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天賦。發現天賦的第一步,是要認清并了解自己的天賦所在。發現天賦并非無章可循,本書將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帶領讀者走上自身天賦的探尋之路!全書精心編排六大板塊,助你發現自己真正的天賦!在作者看來,發現自身天賦需要我們挖掘自己的天分,感受自己的熱情,端正自己的態度,尋找自己的“部落”,這些對于我們提升幸福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英)肯·羅賓遜 (美)盧·阿羅尼卡 ·人格心理 ·12.8萬字
“上頭”“沖動了”是如何決定我們的決策的?一身名牌才是成功嗎?為什么獻血必須是無償的?為什么我們喜歡買奢侈品?為什么全國性彩票被稱為“智商稅”?為什么我們工作時間長了,反而更窮了?為什么英國社會中最不富裕的人投票支持脫歐?為什么家庭越貧窮,越會將微薄的收入花在不需要的東西上?所有權賦予了我們生活的意義和幸福感。可能許多人盲目追求所有權,卻沒有真正去思考:所有權是從哪里來?為何連孩子都能理解什么東西是自己擁有的,什么是別人擁有的?所有權是否植根于思想產生的源頭?全球知名認知心理學家布魯斯·胡德探討了為什么我們需要擁有所有權,我們如何發展所有權的概念,以及為什么人類在這方面擁有獨一無二的能力。這些問題的答案具備現實意義:當你明白所有權觀念來自童年時期,你將會知道如何理解別人和教育孩子;當你明白擁有某物并不僅是完成簡單交易,你就能發現自己的弱點是如何被操縱的;當你理解所有權是自我的延伸,你就有更好的談判能力。所有權心理純粹是一種精神狀態。這本書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所有權及其心理機制,挖掘我們癡迷于所有權的底層原因,無論對個人或群體、社會或環境,都大有裨益。
(英)布魯斯·胡德 ·認知心理 ·12.7萬字
勒·本-沙哈爾博士一直在教授“幸福”。在接觸了數以千計壓力巨大的學生、父母和職場人士后,他發現,絕大多數人追求的生命不僅是要幸福的,而且還要是完美的——而這正是大多數人不幸福的原因。在本書中,泰勒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應對完美主義。他應用積極心理學的重要原則,區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完美主義”和“最優主義”,這兩者在每個人身上都同時存在。完美主義者與最優主義者在對失敗、負面情緒以及成功的理解和反應方式上截然不同,這種區分能有效幫助我們清楚和準確地理解什么是成功、自我實現和幸福。泰勒博士認為,這兩種類型的區分帶給我們很多啟發,如果我們能摒棄完美主義者“全有或全無”的極端思維,像最優主義者那樣更善于接受和適應變化和不確定性,那么我們將學會悅納不完美和失敗,同時迎接成功并過上更幸福的生活。你想放棄完美主義,獲得真實的幸福嗎?這本書能幫你做到。
(美)泰勒·本-沙哈爾 ·應用心理 ·12.7萬字
作者林恩·亨德森接任了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開辦的害羞診所,在接近40年的來訪者接待和社交焦慮小組活動舉辦后,作者總結出應對害羞和社交焦慮的好方法。在近40年的實踐中作者發現,即使是自認害羞的人也能夠出色地完成社交任務,更有很多出色的人也被認為是害羞的。因此,作者希望通過讓讀者了解大腦心智的運作機制、區分害羞與社交焦慮的關系與不同、通過介紹慈悲聚焦方法,讓害羞者能夠更好地應對社交場合,走出社交焦慮。本書是作者將40年害羞研究與臨床經驗集合而成的作品。在書中,作者從害羞和社交焦慮的現象探析害羞的產生、引發的情緒和伴隨的行為反應,讓讀者理解害羞和社交焦慮的本質,運用慈悲聚焦療法、正念減壓療法及社會適應訓練等結合起來,培養個體的慈悲心,從而發展出更多的社交自信,進而改變社會適應困難的問題。同時,她用實踐中的例子進行說明,還包含了供讀者自評的量表和互動部分,讀者能夠輕松的從例子中學習改變自己社交焦慮的方法、根據量表自評更好地了解自己、幫助自己。
(美)林恩·亨德森 ·百科 ·12.7萬字
本書講述了具有分心的人的特點,在常人看來的缺點,卻是其本人的最大優點.怎樣讓他們去發掘這些優點,充分利用這些優點來實現人生的價值,為社會作出貢獻呢?一切盡在書中。
(美)愛德華·哈洛韋爾 ·百科 ·12.7萬字
我們都知道有人用手說話,但他們知道自己在用自己的手說話嗎?我們的手勢可以揭示我們內心深處的想法,可以與我們講出來的話形成矛盾,還可以傳遞出我們甚至自己都意識不到的想法。在《和你的手一起思考》一書中,受人尊敬的認知心理學家蘇珊·戈爾丁-梅多向我們展示,一直被忽視的手勢其實對我們的思考、學習和交流都至關重要。手勢是在每一個文化和語言中都能找到的普世的人類行為。哪怕我們意識不到其存在,我們的手勢也是交流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戈爾丁-梅多通過案例向我們揭示,我們的手勢的高度可以泄露潛意識中的偏見,學生的手勢的形狀能夠體現出他們對新概念的掌握程度,哪怕當時他們給出的答案是錯的。戈爾丁-梅多迫使我們再次思考,從我們對兒童成長歷程設定的里程碑的一切,到什么在法庭上是可受理的內容,再到Zoom線上會議是否能充分替代面對面的交談。具有顛覆性又充滿野心,《和你的手一起思考》決心扭轉我們對語言和交流的認識。
(美)蘇珊·戈爾丁-梅多 ·認知心理 ·12.6萬字
你在本書中所看到的內容,堪稱心理學的經典。作者精心選取了心理學史上7個流派最重要的思想家,這7個流派包括生理心理學、行為心理學、心理治療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這些久負盛名的思想家能夠最好代表其領域,他們畢生奮斗所凝聚起來的智慧結晶,揭示出了人類心理的運作原理。本書不僅介紹了這些心理學家的核心思想、重要影響、關鍵實驗,更是架起了理論與現實生活的橋梁,指明了這些思想如何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緊密相連,它們能如何啟示與指導我們的生活。
(美)安德莉亞·博尼爾 ·應用心理 ·12.6萬字
正念認知療法以正念減壓療法為基礎,融入了認知行為療法的視角和元素,可以用來幫助治療抑郁癥并預防抑郁復發。本書通過為期八周的團體課程,教讀者如何成為一名正念認知療法教師,以便為有抑郁、焦慮問題的人群提供幫助。本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正念認知療法課程,以及由蘇珊·L.伍茲開發的用于幫助正念認知療法教師培訓和學習的兩種方法——貫穿課程始終的五大改變要素和每周課程的主題、原理、意圖和練習技巧——以深入了解抑郁癥的發病原理,并學習應對困難和挑戰性體驗所需的技能;第二部分深入探討了正念認知療法教師在個人發展過程中應磨煉的技能,探索八周課程中所包含的各種正念練習和認知訓練;第三部分探討了具身體現正念臨在的原理和表達方式:教師在運用正念認知療法帶領團體時應呈現的基礎態度和反思式探詢對話。本書適合心理治療臨床工作者、冥想練習者、助人工作者及正念指導教師閱讀。
(美)蘇珊·L.伍茲等 ·心理咨詢 ·12.6萬字
積極情緒會擴展我們的思維和視野,為我們帶來健康,讓我們更加堅韌,并抑制無端的消極情緒。要想獲得完滿的人生,需要借助積極情緒的力量。那么,怎么才能提升并利用自己的積極情緒呢?作為積極心理學領軍人,芭芭拉在書中呈現了積極心理學領域具有開創性和顛覆性的研究成果,將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并且集結了她對積極情緒的應用研究,比如“擴展和建構理論”指出積極情緒對提升人們創造力的巨大意義;“最佳情緒配比”指出的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的平衡狀態。如果你對心理學尤其是積極心理學感興趣,這本書的理論成果能讓你對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如果你想提升幸福感和創造力,這本書能給你切實可用的實操指南;另外,積極情緒的應用也對疫情之下的全球發展具有顯著意義。
(加)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 ·研究方法 ·12.4萬字
嬰兒有道德感嗎?我們是如何成為有道德之人的?理性思考對道德決策來說無足輕重嗎?保羅·布盧姆把心理學、行為經濟學、進化生物學和哲學的深刻思想融為一爐,力圖探索我們究竟如何超越先天道德的局限。與此同時,他還研究了黑猩猩、心理變態者和常春藤教授們的道德,探索了我們對性、政治、宗教和種族問題的令人困擾的道德感覺。作者引述了美國耶魯大學的開創性研究,證明嬰兒早在能開口講話和行走之前,就有能力判斷他人行為的好壞,就能產生共情和同情,就能產生原始的正義感。
(美)保羅·布盧姆 ·認知心理 ·12.4萬字
作為習慣和幸福領域頗具影響力的研究專家,格雷琴·魯賓設計的性格趨向測試吸引了60萬人參加,成功地幫助上千萬人在職場、家庭和社交關系中做出改變。“四種趨向”的核心就是:當我們了解性格趨向如何塑造我們及他人的世界觀時,我們就能與他人更好地相處。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家庭中,很多人因為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使得溝通成為一種障礙。認清性格,趨利避害,我們才能更好地駕馭他人、掌控人際交往的主動權。
(美)格雷琴·魯賓 ·人格心理 ·12.3萬字
《拖延心理學2:用拖延方程式戰勝與生俱來的行為頑癥》是心理學家、世界上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拖延心理學研究者之一——皮爾斯·斯蒂爾的著作,已成為眾多知名高校和知名企業的培訓用書。這是一本最新、最全的拖延心理學研究著作。作者皮爾斯從801項研究中,總結出了影響拖延的三個因素——期望、價值、時間,并總結出了著名的拖延方程式:(期望×價值感)÷(沖動×推遲)。也就是說,只要相信自己能完成,認為完成這個任務的好處很有價值,而且能克制自己分心,有時間緊迫感,就能使做事動機劇增,戰勝拖延。這是一本最新、最全、最好用的戰拖手冊。無論你的拖延癥多么嚴重,只要你能透徹地理解拖延方程式的含義,就能戰勝拖延。[編輯推薦]知名拖延心理學研究者。皮爾斯·斯蒂爾是心理學家、世界上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拖延心理學研究者之一。國內最大拖延癥互助社區“戰拖會”。本書主譯陶婧、周玥、曹媛媛都是豆瓣“我們都是拖延癥”小組的成員,小組管理員“高地清風”(豆瓣昵稱)也參與了本書的翻譯。國內名人助力推薦。著名心理學家、情商研究專家張怡筠、果殼網CEO姬十三、安人公司創始人陽志平、拖延癥互助組織“戰拖會”創始人、會長高地清風、《三聯生活周刊》資深記者貝小戎、知名財經書評人黃一琨、《Vista看天下》執行發行人李紅平聯袂推薦。國內多家媒體重磅推薦。新浪文化·讀書、搜狐文化、網易讀書、騰訊讀書、鳳凰網·讀書、《新京報》、《心理月刊》、《三聯生活周刊》、《商業價值》、《全球商業經典》重磅推薦。國外名人名媒體推薦。包括《內驅力》作者丹尼爾·平克、《怪誕心理學》作者丹·艾瑞里在內的眾多知名作家,以及包括《科克斯書評》、《出版人周刊》在內的眾多媒體,鼎力推薦。戰勝拖延必備。《拖延心理學2:用拖延方程式戰勝與生俱來的行為頑癥》是全球知名高校和知名企業的培訓用書。
(加)皮爾斯·斯蒂爾 陶婧 周玥 曹媛媛等譯 ·理論研究 ·12.1萬字
我們為什么會感到快樂?為什么戒酒、戒毒、戒賭這么難?為什么有些人抵抗不了性的誘惑?為什么慈善也上癮,運動會叫人欲罷不能?人們沉溺于罪惡,也追尋美德。腦神經科學家為你解析,愉悅回路如何重塑人生。從可卡因到大麻、從冥想到自慰、從紅酒到牛排,林登博士以超有趣的方式科學地解讀善與惡,以及人類如何從日常的飲食、學習、娛樂、運動中尋求快樂。2020年,穿入大腦的納米機器人能帶給我們虛擬現實體驗嗎?高科技的指數增長能幫助人更快地研制出戒斷成癮的藥物嗎?
(美)大衛·林登 ·理論研究 ·12.1萬字
本書是蘭格教授到目前為止在哈佛心理學的學術歷程與成果精華。她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不管我們做什么事情,只要保持覺知,就能夠找到更好的可能選擇,提升工作效率、心理幸福感和創造力。這本書也可以說是她整個學術歷程的自傳。在這本新書中,她以母親癌細胞莫名消失的事件自身經歷作為引子,開啟了對固有的思維模式的挑戰。她通過一系列在哈佛大學所進行了實驗研究(當然包括非常著名的了“逆時針實驗”)用科學的方式、翔實實驗數據和論文成果,深入闡述了“覺知“的力量和“可能性心理學”理論,她認為,思維模式確實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醫療工具。我們懷有的期望和信仰,接受的心理暗示、刻板印象和醫學標簽,影響著整個身體和心理機能如何發揮作用,它可以是正向的療愈,也可以是負向的老去。只要保持覺察,不被他人的定義和暗示進行無意識順從的接受,就能調整這些因素,改變那些看似根深蒂固的行為——盲目地聽從專家意見、放棄對自己身心的體驗和判斷、抱著聽天由命的態度等待死亡到來——正是這些行為讓我們的健康每況愈下,將活力從我們的生命中抽走。
(美)埃倫·蘭格 ·理論研究 ·12萬字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一書是著名學府哈佛大學為美國中學生列出的50本必讀書之一。請每一位父母閉上眼,想一想孩子的笑臉,然后問問自己:“我到底對孩子的人生有什么期望?”仔細思考這個問題,你的答案很有可能就是一個簡單的詞——幸福。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信心和能力做到。《童年,人生幸福之源》為你帶來絕好的消息。本書恰如其名,告訴你幸福的根源就在童年,而且讓你明白,不管你有過怎樣的童年,不管你現在年齡幾何,都有機會為自己和孩子創造永恒的快樂,都有可能給自己的孩子幸福的一生。在《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一書中,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者愛德華·哈洛韋爾提出了卓有成效的“五步循環法”——“聯結—玩耍—練習—精通—認同”,來幫助家長教出樂觀的小孩,讓孩子獲得幸福一生的能力。
(美)愛德華·哈洛韋爾 ·教育心理 ·12萬字
在漫長的少年時代,學業的壓力、與父母的隔閡、青春期的躁郁心理、職業的選擇種種難題接踵而至。與此同時,少年時期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好習慣、人生觀、世界觀都在此刻慢慢成形。如何妥善地解決難題,與自己相處,不僅是孩子的課題,也是家長與老師們的關心所在。本書精選了近年來連岳與青少年問答的八十余封往來信件。在信中,孩子們將自己的實際問題傾訴而出,連岳則從情感與理智上給予雙重解答,既解答孩子們眼下的困惑,也為他們的將來指引方向,陪伴他們一起成長。
連岳 ·青少年 ·12萬字
本書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某些幸福的神話,比如成就會帶來幸福,失敗和逆境會帶來不幸。作者確認為,生活中的危機確實會改變我們的生活,但幸福與否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反應。如果反應得當,危機也能讓生活發生具有意義的改變,本書涵蓋了成年人常會面臨的10個危機,作者運用積極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為我們帶來更廣闊的視野,幫助我們在重大轉折點上做出更加明智的決定。
(美)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 ·經典著作 ·12萬字
《精神分析新論》是弗洛伊德經典名著《精神分析引論》的續篇,發表于《精神分析引論》出版的十五年后,繼承了前一部作品的章節序號,是對《引論》的延續和補充。在《精神分析新論》中,弗洛伊德對諸如夢、焦慮等概念進一步深化,并對一些新的主題,如女性問題、精神分析的定位取向等作了闡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nd,1856—1939),奧地利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藝術理論家、哲學家。他是精神分析學的創立者,他所提出的“無意識”、“自我”、“本我”、“超我”、“力比多”等概念,至今仍有廣泛的應用與討論。作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其理論框架與研究方式深刻影響了后世的心理學……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11.9萬字
這是一本寫給女人,也寫給男人的女性主義入門讀物。40個問題直擊女性生活痛點,從情感到工作,從個人到政治,全面涵蓋性別議題的方方面面。120位挑戰父權制的女性主義先驅,給你理解的溫暖,也給你理論的武裝。本書能令你覺醒,令你真正明白何為女性。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日常人文課”系列共有五本,分別是《哲學有什么用?》《政治學有什么用?》《女性主義有什么用?》《經濟學有什么用?》《心理分析有什么用?》。這套書想告訴你:人生無處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鹽的日常疑惑,也能從古往今來的人文大師那里得到靠譜的解答和接地氣的建議。哲學會幫助你升華靈魂。政治學會教你解讀世界和社會格局。女性主義能讓你看穿無處不在的性別歧視。經濟學會賦予你理性經濟人的思維模式。心理分析會使你更好地認識你自己。翻開這套書,你將學會過一種經過反思的生活。
(英國)塔比·杰克遜·吉 弗雷亞·羅斯 ·女性心理 ·11.9萬字
積極心理學理論重要推動者、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埃倫·蘭格博士于1979年做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逆時針”實驗。在這個實驗中,蘭格博士將16名八十多歲的老年人帶到一個被改造為20年前(1959年)場景的舊修道院里,讓這些老年人像當年一樣在那里生活一周。結果,這些老年人的視力、聽力、記憶力都有了明顯提高,其步態、體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顯改善。基于這個實驗,蘭格博士創建了“可能性心理學”理論。可能性心理學的相關研究發現,追求確定性是一種不積極的心態,而我們接受的心理暗示、刻板印象和醫學標簽,都在影響著我們的身體機能和健康。因此,如果我們認為外面的世界應該是確定不變的,那么就會盲目地相信所謂的健康數據、醫學診斷和專家意見,無法對自己獨特的身心體驗和狀態做出準確判斷,甚至會悲觀消極地聽天由命。但是,倘若我們能及時轉換思維模式,培養并保持埃倫博士在本書中所說的覺知狀態,細心覺察周圍的變化,那么我們就能及時扭轉之前的固有思維模式,從而改變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可能性心理學的研究證明,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改變思維模式來改變自己的身心狀態,讓自己更樂觀、更豁達、更健康,擁有更強的生命力及行動力。
(美)埃倫·蘭格 ·積極心理 ·1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