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堅持正確的理論原則,對古代歲時俗信的性質及其在古代社會化教育中發揮的重要功能進行了探析與研究。歲時俗信是幾千年來節日文化不斷傳承與發展的精神支柱,它的普遍傳播和廣泛影響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意義重大。當然,必須準確判定各種民間歲時俗信的性質,要有所選擇地吸收、繼承和創新,真正做到古為今用,吸取精華,拋棄糟粕。在理論和實踐中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忽視它的教育功能和歷史作用。
馬福貞 ·民俗文化 ·19.7萬字
襄垣炕圍畫涵蓋傳統重彩炕圍畫的全部結構和要素,2008年憑借其典型的全套型特征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襄垣炕圍畫》從襄垣一地的文化生態入手,鉤沉歷史遺痕,講述其獨特的色彩、構架及制作工序,展現炕圍畫藝術的傳承,以期解讀影響襄垣一地鄉村社會文化的密鑰,進一步探索現代鄉村建設背景下炕圍畫的未來發展之路。
張翼 ·非遺 ·4.8萬字
本書結合了中國古代通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兩個維度,以古代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發生的文化交流為主線,講述中國歷史變遷、中外文明互鑒與融匯,揭示中國在跨文明的互動、互融歷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張朝陽 高藝 ·文化交流 ·2.4萬字
本書是關于改審開放前沿地帶的文化實踐與思考。書中用大量的案例揭示了深圳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立市”“文化強市”的變遷,對文化改革與發展獨具參考價值和理論意義,將為新時代文化逑設帶來積極的啟示,并將激發新的實踐與探索。
李小甘 ·文化研究 ·17.5萬字
如今,聞黃山而不知徽州者,大有人在。其實,徽州有綿延千年的歷史,人杰地靈,徽州樸學、徽州建筑,以及徽商、徽劇、徽醫等都曾名動天下,“徽州”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1987年,黃山成為這一地區的新名字,“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成為絕響,“徽州”正在被遺忘中。《可惜從此無徽州》是一本文化隨筆,李輝、馮驥才、錢念孫等人心系徽州,細細探究撤徽設黃的前因后果,娓娓道來徽州的歷史、文化故事,以鮮活的筆觸把沉淀的歷史寫活,展現了千年徽州的燦爛輝煌。
李輝 ·地域文化 ·6.3萬字
本書為《單向街》系列文集的第4輯,本輯以世界城市為主題,帶你去耶路撒冷、牛津、威尼斯、東京、巴西利亞、倫敦、紐約、(尼日利亞)阿布賈等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特點的城市,一覽他鄉的自然、地理、風土、人文,體驗難得的跨文化之旅,去尋找各式生活的坐標。本輯其他文稿涉及自殺、成功、環保、日常生活的歷史等話題,緊扣時代脈搏,所論多發人深省。
郭玉潔主編 ·隨筆 ·11萬字
茶飲史話、文人茶客、茶路心香、茶栽培、茶制作、茶具、茶水、茶禮儀、陸羽茶經。茶飲史話、文人茶客、茶路心香、茶栽培、茶制作、茶具、茶水、茶禮儀、陸羽茶經。茶飲史話、文人茶客、茶路心香、茶栽培、茶制作、茶具、茶水、茶禮儀、陸羽茶經。
黃木生 涂連芳 李曉梅主編 ·中國文化 ·18.6萬字
《禮樂吉金——圖說西周》前有導讀,后有結語,正文采用圖文結合、以圖為主的方式,從立國、文字、稽古、禮樂、藝術、生活等六個方面將上古時代最為鼎盛的周王朝再現于世人面前。導讀將從周原興起到西周覆滅幾百年間的社會狀況、百姓生活等做了全景式的介紹;全書共附圖175幅,將周代高度發展的物質與精神文明以圖片的形式充分展現出來;文字部分的表述基本圍繞圖片展開,針對性、說明性和論述性都很強,能夠將周代的文化遺存直觀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并通過說明性文字進一步深化讀者對這些上古文明的清楚認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從而達到向大眾普及周王朝社會面貌并了解學習周人禮樂文明的目的。
胡振宇 ·中國文化 ·4.4萬字
《圖說天下·典藏中國:圖說三十六計》一書是“圖說天下·典藏中國”中的一種。《圖說天下·典藏中國:圖說三十六計》以通行的《三十六計》為藍本,在原著文言的基礎上,保留古文原語、按語的內容,并加以翻譯,進而將古今中外的計謀運用實例加以穿插評點,同時對計謀運用的條件和精髓加以精練的闡述。
李明宇 ·中國文化 ·13萬字
本書基于“文化安全”理論框架探討了日本文化安全保障的經驗和問題點。分析表明,其成功經驗主要有:日本在民族文化身份的構建和對外交往中鮮有意識形態的論爭;日本核心價值觀整體基本穩定;日本在具體的文化問題上升至“安全”問題之前即積極干預,依“安全”標準采取對策,保證“換裝偶人”的安全。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文化的底色——共同體主義出現松動,日本特有的“世間體”發生變動,部分國民尤其年輕人產生了對“世間體”的逃避或反叛,因而帶來了精神上的沖突及危機,引發了流浪漢問題,蟄居者問題,援助交際問題等,令人關注。
甘能清 汪靜 ·各國文化 ·13.9萬字
本書是辜鴻銘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全書由作者1914年發表于英文報紙《中國評論》、以“中國人的精神”為核心的系列英語論文結集而成。是東西方文化比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鴻銘論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闡發中國傳統文化的永恒價值。
辜鴻銘 ·中國文化 ·7.1萬字
懶散近乎“隨時隨地找舒服”。以坐茶館為喻罷,成才人坐茶館,雖與重慶人的理由一樣,然而他喜愛的則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雖不一定是竹椅,總多關是竹椅變化出來,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地面不必十分干凈,而桌面總可以邋遢點而不嫌打臟衣服,如此一下坐下來,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長長一聲感嘆。本書從李劼人小說中分門別類,節錄出有關成都文明發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嘰咕車(雞公車)到抗戰時的木炭汽車,足以見出成都交通的一個側面。所有這些變遷的實錄,后人完全可以視為一代信史。其中收入本書的《成都是一個古城》和《舊帳》,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沒有公開發表過的。
李劼人 ·地域文化 ·19.6萬字
《腓尼基神話》是饕書客·神域書系之六,本書講述了古老而神秘的腓尼基人的歷史和神話。關于腓尼基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與神話一直都撲朔迷離,關于他們的記錄基本來自于他們的敵人——希臘人和羅馬人。因爭奪地中海霸權的失敗,腓尼基人一度被希臘-羅馬世界視為品德低劣的民族,在漫長的時間里,腓尼基的文化痕跡也隨著腓尼基人被征服同化后消失殆盡。但隨著近代考古發現和人類文化學的不斷進步,籠罩在腓尼基人身上的迷霧逐漸被驅散。在本書中,我們得以拂開歷史的塵埃,梳理其發展脈絡,看到腓尼基人揚帆遠航的勇敢身影,了解腓尼基神話中豐富多彩的傳說故事。
龔琛 ·民族文化 ·12.7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鬼神文化》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本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金開誠 ·中國文化 ·2.8萬字
《西鄰照影》是一部散文隨筆,作者選取19至20世紀世界范圍內的文學家、藝術家和文化名人近百位,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搜集并講述他們的生平經歷、創作故事與趣聞軼事,涵蓋了百余年來各國文化尤其是文學領域不同發展時期與流派的代表人物。這些人物既包括卡夫卡、海明威等文學大家,又包括卓別林、瑪麗蓮·夢露等文藝名人,以及一些在自身領域、地域有著杰出成就,但尚未被大眾讀者所熟悉的文學家、藝術家等,既能讓大眾讀者在輕松閱讀中收獲新知,也是一本為文學發燒友準備的“進階”讀物。本書作者沈東子為知名作家、翻譯家,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多年,著作頗豐。作者選用自身在閱讀、翻譯經歷中搜集到的材料,將相關人物的性格、作品與軼事結合,從多角度展現他們的個人生活與作品創作之間的關聯,文字詼諧,集講述和評論于一體,帶領讀者更深入地認識、理解書中涉及的文藝家及其作品。
沈東子 ·隨筆 ·9.9萬字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地區或城市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規模與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和文化軟實力高低的重要標志。本書總結了非物質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關系,探討了非物質文化創意產業化理論與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對寧波市非遺文化創意產業化的發展現狀、模式、問題、路徑及策略等進行了深入調查和研究,對寧波以及我國各個地區非遺文化創意產業化發展有一定的總結凝練、借鑒意義或參考價值。
陳萬懷 ·非遺 ·12.9萬字
《少年讀論語》是著名學者劉耀輝教授專門為青少年撰寫的解讀《論語》的普及讀物。本書打破《論語》的章節結構,把《論語》里的所有歷史人物從書中剝離出來,結合《史記》《左傳》《孔子家語》等書中的有關記載,按照主題將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生經歷、思想、人格精神用一個個獨立而又有聯系的故事講述出來,生動形象地詮釋了《論語》的思想精華,引領青少年更好地領略圣賢的人格魅力和深邃思想,從而獲得精神啟迪和教育。全書文字淺近易懂,有學術的高度和深度,卻無學究氣味;既輕松有趣,又耐人尋味。
劉耀輝 ·中國文化 ·5.6萬字
陳凌廣編著的《古埠迷宮(衢州開化霞山古村落)》以霞山這一浙西古鎮為研究對象,從民居建筑的形式案例為研究脈絡,著眼于民居建筑的自然環境、人文內涵,裝飾要素、空間布局與工藝成就等審美要件,在立足于本體論解釋學大師、德國人伽達默爾提出的“視域融合”理論支撐下,對霞山古民居建筑文化元素加以分述,凸顯了其獨特的學術地位和文化與時代價值。全書以田野調查為依據,圍繞霞山“三雕”藝術成就,從居住建筑、商業建筑、公益建筑、宗廟建筑等四大類別的案例研究為載體,結合當地的社會組織結構與民風民俗、人文典故,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系統地加以闡述說明,凸顯其史料的真實性、學術性,有效提升和增強當前人們迫在眉睫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提升民族文化的軟實力。
陳凌廣 ·地域文化 ·7.5萬字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并成為繼《詩經》以后,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它作為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
林家驪譯注 ·中國文化 ·12.3萬字
中華傳統藝術門類繁多,精彩紛呈。本書以趣味問答的形式介紹了與傳統藝術相關的知識、趣聞、故事等,涵蓋音樂、舞蹈、戲曲、器物、書畫、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門類。在形式上采用一問一答式,提問生動活潑,發讀者心中之問,易于激發讀者興趣。例如漢代美女趙飛燕以跳“掌上舞”著稱,她真的能在人的手掌上翩翩起舞嗎?“唐三彩”包含哪三種基本色彩?它真的只有三種顏色嗎?“顏筋柳骨”常用來形容書法剛勁有力,那書法中的“筋骨”具體指什么?唐代書法家張旭的傳世名作《肚痛帖》真的是在肚子痛時創作的嗎?《韓熙載夜宴圖》中為什么會出現五個韓熙載?……解答問題時不僅介紹了相關的藝術知識,而且穿插了生動的逸聞趣事。每個問題還精心選配了精美圖片,圖注信息量豐富,活潑有趣,大大提高了圖書的趣味性與可讀性。
徐樑 孫晉諾 許友超撰寫 ·中國文化 ·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