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部文化產業專題研究的論文集,分上、下兩個部分,共收錄了國內文化產業研究領域學者的18篇優秀論文。第一部分收錄的論文主要圍繞文化產業領域最新出現的各類重大問題展開研究,內容涉及出版領域的混合所有制問題、特殊管理股制度問題、文化與金融的融合問題等。第二部分收錄的論文主要針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展開專題研究,內容涉及了文化產業領域財政金融政策的歷史演變、實證分析、國際經驗以及建議等。
張曉明 閆坤 ·中國文化 ·15.3萬字
本書意在探索一種更具意義的新聞倫理研究路徑。對于新聞倫理這一新聞學領域的公認難點,德性論倫理研究借助觀念史、知識社會學等現代研究方法,描述新聞德性的觀念體系及德性觀念的生成、變異、殘留等歷史面相,探究新聞德性觀念與新聞生產實踐的互動關系,有助于厘清新聞倫理研究的基本問題,有利于新聞倫理問題的深入研究,并積極推動新聞道德評價的有序展開,理論與實踐意義均較為突出。
王金禮 ·非遺 ·18.7萬字
本書思索的是在中德文化關系中德國的自我認同與中國作為“異在”之間的張力問題,由此梳理出德國文化史中的中國形象發展歷程,即一個“異”與“同”從博弈到融合的歷史過程:由17世紀以前在德國文化中作為“異國”的中國,到17世紀作為“異教國”的中國,到18世紀“異國”和“隱喻”兩種中國形象的并存,再到19世紀中國作為“大寫的他者”,最后達到20世紀德國對中國認識的“自我化”。
曹衛東 ·文化研究 ·16萬字
函谷關是我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里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這里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同時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地;這里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紫氣東來”“雞鳴狗盜”“公孫白馬”“一丸泥”等等,使這里彌漫著神奇的色彩。常米樂編著的《函谷關》生動介紹了函谷關的軍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間文化與人文文化、函谷關的歷史典故、函谷關的名勝古跡與出土文物等內容。
金開誠 ·文化研究 ·2.4萬字
《東南亞常識》介紹了東南亞地區的政治、地理、歷史、社會、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內容。全書以通俗易懂、由淺入深的文字詳盡盤點了東南亞最熱門的旅游景點、人氣美食等,切合實際地解讀了赴東南亞旅游、經商、留學的注意事項。除此之外,還向大家介紹了獨特的東南亞神話文化,伴你探秘古老的異邦傳說,感受飄蕩在歷史長河中的神秘情懷!
尹霞 ·各國文化 ·15萬字
經過十余年的積淀和快速發展,中國的文化產業走到了又一個十字路口。面臨新的形勢與新的機遇,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中國文化產業應當如何乘勢而起,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需要進行科學規劃、理性研判,汲取國外經驗,結合國內實際,找到突圍的新方向與著力點。
范周 ·理論 ·19.4萬字
本書以個案分析為主,在禮制時空背景下,分組還原十四首《詩經》祭祀禮樂的原始儀式功用。本書檢討傳統“以禮解詩”法存在的隨文求義、斷章取義等弊端,提出并運用多重證據、立體、整體的“以禮解詩”法;意圖在“禮”中完整地解讀“詩”,而不是解剖式地“以詩證禮”。本書還嘗試“以詩補禮”,由“詩”中呈現的儀式跡象,探索可能存在的祭祀禮制。如此,通過文、史、禮制結合的全方位闡釋,不僅更新對《詩經》原意的認識,亦深化對“詩”與“禮”關系的研究。
張碩 ·文化研究 ·19萬字
本書緊緊圍繞寧夏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研究的核心問題,著力探討寧夏區域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可持續發展問題,全面反映了寧夏近兩年關于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研究的訂報進展。
米文寶 劉小鵬 ·地域文化 ·19.6萬字
本書跳脫出以個別古代家訓為主的說教式或文字釋讀式的寫作方法,而將中國古代家訓中的精髓提煉出來,將重要的家訓內容與歷史人物、典故融為一體,點面結合、寓理于情。作者身為大學教授,長期關注我國的教育體制,他主張現代教育應從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尤其要從家訓家教中獲得啟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改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思路與方法。本書榮獲2018第13屆“文津圖書獎”。
韓昇 ·中國文化 ·14.7萬字
十二生肖文化是我國漢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十二生肖動物熟語是反映十二生肖文化的主要物質載體.本書以與十二生肖動物相關的熟語為研究對象,涉及成語、諺語、歇后語、慣用語。首先是對十二生肖涉及到的熟語及其意義進行搜集、整理及對其進行系統性的分類。先從熟語分類角度對搜集到的材料按生肖動物進行第一次分類,然后在整理大量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各類生肖動物的文化義,依據動物熟語概括義對材料進行第二次分類。其次是對十二生肖動物熟語文化內涵的研究,主要包括文化背景、文化觀念(文化心理觀念和精神價值觀念)。文化背景方面主要談十二生肖動物熟語的象征及隱喻義。此外,對于典型熟語,本書還將做探源分析。研究十二生肖動物熟語文化義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對有關十二生肖動物熟語進行了一次系統性地整理,還可以通過分析十二生肖熟語的象征、隱喻義,了解其背后的漢民族文化,揭示其文化背景以及所隱含的文化觀念。此外,十二生肖動物熟語文化義的研究也體現了文化對語言的影響及語言對文化的建構。
李樹新 王沖 ·民俗文化 ·16.3萬字
《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分“天地開辟”、“神祇”、“英雄傳說”三個部分,作者在盡可能搜羅齊備中國神話斷片資料的基礎上,以西方神話尤其是希臘神話為標桿,力圖構擬出一個全景式的中國古代神話體系。
程憬 ·文化研究 ·19.3萬字
重慶,別稱“巴渝”“山城”“橋都”,是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重慶之美,包含了山勢的險峻,融合了江水的柔美,更多的是歷史變遷沉淀下來的文化底蘊。在重慶,向前看是一馬平川,向后看是萬丈懸崖;在重慶,你可能上一秒在地底穿梭,下一秒在空中馳騁;在重慶,你可能不愛吃辣,但你絕對無法拒絕“洞子火鍋”的誘惑……本書作者,用彩鉛把重慶的美景和故事一張張畫了出來,畫中有動人的時尚風采,也有溫暖的市井人文;又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把老重慶的味道講述出來,有史實典故,也有民間傳說。就讓這本書作為向導,帶你深度了解重慶的城市情懷。衣食住行有魅力,吃喝玩樂有趣味;也讓這本書,為你講述更多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重慶故事”。《重慶城事繪》,是青島出版集團打造的“手繪中國”這個項目中的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5.1萬字
《掌故》一向歡迎“老先生”的稿件,為本集撰稿的文化老人鄭重先生已是第二次出手支持我們。他記下與高二適先生的一面之緣,于他而言是一段“長久的牽掛”,于《掌故》又正好呼應了集中朱銘先生為《蘭亭》論辯五十周年而寫的《天下一高吾許汝》。陶潔女士作為在現代文學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著名編輯家陶亢德之女,以豐富的家庭檔案與親身經歷,勾勒出父親與周作人之間近乎完整的交往過程。韓天衡先生藝事之余,近年來常有憶舊妙文見諸報端,此番再度追懷恩師謝稚柳,細節歷歷,十分精彩。
徐俊主編 ·文化史 ·11.3萬字
好想跟著三毛遠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風,聆聽音樂王國的天籟之音,伴著大西洋的七顆鉆石感受清風拂面的恬然情懷。
蕭意 ·各國文化 ·19.5萬字
浮梁自古被譽為“文獻之邦”,文風鼎盛,人文薈萃,名勝古跡眾多,底蘊深厚。作者韓曉光從事文史研究工作多年,《浮梁歷代名勝古跡記文箋析》旨在介紹浮梁歷代名勝古跡的獨特內涵,通過挖掘、整理浮梁深厚的文化積淀中那些影響力巨大的文明成果,反映浮梁人文風貌。收錄務求全面完備,內容務求精準詳實。希望該書能成為研究浮梁歷史文化、人文古跡、風景名勝的工具書。
韓曉光 ·地域文化 ·16.1萬字
《唐時明月》是朱紅近十年來文化隨筆的結集。朱紅專治唐代文學,但她擅長從詩文入手,以對細節的敏銳捕捉,來達到還原歷史現場、呈現古人日常生活的效果。在書中,從節氣禮俗到飲饌食物,從唐代詩壇到盛世朝廷,將作者閱讀的廣度與深度、表達的分寸與舒展、論說的精密與從容,無不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古人的精神面貌、審美情趣、生活樣態,隨之躍然紙上。
朱紅 ·隨筆 ·9.5萬字
本書編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來,精選出數百則典故,并對每則典故的出處、故事、含義、用法進行了詳解。為了方便讀者查閱,根據含義的異同對這些典故進行了分類,使讀者用起來方便快捷、得心應手。一書在手,盡覽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竭寶峰主編 ·中國文化 ·10.3萬字
本書收錄藏書家謝其章近幾年讀書、藏書的心得體會,有發人深思的感悟,有不為人知的故事,也有盎然的生活情趣,一個個近現代文人,一樁樁文壇趣事在書中躍然紙上。本書篇目涉及人們熟悉的魯迅、張愛玲、葉靈鳳、黃裳、沈昌文;也涉及人們不甚熟悉的包天笑、簡又文、唐大郎;還涉及大家也許是頭一次聽聞的丁力、李景慈、梁又銘等人。這些人物都曾在文壇和報壇上活躍,在一份份古舊刊物上留下自己的印痕與一些有趣的掌故。作者依托自己收藏的古舊書刊,挖掘塵封的往事和文海遺珠,使得人們對這些曾經的文化名人,以及一份份刊物,產生更深入的了解。書中還講述了作者與眾多愛書人、藏書人相互交往的種種故事和滴滴真情。
謝其章 ·隨筆 ·12.2萬字
湖北人既豪爽又謹慎,既熱情又小心,既善于經營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們可以披肝瀝膽,無私助人,也可以小處計較,謹慎處世;他們可以爭強好勝,兼濟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獨善其身。本書是第一本詮釋湖北人性情的精華本,是洞悉湖北人行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書著重描寫了湖北的地理特點、文化和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本書中,編者突出表現湖北人在經濟、教育、社會、性格、人文況味、語言等領域所呈現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對“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俗語,做了細致的解釋。
秦榆 ·地域文化 ·12.6萬字
追求心愛女人時唱的歌謠,哪有那么多搖頭晃腦的大道理!《詩經》真的是一部記錄了先賢大義的真理大全嗎?看看那些民歌,談的大多是尋常百姓家的大小事,說的不過是你我都能遇到、體會到的喜怒哀樂,那名因為如意郎君遲遲不來而焦慮不已的女子,那個不通人情世故、懷才不遇的郁悶青年,那群互相嬉鬧、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是不是多少都有一些熟悉?縱使我們無法回到兩千多年前,但在楊照的解讀中,那一個個鮮亮的生命、他們生命中的悲歡離合,又一次,在兩千多年后,活過來了。
楊照 ·中國文化 ·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