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知名心理學者武志紅繼《為何家會傷人》之后,有關自我、自戀和關系的又一重磅作品。獨創(chuàng)自我認知工具“人性坐標體系”,幫讀者用直觀、可執(zhí)行的方法衡量自己的心靈健康程度,或一份關系的健康程度。通過這一工具認識自我、找到問題癥結。深度剖析情緒內耗根源“全能自戀”,引導讀者重新審視內心,識別和擺脫情緒操控;培養(yǎng)讀者建立自己與人、事物和世界的深度關系的能力,從而擁有做成事的能力、愛的能力。真正幫讀者活得真實、松弛、實現(xiàn)最根本的療愈。
武志紅 ·心靈療愈 ·28萬字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今天的一個小舉動,可能讓我們和親人在晚年少受幾十年的苦。讓人們恐懼的不是溘然長逝,而是無法自理、臥床不起的無盡折磨。心理學家丹尼爾·J.列維廷也逐步步入了老年生活,有一天早上他發(fā)現(xiàn)報紙上的字看不清了,他以為是報社改小了字號,甚至懷疑自己的胳膊一夜之間縮水了。衰老來得如此突然,令他陷入了無盡的思考,也促使他將所思所學與研究成果融匯成一部著作。本書從科普的角度為讀者講解晚年的生活是怎樣的,老年人會面臨哪些困難,讓我們以更細致體貼的心態(tài)去理解自己老去的親人;還會介紹與衰老相關的種種科學真相,并幫助我們?yōu)榉婪端ダ咸崆白龊脺蕚洌淮送猓髡哌€分享了世界范圍內一些優(yōu)秀的養(yǎng)老、臨終關懷案例,以及一些將晚年過得有滋有味的老人的生活。全球老齡化已無可避免,但我們可以選擇怒斥光陰的消逝,而非溫和地走入良夜。
(加)丹尼爾·J.列維廷 ·老年心理 ·31.9萬字
無論是朋友、家庭成員,還是同事之間的關系都需要悉心呵護,即使是最親密的關系也會有起伏。但是,當競爭、沖突、嫉妒、怨恨、敵意、虐待和控制行為出現(xiàn)時,就表明一段關系已經(jīng)變質了。本書作者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科學且驗證有效的10個基本步驟,從恢復自尊、自我護理、避免產生有毒的關系等方面著手,為正在經(jīng)歷心理虐待的人們提供了自我核查、治愈和康復的系統(tǒng)解決方案,從而終止有毒的關系,持續(xù)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充實的生活和健康的關系。
(美)斯蒂芬妮·莫爾頓·薩爾基斯 ·心理咨詢 ·12.2萬字
你是否向往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卻不清楚自己是否適合這個工作,以及如何進入這個行業(yè)?你是否參加過一些入門課程或培訓,或剛開始從事咨詢,卻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才能勝任這份工作?你是否已在咨詢行業(yè)工作了一段時間,卻面臨瓶頸,不知如何跨上新臺階?中國的心理咨詢行業(yè)有著廣泛需求,但有勝任力的心理咨詢師卻有巨大的數(shù)量缺口。資深心理咨詢師莊曉丹結合豐富的個人執(zhí)業(yè)經(jīng)驗與扎實的臨床實踐經(jīng)驗,在書中系統(tǒng)梳理與總結了個人經(jīng)驗、行業(yè)觀察、同行交流等,把復雜漫長的咨詢師專業(yè)發(fā)展過程剝繭抽絲,勾勒出一幅清晰、系統(tǒng)、可達成的咨詢師發(fā)展路線圖。本書將心理咨詢師的成長分為學習培訓、臨床積累、執(zhí)業(yè)發(fā)展、個人成長四大維度,討論了豐富的咨詢師切身議題,如新手焦慮、咨訪關系、咨詢倫理、臨床耗竭、個人創(chuàng)傷等,覆蓋了實習期、新手期到熟練期等多個階段。本書適合四類人群:對心理咨詢行業(yè)感興趣但尚未入門的人;正在參加心理咨詢課程或培訓的學習者;處于執(zhí)業(yè)發(fā)展初期的新手心理咨詢師;處于執(zhí)業(yè)發(fā)展中期,希望突破瓶頸、向更高階段發(fā)展的心理咨詢師。
莊曉丹 ·理論研究 ·15.7萬字
睡美人作為故事的主角,卻是最容易被忽視、最缺乏自由意志的存在?愛麗絲墜入奇幻夢境,其實是心靈發(fā)出的求救信號?過去,童話為我們創(chuàng)造美好幻想;如今,童話亦能為我們的現(xiàn)實困擾答疑解惑。在心理學的視角下重讀童話,我們將打開集體無意識的大門,與自己的內在世界相遇。本書選取了13個中西方經(jīng)典童話,除了將西方學者反復解讀過的《睡美人》《小王子》等故事放在中文語境中進行新的詮釋,還開創(chuàng)性地收入了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拿耖g故事,如《寶蓮燈》《哪吒》等。在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引領下,蘊藏在13個經(jīng)典童話中隱秘的心理信息被逐漸揭開。對于個人而言,童話中暗含著我們共同的恐懼與渴望。這些古老的故事將煥發(fā)出新的活力,為我們在現(xiàn)實中的困境、沖突、掙扎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壹心理編著 ·百科 ·8.9萬字
這是一本分析羞怯的人性格及其深層心理成因的心理學通俗讀物。羞怯的人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無法說出自己的意見,一旦出了什么事,就會陷入自責,進而覺得自己是個差勁的人。他們心中壓抑著的有時是愛,有時是厭惡。同時,生怕自己壓抑著的情感被人注意到,因此一不小心就變成了自我意識過剩的人。無論自己有沒有意識到,羞怯的人對別人都有揮之不去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逐漸變成了莫名的不安。羞怯的人與別人在一起時很難感受到發(fā)自內心的快樂。與其說不開心,不如說是煎熬。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費心遮掩真實的自己,社交就成了一件極度耗能的事情。無法信賴別人,是因為他們沒有在一個可以信賴別人的環(huán)境中長大;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好,膽怯也好,不擅長人際交往也好,是因為他們在沒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中長大。心靈導師加藤諦三告訴你要如何擺脫——自我苛責;對自己的評價低;矛盾心理;預期焦慮;而羞怯的人,也是在激流中逆流而行,拼命努力到現(xiàn)在的人。沖破“羞怯”的桎梏,活出真實的自己。
(日)加藤諦三 ·百科 ·6.7萬字
21個療愈故事,21個與生活格格不入的人。講述他們自我療愈的過程。關于自己,關于愛、關于傷,關于完美……人間的悲歡是相通的,我們都帶著傷長大。每個被看見被安慰到的孤獨,都會成為自我成長的契機。
雁北 ·心靈療愈 ·11.3萬字
我們都有愿望,我們都很矛盾。我們展示了自己的一些愿望,也隱藏了一些愿望,甚至連我們自己都沒有覺察到。我們內心深處的欲望使我們害怕,也使我們興奮。我們害怕失敗,我們也渴望成功。認識和理解我們的愿望,可以幫助我們毫不畏懼地面對自己,并激勵自己過上更充實和快樂的生活。本書鼓勵你去了解和接受你的欲望,提供給你一種取代羞恥感的方法,而羞恥感會阻礙你內心的深切期望。擺脫心理困境的最佳辦法就是理解我們內心的欲望,認清這些欲望的各自含義,并劃分輕重緩急。本書將幫你了解自己的內心深處,接受你對他人和自己隱藏的秘密。你可以通過意識去接近并找到你真正想要的前進道路,為你珍貴的一生保駕護航。
(英)夏洛特·福克斯·韋伯 ·百科 ·18.1萬字
這是一本幫助家長了解抑郁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并對其進行科學引導的實用手冊。哈佛大學醫(yī)學院臨床心理學博士后、資深臨床心理學家楊意將依據(jù)臨床心理學與發(fā)展心理學,結合臨床案例和生活事例,通過對青少年心理過程的細膩分析,解答家長對抑郁的各種困惑,幫助家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家長不相信孩子抑郁了,以為孩子只是壓力大,有點不開心而已。他們沒有對抑郁癥的直觀概念,也不了解抑郁癥的癥狀和產生原因。本書首先會回答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如何判斷孩子是抑郁,還是單純的不開心?如果患了抑郁癥,在與孩子互動中要避免哪些問題?如何做到真正理解孩子?如何有效地幫助孩子療愈?萬一孩子有自傷甚至自殺的意圖,又該如何應對?抑郁癥對孩子日常功能所造成的損害是多方面的,包括情緒變得低落而不穩(wěn)定、認知消極而脫離實際、人際關系惡化、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弱、自我價值感降低。本書也會從情緒、認知、人際關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我價值感五個方面,講述如何預防抑郁癥的始發(fā)與復發(fā)。
楊意 ·青少年 ·14.7萬字
當你的孩子患上邊緣型人格障礙時,本書將為你提供所需的應對技能和策略。如果你的孩子患上邊緣型人格障礙,一連串的行為和情感問題會接踵而至——暴怒、肢體暴力和情感暴力等。傳統(tǒng)的育兒方法對你的孩子不會奏效,本書中的應對技能和策略將助你一臂之力。本書將讓你不再以犧牲自己或家人為代價來養(yǎng)育患兒。書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將帶你走進患兒的世界,助你成為精通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父母。書中的情節(jié)和建議均來自對患兒家長的真實采訪。最重要的是,你將學會應對危機、與患兒進行有效溝通、制定有效的行為規(guī)范。無論你的孩子多大,本書都將助你渡過難關。你將會學到: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的不同癥狀;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共病;孩子有極端行為怎么辦;如何幫助患兒的兄弟姐妹;如何尋求專業(yè)治療;等等。
(美)蘭迪·克萊格等 ·應用心理 ·14.3萬字
如何才能構建面對挑戰(zhàn)時的心理靈活性?生命是一場覺醒的旅途。每個人都可以終結精神內耗,活出充盈著輕松、喜悅的全新生活。而事實上,很多人都活在無意識的生命狀態(tài)中,自我傷害而不自知。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持續(xù)地自我貶低;我們可能會在遭遇心理痛苦時反復思考、分析、抉擇,認為做出選擇就能走出困境;又或者,我們會為了改善自己的狀態(tài),而努力要求他人、環(huán)境做出改變……其實,這些行為對走出我們的心理困境毫無意義。不僅沒有意義,在盲目的行動中,我們與自我、他人及世界的沖突只會愈演愈烈,而生命也仿佛失去了控制,變得越來越身不由己。內在覺醒,就是要清晰發(fā)現(xiàn)并理解生命的不自知現(xiàn)象。在清晰的自知中,我們將擁有行動的智慧,比如想法只是想法,它不是事實!缺乏這種智慧,我們很容易被想法拖入痛苦情緒的惡性循環(huán),進入無益而有害的自我消耗狀態(tài)而不自知。本書就是要通過大量的心理學實驗及真實案例,揭示這些蘊含在我們生命體驗中的邏輯,讓我們覺察到自己是如何感受、行動、認知、學習、記憶、決策的……清晰地理解這些,將會為我們帶來巨大的生命能量,讓我們活得更快樂、熱情,自在而有活力!
于德志 ·心靈療愈 ·14.3萬字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職場中不斷付出,卻因不善表達而常常背鍋;和另一半總為同樣的事情吵架,感情瀕臨破裂;對父母的詢問和嘮叨不耐煩,越長大越不容易親近……更痛苦的是,明明學了很多溝通技巧,還是頻頻陷入關系緊張的窘境。到底怎么做,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際難題?本書為我們帶來了有趣、實用的人際關系溝通課,聚焦內在關系模式,深刻剖析“我與自己”“我與他人”“我與世界”典型關系問題。從關系心理學出發(fā),手把手教你在各種場景與各種人相處時“怎么說”“怎么做”。希望在關系中的我們,都能成為真正的溝通高手。
胡慎之 ·應用心理 ·12.2萬字
“人質為何會愛上劫匪?”“優(yōu)秀的人為何會覺得自己是冒牌貨?”“為何沒惹他,他也要來找你的茬?”本書主要用50多個心理學術語對各種心理現(xiàn)象進行解讀,讀懂心理,才能洞察人性。
李韶華 ·百科 ·9.5萬字
什么是真愛?這是數(shù)千年來無數(shù)男女都夢寐以求的!要了解這個答案,我們得先知道什么不是真愛。想要對方聽話,那不是真愛。期待對方負責自己的幸福,那不是真愛。真愛是真正的愛,它不是幻想的虛假,而是真實。真愛首先需要你活出真實。當兩個真實的人在一起,才會有真愛的產生。
晉美 ·百科 ·9.5萬字
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jīng)驗與學術結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并在幾個月后領到飛機駕照。這本書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并入選香港大學50本圖書。到今天,它被翻譯成24種語言,銷量已達1200萬冊。在弗蘭克爾逝世18年之際,華夏出版社特此推出珍藏版,讓《活出生命的意義》從不懈怠的生命熱情在這個虛無日盛,意義也漸漸消失的時代,繼續(xù)為我們在黑暗里點燃燈火。
(美)維克多·弗蘭克爾 ·心靈療愈 ·7.6萬字
《愛上不完美內在小孩》是資深臨床心理咨詢師洪仲清的最新著作,他以累積多年的深厚個案經(jīng)驗,融合個人生命成長與領悟,淬煉出這一部全新心理學暢銷書。人我溝通、人際關系、內在情緒、自我認同……我們經(jīng)常感到惶惑不安,被莫名所以的情緒牽引,找不到生活的意義與重心,遺落了生命中原有的自適與美好。這部作品帶領我們一一檢視自我、情緒、溝通、人際、家庭、改變等方向,厘清與自己的關系,看見心底那個受傷的小孩,讓我們重新審視、梳理這些生命中的重要課題,培養(yǎng)愛自己的能力,學會接納自我,與自己的感受、需求及內在的一切和解,與自己不完美的內在小孩一起成長。
洪仲清 ·心靈療愈 ·7.6萬字
本書結合21世紀眾多腦科學家、心理學家的研究,認為心智不僅調節(jié)大腦,還有遍布全身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智也不僅調節(jié)個體,還有其所屬群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交互活動。不同于其他零碎的心理學工具,本書開創(chuàng)的“心智導航系統(tǒng)”體系化、形象化地將心智訓練與應用合為一體,易學、易記、易用。本書分為3部分。第1部分介紹大腦與關系,大腦與人際關系如何從內部和外部限制或影響我們的輸入和輸出,提出心智成長的三大階段和九個步驟;第2部分詳述心智導航系統(tǒng),分為動力系統(tǒng)、算力系統(tǒng)和控力系統(tǒng),就像交通工具的油門、方向盤和剎車系統(tǒng),但更為復雜化;第3部分闡明心智系統(tǒng)的訓練方法,以及在企業(yè)、家庭和情感關系三大場景中的應用案例。通過這一新型可視化的心智導航工具,讓讀者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何境,都能從眼前困局中跳出來,輕松洞悉本質,在外界漩渦中牢牢定位,讓成長之路暢通無阻。對于企業(yè)家、心理學研究者和工作者、一般大眾開啟和升級心智力,都有非常實用的意義。
李宜璞 ·理論研究 ·12.5萬字
治愈是一件經(jīng)年累月的事情,每一次改變都是一場漫長的自我探索。為什么害怕接聽語音電話?為什么遇見熟人習慣繞道走?為什么總是遲到卻下次依舊?……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認為“改變建立在全然的自我接納之上”。看到自己本來的樣子,誠實面對自己,是改變發(fā)生的起點。當面臨鋪天而來的精神壓力、情緒問題,我們能做的首先是放過自己,接納發(fā)生的一切,然后自洽地活出滿意的人生。本書是北京大學人氣心理學教授張昕、資深媒體人夏白鹿寫給大家的充電寶典。兩位作者從心理學的專業(yè)視角出發(fā),結合工作、生活、社交、個人發(fā)展等話題,幫助我們梳理心理困境、疏解大小壓力、分析情緒問題。別怕,我們都是“奇怪”的人。
張昕 夏白鹿 ·心靈療愈 ·13.8萬字
數(shù)字時代,我們比身處人類歷史上的其他任何時代都更容易上癮。上癮不只與毒品、酒精、藥物等物質有關,更加隱蔽、不易被覺察的是行為上癮——做了之后感覺不錯,情不自禁還想做,哪怕這些行為長期來看會給自己帶來嚴重傷害,如暴食、過度消費、沉迷手機等。行為上癮給人帶來的傷害,絲毫不亞于物質上癮,它讓人飽受愉悅與厭惡并存的撕扯之痛。《用心理學拯救行為上癮》從神經(jīng)生物學和腦科學入手,解釋了上癮的生理原因,剖析了“欲罷不能”背后的心理機制,讓讀者對行為上癮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提高對誘惑因素的覺察力和免疫力,同時反向利用上癮機制,用全新的“無害行為”來替代之前有害的成癮行為,重獲對生活和自我的掌控權。
張霞 ·百科 ·8萬字
兒童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經(jīng)典作品。溫尼科特從母嬰之間愛的鏈接開始,探討了童年的基本關系。在書中,作者通俗易懂地解釋了諸如喂奶、寶寶的哭泣、寶寶的游戲、獨立、害羞等日常問題,以及諸如偷竊、撒謊這類嚴重問題。這本書尤其適合新手父母或準父母閱讀。讀者可以看到“母乳喂養(yǎng)”“斷奶”“獨生子女與多孩家庭的利弊”“幼兒園與學校的教育”等主題,對育兒過程有很大的啟發(fā)和指導意義。對于幼兒園老師、中小學老師等教育工作者,兒科醫(yī)護人員,心理咨詢師等社會工作者,本書也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和指南書,用以解讀兒童日常行為及心理,了解人類心理的早期成長過程。
(英)唐納德·溫尼科特 ·兒童心理 ·13.1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