,晚近英語哲學的關鍵人物之一,社群主義的主將,現任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哲學與政治科學教授。20世紀70年代以來,泰勒以其對黑格爾哲學的再解讀、對原子主義式的消極自由的批評、對社會價值的強調、對西方文化中自我認同觀念發展的梳理,以及對文化多元論的論證,強烈影響著西方思想界。
(加)查爾斯·泰勒 ·西方哲學 ·12.7萬字
本書共包括:《直覺泵》、《表象與本質》、《模型思維》、《為什么需要生物學思維》四本。
(美)丹尼爾·丹尼特 (美)侯世達 (法)桑德爾 (美)塞繆爾·阿貝斯曼 (美)斯科特·佩奇 ·邏輯學 ·114萬字
本書是一本哲學科普書。全書以“辭典”式的結構,依首字母順序將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成功、煩躁、年齡增長、抱負、友誼、意義等或具體或抽象的概念作為索引,逐個進行哲學解釋。如果我們有說明書,生活是不是就會好過些?自古以來,人們都在問應該如何生活?哲學家們也都一直在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的智慧可以幫助人們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本書作者——哲學科普家朱利安·巴吉尼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師、哲學顧問安東尼婭·麥卡洛,從包括喪親之痛、運氣、自由意志和人際關系在內的眾多主題中,引導讀者了解有史以來偉大哲學家的思想。從斯多葛學派到薩特,將呈現上百位哲學家的思想精華。本書將會回答你即將遇到的幾乎所有的問題。
(英)朱利安·巴吉尼 安東尼婭·麥卡洛 ·知識讀物 ·18.6萬字
《靈知沉淪的編年史》堪稱《擱淺的心靈》的姊妹篇,它既是緊緊圍繞《擱淺的心靈》展開的評述,又有自成一體的思想線索。本書首先從靈知傳統及馬西昂的學說入手,為馬克·里拉針對現代反動的思考引入了一幕參照背景。無論是對以陶伯斯和巴迪歐為代表的、從保羅教義中尋找靈感和支援的神學激進主義敘事的考察里,還是對以沃格林、羅森茨威格、施特勞斯為代表的激進反動派的思考軌跡的再分析中,林國華與里拉都構成了持續的思想對勘。與此同時,本書自身也形成了清晰貫通的脈絡。林國華以靈知傳統及其演變為線索,為我們展現了猶太議題在反動理念中扮演著怎樣的關鍵角色,古代靈知派的“拯救論”如何參與現代思想史,激進左派和激進右派又何以會在反動事業上產生交集。透過以上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希臘理性傳統、猶太律法傳統和基督教福音傳統為骨干的歐洲“正典”秩序與作為“異端負典”出現的靈知傳統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復雜互動與纏斗。
林國華 ·理論流派 ·8.2萬字
直至近來,人們仍然存有一種印象,認為印度“神秘”而西方“理性”。《牛津通識讀本:印度哲學祛魅》力圖闡明的是,印度思想中事實上具有強烈的理性傳統。從印度哲學活動的最初階段開始,休·漢密爾頓敘述哲學辯論如何發展、演進為眾多的思想流派,并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通過突出印度哲學的關鍵特征,作者描述了印度的偉大思想家們如何以各種方式解釋現實世界的本質。
(英國)休·漢密爾頓 ·西方哲學 ·7.6萬字
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是通過問題形成和加深的。好問題不僅能引導他人決策,也能幫助自我突破認知。何為好問題?在詹姆斯·瑞安看來,問題的好壞要視情境而定,但有5個問題是一切有效對話中不可或缺的:1.“等等,你說什么?”——用來幫助自己和他人梳理想法,加深理解。2.“不知道……”——用來發現新事物,建立偉大洞見。3.“我們能不能至少……”——用來打破僵局、超越分歧、達成共識。4.“我能幫什么忙?”——用來表達尊重,鼓勵他人面對問題。5.“真正重要的是什么?”——用來找到問題的關鍵和目標的核心。在哈佛大學2016年的畢業致辭中,教育研究生院院長瑞安用這5個問題詮釋了有效溝通的智慧。這本書正是源于此。書中充滿了許多幽默、動人的小故事,并從政治、歷史、文化、社會變遷和個人經歷的視角說明,如何用這5個問題作為一切理解和進步的開始。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尋找答案。答案的好壞是由問題決定的。如果你不會提問,那就從這5個最基本的問題開始吧!
(美)詹姆斯·E.瑞安 ·倫理學 ·5.4萬字
感冒應該坐公交車嗎?反抗極惡一定是正確的嗎?看前女友的照片有錯嗎?性別歧視比厭惡所有人好嗎?相貌不出眾者應該受到優待嗎?如何正確紀念你的貓?惡人自衛有錯嗎?本書挑戰你審視這些與道德相關的哲學問題。這些獨特的經典悖論集合會打破你之前慣有的觀念。作者將這些難題代入現代社會,并通過獨特的“道德晴雨表”對每個難題進行分析,介紹它們的哲學背景、可能的解決方案和這些解決方案背后的隱含意義。兩千年多來,哲學家們一直在構想道德難題。他們這么做并不是異想天開,而是認為解題方式能讓我們加深對自己的了解,認真反思這些倫理問題有助于我們洞察自己的道德觀,甚至影響我們對現實生活中眾多爭議的看法。
(英)杰里米·斯特朗姆 ·倫理學 ·3.4萬字
《后形而上學思想》堪稱哈貝馬斯思想的濃縮。他以“形而上學之爭”為切入點,集中闡明了他對英美語言哲學,特別是實用主義語義學(皮爾斯、塞爾、米德等)的批判與借鑒,以便在邏輯學與語義學之間開辟一條語用學的路子,從普通語言學的角度為交往行為理論提供有力的證明,破除傳統理性的意識哲學前提。哈貝馬斯主張,通過把主體間性的方法運用于意義與有效性、主體性與個體性等概念,真正的后形而上學思想既可以避免傳統形而上學的“理性陷阱”,又可以保有啟蒙理性的批判鋒芒。
(德國)哈貝馬斯 ·理論流派 ·15.4萬字
以簡潔有趣的方式與清晰豐富的例子系統講解了邏輯學知識,帶你輕松掌握邏輯,打開思維之門,更好地應對生活與事業中的各種問題與挑戰。
(美)D.Q.麥克倫尼 ·邏輯學 ·5.2萬字
在這本談話錄中,以賽亞·伯林講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學的發展歷程,其中穿插著許多個人回憶。他談到了馬克思、維柯、赫爾德、赫爾岑等令他著迷并給予他深刻影響的思想家,也談到了他的諸多摯友,如諾埃爾·安南、W.H.奧登、大衛·塞西爾、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斯蒂芬·斯彭德,尤其是他與阿赫馬托娃和帕斯捷爾納克的頗富傳奇色彩的交往。從伯林精彩紛呈的談話中,讀者可以分享他對自由主義與寬容的信念,可以分享他對音樂與文學的激情,也可以對他的生活與個性獲得一種獨特的認知。
(伊朗)拉明·賈漢貝格魯 (英)以賽亞·伯林 ·西方哲學 ·12.2萬字
約瑟夫·坎貝爾,享譽世界的神話學大師,而舞蹈是坎貝爾的眾多愛好之一,也是他神話研究的重要源泉。坎貝爾的妻子珍·厄德曼是現代舞界的領軍人物,被公認為是先鋒戲劇運動中重要的藝術家。坎貝爾1972年退休后,和妻子一起成立了“睜眼劇院”,在那里演出了近十五年的舞蹈和戲劇作品。妻子厄德曼是坎貝爾的靈魂伴侶,也是他的繆斯女神,這本《生命的狂喜》正如同他獻給舞蹈家妻子的一首情詩。《生命的狂喜》匯集了坎貝爾之前文集中從未收錄的7篇關于舞蹈與神話的文章,以及他的遺世之作——去世時正在撰寫的作品《將神話力量注入舞臺與視覺藝術》。在本書中,坎貝爾探索了20世紀現代藝術和舞蹈的興起,深入研究伊莎朵拉·鄧肯、瑪莎·格雷姆等舞蹈家的作品中蘊含的神話哲學,揭示神話之于藝術與美學的重要意義,更帶領讀者探索舞蹈這一藝術形式與自我心靈的關系。通過體驗舞蹈藝術,通過形體的躍動,我們能夠更深刻地感知生命的力量,達到靈魂與肉體的高度統一。
(美)約瑟夫·坎貝爾 ·美學 ·10.6萬字
為什么要去關注那些討論基本問題的思想家?一扇門的打開如何引起其他門的打開或關閉?將哲學置于時代的背景下,作者與當代領銜哲學家展開對話,對談在20世紀占據主流并延續至今的哲學流派,審視哲學的常規分支,包括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科學哲學等,并結合相關歷史去理解各流派的最新發展,進而發現思想家如何重述問題,如何看待自由、未來以及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尋找一條新的思考道路的嘗試必然是摸索性的,這些一直在路上的思想家用切身行動告訴我們,不要聽信權威,而要看看事實,然后自己判斷;只有投身于不同于技術性思考的反思中,才能為自己定位。
(英)布萊恩·麥基編 ·理論流派 ·25萬字
笛卡爾因“我思故我在”之說聞名于世,他從“我思”的原則出發,借助“直覺”和“演繹”,推導出物質世界存在的證明。然而,笛卡爾并不希望這種形而上學獨立于他的科學研究而存在,他在基礎物理學、數學、心理學和光學領域都有重要探索。湯姆·索雷爾的這本書表明,笛卡爾最大的成就在于倡導和實踐了以數學為研究工具的物理學,他的哲學則是為支持自己的自然科學研究而發展起來的。
(英國)湯姆·索雷爾 ·西方哲學 ·5.8萬字
尼采為什么說自己是心理學家?他如何給自己“看病”?他的“貴族情結”是怎么回事?他為何崇拜日神?他主張的“權力意志”“永恒回歸”“虛無主義”等概念與理論又是什么意思?尼采這位特立獨行的“瘋狂”哲人的理論與著作總是給人留下“難懂”的印象。現在,本書作者納塔內埃爾·馬賽洛帶你真正打碎這種“濾鏡”,讓你走進尼采的人生與世界,聽他如何“說”,懂他“怪”在哪兒。全書以尼采的34個個人特質為主題,細致地介紹了其人、其思想的不同方面。疾病、療愈、譜系學、自由精神、利己主義……通過逐一理解尼采人生中的這些關鍵詞,你將了解他為何在整個世界哲學史上都如此獨特,也能學會像他一樣,找到自己看待世界的獨特視角。每章結束,作者還會以專門板塊引導你獨立深入思考、培養你的哲學思維,并如心理測試般為你提供個性化閱讀路線。來吧,學會用尼采的態度面對生活,直面自己心底的聲音,正視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不完美”,活出真正的自我。
(法)納塔內埃爾·馬賽洛 ·知識讀物 ·6.5萬字
我們進行哲學思考的原因與旅行的原因是一致的:為了看得更清楚,為了看到更多不同。作者埃里克·韋納穿越了數千公里,沿著歷史上偉大思想家的足跡,在世界上多個城市之間穿行,將自己對哲學的熱愛與旅游結合在一起,帶讀者領略了數千年來塑造人類精神生活的寶貴思想遺產,展開了一場探尋生命意義與智慧追求的朝圣之旅。
(美)埃里克·韋納 ·知識讀物 ·19.1萬字
人類的技術,從網站到交易系統,從城市基礎設施到科學模型,甚至是為大型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的供應鏈系統和物流系統,都已變得過于復雜且相互交錯。為什么復雜的技術系統越來越難以理解了呢?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復雜的世界呢?生物學思維和物理學思維是理解世界的兩種方式,而復雜的技術系統更接近生物學系統,因此用生物學思維理解技術系統是個不錯的選擇。認識復雜系統的正確態度是:對于難以理解的事物,要努力克服我們的無知;一旦理解了某個事物,也不會認為它是理所當然的。謙卑之心,加上迭代的生物學思維,就是洞悉復雜世界的正確方式。
(美)塞繆爾·阿貝斯曼 ·邏輯學 ·10.1萬字
《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屬于湛廬文化重磅推出的“新核心素養”系列圖書之一。本系列圖書致力于推廣通識閱讀,擴展讀者的閱讀面,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其中涵蓋了哲學、心理學、法律、藝術、物理學、生物科技等諸多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其中《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講述了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技能,可以幫你塑造強有力的邏輯,形成清晰有力的論點。
(加)莎倫·M.凱 ·邏輯學 ·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