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話語與中國新詩
“革命”貫穿20世紀中國社會歷史文化進程,對新詩的產生、傳播和接受影響極大。“革命”既是新詩研究的參照物也是研究的對象,但已有的研究成果較多處于傳統革命觀念的籠罩之下而缺乏超越性,缺少關于新詩革命話語復雜性、豐富性的研究。“革命”之于新詩的意義,一是作為新詩外部處境的革命,二是作為新詩寫作核心語匯、表達現代漢詩之普遍性追求的革命,三是作為新詩特征后果的革命。革命話語包括以革命為核心詞的一套相關語匯,也包括這一套語匯在社會中的生產傳播及效用。“話語”是一種語言表達的結構,也是一種行為或實踐。革命話語在中國現代文學,尤其是新詩的生成發(fā)展中的影響或作用,尚未被充分認識或闡釋。該選題在綜論基礎上,選擇何其芳、卞之琳、馮至、艾青、綠原、廢名、徐玉諾、穆旦等八位具有代表性的新詩詩人,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學觀念做細讀和分析,并結合各人文學生活與詩歌創(chuàng)作經歷,探討革命話語對創(chuàng)作、傳播與接受的復雜影響,由此探究新詩百年與現代漢詩革命話語詩學建構與實踐問題。該選題將宏觀理論與個案探究結合,歷史分析與現實關懷聯系,以革命話語為關鍵詞闡釋新詩百年的中國化的現代性演進軌跡、特征與啟示。
·22.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