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中,作者以高敏感人士咨詢師及高敏感人士的視角,描繪了她的生活。高敏感人士感受到的事物是別人的一倍之多,她們想得更多、體會更深,會因為晴天而開心,因為咖啡店店員的微笑而感到愉悅。通過細膩的感受,注意到每天的“小確幸”,以全身心去體會。在作者看來,敏感對感受幸福這件事來說非常重要。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側耳傾聽那些“想做”而不是“必須做”。在這本書中,作者想告訴大家的正是像在晚間電臺里聽到的那樣能夠溫暖人心的話語。
(日)武田友紀 ·心靈療愈 ·5.8萬字
這是一本從心理學角度解決年輕人人生困惑的書。作者韓卓是北師大心理學教授、博導。書中從閨蜜的視角,通過寫信的方式,以心理學為依據,來解決年輕人在生活中常見的困惑和煩惱,如愛情、親密關系、原生家庭、自我成長等。全書包括33個話題,關于人際關系中的困境、關于成長、關于愛情。通過這本書,韓卓老師希望每個人都能接納自己,關愛自己,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韓卓 ·心靈療愈 ·7.7萬字
本書是日本心理學大師、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撰寫的關于自我意識過剩以及如何擺脫自我意識過剩的心理學通俗普及讀本。過于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容易被他人的評價束縛,這種心理被稱為“自我意識過剩”。我們為什么總是陷入自我意識過剩?我們又應如何擺脫自我意識過剩?只有深入思考這些問題才能活得更加從容,心情變得更加愉悅,思維方式變得更加靈活。本書圍繞8種自我意識過剩的表現,從專業的心理學角度深入剖析人們的心理,闡釋自我意識過剩的概念,告訴讀者如何擺脫自我意識過剩,如何從容、快樂地活著。
(日)和田秀樹 ·心靈療愈 ·4.3萬字
不是超能力者,卻能輕易看透別人的內心?觀看喜劇電影有助于長高?很多人都使用相同的密碼?自詡的美女比真正的美女更幸福?擁抱能使孩子愛上學習?本書從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名校的心理學研究中精選有趣案例,內容豐富多彩,既有財經事務,也有戀愛婚姻,是一本可讀性與實用性兼具的心理學入門讀物。
(日)內藤誼人 ·入門 ·5.8萬字
一問一答,譜寫動人故事案例:幾乎是以治療師和來訪者的對話來呈現的。在一段段的對話中,治療師像剝洋蔥一般一點點地剖開那不為人知的真相,也讓故事充滿了多變性和畫面感。內心獨白,蘊含別樣深意:每一個案例中,作者是一名治療師,她也是一名聆聽者。在面對案例本身,她是嚴謹的、從容的;她還是感性的、敏銳的。她用獨特的見解和經驗分享了一段段來自她內心深處的獨白。正是有了這些內心獨白,讀者才更能融入這些故事本身,了解到來訪者的心路變化,也看到治療師在每個階段給予的反饋對后來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影響和作用。
牛小娜 ·心理咨詢 ·11.5萬字
本書從新的視角對焦慮及其治療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糾正了有關焦慮診治過程中的誤區;詳細介紹了診治焦慮所需要的檢查和評估,對于容易導致焦慮的疾病進行了整理;本著標本兼治的原則,在論述焦慮癥常規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方法之外,深入探討了焦慮治療中的深層次問題;并附以大量的臨床治療案例。本書內容通俗易懂,不僅適合焦慮者及其家屬閱讀和使用,還可供健康保健人員、臨床醫護人員、精神/心理衛生工作者閱讀和使用,對健康人群和高“壓力”人群的修身養性也非常合適。
包祖曉等主編 ·心理咨詢 ·11.2萬字
SMART壓力管理方案是一套針對壓力、情緒進行管理的干預方法,由哈佛醫學院的赫伯特·本森教授創立,是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本森亨利心身醫學研究所40余年在心身醫學領域的臨床實踐以及科學研究成果。作為國內首位SMART壓力管理培訓師,本書作者從腦科學、壓力下的生理反應等角度介紹了什么是壓力,以及壓力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的。作者基于十余年科研及臨床案例,從察覺壓力、認知提升、釋放情緒、喚醒激情、關注當下和整合工作生活六個模塊提供了一套科學且有針對性的減壓增彈訓練方法,輔以案例及實操方法。本書是一本實操性的壓力管理指導書,易學易練,只要你堅定、用心練習,一定能夠緩解壓力,調節情緒,增加心身彈性,保持心身健康。
王芳 ·研究方法 ·11.3萬字
這是一本心理學圖書。你花了很多錢來“愛自己”,卻依然在人際關系中委屈退讓;社會競爭激烈知識迭代太快,你經常對未來感到焦慮;太多來自外界的聲音和限制,讓你不得不壓抑真實的自己;考慮太多現實層面的因素,你被困在不適合自己的親密關系中;因為難以面對走出舒適區的代價和恐懼,你遲遲難以做出決定……仿佛世上有太多難以兩全的事,根本沒辦法找到解決方案。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除了解決,還可以超越?超越的第一步往往意味著看清真相:不要對憑自己個人的努力去改變一個人、一件事,抱有太深的幻想與執念。總是想改變、控制別人,或外部的沖突過多,會影響人格核心的自主性和創造力,消耗我們的心智,擁抱和探索自我,才能滋養和提升我們的心智。跳出舊有的問題本身,才能為自身的發展找到無限的可能性。本書是一部非常人本、非常溫暖的作品,內容涉及自我認知、人際與親密關系、原生家庭、自我實現等維度,字里行間充滿了深深的理解,周小寬老師用心理學的知識與自身獨特的領悟,帶讀者看清自我、他人與我們所存在的社會,反映出來的各自的局限與潛力,并指出了我們該如何為自己走出一條心智成熟的路。
周小寬 ·心靈療愈 ·8.9萬字
總是覺得“都是自己的不好”的你;總是容易感動,害怕沖動;總被說想太多的你;總是在乎別人的評價,甚至有點玻璃心的你。如何讓自己不再每天都疲憊不堪,如果讓自己不再這么累?這本書是寫給那些高度敏感和靈魂脆弱的人,與周圍的人相比,他們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甚至為此痛苦不堪;但是,他們也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本書分為6章,幫助引導高敏感人士,從認知自己的敏感情緒,到從自己的敏感情緒中走出來,再到追求真正的自我幸福,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每天只要做一點點,就能脫離高敏感人生,讓自己擁有幸福的清單。
(日)武田友紀 ·心靈療愈 ·4.7萬字
本書在現代技術背景下探討人類的愛、歸屬感與成就感,重點探討新技術對人際聯系的促進和阻礙作用。世界上有數百萬人無法得到他們渴望的生理、情感和精神上的親密關系。通過現代技術的奇跡,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頻繁地與更多人產生聯系,但這些聯系是我們所渴望的嗎?大規模的隔離使我們更加孤獨。在《數字化孤獨》中,心理學教授米歇爾·德魯因調查了她所說的人類“親密關系饑荒”,探討了愛、歸屬感和成就感,思考為什么技術發展創造了更多社交機會,卻讓我們更渴求線下的實體連接。作者認為,技術是把“雙刃劍”,一些技術的發展將幫助我們發展并維系親密關系。另一些技術則可能會使我們失去聯系。通過社交媒體進行大部分互動,就好比服用微劑量多巴胺產生的作用,而親密的人際關系所能提供的卻是大劑量的催產素。本書討論了社交媒體時代人際交往中的多個重要議題:比如新冠疫情流行后人們對寵物的依戀、婚姻中的“欲望差異”、友誼的價值,等等。
(美)米歇爾·德魯因 ·百科 ·13.7萬字
兩代精神分析大師的智慧碰撞,一次對個人與群體的心理檢查。本質上,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都要接受心理檢查。個人的生活方式是由社會決定的。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超越弗洛伊德:從個體到社會精神分析》中涉及對社會現象的精神分析、社會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方法的對比、心理治療實踐中的無意識、弗洛伊德的理論發現及其局限性等主題。本版本由弗洛姆長期助手雷納·芬克(RainerFunk)親自編輯修訂并撰寫前言。
(美)艾里希·弗洛姆 ·經典著作 ·9萬字
本書從一個前焦慮癥患者、現心理學專家的角度展示了真正解決內心恐懼、焦慮的方法。在書中你將看到恐懼的成因、恐懼對個體的獨特意義、恐懼的覺察與應對,如何將負面信念轉換成積極信念等,作者詳細闡述了不同層次的恐懼心理,并提供了50余個基于心理學、神經科學原理的心理練習,用切實的方法帶領讀者認識恐懼、覺察恐懼、接受恐懼,最終擺脫恐懼,面對自己的真實需要,過上真正無所畏懼的幸福生活。
(德)馬里厄斯·格羅漢斯 ·心靈療愈 ·4.5萬字
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精力缺乏、腦力遲鈍、自罪疑病……當心,你很可能患上了抑郁癥!這本心理健康手冊旨在幫助大家了解并認識抑郁癥,消除對于抑郁癥認識的一些誤區和偏差,指導患者和家屬積極配合治療,促使身體早日康復,長期回歸社會,重新擁抱陽光、熱愛生命。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從抑郁癥的概述、診斷、治療和康復四個方面,圍繞抑郁癥的發生原因、高危人群、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和康復過程中注意事項等內容,以問答的形式一一介紹。本書對于抑郁癥的早期識別、早期治療、早期康復,以及患者和家屬的自我心理保健均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王學義 于魯璐編著 ·百科 ·2.5萬字
中國睡眠協會2016年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3億人存在睡眠問題,而且還在逐年升高。在眾多的睡眠問題中,失眠和睡眠呼吸問題是最常見的兩種情況。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1.76億人存在睡眠呼吸問題。失眠和睡眠呼吸問題可引發抑郁障礙、高血壓、糖尿病、胃腸疾病、癡呆、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多方面健康問題,因此,加強對睡眠障礙的科普宣傳勢在必行、任重而道遠。本書將圍繞失眠展開討論,主要介紹失眠的原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以及失眠的預防和復發問題。我們力求深入淺出地為您介紹關于失眠的各種知識,以改善睡眠,提高睡眠效率,維護身心健康。
王學義 王育梅主編 ·百科 ·1.2萬字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需要足夠的安全感作為基礎,這來源于我們的依戀關系。正確掌握自己與他人的依戀類型,了解有效溝通的本質、價值和挑戰,可以使我們更容易發展和維持具有安全感的互動,建立充滿愛、和諧、安全的人際關系。著名臨床心理專家丹尼爾·A.休斯博士以依戀理論為研究基礎,通過大腦和社會互動系統,揭示出不同的依戀模式對親密感、安全感不同程度的需要。在本書中,他將傳統心理學方法與現代前沿的依戀理論相結合,帶領讀者通過了解個人的依戀類型,學習反思與情緒的互補技巧,重塑自我認知,幫助我們改善溝通、發展與修復關系,找到人際關系中真正的安全感。
(美)丹尼爾·A.休斯 ·百科 ·9.3萬字
作為世界知名的阿斯伯格綜合征領域的臨床心理學家,作者托尼·阿特伍德博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從事臨床診斷與咨詢的工作,經他診斷和治療的各年齡段的阿斯伯格綜合征人士多達幾千人。他還在世界各地為阿斯伯格綜合征人士和家長以及專業人士舉辦各種講座和學習班,幫助許多阿斯伯格綜合征人士和他們的家庭。在《阿斯伯格綜合征完全指南》中,作者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了阿斯伯格綜合征的病因、特征,阿斯伯格綜合征人士的特殊興趣和認知、情感、運動、語言等方面的特點,以及他們與眾不同的能力和在社交方面存在的困難。作者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提出了針對這一群體的治療方案和干預措施,以幫助他們創設一個適合于學習、生活的環境,更好地融入社會。本書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全世界阿斯伯格綜合征人士及其家屬、教師和專業人士的關注,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暢銷多個國家。
(英)托尼·阿特伍德 ·理論研究 ·29.3萬字
為什么有些人在經歷失敗或重大變故后便從此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卻可以乘風前進?面對創傷,外在的物質永遠無法填補內心的空洞,只有內心的力量足夠強大,才能站起來,再一次重新開始。閱讀這本書,無論你正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如何深陷泥潭,它都能幫助你向內尋找復原力,從每一次的挫敗中學習與成長。
留佩萱 ·心靈療愈 ·7.4萬字
你是否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行為或是一個在你腦海中閃過的畫面、場景而感到痛苦、無助、不知所措?也許是“創傷”在操控著這一切。很多人對這個詞不屑一顧,或是對其感到恐懼。創傷其實是人類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并不是一種功能障礙。我們不應逃避或消除心理創傷,而應嘗試與心理創傷和解。本書的作者不僅是一名研究型心理學家和創傷專家,也是一個曾經苦苦掙扎于創傷反應但重獲新生的普通人。我們將在本書中了解創傷的概念,認識到它是如何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從而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的;我們將學會發現和辨認那些如同細小裂紋般,卻能使我們的身心崩塌的創傷,并嘗試個性化地修復它們。治愈創傷的過程緩慢而艱難,但只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終將坦然面對痛苦,擁抱真實的自我。
(英)薩拉·伍德豪斯 ·心靈療愈 ·10.3萬字
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如意的事,無論是老板的批評還是沉重的人生災難,我們都必須靠自己挺過去。這本書將告訴我們如何直面生活中的危機與挑戰,運用何種技巧來減輕痛苦、調節身心狀態、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并通過訓練來使自己的心理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或許這個世界充滿麻煩,但只要擁有心理韌性,就能克服困難,走出黑暗,迎接屬于自己的輝煌時刻。
(美)琳達·格雷厄姆 ·心靈療愈 ·16.5萬字
為什么我們容易在對話中受傷?因為人們總是以自己的標準思考問題和看待他人,如果不練習如何聆聽、詮釋對方的話語,就容易受到傷害。而想要維持好一段關系,抱有同理心無疑是最好的方法。本書作者以心理學視角引導讀者分析人際關系痛苦的原因,教讀者運用同理心與溝通技巧修復漸行漸遠的關系、鍛煉內心韌性,或者讓自己來一場人際關系“斷、舍、離”!學會書中所教的技巧,你不必再為維護關系而“過度努力”,你將學會在關系中保護自己,在積極的相處模式中提升自信,與他人自在相處,同時又不迷失自己。
(韓)樸相美 ·心靈療愈 ·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