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如今,聞黃山而不知徽州者,大有人在。其實,徽州有綿延千年的歷史,人杰地靈,徽州樸學、徽州建筑,以及徽商、徽劇、徽醫等都曾名動天下,“徽州”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1987年,黃山成為這一地區的新名字,“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成為絕響,“徽州”正在被遺忘中。《可惜從此無徽州》是一本文化隨筆,李輝、馮驥才、錢念孫等人心系徽州,細細探究撤徽設黃的前因后果,娓娓道來徽州的歷史、文化故事,以鮮活的筆觸把沉淀的歷史寫活,展現了千年徽州的燦爛輝煌。
李輝 ·地域文化 ·6.3萬字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地勢險要,且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居庸關的得失昭示著王朝的興衰成敗,更成為改朝換代的象征。此外,居庸關一帶的漢族與關外游牧民族在此交匯,融合成具有居庸關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偉的關城及眾多的歷史遺跡,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大門。
岳丕航 淡墨松風編著 ·地域文化 ·3.8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故園尋跡·大連古城》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以人對于本源的追索情懷,尋找大連地區的眾多古城蹤跡,如牧羊城、營城子、卑沙石城、巍霸山城、龍潭山城、城山山城、金州古城、復州古城等,對其歷史、文化、人物、故事等進行了系統的梳理,是一本全面解讀大連人故園母土來龍去脈的精致文本。
王國棟 ·地域文化 ·17.5萬字
本書對山東省內49個各具風格的、正在使用或已經被棄用,卻在運輸史上做過貢獻的火車站進行深度挖掘,對這些火車站的概況和歷史人文進行了介紹。作者懷著對鐵路、對火車由衷的熱忱,講述歷史上發生在各個火車站的故事。
王旭光 ·地域文化 ·14.4萬字
江南有一塊地方民風迥然,既有江南人本有的溫婉,也有北方人的直爽彪悍。這兒的人個性鮮明,崇尚“大”文化,傳統習俗和現代潮流在這里完美地融合,不好奇他們都是一群怎樣的人嗎?才女作家王寒以辛辣幽默的“大話”描繪了這個她深深熱愛的故鄉。
王寒 ·地域文化 ·12.4萬字
本卷是“千村故事”之特產特品卷。本書是浙江千村故事系列叢書的一卷,主要介紹浙江歷史文化村落的特產名品及其背后的村落故事。本書收集的村落故事以浙江歷史文化村落為范圍,以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的知名度的產品為指向,以具有內涵的村落文化故事為標準選擇,共收錄村落故事86篇。本書首先從宏觀上分析了浙江農特產品的總體特征和地域差異,然后按照故事對應的特產名品類別,將收錄本書的86篇村落故事分為茶葉、水果、林木產品、種養產品、加工制品、鄉村美食、鄉村旅游七類分別介紹,涵蓋了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的主要知名農特產品。
車裕斌主編 ·地域文化 ·19.4萬字
憑借細膩的手繪插畫,采用中英文雙語形式巧妙融合了哈爾濱別具一格的冰雪景觀、深厚的人文歷史以及現代城市特色,將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斑斕色彩與蓬勃活力予以生動詮釋。
木果編繪 ·地域文化 ·3.7萬字
《運山古城》介紹運山城的歷史遺跡和文物,包括運山城創建、使用、廢棄的歷程;運山城上的宋蒙戰爭;運山城與南宋四川防御體系;運山城與蓬州、相如縣;明清時期的燕山寨;歷代詩文碑刻的記敘歌詠;運山城的歷史價值;歷代對運山城的研究、開發利用。
蓬安縣政協學習文史聯誼委員會 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編著 ·地域文化 ·11.9萬字
海原縣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山區,六盤山西北,也處在長城和黃河之間的下場地帶,是中國農耕與游牧兩種文明的分界線,也是入住中原的門戶。地理單元中兩種不同文化互相撞擊,交流,對抗,滲透,承轉流變,形成了獨特的,具有海原特色的文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進去中原,涉足于此,使其成為“海喇都行宮”。
中共海原縣委 海原縣人民政府 西北民族大學編著 ·地域文化 ·17.4萬字
清澗地處陜西省北部,榆林市南端,是聞名遐邇的革命老區,享譽全國的“紅棗之鄉”“道情之鄉”“石板之鄉”。這里山川靈秀,黃土宜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清澗籍杰出人物勇立潮頭、各領風騷、功震華夏、名垂青史;清澗道情、清澗剪紙等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獨具特色。《魅力清澗》一書從清澗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文化自信三個方面系統梳理了清澗文化發展脈絡,以文化為切入點探索發現之路,建設美麗清澗。該書的出版旨在向廣大讀者呈現清澗之美,提升清澗本地的文化自信。
康泰山 ·地域文化 ·16.4萬字
本書分為史海鉤沉、輝煌文化、節點明珠、未來展望四個篇章。史海鉤沉部分介紹絲綢之路甘肅段簡史及絲綢之路甘肅段的時代價值;輝煌文化部分從建都設郡、佛陀之光、樂舞蹁躚、馬背文明、商旅往來、石窟藝術、長城文化、周秦光華、絢麗彩陶九個視角,系統梳理甘肅絲綢之路的宏大文化脈絡;節點明珠部分介紹甘肅絲綢之路沿線節點城市的歷史及其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未來展望部分提出甘肅絲綢之路發展的前景及構想。
王力 王瓊 鄭飛 黃婉瑩編著 ·地域文化 ·19.8萬字
石嘴山是一座開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組成城市的血脈。石嘴山地處黃土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會之處,各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獨特的區位特點,成就了石嘴山豐富多樣的文化形態,孕育了“五湖四海,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石嘴山是著名的移民城市,城市人口大數據顯示,石嘴山50%以上的人口是移民和移民后裔。千百年來,民族交融,多種文化相互碰撞,共存共榮,形成了博大精深、開放包容的特點。
石嘴山市委宣傳部 ·地域文化 ·15.3萬字
本書作為與北京大學產業與文化研究院合作的“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智庫研究叢書”之一,以撫州為案例,討論了新時代文藝精品創作的標準、地方特色文化挖掘與解讀,以及文藝經典化和走出去的基本規律等問題,并對十四五時期撫州推進文藝精品創作提出了建議。全書既觀照文藝精品創作這一重要主題的一般規律,又有充分案例支撐,將這些規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闡釋,可以填補撫州文藝精品創作研究領域的空白,對于地方特色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意娜 ·地域文化 ·17.6萬字
陳凌廣編著的《古埠迷宮(衢州開化霞山古村落)》以霞山這一浙西古鎮為研究對象,從民居建筑的形式案例為研究脈絡,著眼于民居建筑的自然環境、人文內涵,裝飾要素、空間布局與工藝成就等審美要件,在立足于本體論解釋學大師、德國人伽達默爾提出的“視域融合”理論支撐下,對霞山古民居建筑文化元素加以分述,凸顯了其獨特的學術地位和文化與時代價值。全書以田野調查為依據,圍繞霞山“三雕”藝術成就,從居住建筑、商業建筑、公益建筑、宗廟建筑等四大類別的案例研究為載體,結合當地的社會組織結構與民風民俗、人文典故,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系統地加以闡述說明,凸顯其史料的真實性、學術性,有效提升和增強當前人們迫在眉睫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提升民族文化的軟實力。
陳凌廣 ·地域文化 ·7.5萬字
西安,是我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歷史上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也是著名絲綢之路的起點……日月蹉跎,歷史發展,文化沉淀,藝術熏陶,讓這座城市充滿無窮的魅力。振奮的西安兵馬俑,壯觀的秦始皇陵,浪漫的華清池,聞名中外的美食biangbiang面,流傳千年的鍋盔,還有那些在西安留下足跡的文人名仕……古人有“古鎮門前去,長安路在東。”的豪邁,也有“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的溫情。而本書作者用一張張走心的繪畫,記錄了西安壯美的一面;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記錄了西安深情的一面;這一冊滿懷溫度的繪本作為先導,讓你在吃喝玩樂中游覽西安美景,在衣食住行里洞悉長安風情,讓所有人通過這本書,知道更多“西安故事”。《西安城事繪》,是青島小哥馬達打造了“手繪中國”這個項目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5.7萬字
這本小書收集了70篇與北京有關的古詩文,這些古詩文的寫作時間從戰國至晚清,體裁包括傳記、散文、詩歌、碑記等。選編者將這些古詩文按風光景致、人物剪影、詩歌情懷、民生百態、歷史云煙分為五講,以這五個方面的內容為展廳,以古人留下的彌足珍貴的詩文為解說詞,為讀者構建起一座展現人杰地靈、風物獨特的老北京人文博物館,供人們徜徉、回想、展望于其間。
戈兆一 韓雅青 ·地域文化 ·8.6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浙江泰順縣的數十座國寶廊橋,以及為廊橋文化弘揚傳承和家鄉發展無私奉獻的周萬鞏老人的事跡,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本書由浙江省泰順縣委老干部局作序推薦。第一章,介紹周萬鞏先生在離休后七十四歲時自費創辦廊橋文化展覽廳,并在其后十一年間免費為100多萬海內外游客宣講的義舉。第二章,圖解泰順境內的數十座國寶級廊橋,并概述廊橋的修建工藝和施工過程。第三章,精選海內外各界人士游覽廊橋展廳后的題詞和照片。第四章,精選報刊報道摘要。第五章,介紹其弟周公度教授在廊橋文化熏陶下自強不息,在北大長期愛心從教,教學相長的人生路徑。周公度教授在退休后仍筆耕不輟,三十多年來共編撰教材、詞典和專著三十多個版本,由國內外十家出版社出版,可謂科技著作出版的集大成者。書中也體現了兩位耄耋老人的相互扶持和兄弟情深,以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人生感受。本書深入地闡述了廊橋文化的內涵和廊橋精神,它既可作為旅游者的導游材料,也可作為學習地方文化傳統和人文美德的普及讀物。
周萬鞏 周公度 ·地域文化 ·3.5萬字
這本小書里介紹了“燕歌戲”“山梆子戲”“蹦蹦戲”“葦子水秧歌戲”“下葦甸皮影戲”“詩賦弦”“單弦”“岔曲”“聯珠快書”“京韻大鼓”“京東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五音大鼓”“北京琴書”“平谷調”“太平歌詞”“十不閑”“蓮花落”“數來寶”“相聲”“北京評書”“露八分”“大胡營高蹺會”“太平秧歌”等25種老北京民間曲藝以及幾近失傳的“商業叫賣(吆喝)”。在搜集、整理大量材料的基礎上,詳細敘述了每種民間曲藝形式的傳承關系、主要曲目和藝術特色,引領讀者感受老北京民間曲藝的深厚底蘊和無窮韻味。
張維佳 張弛 ·地域文化 ·10.2萬字
本書以甘肅始祖文化為主線,在對研究區域內伏羲文化、岐黃文化、大地灣文化、農耕文化、秦祖文化等“祖脈文化”資源全面、系統梳理的基礎上,深入探究甘肅始祖文化的內涵與特點,并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推進,以及甘肅文旅強省、隴東南文化旅游創新區建設的實際,對甘肅始祖文化的時代價值與產業實踐進行探索與思考。
馮玉新 李卓 田云霞編著 ·地域文化 ·19.7萬字
本書立足于歷史文化村鎮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為堅定文化自信做出積極探索。書中緊密結合當前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形勢背景,在系統分析國內外歷史文化村鎮保護研究、實踐以及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根據歷史文化村鎮自身價值內涵的特點及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需求,運用系統綜合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對歷史文化村鎮保護預警做出理論研究,并構建一套較為完善的文化空間保護預警指標體系和方法,監測和評估歷史文化村鎮文化空間的保存狀況,判定村鎮文化空間保護預警警度及信號,并根據警度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排除警患,便于更有效地實施對歷史文化村鎮的保護監測和預警的預防性保護,對歷史文化村鎮未來的保護與發展策略提供針對性較強的有益指導。同時,書中以天津歷史文化村鎮為例進行實證研究,以檢驗該預警系統的科學性、可行性。本書涉及建筑、規劃、地理、社會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希望通過本書,為新時代歷史文化村鎮保護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與方法。
趙曉燕 張戈 劉欣 ·地域文化 ·1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