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胡先骕教育思想研討會暨胡先骕誕辰120周年學術論文集。胡先骕是江西師范大學前身國立中正大學的創校校長,其一生成就頗豐。毛澤東稱他為“中國生物學界的老祖宗”。同時他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本書收集的論文涉及胡先骕的人格生平,教育思想,學衡派文化思想,文學思想,植物學成就等五個方面的研究。
張艷國主編 ·教育 ·29.3萬字
本書基于教育學基本框架以及刑法學視角,力求通過批評性的反思,對罪錯少年教育矯正價值取向的基本原理與現實困境進行研究,結合其復雜特性及歷史嬗變規律,探討教育矯正價值取向的重構及實現。全書綜合運用文獻法、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對罪錯少年教育矯正進行觀念與價值層面的反思,為教育矯正尋找教育學基本理論的根基和哲學前提,豐富及深化了理論研究。內容充實,條理清晰,所提對策切實可行,對教育界開展青少年犯罪預防、矯正實踐以及公檢法相關實務工作,具有較大參考價值。
楊嶺 ·教育 ·29萬字
“吟誦”是以一定的韻律和節奏等音樂手段來表現詩文情思和意境的有感情的讀書方式,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被譽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門絕學”。吟誦和音樂的關系非常密切,吟誦的音樂性使得中國深奧枯燥難懂的經典詩書,變得悅目娛心、活力十足。但是由于歷史原因,代代相傳的中華吟誦受到了很大沖擊,日漸式微,近乎絕學,基本淡出人們的文化視野,吟誦藝術開始從衰落走向瀕臨滅絕。隨著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發揚、提倡、推廣傳統吟誦已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吟誦特殊的載體和傳承形式,中途又出現斷裂,故目前關于吟誦的理論研究成果不多,屬于吟誦的音樂性分析就更少,屬于四川傳統吟誦調的音樂性分析則更是近乎為零。本書系統深入分析了四川傳統吟誦調的音樂性和文學性,試圖將這一文化傳統在新時期得以發揚、傳播。
王傳聞 ·語言文字 ·28.7萬字
本書為中國網絡社會發展情況的年度研究報告,全書主要通過列舉若干熱點網絡事件,以社會學的視角透析事件背后的社會意識、社會行為、群體特點、社會安全等,力圖從學術層面對網絡社會問題給予解剖和導引。
劉少杰 ·社會學 ·20.3萬字
著作圍繞“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中的問題和對策”這一核心主題進行研究,研究內容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探討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理論基礎。第二,調查教師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的現狀和問題,分析成因。第三,考察教師在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成因第四,探尋改進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質量的有效對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胡紅杏 ·教育 ·26.6萬字
對于教師教學生的知識儲備而言,過去一直有“要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之比喻。后來,又有“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活水,教師要成為自來水”等等說法。不論是一桶水、一桶活水、自來水還是長流水,都是從教師知識的數量上來衡量和評價的,即作為教師在知識的量上應該比學生多,這只是對教師的最底線的要求,而且是在“填鴨式”教學理念支撐下的一種要求。
程永康 武宏鈞 ·教育 ·22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有: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德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素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體育院校大學生特點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等。
戴健 ·教育 ·29.6萬字
本書是北京市高教學會研究生英語教學分會的論文集,從教學思想與教學改革、教學模式與測試、英語語言技能的研究與實踐、語言學與翻譯學、文學與文化五個角度,探討在研究生英語教學這個特定的教學領域中教學規劃者有著怎樣的思考和見地,教師在教學實施中有著哪些創新和感悟,學生在各種語言技能的訓練中如何得到有效的提高等問題。
吳江梅 鞠方安 ·語言文字 ·29.4萬字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系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為半年刊。本刊發表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各二級學科包括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還設有學術名家、京津冀文學研究等欄目。其辦刊宗旨是:薈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懷,鼓勵開放創新。本刊已被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評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崔志遠 吳繼章主編 ·語言文字 ·29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如何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的現實生產力,以及這種轉化對產學研內部協同機制有什么要求、對產學研外部環境建設有什么要求,如何在內外要求滿足的情況下進行精準誘發,誘發之后如何合理地選擇實踐路徑等問題。讓產學研協同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當中的一項異常緊迫的戰略課題。
溫平川 李盛竹 ·社會學 ·22.1萬字
本卷設“綜述”一篇,約3萬字,對該洲的民族情況和民族問題進行整體性論述。內容包括該洲一般情況、人文地理特點、民族-國家格局的形成、種族與民族結構、宗教信仰與語言分類等。在“綜述”之后,按照國家分別設置篇目。各國按基本統一的內容和結構撰寫,包括該國的形成歷史與獨立過程;主體民族與少數民族;民族文化特點;民族關系和民族問題現狀;政府民族政策等。
穆立立 趙常慶本卷主編 ·民族學 ·28.1萬字
本書為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優秀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匯編,涵蓋社會學、社會保障、社會工作三個專業。社會學專業碩士論文討論的是城市居民社會資本的空間分化及女性對待同性戀態度的影響因素;社會保障專業碩士論文討論的是生育政策調整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影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社會化運營等;社會工作專業碩士論文研究的是流動兒童同伴關系、中年家庭婦女消極自我意識的敘事治療等。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主編 ·社會學 ·28.6萬字
本書第2版在保持第1版架構和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人才測評原理、筆試等內容,更新了一些內容和案例,系統介紹了人才測評技術及其應用。本書分為3部分,共17章。其中,第1部分介紹現代人才測評的基礎;第2部分介紹現代人才測評方法,包括能力測驗、動力測驗、人格測驗、筆試、面試技術、行為性面試、情景性面試、角色扮演法、文件筐測驗和評價中心技術等;第3部分主要介紹人才測評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本書系統性強,實踐性強,案例豐富,是一本有關人才測評的實務操作指南。
劉遠我著 ·人類學 ·32.7萬字
幸福經濟學是以作為手段的經濟發展與作為目的的人類幸福之間的關系為研究對象的新興經濟學分支學科。本書通過對幸福經濟學的學科淵源、經濟在幸福整體框架中的位置等問題研究,明確了幸福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目標任務、研究方法、學科體系等基本理論問題;通過融合多學科幸福學說并與經濟學原理相融合,解決了長期以來經濟學只從某個側面研究幸福問題的理論局限,建立了幸福經濟學比較寬厚、扎實的學科理論基礎。本書把幸福思想、幸福原理、幸福計量、經濟與幸福的關系、幸福悖論、幸福導向的公共政策等有機結合,為幸福經濟學成為一門經濟學新興分支學科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原理框架與學科體系,在國際幸福經濟學界具有原創性的學術價值與基礎理論意義。
陳惠雄 蒲德祥 ·社會學 ·34萬字
本書主要采用案例研究和比較研究等方法,在區域創新系統理論指導下,選取地方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的典型指標,以山東省為例,對山東省35所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的情況進行聚類分析,進而根據聚類分析的結果,對各類型高校服務地方的基本數據進行均值比較,并對各類型高校服務地方的特點進行個案剖析,并借鑒國外部分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的做法與經驗,由此探討了地方本科院校服務地方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以及地方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的機制創新內容與措施。
盧旺 ·教育 ·22.4萬字
《中國職工狀況研究報告(2020)》發布了中國職工狀況最新指數,反映了中國職工在就業、收入分配、養老保險、安全生產、職業衛生、集體勞動爭議、新聞話語等領域的最新狀況,并對新冠肺炎疫情下職工工作與生活狀況、非公企業職工狀況與工會工作、農民工勞動權益的工會效應、京津冀地區農民工群體就業質量現狀、建立職工勞動安全權益定期協商制度、數字經濟背景下新就業形態的主要特征與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
燕曉飛主編 ·社會學 ·23.7萬字
我國自古就有“互助互濟、扶弱濟困”的優良傳統,公益行為是一種文明社會的行為方式。據統計,2017年中國志愿者總數1.58億,其中,近6100萬活躍志愿者服務時間超過17億小時。參與公益行為有助于培養青少年優良思想品質、良好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本書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我國當代青少年公益行為研究”(項目號:BHA140080)之研究成果,旨在弘揚公益精神,倡導公益行為,揭示當代青少年公益行為規律,為教育部門和慈善機構提供青少年參與公益行為的依據。
胡瑜 郭仁露 鞏彥平 ·社會學 ·20.8萬字
本書是北京市高教學會研究生英語教學研究分會的論文集,從教改新思路與新教綱、教學研究與教學模式、教學模式與測試、英語語言技能的研究與實踐、語言學與翻譯學等角度,展示教師在各領域內的研究,反應了老師們的教學思考與教學實踐,探討了教師在教學實施中的創新和感悟,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語言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方面的能力。本書同時還包括2018至2019年以來外語界關于外語教學問題的討論文章。
吳江梅主編 ·教育 ·33.4萬字
本書研究金代漢族家庭形態,從家庭規模結構,人際禮、法關系,收支與經濟管理,宗教信仰,家庭教育,與鄉村社會關系以及民間信仰七個方面,考察金代漢族家庭“大雜居、小聚居”的外在生存生活實態和內在禮、法維護與制約下的尊卑有差、長幼有序與男女之別。相較于傳統家庭研究,本書試從兩方面進行補充和突破:一是將金代漢族家庭研究從單純血緣角度擴大至地緣角度,以此充分展現家庭的延展性;二是補充家庭民間信仰的相關探討,以此完整呈現家庭信仰世界的豐富性。金代漢族家庭形態的研究要正視血緣、地緣,不沉迷于宗族主義、地方主義。家庭形態的討論,更要放在“禮”與“法”的歷史研究范疇之內。漢族家庭在金代繁衍生息,民族交融才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劉曉飛 ·民族學 ·22萬字
《深圳教育藍皮書》是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重要學術刊物,它充分反映了深圳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成果,客觀分析研究深圳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實問題,提出深圳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對策和建議。我們力圖突出藍皮書的學術性、綜合性、史料性、前瞻性特征,力圖使其成為各級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廣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了解深圳教育現代化發展軌跡的重要參考資料。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教育 ·3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