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華夏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先人們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遺產。本書旨在普及國民的文學常識,尤其是培養青少年的文學素養、增加國學知識,系統地匯編了課本內外的文學常識,從上古時代的神話到先秦諸子散文,從兩漢辭賦到魏晉風骨,從大唐盛世到元代戲曲、雜劇和明清小說,融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于一體。在擴展閱讀的同時,又可作為輔助國學學習。
文淵主編 ·文學理論 ·15.5萬字
這是國內首部關于英國作家喬治·吉辛(GeorgeGissing,1857—1903)的研究專著。本書表明,作為19世紀后期英國文化景觀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吉辛的小說深刻思考了英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作家生存危機”這一文化命題——這些作品不但生動呈現了作家在現代神話中的危境與機遇,而且在豐富的意象中剖折了危機的成因,發現這種危機始于現代信仰危機,同時積極尋求突破,力圖對當時的病態“進步”話語進行反撥。在19世紀英國文學對現代性的反思和挑戰中,吉辛獨樹一幟,在英國的進步推敲史上刻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應瓔 ·文學理論 ·11.9萬字
二十世紀法國文學流派紛呈,作家輩出,無論詩歌抑或戲劇,小說抑或傳記,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影響波及世界文壇。而在二十世紀中國社會與文學所經歷的跌宕起伏中,法國文學的身影清晰可見。作者在百年來中國對法國文學的譯介與研究中細致梳理,探本窮源,從法國文學流派與代表性作家著手,全面展現其在中國因時因勢而變的譯介與研究歷程,以及對中國文學乃至社會潛移默化的作用: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新小說、荒誕派戲劇等對中國文壇和社會的影響逐步擴大;法朗士、羅曼·羅蘭、紀德、普魯斯特、杜拉斯、羅蘭·巴特、勒克萊齊奧等為廣大中國讀者所熟知;傅雷、盛澄華、羅大岡、柳鳴九、郭宏安等在譯介與研究上孜孜不倦;戴望舒、路翎、王小波、余華等的創作從法國文學中受益良多……本書首次以中國視角全面描繪出一幅二十世紀中法文學交流圖卷。
許鈞 宋學智 ·文學理論 ·37.8萬字
罩袍,英國人稱為波卡,阿富汗人叫它茶達里,是一種長至腳踝,面部用網眼布料織成的蒙面長袍,也是外界對阿富汗女性的固有印象。真實是一種尊嚴,對于探究真實,面對真實的人如此,對于終于得以真實樣貌示人的人,更是如此。人們對于阿富汗的印象,似乎只有戰爭、童婚以及對女性的虐待。跑了幾次阿富汗后,筆者深感人們的偏見就像一根刺牢牢地釘在罩袍上面,罩袍遮擋的不僅是她們的生活,還有我們的雙眼。筆者與書中的六位阿富汗女性同吃同住一起,6位女性,從16歲的殘疾畫家少女到年近半百的做餅婦人;6個故事,從前坎大哈市長的女兒到普普通通的女大學生;6種角度,從不能聲張的愛情到舐犢情深的親情。她們出生不同的省份,來自不同的民族,從事不同的工作,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性格,阿富汗女性和我們一樣,沒有更高尚,也沒有更卑微。
原老未 ·文學理論 ·10.7萬字
因為卡爾維諾,《意大利童話》才能成為比肩《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的經典,而一手締造這一奇跡的卡爾維諾,他眼中的經典童話有著怎樣的基本規律和范式?《論童話》是卡爾維諾對意大利童話編寫工作的全面總結,也是他獻給世界童話的一首情詩??柧S諾研究了世界各地的童話故事,把它們的奇妙、質樸、趣味和寓意都吸收到意大利童話的整理和改寫中。他是當之無愧的“意大利童話之父”。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文學理論 ·12.1萬字
“全史意識”是大文學觀的一種展開和落實。全史考察的是“大歷史”中的文學的文化存在和精神脈絡。本書原為楊義先生為國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全史”所寫的導言部分,是楊義先生關于大文學史觀的一篇重要論文,可視為一本文學簡史和研究梗概;附錄有一篇楊義先生關于大文學史觀的訪談。深入地發現文學全史的豐富構成、豐盈血脈和歷史生命的豐厚見證,展示現代大國百年文學浴血新生的神采和風范。
楊義 ·文學理論 ·13.6萬字
本書從動物研究的視角出發,闡釋了生態人文主義的概念,以此為理論依據,詳盡探討了美國當代著名作家庫爾特·馮內古特小說中人與動物的關系,深刻挖掘了小說中無處不在的動物意象的內涵、作用、價值和意義,對《五號屠場》、《冠軍的早餐》、《泰坦的女妖》、《戲法》、《格拉帕格斯群島》、《玩笑》等小說中所表現的食肉行為、動物伴侶、動物飼養場等人與動物關系的表現方式進行深刻解讀,展示馮內古特通過這些意象所呈現的人性的兇殘、后工業社會……
李素杰 ·文學理論 ·46萬字
本書聚焦于一種特定的文學現象,即古代文學中的文史互動,包括詩歌與歷史的互讀、歷史與小說的互滲、歷史與文化的互融等專題,涉及文史領域的重要體裁如詠史詩,經典作品如《三國演義》,重大事件如荊軻刺秦,并收錄了與柯馬丁、錢南秀、艾朗諾三位教授的對談。在搜集英語世界的大量研究成果(大部分是新世紀以來、尚未被譯成中文的論著)的基礎上,結合海外漢學的發展,闡述漢學家對中國古代文史互動的最新研究方法和視角。
張月 ·文學理論 ·19.7萬字
本書從倫理敘事的視角,針對學界對厄普代克小說創作中“無話可說”“道德模糊性”等爭議,深入分析其小說倫理敘事的特點和形成過程,尤其關注索倫·克爾凱郭爾、卡爾·巴特等思想家對他小說創作思想的深刻影響,創新性構建了處境化敘事、悲劇化敘事、無權威化敘事三個敘事維度,并結合現代敘事學理論,深入剖析這一深層敘事模式的構成要素和功能機制,進而探究厄普代克小說如何把倫理意圖藝術性地轉化為小說敘事的創作藝術。
譚志強 ·文學理論 ·19.1萬字
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加拿大文學開始在國內外受到廣泛關注。一些女作家活躍在文學舞臺上,用手中的筆寫出了無數動人的篇章。作者重點研究了瑪格麗特·勞倫斯(MargaretLaurence)、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艾麗斯·門羅(AliceMunro)和卡羅爾·希爾茲(CarolShields)這些國際級的文學大師們的作品及其影響。
袁霞 ·文學理論 ·20.2萬字
本書以融合性思維,全面把握翻譯學現狀和發展趨勢,歸納、評述翻譯學的主要流派,把握翻譯學現狀和發展趨勢;以體系性架構,凸顯翻譯學的內涵和學科特色;以發展性的目光,梳理并揭示各翻譯理論流派的發展流變與相互聯系;以開放性態度,提出100個思考題,引導讀者對翻譯活動和翻譯研究進行獨立思考,開拓學術發展空間。本書對我國翻譯學科建設,尤其是課程建設與學術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許鈞 穆雷主編 ·文學理論 ·33.6萬字
《小說神髓》寫于一八八五年,是坪內逍遙的文藝評論,更是日本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重要理論著作。明治以后,日本文壇流行兩股風氣,一是繼承了江戶幽默傳統的戲劇文學,二是以傳播西方思想為目的的政治小說。而《小說神髓》主張,文學應當排除道德和功利主義,立足客觀描寫。坪內逍遙提出的“寫實主義”對近代日本文學的誕生產生了深遠影響。全書分為兩大部分,上卷主張小說最重要的是應該描寫人情,并進一步闡釋應描寫當世的面貌和風俗,下卷則論述了具體的寫作方法。
(日)坪內逍遙 ·文學理論 ·9.1萬字
本書主要以文學倫理學批評為研究方法,結合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歷史、政治、社會背景,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系統地論述了王爾德創作的倫理思想在其藝術實踐中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揭示了王爾德藝術實踐中的倫理內涵和內在關聯,著重探討了藝術與倫理道德既相沖突又相互融合的具體特征。
劉茂生 ·文學理論 ·24.4萬字
在維多利亞末期,英國人普遍關注家庭的話題,家庭倫理也成為這一時期很多小說的主題。本書系統分析哈代、康拉德、吉卜林、福斯特、勞倫斯等作家代表性作品中的家庭倫理敘事,試圖勾勒出當時英國工業社會的發展及其殖民擴張對家庭倫理和人際關系所造成的影響,從而為英國維多利亞文學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李長亭 ·文學理論 ·17.9萬字
本書是作者林少華幾十年來在全國各地大學以及出版、文化部門所作的講座發言匯編。作者是大學教授,但在翻譯日本文學作品上尤有建樹,共翻譯出版了90多部,這在譯界是罕見的。整體上來看,書稿以講村上春樹為主,兼及莫言、王小波、木心、史鐵生等。其中對村上春樹與莫言的比較分析很有意思。作者講得非常樸實、生動、真摯,對青年學子是很有鞭策、激勵作用的。本書是一部講座的合集,是老一代學者對青年學子的治學經驗介紹,也是老一代知識分子的人生感悟,全書都是正能量之談。
林少華 ·文學理論 ·21.8萬字
本書根據作者2021年在國內知名視頻網站開設的視頻課程系統整理升華而成。分為文學與世界、文學與作者、文學與讀者、文學與文本共四編,具體包括文學本質與審美問題、作者中心觀及其解構、文學闡釋中的意圖問題等十六章內容。
楊寧 ·文學理論 ·17萬字
本書主要是圍繞德國文學思潮中的相關主題展開的系列論述,具體論題主要包括:“接受美學”的創立與文學研究范圍的擴大;“美學解放”與現實主義定義的更新;古典文學理論的堅守與新型審美意識的覺醒;藝術思維的革故與文學實踐的創新;德國文學研究與翻譯問題等。作者回到德國文學發展演進的歷史語境中,通過對相關作家、藝術家及其作品的解讀深化對相關文學思潮、藝術潮流的分析,有助于讀者對相關文學和藝術思潮發展脈絡及其在文學和藝術創作中表現的把握。
張黎 ·文學理論 ·30.1萬字
跨文化研究,如同一場在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論旅行。其中,既有差異與沖突,亦有融通與理解,既遇見陌生風景,亦重新發現自我。本書作者周憲,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本書收錄的諸篇什是他多年來研究成果的集萃:從跨文化研究的理論、觀念與方法,到全球化和本土性問題,包括如何用中國智慧來解決一些理論難題,國內人文學科所面臨的原創焦慮等;從福柯、巴特等法國當代思想家理論的引進與流變,到布萊希特、易卜生等西方藝術家的“中國鏡像”等。本書既表達了作者在文化之間漫長理論旅行的個人體驗,也呈現出晚近比較文學和跨文化研究的理論和觀念的嬗變。
周憲 ·文學理論 ·14.4萬字
本書收錄福樓拜于1847—1880年間寫給情人、朋友、前輩作家及愛徒的信,分為情與性、個性化與非個性化、藝術至上、內心使命四輯,內容涉及文學創作、愛情、友誼、旅行、藝術理念、時代思潮、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用普魯斯特的話來說,福樓拜書簡不但反映了作者的文藝觀念,而且處處洋溢著友情、親情,是研究福樓拜的重要參考。福樓拜主張小說家不應在作品中自我表露,就像上帝在自然界中不露面一樣。因此,他的書信成為揭示隱藏在作品人物背后的作者福樓拜的鑰匙,對讀者理解福樓拜的時代和作品,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補充。
(法)福樓拜 ·文學理論 ·14.7萬字
本書以現當代以來河北地域內的小說創作為研究對象,全面詳盡地論述了百年來河北小說創作的歷史風貌。全書共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梳理了河北現代小說的發展脈絡,中編和下編梳理了河北當代小說的歷史與現狀;每一編都對代表性作家作品做了深入充分的闡釋。全書注重史料收集和文本細讀,具有以史帶論、論從史出的特點。是一部頗有學術價值的地方性小說史專著。
郭寶亮 胡景敏主編 ·文學理論 ·4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