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評價標準
- 一個人的自白和自我療愈
- 素心執筆
- 1476字
- 2021-10-10 12:39:01
千萬不要用社會對工作的那套標準來評價你所熱愛的事物。
任何人都可能會這樣做,唯獨你不可以。
因為這會讓你慢慢把“熱愛”弄丟,讓你的生命之花一點點枯萎。
社會對工作的標準是什么?唯一的標準就是你的工作需要有價值,并且它的價值需要被認可,這樣你的工作才是有意義的,才是社會需要的。
可是我們熱愛的事物不一樣啊!
所謂的熱愛,是我們在用自己生命全部的熱忱或在表達自己,或在與自己內在的靈魂連接,或在與這個世界的萬物萬事連接,或僅僅是在感受這多姿多彩的生命。
我們不需要被認可,我們也不是為了得到認可才去做的。
我們也不需要它們擁有任何社會認證的實質性的價值。
我們做了,是因為我們熱愛,我們想要去做,做了我們可以感受到快樂、感受到生命的流動、感受到內在充溢的喜悅···
這就是它們于我們而言的價值,這種價值不需要得到他人以及這個社會的認可。
當我們能夠抱持這樣的信念去堅持和實踐自己的熱愛,我們會讓它們的價值發揮到最高的狀態,我們也許有擁有對應的一些特長,也許甚至會讓它們的價值被這個社會看到并且認可。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們就是為了讓自己高興而熱愛。
如此,不管外界是褒是貶,我們都能夠始終保持那一份純粹的熱愛,并且讓它們持續為我們的生命注入活力。
堅持所愛,不僅需要勇氣,面對外界不同輿論的勇氣,更加需要信心,對自己、對自己所熱愛事物堅定不移的信心——堅信它們的價值,堅守自己的價值觀。
但非常遺憾的是,我們會特別容易受到外界觀念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輸入了新的價值判斷標準。
于是,我們開始用社會的那套標準去評判一切,因為所有人都在這么做。我們整個人也都在被這個社會冷冰冰地評判著——從擁有多少能力,有過哪些成就,職位多高,薪資多高,人脈多廣···判定你擁有多少價值,你的社會被接納度有多高,甚至你存在的意義。
我們非常不愿意接受社會給予的這一套評判,轉身卻毫無情面(當然也毫無察覺)地用同樣標準評判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甚至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
我們變得十分地“功利”,覺得自己去做一件事情就需要有結果,需要得到認可,否則它就是不值得去做的,沒有意義的。
慢慢的,那些我們曾經熱愛的、帶給我們純粹喜悅的事物一點點退出了我們的視線。
我們的生活開始只剩下一堆“應該做的事情”。
但是很奇怪也很諷刺的是,這些“應該做的事情”永遠也做不完,永遠被我們一拖再拖而不愿意有任何行動。
知道是為什么嗎——我們擔心完成后收到不好的反饋。
我們將這些事情的價值等同于我們自身的價值。
它們得不到肯定意味著我們的價值也得不到肯定。
而這樣最終的結果將是:我們會變得患得患失、小心翼翼,我們大部分的行為都圍繞著社會和他人的期待在走,我們變得死氣沉沉、缺乏活力也缺乏個性。
事實上,將價值寄托于自身以外的人事物上,本身就是一種極其愚蠢的做法。
存在本身即價值。
無需外界的認可,生命存在本身就是價值。
沒有了你的存在,你的親人會傷心,朋友會難過,而這世上的豐富多彩又少了你描繪的這獨一無二的一筆。
所以即使你什么都不做,僅僅就存在著,你也是有價值的。
同樣的,你所熱愛的事物也是,它們存在本身對你而言就有著巨大的價值。
如此,他人以及這個社會認不認可、支不支持,甚至做得好不好(這里一般的評判標準是社會共識)又有什么關系呢?
反正我只享受其中,其他的都與我無關。
朱光潛先生在《論美》中有提到: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絕緣,便是美感的態度的最大特點。
我想不光美感如此,愛亦如此,我們在感受到愛時,又何嘗不是只有彼此呢?
而在我們熱愛的事物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便是這一份“絕緣”忘我的美感與愛吧!
嘿!熱愛很難得,別再弄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