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大明當心靈導師的日子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萬歷三年冬
萬歷三年冬,蘄州城,東壁醫館。
今日距離冬至已經過去了十來天。俗話說數九寒冬,此時正是蘄州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天空中灰白的雪片紛紛灑灑地飄落,在地面上積起薄薄的一層白意。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東壁醫館的一處房舍中,正悠然不斷地傳出少年孩童們的朗誦聲,念的卻不是四書五經,而是湯藥口訣。
房舍門外的積雪屋檐下,一名約莫十五六歲,身著厚實青布棉衣的少年倚在墻邊,抱起雙臂望著廊外的漫天飛雪,眼神輕動,口中喃喃道:
“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啊......”
少年名為楊意,靈魂來自數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紀。
關于具體是怎么穿越的,楊意已經記不太清了。或許是被全險半掛大卡車撞飛十幾米遠,或許是心臟驟停,又或許只是開了扇門,總之當楊意恢復意識之后,就已經成為了大明湖廣黃州府蘄州城東長街東壁醫館的一名小小學徒。
原主十分巧合地也叫楊意,而且他雖然只有十六歲,但是十幾年的生平也已經算得上是頗為跌宕了。
楊意的父親是蘄州本地的秀才,頗有文名,母親則是松江府商賈之家的小姐,小有家底。這樣的家世雖然談不上大富大貴,但也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了。
小楊意本人也十分爭氣,在父親的熏陶下,從小熟讀四書五經,不論是在吟詩作對還是書法作文等方面都極有天賦,甚至在十二歲那年直接通過了童生試,成為了蘄州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秀才。
十二歲考中秀才,雖然比起當年十二歲考中舉人的老本家,四朝重臣楊廷和還有些差距,但也已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因此,當時蘄州城內不少人茶余飯后都會談論起楊意這“當世神童”,說他將來必定金榜題名,甚至有閣臣之資等等。
當然,這一切都是早已過去的陳年往事了,老天爺不會給穿越者楊意如此美妙的開局。
在楊意十三歲,也就是考中秀才的第二年,家中就發生了巨變。
父母回松江娘家省親之時遭遇倭寇劫掠,齊齊殞命。留守蘄州家中讀書備考的楊意在得知這個消息后暈厥昏倒,幾乎氣絕。好在友鄰東壁醫館的李館主醫術高超,及時救治,才讓楊意保住了一條性命。
可這命保住了,原主的腦袋卻出了問題。健忘、遲鈍、嗜睡等等癡呆癥狀紛至沓來,別說繼續考舉人了,就連再記幾句詩都變得十分困難。
開始時捧得有多高,最后摔得就有多慘。到了這種程度,原來的各種夸贊溢美之詞全部淪為笑柄。一個人人羨慕嫉妒的天才淪為廢物蠢材,是大多數人喜聞樂見的事情。
十幾歲的楊意自幼兩耳不聞窗外事,加之腦疾纏身,父母皆喪后根本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本來楊意以第一等成績考中秀才,也就是所謂的廩生,每個月能得到六斗的糧食補貼,按道理來說就算無所事事也餓不死。
但是很顯然,一個“傻子”是很難得到他應得的東西的,這點補貼早就不知道被多少人盤剝瓜分殆盡。
原本諂媚巴結的鄰里也一時間鳥作獸散,對楊意這個天煞孤星避之不及。別說給予幫助了,見到楊意時能不投出譏笑的眼光或是發出諷刺的話語就已算不錯。
好在東壁醫館的李館主醫者仁心,心生不忍,把楊意接入醫館當個學徒,楊意這才安定下來,然后渾渾噩噩地過了幾年,直到來自二十一世紀的楊意穿越。
“‘第一章,隕落的天才’......”楊意看了看自己略顯白皙的雙手,有些惡趣味地想道。
不過作為穿越者,楊意雖然繼承了原主的大部分記憶,但其實對家破人亡神童隕落之類的悲慘遭遇沒有什么實感,更像是以旁觀者的視角看了一場悲劇電影。
更讓楊意在意的是,這具身體的腦疾到底好了沒有?
楊意估計原主的腦疾十分嚴重,李館主當時其實并沒能完全治好。在壓抑了幾年之后,即一個月前,原主的腦中暗傷再次爆發,直接一命嗚呼,楊意也正是那時候穿越而來。
楊意穿越前是名心理醫生,深知靈魂脫離于肉體的二元論是完全錯誤的。大腦的狀態會影響思維的模式。如果腦疾還在,楊意多半還會再次淪為智障。
不過不知是什么力量的影響,楊意能感覺到腦疾正在以不慢的速度痊愈。雖然一個月來還是偶有犯困、暈厥的現象,但至少已經不會影響正常生活了。
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阿意。”
楊意正稍感慶幸之時,耳邊突然傳來了一道沉厚的男子聲音。
楊意應聲偏頭看去,只見一個眉目寬厚,氣質溫和的中年男子從房舍中走出,看著自己,神情有些復雜。
“龐師傅。”楊意開口問候道。
此人名叫龐憲,是李館主的親傳二弟子,有才有德,在蘄州城中風評極好,人人都說他已得李館主七分真傳。
李館主今年五十有七,在平時接診看病以外,還在潛心編撰他的《本草綱目》,雖然保養有方,但也實在是精力不足。因此實際上楊意這些醫館三代弟子的實際授業恩師就是龐憲這樣的二代弟子。
龐憲看了一眼廊外仍在飄落的大雪,然后轉頭看向楊意,見其臉頰鼻頭都凍得泛紅,發間還夾雜著幾枚未融的雪花,心中驟然升起復雜的悲傷和愧疚之意。
悲傷是因為東壁醫館和楊家相鄰,世代交好。龐憲和楊意的父親年齡相近,自幼就是好友,此時看著楊意難免想起了他已故的父親,又想到故人之子近幾年的悲慘遭遇,心生不忍。
愧疚則是因為龐憲覺得他方才的行為實在是有些不應該。
三個月前李館主出了趟遠門,前往四川蓬溪縣探望他在那當知縣的大兒子李建中。當李館主歸來的時候,馬上就會舉行對三代弟子的一次考核。
通過者,留在醫館繼續學習深造;不通過者,只能各回各家另尋他業。
李家世代行醫,這考核的規矩是從祖上就定下來的,以防有庸才靠著李家的招牌在外招搖撞騙,敗壞醫館名聲不說,更怕的是有傷人命。
“若是阿意沒有患上那腦疾,以他十二歲考中秀才的天資,記背這些草藥典籍醫道理論還不是手到擒來,可是......”龐憲暗暗嘆息,隨后又不免為自己這想法感到好笑。
楊意要是沒患上腦疾,現在說不定早就考中舉人了,前途光明,還留在這小醫館作甚?
龐憲是很喜歡楊意的,十分希望楊意能夠留下來,方便照料。但是楊意若是無法通過考核,龐憲也沒有辦法改變醫館百年來的鐵例。
這些年來龐憲發現,楊意這腦疾十分奇怪,竟是間歇發病。有時候亢奮有時候遲鈍,有時候正常如常人有時候呆傻如癡兒。
大概是一個月前,龐憲感覺楊意應該是進入了正常時期,于是龐憲就想著臨時抱佛腳,讓楊意在還沒發病的時候多記些草藥知識,以求先通過眼下的考試作為緩沖留在醫館,再求治愈腦疾的辦法。
這一個月來,龐憲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廢寢忘食地幫楊意補習知識,一時一刻都不愿怠慢,簡直比自己當年學習時還刻苦。
最開始那幾天楊意似乎還有些恍惚,時時走神,但很快也漸入佳境。雖然話還是說的不多,但龐憲所教楊意確實都很快就記住了。
就當龐憲以為自己的念想即將達成,甚至覺得楊意的腦疾是不是開始痊愈而開始滿心歡喜之時,今日于學舍中集體上課的時候,楊意居然又開始打盹犯困!
畢竟耗費了自己不知多少的心血,見最后關頭似乎就要功虧一簣,龐憲脾氣再好也不免有些委屈生氣,一怒之下就罰楊意出門站著思過。
楊意沒有說什么,只是一個人默默走出了學舍。龐憲沒一會就消了怒氣,現在更是有些自責——楊意是個病人,腦疾什么時候復發又不是他自己能掌控的,龐憲如此遷怒,實在是沒什么道理。
“...阿意,外邊冷,進去吧。”龐憲不知楊意現在處于什么狀態,想了半晌,最終還是簡單地讓楊意進屋避寒。
“學生犯了錯,就該罰。”楊意搖了搖頭,拒絕了龐憲的好意。
楊意知道這位龐師傅是個好人,對待自己十分真誠。雖然剛剛一怒之下把自己趕出了房間,但那大概也是因為龐憲潛意識里知道楊意穿的衣服夠厚,凍不著。
選擇繼續在外站著其實是因為屋內點著炭火,空氣有些渾濁,外邊雖然冷些,但是更清爽。
看著楊意如此乖巧老實,龐憲的眼睛突然有些濕潤,連忙偏過頭用衣袖抹了抹,然后輕嘆一口氣,搖著頭轉身走進了房舍中。畢竟還有其他的學生需要授課。
龐憲走后,楊意干脆上前幾步坐到了臺階上,伸出手,任憑雪花落在掌心,冰涼濕潤,使人清醒。
庭院中有株古香樟,郁郁蔥蔥,隨著微風悄然晃動,白綠交錯之間隱隱透過些陽光。
雪勢變小了。
來到大明這一個月,楊意除了跟著龐憲學習中醫知識,同時還在熟悉了解這個對他來說有些陌生的世界。
萬歷三年,也就是公元1575年。萬歷皇帝,后世稱為明神宗的朱翊鈞年僅十歲,整個大明帝國正在從正嘉隆的頹唐泥沼中慢慢掙脫而出。首輔張居正的新政方興未艾,改革上下,富國強兵,帶動嶄新的朝廷銳意進取。
東南倭亂漸平,北方胡虜俯首,社會風氣逐漸松弛自由,商品經濟發展,百姓日常生活內容日益豐富,頗有一副中興盛景。
可擁有后世記憶的楊意知道,這看似蒸蒸日上的風氣背后,大明的根系早已腐爛,“萬歷中興”只是大明王朝這一夕陽的最后一抹金紅余暉。
在未來張居正身死之后,人亡政息,大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被萬歷皇帝親手斬斷,從此墜落進再也難以挽回的深淵。
后世皆稱明實亡于萬歷,這句話不無道理,畢竟萬歷賓天不過二十多年后,他的孫子崇禎皇帝朱由檢就吊死在了煤山的歪脖子樹上。
剛穿越來之時,楊意也曾躊躇滿志地想過是否能做些什么來改變歷史的走向,讓幾十年后的山河破敗不再發生,讓幾百年后民族不再遭受那么大的屈辱。但靜心思慮后,楊意發現事情并沒有穿越小說中寫得那么簡單。
楊意盯著逐漸開始晴朗的天空,撐著下巴,不禁腹誹想道:
“老天啊老天,你挑穿越者,要么挑的是剛好遍讀史書甚至連地方志都熟記于心的逆天老哥,要么是精通社會科學,能憑一己之力拉扯起整條工業體系的超級復合型人才,再不濟一無所有的普通人也會給個系統......把我一個心理醫生拉來有什么用呢?”
楊意穿越前在心理學方面其實算是小有成就。畢業于海外某知名高校心理系,在臨床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等等領域都有所涉獵。回國后開了個心理咨詢診所,口碑風評極好,甚至還以顧問身份幫助警方破獲了數起大案。
目前看來,這些能力似乎暫時派不上用場。雖然現在是醫館學徒,和前世勉強能有個“至少都是醫生”的聯系。但顯然,中醫和心理醫生之間的差別也沒比體育老師和數學老師小多少。
縱觀諸位穿越先賢的路子,除去那些開局大富大貴的天潢貴胄,要么科舉從政挽天傾,要么先搞點小發明經商賺他一筆,更有甚者直接拉起隊伍造起了朝廷的反......
但這些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在大明想要影響國運政局,除了跑到北直隸給自己身上某處來一刀以外,幾乎只能走科舉這一條路子。
但是大明科舉講究制藝,也就是所謂的八股文。歷史上無數才華橫溢之人,如徐渭徐文長、張岱張宗子、徐霞客徐振聲等人,全部倒在了這一條看似光明的大道之上。
楊意并不覺得自己會比古人更擅于考試,就算想要走科舉這條路子,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走得通的,需要從長計議。
若是想要搞發明拉工業吧,楊意自認不是什么動手型人才,指引大方向可以,自己下場還是有點勉強了。而且楊意對行商坐賈之道也沒什么興趣。
就現在而言,最簡單的一條路子是這樣的——在醫館中好好學習醫術,將來畢業了這“東壁門徒”的名號可是一塊金字招牌,進入各大王府良醫所討個生活完全不成問題,甚至進入京師的太醫院也不無可能。
繼承李館主的衣缽,成為當世神醫,流芳百世,聽起來也挺美好的。
不過無論怎么選擇,楊意決定先通過不久后的醫館考核留下來再說。畢竟楊意現在也不確定腦疾到底痊愈了沒有,如果有什么意外,身在醫館中還來得及解決。
待到身體確定無恙后,再考慮日后之路也為時不晚。
“按照時日,李太師傅應該還要兩三個月的光景才能回來......已經跟著龐師傅學了一個月,剩下的......這些時間,應該是夠用了。”楊意心想。
楊意前世受過應試教育的磨練,在記背這一塊頗有信心,加之這具身體在腦疾不發的情況下記憶力出眾,學會一些中醫基礎知識完全不在話下!
楊意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落雪,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總體來說,時間是充裕的,未來是光明的!
“簌簌......”
忽然,楊意面前的香樟枝葉不自然地顫動了幾下,抖落些許積雪,使得楊意忽然心頭一跳,浮現些不祥的預感。
果不其然,一陣車馬轱轆的聲音隱隱約約傳入楊意耳中,緊接著就是不遠處醫館大門方向家丁的高喊聲:
“館主回來啦!館主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