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也許你因為挫折與不被愛,將自己的人生停滯在看不到希望與幸福的牢籠里。你沮喪、夜不成眠,甚至必須求助藥物或醫師的協助。你渴望抓住一根浮木,帶給你勇氣,去面對人生中各種困難的課題。敢與人生的課題一決勝負的人,內心反而不會感到焦躁。而不管現實狀況如何,只要面向未來,同時活在此時此刻,就越來越沒有必要擔心未來的事。樹木不會移動,若隔壁的大樹擋到它,它便難以獲得足夠的日照,無法長得高大。但人可以移動,只要我們愿意,我們可以離開陰影,移動到有日照的場所。
(日)岸見一朗 ·心靈療愈 ·11.9萬字
強迫癥是一種對我們的工作、學習、社交等方面會產生嚴重負面影響的心理問題,它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影響人類社會功能的十大心理疾病之一。強迫癥的本質是什么?我們為什么會得強迫癥?強迫癥是精神世界的“癌癥”嗎?怎樣才能幫助自己或者家人走出強迫癥?《如何戰勝強迫癥體悟療法自助指南》作者基于近二十年研究和疏導強迫癥的經驗,結合一萬多個小時的心理咨詢工作歷程,為讀者系統地介紹了強迫癥的特點、本質,以及鑒別強迫癥的方法,揭示了阻礙強迫癥得以好轉的因素,有針對性地總結出了強迫癥得以好轉的九種能力,以及應對和走出強迫癥的過程中自我疏導的三個原則及有效方法。此外,作者在《如何戰勝強迫癥體悟療法自助指南》中結合案例,針對十種強迫癥給出了戰勝強迫癥的方法和技巧,能夠使讀者正確認識強迫癥,并通過運用系統的方法和步驟,逐步擺脫強迫癥的束縛?!度绾螒饎購娖劝Y體悟療法自助指南》不僅是強迫癥患者和有輕度強迫的讀者有效走出強迫癥的指南,對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以及強迫癥患者家屬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東振明 孫芳 ·心靈療愈 ·14.9萬字
家庭代際創傷目前越來越被大家感興趣,隨著科學越來越深入的探索,我們知道創傷的影響可以從一代傳到下一代,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嚴重問題,其原因并不在于我們個人,而是由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甚至很多代以前傳遞而來,深入骨髓。即使經歷了初的創傷的人已經死去,或他的故事已經隨風而逝,但這些創傷會潛伏在記憶和感受里,傳遞給他的后代。遺傳學上的身體特征很容易被覺察到,而這種情感的遺產通常是十分隱蔽的。作為核心語言療法的創造者,作者花了20年的研究語言和創傷病人的表現癥狀之間的關系,特別是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可以讓我們看到根源問題,一般創傷是家族傳遞或者發生在童年早期。核心語言可以讓我們從不屬于我們的錯誤中釋放出來。
(美)馬克·沃林恩 ·心靈療愈 ·12.3萬字
本書以作者擔任心理咨詢師數十年來的經驗為基礎,聚焦于婚戀關系內習慣性欺騙的現象,對其分門別類地做了總結,是一本自我診斷與療愈手冊。本書通過一件件真實案例,不僅對習慣性欺騙的行為與原因做了分析與歸類,更為受害者提供了應對欺騙與背叛的方法,包括與說謊者溝通的技巧,以及判斷是否放棄一段關系的依據。這些方法建立在實踐基礎上,能夠幫親密關系中欺騙行為的受害者擺脫欺騙—容忍—再欺騙的惡性循環,恢復積極心態,或挽救岌岌可危的關系,或找到開啟新生活的可能。
(美)蘇珊·福沃德 唐娜·弗雷澤 ·心靈療愈 ·14萬字
你是否不斷取悅父母,而他們還是覺得你不夠完美?你是否不停照顧父母,而他們依舊覺得你不夠負責任?你是否逃離不了父母的控制,即使你早已成年?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你一直在被不成熟、控制欲強、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戀型父母深深傷害。你沉浸在父母給你帶來的痛苦與不安中難以自拔,你糾結于父母為什么不能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和你說一聲抱歉。你內心中那個苦苦掙扎的孩子還是執著地相信,終有一天父母會發現你有多優秀,給予你關愛與自由,而當你渴望重獲童年缺失的撫慰與認同時,才發現自己猶如從枯井中取水,一無所獲。自戀心理與關系專家尼娜·布朗教授不僅深入地分析了自戀的定義、表現,以及自戀型父母對你造成的負面影響,還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練習與對策,幫助你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擺脫自戀型父母的羈絆,避免不愉快的經歷在你和你的孩子之間再次上演,塑造全新的自己。
(美)尼娜·布朗 ·心靈療愈 ·9.5萬字
伴侶忽然冷淡,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同事一起吃飯沒有叫自己,是不是我不太合群?領導開會時候的訓話看了我好幾次,是不是在暗示我做得不好?坐飛機一直想東想西,害怕發生事故……屏蔽那些讓你心緒不寧的事情,總是過分在意各種大事小情。這是Twitter高人氣的精神科醫生為了那些因為在意而被牽著鼻子走的人而寫的,傳授讓心情輕松的建議和實踐性的對策。
(日)托米醫生 ·心靈療愈 ·3.2萬字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無論是面對家庭,還是身處職場,我們似乎一直忙忙碌碌、緊緊張張,承受著方方面面的壓力與誘惑。人生其實是殘酷而又現實的,沒有人會為你等待,也沒有機會肯為你停留,只有努力地向前奔跑,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此時,我們的心里難免會積蓄一些負面情緒,以至時不時出現一些令人不快的小狀況。其實,只要我們能夠理性看待,適度調節,這些都不過是生活里的小插曲?!肚榫w控制的100種方法》是一本內容全面、實用性強的心理調節指導類讀物,相信書中總有一種方法能解決你當下面臨的情緒困擾,重新為心靈注滿力量,從容不迫地面對生活。
郭英 ·心靈療愈 ·15.8萬字
《自卑與超越2》是一本自我成長心理指導書。在這本書中,作者阿德勒博士針對親子教育、職業交往、婚姻與家庭等社會性問題,給出了戰勝自卑情結的策略和心理調整方法。阿德勒指出,要正面人生的三大主題——社會關系、職業、戀愛與婚姻,就必須超越自卑。與《自卑與超越》一書相比,本書所探討的話題及案例更為廣泛和貼近現實生活:優越感、生活風格與生活風格、態度與動作、問題兒童的教育、成年人與孩子的社會適應性、社會意識常識等。這本立足于實際應用的心理學巨著應該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閱讀,激勵更多人走向成功。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心靈療愈 ·8.4萬字
尋找真摯永恒的親密關系,其實就是尋找自我——克里斯多福·孟。我們的愛能維持多久?親密愛人,如何從不完美走向無限美好?結婚,你準備好了嗎?當我們的親密關系出了問題,怎么辦?在親密關系中,如何應對接踵而來的情緒和壓力?婚姻不幸破裂,我們如何面對接下去的人生?在本書中,李中瑩老師打破了很多傳統的“應該怎么樣”的概念,根據現代社會中人們遇到的關于戀愛、婚姻中的困惑進行了更加明確、犀利的解讀,讓讀者看清親密關系的真面目。人可以每天過得輕松滿足,以至人生成功快樂,在親密關系上也一樣。只有正面地去面對真正的問題,明白其中的破壞因素,并學習有效的思想模式和行為模式,我們才可以建立成功快樂的情感關系和婚姻。
李中瑩 ·心靈療愈 ·8.2萬字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經歷一些創傷,這些創傷導致我們成年后的某個階段一直重復著痛苦的模式……只有自愛自省、理解創傷并不斷自我調整,我們才有可能徹底療愈自己。自愛:只有真正地愛自己,覺得“我已足夠好”“我很棒”,我們才不會覺得自省是在批判和否定自己,才有勇氣和力量去凝視隱形創傷。自省:只有看到自己的全部,包括那些受到傷害的地方,我們才能克制情景式條件反射,擁有自愛的能力,做出新的選擇,不去重復隱形創傷。隱形創傷帶來的不成熟的應對機制,就像一堵堵心墻,把人和真正的親密關系隔開。只有自省和自愛,我們才能逐漸拆除心墻,建立真正的深度關系。任何親密關系的建立都要經歷打碎和重構的過程,就像用金繕修復過的瓷器,美麗且堅固。本書通過典型的普適性案例,選出了七種常見的創傷類型:家庭暴力、養育缺陷、喪失與死亡、疾病、關系情感匱乏、分化受阻、集體與權威適應障礙:來做主要討論。希望大家可以慢慢理解,創傷是可以被重新審視的。人生不是排練好的劇目,而是一個不停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只要不斷做出新選擇,你就能走出以自我創傷體驗為中心的劇情,活出自由而強大的自己。
王嘉悅 ·心靈療愈 ·8.8萬字
你害怕被拒絕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你并不孤單。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被忽視、被隔離或是被遺棄的痛苦。但是,如果你的恐懼非常嚴重,以至于讓你無法抓住新機會,創建新的人際關系或是去嘗試新的事物,那么,顯然有必要去改變這種狀況了。這本書將為我們帶來戰勝拒絕敏感問題所需要的韌性,讓我們不再畏懼拒絕,去體驗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在本書中,我們將會深刻解讀自己的依戀風格——或者說,我們與他人進行聯系的方式,并最終揭示畏懼拒絕的根源。借助本書提供的策略,我們將學會培養富有同情心的自我意識,學會管理復雜的情緒。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將重新解讀拒絕的意義,把它們重新定義為實現個人成長的機會。無論是在戀愛關系中,還是在與同事或朋友的相處中,拒絕原本就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書將為我們提供以自信和力量面對未來挑戰所需要的心理工具。
(美)萊斯利·貝克爾-菲爾普斯 ·心靈療愈 ·12萬字
“心靈書寫”也叫“療愈書寫”,讓人們通過寫作,揭開潛意識隱藏的真相,看到自己真實的需要、純粹的情緒,以及被隱藏多年的內在小孩。本書的重點不在于理論,而在于練習:書中的練習具有心理咨詢的意味,展示了心理咨詢的部分功能——宣泄、外化、反復面質、循環提問、自由聯想等,讓讀者通過一個個練習,逐步深入自己的內心與感受,最后找到療愈方法,于字里行間找到強大生命力。
冰千里 ·心靈療愈 ·14.3萬字
你在熙熙攘攘的大商場里總覺得煩悶,可別人卻有說有笑?你能聞出飯菜不可口的氣味,可別人卻說你嘴太刁?你能利用直覺識破謊言,可別人卻說你疑心太重?高度敏感研究領域的先驅伊萊恩·N.阿倫發現,約15%~20%的人屬于高度敏感者,他們天生擁有一種特殊的神經系統,能比其他人更深入而敏銳地感知并處理內外刺激。因此,他們也常常被貼上“玻璃心”“矯情”“脆弱”等標簽。作為一名高度敏感者,本書的作者卡特琳·佐斯特現身說法,收集了包含感官、健康、工作、家庭、娛樂等多個主題的豐富案例,鼓勵高度敏感者拋棄世俗的標準,大膽做自己,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特殊稟賦,造福自己和他人。
(德)卡特琳·佐斯特 ·心靈療愈 ·16.1萬字
“我們從未像相愛時那樣,對痛苦毫無防備”,心理學導師蘇珊娜·阿布斯,通過13個故事,解析親密關系里的13種困境,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關系,叫醒“裝睡”的愛人,也是叫醒自己。三十多年來,蘇珊娜·阿布斯接待過形形色色的情侶,他們每個人面臨的困境各不相同——·一方積怨已久,另一方假裝無事發生的伴侶;·一方“巨嬰”,另一方過度包容的伴侶;·習慣性回避沖突,無法進行深度有效溝通的伴侶;·無法與任何人建立持久親密關系的伴侶;·被原生家庭嚴重干擾生活的伴侶。在親密關系中,這些時常暴露的問題,都會在本書中徐徐展開,作者把這些案例加以總結,帶領我們深入了解最迷人的領域之一:親密關系。本書教會我們,勇敢地去愛別人,坦蕩地愛自己。
(英)蘇珊娜·阿布斯 ·心靈療愈 ·12.3萬字
本書是資深心理咨詢師張沛超面向大眾讀者的原創心理學著作,匯集其多年的臨床經驗和反思。他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下中國人常見的心理問題結合起來,提出破局之法,針對性強,是一部具有實用價值和積極意義的心理學讀本。全書圍繞“如何過好一個你說了不算的人生”這一話題展開論述,把西方精神分析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從不同角度剖析心理問題的成因,并系統性地提出修復原生家庭結構、培養承載各種情緒的能力、整合欲望資源等多種調節方法。他提倡不斷地自我覺察,回歸過去,回歸家庭,回歸自己,把困擾我們的固有問題轉化為一面透亮的鏡子,從中照見真正的自己。其解讀契合中國人的心理狀況,適合中國的文化語境,實用性強。
張沛超 ·心靈療愈 ·12.8萬字
模糊的指令,清晰的大餅;句句不談薪資,條條不離奉獻;幾百塊的預算撬動上千萬的杠桿;3000來塊的薪水,要命一般的工作體驗;……上班哪有不“瘋”的!硬撐罷了!自工作以來,分享欲淡了、脾氣大了、身體垮了,發量、活力、美貌、健康……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慢慢離我們遠去。而錢呢?好像……似乎……仿佛……也沒有!有時候真的忍不住問自己:為什么要工作?上班到底給我帶來了什么?不上班會不會活得更好?本書作者小川叔,一個有著25年職場生涯的資深打工人,也曾有過同樣的困惑與煎熬。從文字“包身工”到百萬經理人,在無數個上班上到“發瘋”的時刻之后,在行業寒冬、身體狀況告急之時,在既是家庭經濟支柱又是社會中流砥柱的年紀,他毅然用一封辭職信開啟了自己40歲的“裸辭”人生。書中,小川叔大大方方地向我們展示自己辭職以來的心路歷程,站在過來人的立場,給正在職場“叛逆期”的我們分享一劑包治各種不快樂的良方:打工而已,何必內耗自己。如果你正處在職場的十字路口,或者正在遭受生活的山洪海嘯,期待你讀完它,也許你會找到讓自己快樂起來的答案!
小川叔 ·心靈療愈 ·11萬字
關系就是一切,一切皆為關系。意思是,我們的一切言語、行為和想象等,都是發生在關系中,而且都是為了獲得關系中的認可。我們很容易將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活在別人的觀感里。為了迎合他人,我們給自己帶上面具,它如一堵高墻,曾保護過我們,同時也擋住了所有關系中的美好體驗,讓自己走進了孤獨。我們最終會發現,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我們與孩子的關系、我們與戀人的關系,都是我們的心在外部的映現,關系中令我們喜悅和令我們痛苦的,都可以在我們的心中找到答案。
吳在天 ·心靈療愈 ·10.5萬字
獻給所有缺失母愛的小孩??辞迥赣H,是療愈自己的第一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母親只關心你是否吃飽穿暖,從不關心你的內心想法;你覺得母親根本不理解你,只會講大道理;當你傾訴煩惱、表達痛苦時,母親責怪你太脆弱、小題大做;母親經常嘲諷你、貶低你,讓你覺得自己很失敗?!芏嗲闆r下,我們只得到了母親在物質層面的照顧,卻沒能得到情感層面的理解和接納。對于后者,母親要么忽視了其必要性,要么出于種種原因而無法做到,甚至有些時候是有意不那樣做。在母親忽視情感的養育下成長起來的人,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甚至影響正常的生活和人際關系,掙扎于高敏感、回避型依戀、焦慮、抑郁、孤獨、自我批判等精神泥潭中。本書對情感缺席的母親進行了深刻而有力的剖析,為成年子女的自我療愈提供了明確的路徑。閱讀本書,你能夠達成以下四個目標:一、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接受了什么樣的母愛,明白為什么母親沒能為你提供情感養育;二、看清母親的養育方式與你現在經歷的困難之間的聯系,不再盲目責備自己;三、明確現在的自己需要什么樣的情感滋養,能通過哪些人、哪些途徑來彌補;四、找到現在的自己與母親合適的相處距離,療愈因母親情感缺席而造成的痛苦。最終,你將能夠重塑自身的內在力量,成長為更完整的大人。
(美)賈絲明·李·科里 ·心靈療愈 ·15.4萬字
你的身體內一直隱藏著一個受傷的內在小孩。他是給成年的你帶來痛苦的主要根源。如果不去拯救他、守護他,他就會讓你的成年生活充滿焦慮、抑郁、暴怒、過激反應、不良嗜好、婚姻危機、糟糕的育兒方式以及各種令人痛苦的關系。約翰·布雷蕭于1983年成立內在小孩療愈工作坊,之后多年致力于內在小孩的治療工作,幫助人們消除他們在童年時代尚未化解的悲痛——這些悲痛起因于童年被忽視、被傷害、被遺棄、被侵犯以及原生家庭機能不健全。根據布雷蕭的經驗,從成長發展階段入手,能徹底有效地治愈我們的情緒創傷。童年的每個階段都有正常的依賴需求,如果這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就會帶著一個受傷的內在小孩步入成年,成為一個“成年的孩子”。布雷蕭在本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撫育我們的內在小孩,給予內在小孩所向往的父愛和母愛。通過逐步探尋童年每個發展階段(嬰兒期、幼兒期、學前期等)沒有得到滿足的需求,我們可以擺脫機能不健全家庭里的規則和角色,認真地活在當下。內在小孩得到治愈后,還會成為活力之源,使我們在生活中發現新的樂趣和能量?!痘丶野?,受傷的內在小孩》含有豐富的案例以及與內在小孩的互動技巧,包括自我測驗、引導式冥想、給內在小孩寫信、說肯定語等。這些經典療法由約翰·布雷蕭首創并應用于大眾,如今其有效性已由依戀科學和神經科學的新發現證實。
(美)約翰·布雷蕭 ·心靈療愈 ·20萬字
人們常常驚訝于他人的人生經歷,卻往往沒有意識到,其實自己的人生也像小說世界一樣,充滿了故事性和戲劇性。心理學泰斗、完形療法宗師埃文·波斯特從這種認識中洞見了心理療愈的潛力,為心理治療師建立了新的框架,并提供了獨到的見解。他說,我們要善于挖掘自己人生經歷中的事件,發現其獨一無二的特色和價值,學會用它們創造出精彩紛呈的成長故事。故事,被波斯特定位成人類獲得新生的基本工具。在本書中,他通過大量實例,針對如何引導出一系列故事,并將它們上升到我們生活中恰當的重要高度,提供了簡單實用的方法。一旦我們通過這些方法正確地注意到自己人生中的精彩,就能夠尋找到自身內在的奇跡,朝著已確認存在的滿足邁進。本書有如下幾個特點:超級硬核。凝聚作者20多年心理學研究及臨床咨詢的專業經驗。超級治愈。幫你發現否定自我的根源,找到戰勝心理問題的力量。超級專業。通過故事演繹心理咨詢全過程,見證療愈與改變發生。超級管用。幫助你學習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咨詢技巧,自助助人。
(美)埃文·波斯特 ·心靈療愈 ·1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