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安康優秀傳統家訓注譯》遴選了安康12家優秀傳統家訓進行整理、注釋、翻譯、論述。12家家訓涉及家庭生活的諸多方面,作為中國傳統家訓文化的組成部分,本書收集整理的家訓重視道德理性能力的提升、獨立意志的培養、人格尊嚴的保護、儒家人文精神的傳導、知識和技藝的傳承、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及和諧家庭倫理關系的建構,對我們今天的治家教子、立身處世、增強文化自信、建設和諧社會都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安康優秀傳統家訓注譯》編委會 ·地域文化 ·15.7萬字
重慶,別稱“巴渝”“山城”“橋都”,是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重慶之美,包含了山勢的險峻,融合了江水的柔美,更多的是歷史變遷沉淀下來的文化底蘊。在重慶,向前看是一馬平川,向后看是萬丈懸崖;在重慶,你可能上一秒在地底穿梭,下一秒在空中馳騁;在重慶,你可能不愛吃辣,但你絕對無法拒絕“洞子火鍋”的誘惑……本書作者,用彩鉛把重慶的美景和故事一張張畫了出來,畫中有動人的時尚風采,也有溫暖的市井人文;又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把老重慶的味道講述出來,有史實典故,也有民間傳說。就讓這本書作為向導,帶你深度了解重慶的城市情懷。衣食住行有魅力,吃喝玩樂有趣味;也讓這本書,為你講述更多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重慶故事”。《重慶城事繪》,是青島出版集團打造的“手繪中國”這個項目中的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5.1萬字
浮梁自古被譽為“文獻之邦”,文風鼎盛,人文薈萃,名勝古跡眾多,底蘊深厚。作者韓曉光從事文史研究工作多年,《浮梁歷代名勝古跡記文箋析》旨在介紹浮梁歷代名勝古跡的獨特內涵,通過挖掘、整理浮梁深厚的文化積淀中那些影響力巨大的文明成果,反映浮梁人文風貌。收錄務求全面完備,內容務求精準詳實。希望該書能成為研究浮梁歷史文化、人文古跡、風景名勝的工具書。
韓曉光 ·地域文化 ·16.1萬字
晉城歷史上的“下川文化”代表了中國舊石器時代粟作文化的先聲,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晉城又成為太行之巔崛起的一座魅力新城。本書是秦海軒先生多年來對晉城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成果,記敘了時間跨度長達兩萬年的晉城歷史的精彩片段和重要人物,內容上涵蓋了政治變革、經濟發展、文化歷史諸多方面,因此具有較強的史料意義和出版價值。
秦海軒 ·地域文化 ·18.1萬字
沖虛古觀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境內的羅浮山下。公元327年,晉朝道教理論家葛洪在此修筑道觀,宋時定名為沖虛觀,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1985年,在黨和政府關懷下,沖虛古觀重修后恢復原貌,重振昔日輝煌,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弘揚道教精神,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本書由沖虛觀現任住持賴保榮組織編寫,以沖虛古觀的歷史為主線,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協助政府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賴保榮主編 ·地域文化 ·6.4萬字
衢州區域文化集成叢書的一種,《圍棋仙地——衢州爛柯山》在1998年版《爛柯山志》的基礎上作了增刪、修改和調整。全書共八章,分別從柯山概貌、石室仙蹤、勝景盤點、地靈人杰、圍棋文化、名山文緣、作品集粹、叢錄縱覽等八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爛柯山這一風景文化勝地。
衢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地域文化 ·15.8萬字
清代開辟“新疆”以及隨之而來的疏浚清水江河道,使黔東南整個清水江干支流步入區域開發的歷史進程中,充分帶動了區域社會內部人和物的流動。移民即在此背景下入住清水江下游小江地區。他們在鄉村社會中建立會館、開設集市,推動了江西街移民村落的形成。本書以鄉村集市的建立為切入點,討論小江地區的移民對區域社會的運行、商業貿易的發展和地方社會結構所產生的深刻影響。
朱晴晴 ·地域文化 ·18.2萬字
這是一本關于紹興市上虞區曹娥的綜合性地方文史資料書籍。全書共分十章,主要內容是從曹娥悠久的地域范圍歷史文化和古跡遺存,包括碑記、志書等考證、探索。對村落變遷、壩頭商業及由此形成的鄉風民俗,人民的生活習慣,杰出的鄉賢傳記,民間故事傳說逸聞等地方文獻作如實敘述。
陳秋強 ·地域文化 ·17.1萬字
閩西客家的祖訓家規,既是中華傳統家風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客家村落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功能。前賢時哲對此有過一定的關注,但多偏重于對祖訓家規條文的搜集整理與解讀,而對其反映的社會結構及功能缺乏深入的分析,尤其疏于從地域與族群的視角探討其與社會運作的關系。有鑒于此,本書試圖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相關文獻,就閩西客家祖訓家規的形式、主要內容、宣講渠道、社會功能及當代價值,進行比較系統全面的探討。
劉大可 ·地域文化 ·7.4萬字
湖北人既豪爽又謹慎,既熱情又小心,既善于經營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們可以披肝瀝膽,無私助人,也可以小處計較,謹慎處世;他們可以爭強好勝,兼濟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獨善其身。本書是第一本詮釋湖北人性情的精華本,是洞悉湖北人行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書著重描寫了湖北的地理特點、文化和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本書中,編者突出表現湖北人在經濟、教育、社會、性格、人文況味、語言等領域所呈現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對“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俗語,做了細致的解釋。
秦榆 ·地域文化 ·12.6萬字
下浩位于重慶市南岸區,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前臨長江,背靠黃山、真武山,江城、山城兼具。商周秦漢、唐宋元明一直沒有斷代,經過清初湖廣填四川、清末民初開埠熱和抗戰舉國內遷三次千載難逢的大機遇,一次次造就了下浩的興旺繁榮,在古跡、洋行、使館、商戶林立,名人薈萃中擁有無以數計、獨具特色的精彩史實和逸聞傳奇。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落泊小住,中國內陸開埠殖民最早洋人街,西南和平大法會在涂山寺舉辦,首任市長潘文華題首善之區碑,世界米菩薩袁隆平從這里走出,四千箱故宮國寶藏安達森洋行,意大使泄密蔣介石官邸遭空襲,梁思成奔波呼吁奈良京都避炸,不見硝煙卻是暗流涌動諜戰酣,周恩來密會民主人士虎口脫險,馮玉祥將軍視察撰下浩興旺詩,趙丹率演藝同仁吃千斤臘子魚,陪都時期美味佳肴薈萃龍門浩,歌劇王貴與李香香先全國首演,重慶特色獨具的吊腳樓集聚區,永難忘卻的歷史老街兒童樂園。
張川耀 ·地域文化 ·11萬字
本書乃《香港中區街道故事》的姊妹篇,著重介紹包括灣仔區、跑鵝區、銅鑼灣區、北角區以及筲箕灣區等區域中,共十多條頗具代表性的街道。除了描述各個街道的命名和掌故外,本書也重視各個街道早期開發及后期發展的歷史,從而反映英國鴉片煙商、傳教士東來、早期華人參政、農村變馬場,以及香港電影業、發電廠、游泳場、廟宇等的發展,使讀者對各個街道,及整個香港的歷史發展,能夠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
魯金 ·地域文化 ·16.9萬字
為系統整理、展示“千年古邑文化武平”的獨特風情和深厚底蘊,推動歷史文化挖掘研究、宣傳闡釋和傳承弘揚,中共武平縣委宣傳部組織編撰這套系列文化叢書,命名為“梁野文庫”。《悠遠的古道:武平古代交通印記》即其中之一。書中梳理薈萃了武平境內古道、古橋、古亭、古渡、古埠等交通“五古”的基本情況,藉以折射武平古代交通概貌及其歷史演變,同時,作為“千年武平”的一個側影,供讀者管窺。
陳廈生 ·地域文化 ·12.7萬字
《海淀史地考論》一書內容圍繞青龍橋、西山碉樓、香山、門頭溝、藍靛廠、圓明園等北京市海淀地區歷史悠久的地名為出發點,收錄了多篇史地研究的學術文章,詳細且有深度地研究了海淀多地的古代名人、歷史掌故等內容,是一本研究海淀地理歷史文化的學術研究資料。
樊志斌 ·地域文化 ·13.3萬字
清澗地處陜西省北部,榆林市南端,是聞名遐邇的革命老區,享譽全國的“紅棗之鄉”“道情之鄉”“石板之鄉”。這里山川靈秀,黃土宜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清澗籍杰出人物勇立潮頭、各領風騷、功震華夏、名垂青史;清澗道情、清澗剪紙等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獨具特色。《魅力清澗》一書從清澗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文化自信三個方面系統梳理了清澗文化發展脈絡,以文化為切入點探索發現之路,建設美麗清澗。該書的出版旨在向廣大讀者呈現清澗之美,提升清澗本地的文化自信。
康泰山 ·地域文化 ·16.4萬字
淄博,一座集齊文化之大成的歷史名城,有著數千年的商業沉淀,傳承古韻,匯聚時尚。一條普通的街道,或許深藏著有趣的歷史典故,這是淄博的底蘊;一座小小的燒烤店,或許日流量可達萬人,這是淄博“好客山東”的熱情。左手一串烤肉,右手一本《淄博城事繪》,你可以到周村古街去看大染坊的商業傳奇,去陶瓷琉璃博物館看指尖藝術,吃上一天的“博山菜”,再給朋友帶一個蹴鞠……作者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一張張走心的繪畫,讓你吃喝玩樂可以很文藝,衣食住行可以很浪漫,讓所有人通過這本書,知道更多“淄博故事”。
馬達 ·地域文化 ·4.9萬字
本書立足于歷史文化村鎮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為堅定文化自信做出積極探索。書中緊密結合當前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形勢背景,在系統分析國內外歷史文化村鎮保護研究、實踐以及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根據歷史文化村鎮自身價值內涵的特點及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需求,運用系統綜合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對歷史文化村鎮保護預警做出理論研究,并構建一套較為完善的文化空間保護預警指標體系和方法,監測和評估歷史文化村鎮文化空間的保存狀況,判定村鎮文化空間保護預警警度及信號,并根據警度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排除警患,便于更有效地實施對歷史文化村鎮的保護監測和預警的預防性保護,對歷史文化村鎮未來的保護與發展策略提供針對性較強的有益指導。同時,書中以天津歷史文化村鎮為例進行實證研究,以檢驗該預警系統的科學性、可行性。本書涉及建筑、規劃、地理、社會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希望通過本書,為新時代歷史文化村鎮保護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與方法。
趙曉燕 張戈 劉欣 ·地域文化 ·12.7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故園尋跡·大連古城》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以人對于本源的追索情懷,尋找大連地區的眾多古城蹤跡,如牧羊城、營城子、卑沙石城、巍霸山城、龍潭山城、城山山城、金州古城、復州古城等,對其歷史、文化、人物、故事等進行了系統的梳理,是一本全面解讀大連人故園母土來龍去脈的精致文本。
王國棟 ·地域文化 ·17.5萬字
如今,聞黃山而不知徽州者,大有人在。其實,徽州有綿延千年的歷史,人杰地靈,徽州樸學、徽州建筑,以及徽商、徽劇、徽醫等都曾名動天下,“徽州”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1987年,黃山成為這一地區的新名字,“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成為絕響,“徽州”正在被遺忘中。《可惜從此無徽州》是一本文化隨筆,李輝、馮驥才、錢念孫等人心系徽州,細細探究撤徽設黃的前因后果,娓娓道來徽州的歷史、文化故事,以鮮活的筆觸把沉淀的歷史寫活,展現了千年徽州的燦爛輝煌。
李輝 ·地域文化 ·6.3萬字
這本小書收集了70篇與北京有關的古詩文,這些古詩文的寫作時間從戰國至晚清,體裁包括傳記、散文、詩歌、碑記等。選編者將這些古詩文按風光景致、人物剪影、詩歌情懷、民生百態、歷史云煙分為五講,以這五個方面的內容為展廳,以古人留下的彌足珍貴的詩文為解說詞,為讀者構建起一座展現人杰地靈、風物獨特的老北京人文博物館,供人們徜徉、回想、展望于其間。
戈兆一 韓雅青 ·地域文化 ·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