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現代社會人類必讀的個體心理學經典。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通過深入剖析與研究每個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結,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從而化自卑為動力、追求優越、實現個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全書立足于個體心理學觀點,從教育、家庭、婚姻、倫理、社交等多個領域,以大量的實例為論述基礎,闡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義的真諦。幫助人們正確面對缺陷,正確對待職業,正確理解社會,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極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學術價值,成為人們了解心理學的經典讀物。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理論研究 ·14.5萬字
到底什么是性變態?兒童會有性欲嗎?為何女人越“壞”,男人越愛?我們對于性對象的選擇會受到哪些影響?本書集結了弗洛伊德生平性學理論中所有令人矚目的篇章,大部分版本中未收入的《文明的性道德與現代人的神經癥》《論自戀:導論》《兒童的性道德》等也被收入本書,經過反復梳理打磨的譯文,爭取能更貼近讀者,幫你確定無疑地讀懂為止。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理論研究 ·12.5萬字
本書以作者近十年來對行為心理學的大量調研、實驗數據為素材,以人際交往中肢體語言的表現形式和被關注度為線索,從頭到腳、從肢體動作到身形體貌、從語音語調到語言形式,對肢體語言進行了形象、深入、全面的論述和解讀。本書可以幫助你在人際溝通中更加準確地了解他人內心狀態、識別他人真偽,幫助你通過觀察、聆聽他人的動作、神情、語言及語音語調,從而對其真實意圖做出比較客觀的分析判斷,對于從事商務談判、企業管理、銷售經營、偵察審判、心理咨詢等職業領域的讀者群體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王邈 ·理論研究 ·14.5萬字
通過作者30多年積累的豐富案例,本書指出不為人知的羞恥感經常以種種方式隱藏在多種心理問題背后。過去人們常常將羞恥感視為“具有破壞性的有害情緒”,而本書試圖超越固有看法,將羞恥感視為“一個包含痛苦自我覺知的情緒家族”,包括尷尬、內疚、懊悔、難為情等情緒。這些情緒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目標和價值,了解自己期待成為什么樣的人。當我們產生羞恥感時,作者認為我們要善于傾聽,學會從經驗中吸取教訓,培養心理彈性,才能更好地重塑自信。
(美)約瑟夫·布爾戈 ·理論研究 ·17.5萬字
你覺得你比別人更能體驗到生活的生動性嗎?人們有時會形容你情緒激動或過度敏感嗎?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這本書是為你量身定做的,幫你學習如何應對自己強烈的情緒,如何運用自己的敏感和情緒天賦來過一個有意義的、充實的生活。本書將幫助你找到思考過去的新方式,在現在的生活中茁壯成長,并為未來創造令人興奮的可能性。本書以友善和富有同情心的口吻解答許多情緒敏感人士的疑問:我有什么問題嗎?這種情緒特質如何解釋我的生活經歷?我現在能做些什么來改善我的生活并發揮我的潛力?
(英)伊米·洛 ·理論研究 ·13.2萬字
本書是講述原生家庭概念及原生家庭所帶給人的影響的心理學著作。本書由人的成長之初切入,通過對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對其施加的影響而造成的心理變化歷程的關注,從“梳理與還原”“標簽與記憶”“角色與關系”“安全與連接”“映射與抽離”這五大層面給出了原生家庭模板病毒式復制的解決方法,引導人們向上向善,追求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陳公 ·理論研究 ·12萬字
你是否遇到過以下情況:和老師、上司等人對話時,你會感到緊張,需要和別人進行眼神接觸時,你感覺有困難不得不當眾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感受時,你會感到緊張和不太熟悉的人相處時,你會感到緊張……實際上,多達40%的人認為自己不擅長人際交往,并且會對社交活動產生焦慮感。社交焦慮已成為新時代的普遍現象,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心理問題。而本書作者埃倫·亨德里克森博士在多年前也患有嚴重的社交焦慮障礙,并且讓她對這個課題產生了濃厚興趣。之后,她持續在攻克社交焦慮障礙這個方向上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在這本書中,埃倫博士將其前沿的研究成果與真實案例結合在一起,以幽默的筆觸,帶領讀者發掘社交焦慮障礙產生的根源以及焦慮持續存在的原因。她在書中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技巧與方法來鍛煉大腦,讓大腦產生新的連接,從而幫助我們平息內心的自我評判,輕松地戰勝社交焦慮障礙,重拾自信,擁有正常、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
(美)埃倫·亨德里克森 ·理論研究 ·12.8萬字
在1966年的法國,拉康已是最負盛名的精神分析家與哲學家,他被奉為結構主義四巨頭之一,與米歇爾·福柯齊名。他的思想波及深遠,不僅啟蒙了雅克·阿蘭米勒、齊澤克在內的數代分析家與學者,還廣泛地影響了文學、電影、性別理論等領域。在拉康的課堂上,他不會用“陰莖嫉羨”來形容女性學員的野心和抱負,也從不認為成為母親是每個女人命定的安排。他認為精神分析的重點在于讓一位女性明確自己的欲望,從而在是否生育這一問題上獲得選擇的自由。他教人們直視欲望。他說欲望是請求減去需要的剩余。要忍受關系中另一方的不滿足。因為當需求被無條件滿足時,欲望便被殺死了,而不再有任何欲望的空間,終將導致一段關系的艱難。他觀察到幼年時的照料者如鏡子一般映射出我們的自我形象,照料者的混亂與愛的匱乏,會導致一個人在自我認知上的紊亂和自我發展的困難。鏡子、父親、女人、瘋子這四個關鍵詞,分別對應了拉康的想象界、符號界、實在界,以及他晚年對癥狀的重新理解。作者拆解了拉康龐大復雜的思想體系,以通俗化的解讀,借拉康之口回答了自我、欲望、女性、瘋子與正常人之間的界限等大眾感興趣的話題。
王潤晨曦等 ·理論研究 ·12.3萬字
《FBI犯罪心理:美國聯邦警察教你讀懂犯罪心理》剖析犯罪者的內心世界,學會犯罪心理畫像技術FBI是美國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譽的執法機構,它在打擊犯罪和恐怖活動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戰功赫赫。FBI一直站在犯罪心理研究和實踐的前沿,他們的研究成果對身在不同領域的人們都有所啟發和幫助。本書結合真實、典型的案例,為讀者介紹FBI從實踐中總結出的犯罪心理知識。對犯罪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們,都會對“連環殺手”異于常人的心理世界感興趣。惡魔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變態和扭曲?看過美劇《犯罪心理》的人,都會為FBI神奇的犯罪心理畫像技術傾倒。犯罪心理畫像師真的有那么神通廣大嗎?他們能像通靈者一樣預言兇手嗎?
盛唐 ·理論研究 ·12.4萬字
本書是根據新研究成果全面修訂而成,為你提供經驗證過的方法,幫助你逐步應對因焦慮而產生的身體癥狀、心理癥狀和情緒癥狀。書中的這些練習可以在你感到焦慮的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進行,可以幫你超越恐懼,開始生活并享受生活。不要讓焦慮擾亂生活。本書將向你展示如何應對當下的憂慮和恐慌、徹底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
(美)埃德蒙·伯恩 洛娜·加拉諾 ·理論研究 ·7.1萬字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成為聰明人意味著要閱讀大量圖書并掌握大量概念。而在21世紀,聰明人必須掌握的元概念是“理性”。光有智力還不夠,還要有理性。這是世界上最好的認知科學家寫得最好的一本“理性”著作,它將幫助你理解人類的心智架構,從高智力到高理性。
(加)基思·斯坦諾維奇 ·理論研究 ·15.7萬字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面臨著各種育兒挑戰。作為知名家庭教育專家,朱芳宜老師已在兒童情緒領域研究多年,具有豐富的育兒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她認為,一些家長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也沒有加深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認和與了解,所以才會認為孩子“不聽話、難管教”,甚至出現情緒失控、對孩子吼叫的狀況。本書基于兒童發展心理學及心理動力學的重要理論,針對幼兒成長過程中無法回避的情緒管理和情商培養,通過有場景、有對話、有孩子與家長心理活動分析的具體案例,闡述了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及認知、情緒發展特征,同時給出切實可行的指導方法。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長軌跡,根據孩子的生長特點進行教育,達到理想的教養效果。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在教養過程中讓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加深與孩子的聯結,擁有更加溫暖有愛的親子關系。
朱芳宜 ·理論研究 ·19.5萬字
短視頻成癮?延遲性滿足?有些東西,你為什么總是戒不掉?多巴胺與成癮科學研究的科普力作,《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暢銷書,蟬聯科普類暢銷書榜!暢銷20多個國家!斯坦福大學著名神經學與成癮治療專家安娜·倫布克博士有關成癮科學研究的最新科普力作!大量鮮活、真實的成癮故事,伴隨作者科學、有效的指導。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資極其豐富的世界,各種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成癮物質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我們越來越迷失自我,感受不到幸福,精神空虛,甚至抑郁痛苦。基于此,倫布克博士探索出了有關成癮科學的最新發現,這些發現解釋了為什么縱使我們不懈地追求快樂,卻往往以痛苦的形式告終……倫布克博士通過深受成癮之害的患者的案例,將這些鮮活的故事融入書中,并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分析大腦的獎賞機制,希望我們可以從這些患者的經驗與教訓中受益。她為我們講述快樂與痛苦的平衡之道,提出了自我約束策略等有效的解決方案。
(美)安娜·倫布克 ·理論研究 ·12.1萬字
大腦忘記的事情,總是會比記住的多,這是人腦的機制。在考試前熬夜背誦的內容,多會很快被遺忘,但我們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卻可以牢牢記住。如果我們能利用人腦的這種“生理規律”,就能有效提高學習與記憶的效率。考試腦科學結合腦科學前沿研究與實驗,通俗講解了人腦“記住與遺忘”的原理,不僅呈現了人腦篩選、存儲信息的奇妙機制,還向讀者傳授了靈活運用人腦規則,通過“欺騙大腦”實現“長期記憶轉化”的記憶方法。此外,針對“記憶困擾”“動機不足”等常見的學習問題,作者從腦科學與心理學的角度給出了科學建議。本書可作為學生和職員復習備考的應試指導,也可作為日常工作、學習中的“高效記憶法”指南。
(日)池谷裕二 ·理論研究 ·7.5萬字
《與生命和解——療愈原生家庭的傷與痛》心理學書籍,上市推出后即榮登當當網心理學新書銷售榜第一,2020年入選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心理自助類好書推薦。《與生命和解:療愈原生家庭的傷與痛》整本書的結構來自于盧熠翎《21天療愈原生家庭》網絡課程,目的就是讓它成為更適合閱讀的書籍,讓讀者可以在閱讀中療愈與成長。書中運用了很多關于海林格和他的家庭系統排列的理論和案例剖析,讓我們可以直觀的了解和看待原生家庭引發的各種問題。盧熠翎在心理成長領域耕耘數十年,他的《與生命和解:療愈原生家庭的傷與痛》,也是其十余年經驗的打磨與淬煉。這本書不僅講解了原生家庭形成的原因,還著重講到了如何療愈,書中還提到了“關于親密關系、親子關系、金錢關系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聯與影響”。告訴大家如何超越原生家庭,做最好的自己。
盧熠翎 ·理論研究 ·11萬字
《改變你一生的108個心理學法則》為你解讀了108個經久不衰的心理學法則,悉數工作與生活中的細節和元素。這本書會告訴你心理定律的無窮奧秘,還會教你輕松運用知識幫助自己實現飛躍式的發展。它將深奧的心理學知識融會貫通于一個個妙趣橫生、飽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中,形象地分析了行為背后的心理動機,深淺出地提煉了心理學法則給我們的啟示,以指導我們在生活中更好地趨利避害。
陳浩 ·理論研究 ·14.9萬字
碧眼紫髯、生性謹慎,在豪邁奔放的孫氏兒郎中他是異類;臨危即位、梟雄環伺,父兄留下的大業在他肩上分外沉重;知人善任,示弱克強,終于贏來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的勝利——孫權是三國時代是最好命的君主,但有誰知道他內心深處的恐懼?
陳禹安 ·理論研究 ·19萬字
《精神疾病與心理學》是一本遭福柯厭棄的書,卻在今天顯示出非凡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米歇爾·福柯對心理學和精神病學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學習,于1952及1953年分別獲得精神病理學和實驗心理學相關文憑,并在此期間聆聽了法國精神分析學大師雅克·拉康的課程。1954年,福柯發表了他的第一本專著《精神疾病與人格》(MaladiementaleetPersonnalité),但后來他對這部著作不甚滿意,認為它不成熟,因此在1962年再版時做了大量修訂,書名也隨之更改為《精神疾病與心理學》。福柯在此書中強調“心理學只在瘋癲被控制之后才成為了可能”,將瘋癲的歷史放入社會及文化結構中進行探討。他通過對精神疾病特殊性的分析、對心理學具體形式的研究以及對瘋癲狀態的定義,呼應了書中的兩大方面:精神疾病的心理學范疇以及瘋癲與文化的辯證關系。
米歇爾·福柯 ·理論研究 ·5.2萬字
本書追溯了上癮行為的興起,考察了它們始于何處,出自何人的設計,讓它們吸引力如此之強的心理設計技巧,怎樣最大限度地減少危險的行為成癮,借助相同的科學原理駕馭它們的益處。如果應用程序設計師能哄著人們在手機游戲上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錢,或許政策專家也能鼓勵人們為退休多做儲蓄,或是向更多慈善事業捐贈。
(美)亞當·奧爾特 ·理論研究 ·15.4萬字
霍妮比阿德勒、榮格更尖銳地批評了弗洛伊德學說的局限,更強調文化和社會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并且更明確地把治療精神病的關鍵歸之于改變社會環境,因此她的理論比阿德勒、榮格的更進一步。霍妮是精神分析學說發展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代表作有《精神分析的新方法》《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自我分析》《我們內心的沖突》《神經癥與人的成長》《女性心理學》等。
(美)卡倫·霍妮 ·理論研究 ·1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