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BKA140033)《社區學習共同體生命價值與成長機理研究》核心成果之一,“社區學習共同體研究叢書”之一。
汪國新 余錦霞 ·社會學 ·26.4萬字
本書在系統梳理國內外有關家庭抗逆力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不同罕見病兒童家庭的風險因素和保護要素,總結出影響中國家庭抗逆力的三大系統和多個因子,歸納出五種不同的家庭類型。中國家庭抗逆力的主要動力來自家庭內部精英人物和家庭本身的組織結構、行為方式等的調整;主要阻礙除了個體人格特質、家庭結構與關系之外,還有資源和制度的制約。本書建構了罕見病家庭抗逆力模型,提出了增強中國家庭抗逆力的政策選擇和社會工作服務模式。
紀文曉 ·社會學 ·22.4萬字
本書關注翻譯的社會屬性,關注譯者作為“社會個體”的身份特征,將翻譯視為譯者作為“社會個體”,根據自己的慣習,參照具體的社會因素,通過與翻譯規范的互動而做出抉擇的過程。本研究主要采用描寫性的方法,構建了譯者行為背后的抉擇模型與描寫框架,重構了晚清時期的翻譯規范,對共時多元規范背景下林紓與嚴復的翻譯抉擇過程進行了細致的對比描寫,然后又歷時地考察了魯迅翻譯從遵從規范,到抵制規范,進而促進規范嬗變的翻譯行為抉擇過程。通過共時與歷時的對比考察,詳盡呈現了譯者作為獨立的社會個體,面對翻譯規范時行為選擇“共通性”背后可能存在的“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性,則可能會融入慣習當中,通過譯者行為實踐而促使翻譯規范發生嬗變。
王軍平 ·語言文字 ·20.6萬字
本書包括職業學研究綜述和職業導向式培訓的多學科透視、技能人才職業導向式培訓模式研究、我國專項職業能力培訓和鑒定標準研究、我國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建設與政策建構、我國當代技能儲備機制建構的現狀調查與分析等內容。
馮桂林 ·教育 ·23.2萬字
探索心靈、研讀內心是德國文學的重要傳統命題。德國著名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爾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透視心理和靈性創意的作家”。他的思想及創作內容深邃復雜,具有多領域、跨學科的特點。本書以“存在”為主線,試圖從文學、哲學、心理學三個模塊拼貼出黑塞“向內之路”的多元地圖,以期展現黑塞理想的“整體知識”圖景。
陳敏 ·社科總論 ·21.1萬字
本藍皮書分三個部分:綜合篇、產業篇、區域篇和專題篇,以學術視角、專家立場,對寧波經濟社會等一年運行情況進行總結,對下一年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本書全面記錄寧波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和特點,綜合分析2017年的發展形勢和走向。
王海娟 ·社科總論 ·30.5萬字
論文主要涉及版本、輯佚和校勘等文獻學方面的問題,主要包括日本宮內廳宋版著錄情況,《錦繡萬花谷》等類書對于文獻輯佚的作用,阮元《毛詩》刻本和其他版本的比較情況,宋代經學家生卒年考,褚少孫學術淵源考等等。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 ·圖書檔案 ·29.4萬字
本書主要聚焦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教育理論基本問題。本書明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原創性的內涵,從基本概念出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生命·實踐”教育學等的核心理念、基本主張、學術特色、研究路徑等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精細化的分析。二是教育理論典范案例。本書闡釋了“生命·實踐”教育學作為原創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具體表征,以“生命·實踐”教育學為例,分析了“生命·實踐”教育學的中國立場、中國傳統、中國氣派以及獨特價值,為原創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發展提供了現實范例。三是教育理論宏觀愿景。通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原創性研究的學理闡釋、“生命·實踐”教育學的范例解讀,本書嘗試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生成的指導思想、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等,進而揭示了原創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生成機制。
王枬 皇甫科杰等 ·教育 ·21.9萬字
為什么昨天還很親密的朋友,今天就突然不理自己了?為什么有人會躲在背后說壞話,抱團排擠人,甚至霸凌別人?比起男生間的“用拳頭解決問題”,女生間的攻擊似乎更為隱秘和復雜。在本書中,蕾切爾采訪了曾是霸凌對象和霸凌者的女孩們,直面給無數女性帶來困擾乃至創傷的畸形社交文化。相比男孩,女孩往往承載了更多社會要求:受人喜歡比表達真實想法更重要,成為“完美女孩”比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更重要。對沖突和憤怒的回避令女孩們慣于采取“另類攻擊”的方式處理爭端,也令她們頻頻陷入人際戰爭的泥淖之中。《女孩們的地下戰爭》希望能夠重構社會對于女性霸凌問題的認知,并為家長和學校提供實際的解決策略。
(美)蕾切爾·西蒙斯 ·社會學 ·24.3萬字
重視語言生活實際問題研究,顯示本書的“現實品格”。體現學術研究與管理工作相結合,致力于建立學術與管理之間的“旋轉門”。著力語言規劃理論研究與創新,為建立“語言規劃學”做理論準備。
李宇明 ·語言文字 ·25.6萬字
本書以生態系統、人才生態系統、創新生態系統、創業生態系統等基本理論為基礎,結合焦點訪談、深度訪談和案例研究,對區域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進行探討,總結了國內外不同區域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案例實踐,歸納了區域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框架模型,并提出了構建區域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對策思路與工作建議。
孫銳 ·社科總論 ·21.3萬字
在全球氣候變化對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約束日益趨緊、走向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性共識的前提下,歐盟試圖通過生態現代化戰略對內促使產業結構升級,搶占低碳經濟的先機,對外推動全球低碳轉型,贏得未來低碳經濟的主導權。如果說走向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理性選擇,那么,歐盟的道路至少迄今為止是朝著較為正確的方向發展,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人類未來的發展趨勢,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氣候治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李慧明 ·社會學 ·25.8萬字
澳大利亞的教師教育在歷經200余年不斷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理論、結合自身國情加以利用的過程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現已躋身世界教師教育的前列。其多樣性的教師專業標準架構、頗具特色的教師職前教育實踐、程序嚴密的教師教育認證機制、較為完備的教師入職教育制度以及卓有成效的教師職后更新教育體系,都為澳大利亞的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更為該國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我國教師教育實踐的改進與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趙凌 ·教育 ·22.1萬字
語文學科在教育分類中是個大學科,她不僅僅是一個學科分支,還承載了更多的教育任務,是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的落腳點,是情感、態度、價值取向的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作為教育出版的關注點,該套叢書順應廣大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呼聲,重點展示近年來活躍在語文教學、教改最前沿的教師風采,著力解決一線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兩翼——“閱讀和寫作”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在體例上分為“我的教育敘事”“我的教學主張”“我的課堂實踐”三個板塊。其中“我的教育敘事”板塊主要講述“作者在語文教學中成長的經歷、體驗”,這一部分內容由若干篇富有性情的小品文構成,以敘述為主要的表達方式;“我的教育主張”板塊主要講述“作者的教育教學理念”,以線帶點,串起一組反映教師教學風格的若干篇文章;“我的課堂實踐”板塊主要“以實錄的形式呈現原生態的課堂教學的內容”,每個實錄后加上反思性或說明性的文字。這一體例,不僅內容新穎,而且板塊更加清晰,閱讀起來方便,如果能給年輕教師以恰如其分的啟迪,就會有效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張定遠 劉立峰主編 ·教育 ·21.3萬字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系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為半年刊。本刊發表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各二級學科包括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還設有學術名家、京津冀文學研究等欄目。其辦刊宗旨是:薈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懷,鼓勵開放創新。本刊已被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評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崔志遠 吳繼章主編 ·語言文字 ·31.8萬字
本教材以《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為標準,以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及技術為基礎,以師范院校本、專科學生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為目標編寫。全書共六章,分別為現代教育技術概論、信息化教學模式與現代教育媒體、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與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與開發、信息化教學系統設計與評價。本教材以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為主線,以具備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為目標,將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貫穿其中,既強調基礎性和理論性,也突出實用性和技巧性,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李兆義 桑蘇玲 楊彥棟 ·教育 ·21.1萬字
廣州原副市長林西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園林學家,他曾擔任中國園林學會顧問,廣東園林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務,在任期間是廣州市城市園林建設方面的卓越領導者。本書內容包括戰友、同志、晚輩、后人懷念林西的文章,林西的部分講話稿、發言稿及論文。林西提倡的“經濟發展要能兼顧生態保護,城市建設更要兼顧環境綠化”具有先進性和前瞻性,該書的出版對推廣生態環保理念、樹立綠色意識有積極意義。
林和平等 ·社科總論 ·28萬字
田野調查是人類學的安身立命之本,堪稱該學科學者的“成丁禮”──是判別是否成為人類學學人的基本標準。作者心懷如此學術使命,經過三十年的課堂教學與田野實踐,分十二講完整地介紹了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方法,但也不排除對田野調查理論的闡釋。這既是一部學術專著,也是一部專業教材。
羅康隆等 ·人類學 ·27.4萬字
《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等級是什么?為什么約翰·肯尼迪在電視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時一臉吃驚地沖他的朋友說:“這家伙一點沒檔次?”等級是刻意忽視也無法否認的現實存在,不僅體現在容貌、衣著、職業、住房、餐桌舉止、休閑方式、談吐上,也不僅僅是有多少錢或者能掙多少錢。等級是一系列細微事物的組合,很難說清楚,但正是這些細微的品質確立了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評判等級的標準絕非只有財富一項,風范、品味和認知水平同樣重要。作者通過獨特的視角、敏銳的觀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機智幽默的文筆,將美國社會中的社會等級現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對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細致入微的對比,引人發笑又富于啟發性。書中對美國社會的諸多描述無不折射出當下中國的眾生百態,因此本書也可作為觀察中國社會的一面明鏡。《惡俗:或現代文明的種種愚蠢》廣告惡俗?追隨名流惡俗?帶手機參加聚會也惡俗?到底什么是惡俗?惡俗與糟糕有何區別?跟愚蠢又有什么關系?如本書所說,惡俗就是弄虛作假、裝腔作勢卻恬不知恥;是餐館、酒店、電影、電視、大學等各個領域充斥著的虛偽、俗艷和無知;是以丑為美、以假為真、以淺薄為深刻、以愚昧為智慧。本書延續了《格調》的毒舌寫法,通過無情的揭露和入骨的批判,展現出現代文明社會種種光怪陸離的現象,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商業欺詐時代最大的特點——惡俗,并剖析了惡俗的本質、根源和未來,尖銳刺耳又不失幽默有趣。雖然極盡嘲諷之能事,作者之意卻不在于諷刺挖苦,而是希望借此喚醒大眾、反省大眾文化,本書因此稱得上是一部警世諍言。
(美)保羅·福塞爾 ·社會學 ·24.7萬字
本書立足于認知語法和構式語法的理論假說,結合語義地圖模型,對上古漢語的不同與格句式做出分析。從句式多義性的角度出發,闡明了上古漢語與格句式所具有的不同意義,并討論了不同的與格句式如何在概念隱喻的作用下,由給予類事件的編碼擴大至其他非給予類事件的編碼。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討論了上古漢語是否具有與格交替現象以及如何解決概念空間上的斷鏈問題。
潘秋平 ·語言文字 ·3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