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在你不知所措的時光里,讓自由寫作帶你找到方向
又偷懶了幾天,日子就這么悄無聲息地從指尖溜走了,雖極力避開卻還是隱隱感受到了來自內心深處的那絲絲縷縷的慌張和茫然。
不愿意做過多的思考,擔心想的太多會剎不住車,無法控制如浪潮般洶涌的“問題巨浪”。
不想自己產生絕望和無力的感覺,所以極力逃避和自己對話,以為這樣就可以不用面對問題,內心就可以不用去感受到那些自己不喜歡的感覺。
然而,不管我是否選擇面對,問題存在著,被我的潛意識接收著,該有的情緒和感覺也存在著,唯一區別的是,我的意識在自欺欺人地忽視而已。
潛意識所感受到的一切在無形中對我施壓,讓我不得不去停下手中的一切事項,放下所有“逃避的的游戲”,來靜下來,認真且無情地剖析自己,剖析現狀,直面問題。
我想過很多的方法去逃開,甚至想用其他方面的深度思考替代。
但其實都無濟于事,所有的深度思考最終都指向自我,指向生命的本質,指向那些尚待解決或者尚待發現的問題。
我是一個很怕麻煩的人,我可以為了避免麻煩而去做很多的準備,當然,這其中一個就是逃避。
我以為我面對問題,我就需要一個個去解決問題,但是很多時候其實我做不到,我只能看著問題的存在而無能為力,我討厭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我無法跟自己的“無能”待在一起,所以我只想逃。
但事實上問題是解決不完的,所有人都無法解決他所面對的所有問題。
看到問題是為了“知而不懼”,為了驅散心中那一團“無知的恐懼”,這個驅散的過程其實就擁有了力量。
曾經在某本書讀到:如果要在讀和寫中二選一的話,那就選擇寫作吧。
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在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的時候,過去的我通常選擇看書,但是往往會發現這時候看書要么無法集中注意力,經常走神看不下去,要么就是急功近利,費盡心思要從書中找到內心的答案,往往失去了閱讀的樂趣,也遠離了文字的真諦。
讀書最有收獲的時候不是你刻意拿起書認真閱讀認真做筆記的時候,更多是你隨手翻開,隨意瞄了一眼而被瞬間擊中的狂喜或了然。
寫作一樣卻又不一樣。
無論你處于什么樣的狀態下進行寫作,只要你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去傾聽內心那些紛亂嘈雜的聲音,并從中找到一個聲音最大最主要的聲音,然后用你能想到的最貼切的表達一一記錄下來,你就能夠在其中感受到平靜,并且往往有很不一樣的新的思考。
跟讀書一樣的是,寫作最有收獲的時候往往不是你給自己一個什么主題,然后圍繞這個主題刻意去創造一些表達,從而讓這個主題豐滿生動的時候,更多是你在記錄你零碎的想法,和你的靈魂深層對話時,無意間所迸發出的一些如星星般璀璨的感悟。
這些感悟不是你殫精竭慮思考的結果,而是隨著你的無意識思潮翻涌而出的汩汩清涼甘甜的泉水,正所謂“文思泉涌”。
我們很多時候慣性地依賴于大腦的思考,任何時候都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并且對于“完整”和“精確”有著極為苛刻的追求。
這些往往都限制了我們創造性的發揮,切斷了我們與自我內在源頭的連接。
任何理性層面的思考都應該建立在感性層面的自我認知和了解上,前者如缺了后者便是無米之炊,從而造成很多時候我們的思考都是在原地打轉,沒有任何的新意,更不用說找到新的出口了。
而所謂的“完整”和“精確”都是人類發展下來的一種本能慣性。
這種慣性能夠讓我們的生存和生活,包括科學的發展都運行良好。
但卻限制了我們的多元性——限制了多元的表達,限制了多元的思考,限制了多元的視角。
在“完整”和“精確”的要求下,我們遵循特定的結構以形成系統,我們反復斟酌言辭以求完美。
但往往很多靈感便在這其間一瞬而逝了,我們本可以暢通的語言去將它們記錄下來。
現在只能僵硬地在一個框架里力求完美地措辭著一篇老生常談的文字。
我們思想的羽翼被捆綁,我們的思想便也只能停留于地面,而無法遨游宇宙,邂逅新知。
文字是有魔法的,當我們的文字在重復的時候,說明我們生命的一切都在重復。
而當我們的文字開啟了全新的表達之后,我們便帶給了生命新鮮的血液,讓它以新的舞步舞出全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