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上門問診
- 回大明當心靈導師的日子
- 和光同塵喵
- 2345字
- 2023-08-28 23:19:41
幾日后。
距第一次前往荊王府已經過去了數天,這段時間的生活并沒有發生楊意想象中的巨大變故。
那天經神秘女子提醒后,楊意立刻記住了跟蹤者的樣貌。這幾天有心算無心的留意之下,楊意也確定這群錦衣衛確實一直在跟蹤調查自己。
不過他們并沒有直接露面干涉楊意的正常生活,楊意也就當作無事發生,任由他們調查——反正楊意清楚自己是恪守《大明律》的大明優秀青年,倒是一點也不心虛。
至于那女子所說的替她搞清楚錦衣衛到底在調查什么的“請求”,楊意當然拋諸腦后。
他又不是真傻子,怎么可能為了一個來歷不明之人的莫名奇妙的請求,就去接近對普通老百姓而言如同兇神惡煞的錦衣衛?
和錦衣衛有關的事情,一定很麻煩。而楊意并不喜歡主動招惹麻煩。
于是這幾天楊意干脆無視了這群錦衣衛,照常自己的生活。
白天在醫館里學習醫術,在藥鋪里幫幫忙,下午前往荊王府為朱常泴補習數學——他很聰明,已經從一年級水平晉升到二年級水平了。
到了晚上,楊意除了例行在記錄冊上更新朱常泴的狀態以外,還會翻出曾經原主用過的四書五經進行溫習。
因為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楊意最終還是決定重新走上科舉之路。
理由也很簡單:
一是因為楊意發現自己其實沒什么中醫天賦,學點中醫手段養養腎護護肝還成,想當什么大醫還真不是那塊料。
二是因為既然來到這大明走一遭,不去更高的地方見識更多的事情,未免有些可惜。
三則是最直接也最現實的一個原因——考取功名才能震懾朱由樊這樣的宵小。
這重拾知識的道路倒也順暢,原本稍顯模糊的記憶在楊意重新看起書后,如同潮水一般從腦海深處不斷涌現。
單論四書五經,其實原主早年已經記得滾瓜爛熟。不過對科舉來說僅僅記住經典原文還不夠,連同那些為經典注解的著作也在學習范圍之中。
就比如說這《春秋》乃五經之一,而左丘明著作的《左傳》就是對春秋的解釋。西晉時杜預又作了一部《春秋經傳集解》,更是將《春秋》和《左傳》以及其他名家做的注釋編輯在了一起,也是必讀著作。
如此套娃層層疊加,其實古代學子要讀的書還真不少。楊意雖然繼承了原主的記憶直接省去許多要花的功夫,但多少也是得再花點精力的。
況且科舉一途,背誦經典只是最基礎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創作八股文的技巧。
八股文和后世語文、英語考試時寫作文類似,都有著模板、套路的存在。只要掌握了其中關竅,便能做出一篇優秀的八股文。
然而這正是此時楊意欠缺的東西。蘄州文風靡頹,缺乏名士,那些州學社學中的先生水平也一般,根本學不到什么干貨。
去蘇杭也好,去南京也罷,楊意尋思總得找個機會去這種文壇興盛的地方,找個名士薅來一點考試套路,能省下無數功夫。
不過距離鄉試還有段時間,所以暫時不用著急,先把原主的知識融會貫通了再說。
......
今日上午事畢,楊意離開醫館學舍本來打算收拾收拾再次前往荊王府時,路過李時珍的書房駐足看了一眼,發現李時珍正在桌前整理書稿。
李時珍也注意到了經過的楊意,露出和藹的笑容,招了招手:“心之,來。”
楊意走進李時珍的書房,行弟子禮:“見過太師傅。”
楊意看向桌面的那一沓書稿,見封面上寫著“本草綱目”四個大字,不禁奇道:“太師傅,這就是您寫的《本草綱目》的手稿么?”
李時珍撫了撫羊角須,笑容中難免浮現些自豪和感慨,點頭道:
“是啊。算算時日,從嘉靖初年起意構思,到嘉靖三十一年正式動筆,再到如今歷時數十年,易改三遍,終于算是差不多完成了......”
李時珍語氣輕松,但楊意知道這短短的一句話中,包含了李時珍不知道多少的心血和光陰。無數次跋山涉水揮灑的汗水,無數次試藥嘗草后的痛苦,無數次微弱燈火下的全神研究,這才使得這部傳奇醫藥巨著誕生于世。
“太師傅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弟子很敬佩。”楊意誠懇地說出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很有意義......”
李時珍愣了愣,不禁低下頭看向桌上自己的手稿,手指開始輕輕摩挲紙面。
有些泛黃,有些粗糙,被風輕輕一吹就會散落滿地。
但它很有意義。
李時珍怔怔出神,不知是否想起了這幾十年中經歷的磨難,竟是雙目有些濕潤。半晌后,李時珍深吸一口氣,重新露出欣慰地笑容:
“有意義就好......”
說著,李時珍用青布包起了書稿,說道:“我打算把手稿交給知州老爺看看,并請他為此書作序,這樣或許會更容易被城中印書作坊接受。心之,你覺得呢?”
“弟子當然贊成太師傅的決定。”楊意笑道。
前些天朱常泴已經派人和張知州打好了招呼。后者也十分爽快地同意了,只要李時珍上門,他馬上就會作序一篇贈給李時珍。
楊意沒打算告訴李時珍自己在這件事中起了什么作用,因為這些都是《本草綱目》應得的。
“那我現在就前去知州老爺府上試試吧。”李時珍點點頭,將布包揣進了懷里,隨后突然想起了什么,又對楊意說道:“對了,九思待會要去紫軒閣為那里的姑娘們上門問診,你陪他一起去吧。”
“去紫軒閣上門問診?”聽到李時珍這句話,楊意心中不禁浮現了些古怪的感覺。
陸九思上門問診并不奇怪,他確實有那水平。奇怪的是這去處,紫軒閣。
紫軒閣是蘄州城中名氣數一數二的青樓,雖然不是妓院,但顯然也不是什么老少咸宜的地方。
他和陸九思兩個年輕小伙去,合適么?
李時珍看出了楊意心中所想,不禁玩笑道:“怎么,那些才子公子去得,你們就去不得?”
隨后又正經解釋道:“紫軒閣的姑娘們也大都是苦命人家,淪落風塵之地,便會受到許多限制。就單說這尋醫求藥一事,她們就不可能堂而皇之前往醫館。因為若是被有心之人留意看見......她們的生活會受很大影響的。”
楊意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李時珍說的話其實算是委婉了。青樓女子身份敏感,若是前往醫館看病一事被傳了出去,萬一起了什么流言蜚語,對她們的事業肯定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我和你龐師傅都有事在身,這才讓九思前去問診。不過他醫術雖然不錯,性子仍有些意氣,若是一人前去這種地方,說不準要和人起什么沖突。有你陪他去,我也放心一些。”李時珍繼續說道。
“弟子明白了,這就去找陸師兄和他一起動身。”楊意拱手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