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有學叢書之一種,為《清代文學論稿》續編,主要由14篇文章集結而成,分別為生活在別處——清代詩歌的寫作困境及策略其應對,《楝亭圖卷》考釋、七律結構論的模式化及其消解,袁枚之出世,翁方綱宋詩批評的歷史意義、乾隆時期詩歌聲律學的精密化,法式善:乾嘉之際詩學轉型的典型個案,乾嘉之際詩歌自我表現觀念的極端化傾向——以張問陶的詩論為中心,性靈詩觀在女性詩學中的回響、詩學、文章學話語的溝通與桐城派詩歌理論的系統化——方東樹詩學的歷史貢獻等。
蔣寅 ·文學理論 ·27.2萬字
對于毛姆的風格,或許讀者首先會想到的是他的毒舌、詼諧、邪誕乃至于刻薄,但卻忽略了他在這一切之下的真誠與坦白,以及有意無意之間對有趣或是趣味的強調。在本書中,不論探討的話題是小說的藝術,還是對哲學、藝術與人生價值的思考,都處處可見毛姆對趣味的堅持。他的語言巧妙精到,流暢洗練,卻既不故作高深也不沾沾自喜。讀來宛如與你相對而坐,聽他本著自己天才的幽默感侃侃而談,教你如何讀書、閱讀的樂趣、名家的八卦、對名作的吐槽,還有他自己夾在對人與事的厭惡與熱愛之間的情懷與思考。
(英)毛姆 ·文學理論 ·19.4萬字
本書系作者近年來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成果結集,其總體特點是以作家研究和文本細讀為基礎,立足于20世紀以來的文學現象,將作家研究、文本分析與文學觀念、立場和風格融會貫通,從現代性與魯迅的文學選擇,歷史場域中的魯迅文學,現當代作家的語言、文體及文學的民間立場等角度切入20世紀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諸多理論問題和作品評價,對文化多元選擇下的中國現當代文學進行了個案分析和綜合研究。全書展示了作者扎實的理論素養和文化關懷,洋溢著人文精神和書卷氣質,文辭優美而激情澎湃,是一部富有創新的現當代文學研究論著。
靳新來 ·文學理論 ·27.3萬字
本書是曾彥修先生的回憶錄,篇幅不長,只有六記,卻記下了他人生中記憶最為深刻的幾件事,都和普通人的命運相關,都充滿了人道主義光輝。“我寫此書,有一個微小的希望,即:對任何人的生命和聲譽,均應該予以無比尊重,這是人與非人的界線,千萬不要去做相反的事,或頌揚相反的東西。”
曾彥修 ·文學理論 ·6.6萬字
這是第一部論述日本新華僑華人文學的專著。該著將日本新華僑華人文學史放在全球語境中進行考察,發掘其特殊性、重要性及填補空白的必要性,提出三十年的三個階段論,角度新穎,資料翔實,論從史出,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整體性反映歷程與面貌的研究成果。本書研究日本新華僑華人文學三十年(1990—2020),對應(或連接)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1917—1949),具有填補空白的創新意義。在全球化語境下,日本新華僑華人作家從“鄉愁”到“越境”,從“抗日”到“知日”,開始了對異鄉的語言及文化的探索。不同于西方的“移民”特點,日本華文作家具有在“風骨與物哀之間”的生存體驗與寫作心態,其意義并不僅是華文文學在海外的拓展,而是中國文學自身在海外的深入或者叫“生長”,更有意義的是,由于這些詩文成長在日本,在這塊讓中國人情感極其糾結,痛苦永遠新鮮的地方,而使其更具有獨特的異質審美價值。
林祁 ·文學理論 ·26.2萬字
本書介紹了當代美國青少年文學發展的軌跡和現狀,即二戰后的迷茫時期、問題小說時期和多元化發展方向。此外,還專章探討了青少年小說中的文化意識形態和表現方式、青少年亞文化和青少年話語、青少年人物塑造、青少年小說的敘事策略和技巧,并對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青少年文學獎項及其評價標準做了簡要介紹。美國青少年文學研究卻一直沒有受到外國文學界應有的重視,本書將為我國的美國文學研究開辟一個新領域,同時也為我國的青少年文學發展和繁榮提供域外信息和國際視野。
芮渝萍 陳曉菊 ·文學理論 ·17.8萬字
清代詞韻學是清代詞體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探究詞體用韻法則為主要內容。清人論詞以古詞為宗,論及韻法亦以舊詞用韻為據,但清代詞韻學成果并不是對舊詞用韻的再現,而是以清代詞體學的系統架構為旨歸,以當時的韻學為津筏,有規范韻法之意,具有建構性。本書以清代詞韻專書為研究對象,以韻學為切入點,以詞體學為研究落腳點,共時和歷時視角相結合,考察清代諸家詞韻專書的編韻理據,并探討清代詞韻學的演進理路。
杜玄圖 ·文學理論 ·18.4萬字
“故事圣手”毛姆獻給所有人的閱讀寫作指南。人稱“故事圣手”的毛姆,說他享譽全球也是實至名歸,他的作品被多個國家引進出版,他的寫作經歷和寫作技巧也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津津樂道。晚年,毛姆出版了本書《TheSummingUp》,這既是毛姆一生寫作生涯的回顧,也是毛姆對自己多年寫作經驗的總結。通過這本書,讀者能夠全面掌握寫作技巧,例如,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如何提升寫作能力?如何增強感受力?如何寫出清晰、簡潔悅耳的好文章?如何寫戲劇才能迅速贏得人心?寫小說怎樣使用技巧?如何通過閱讀提升理解力和認知?在本書中,毛姆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毒辣凝練的風格,講透了閱讀與寫作的奧義。
(英)毛姆 ·文學理論 ·13.7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共十五章,內容包括:先驅;百家;“虛”“構”;奇葩;漫說自我——巴爾特的《巴爾特自述》;懷疑時代的自傳——薩洛特的《童年》;自傳寫作的“恐怖行動”——羅伯格里耶的《戲說》三部曲等。
楊國政 ·文學理論 ·27.3萬字
縱橫文壇的中外文學大家在創作兒童文學時有何不同一般的呈現,這其中又有怎樣不同以往的思考與洞見,又有著怎樣的偏頗與局限?懷著對這一問題的強烈好奇心,本書秉承從問題出發的研究思想,通過大量文本細讀,還原文學歷史現場,透視享譽文壇的大作家們兒童文學創作中獨到思想與藝術手法,同時以嚴謹的批判精神,審視作家作品中的不足之處。本書具有突出的經典意識和寬廣的學術視野,既研究魯迅、冰心和張煒等代表性中國作家的兒童文學書寫與背后思想,又探究吉卜林、萊辛、馬克·吐溫、川端康成、法郎士、希梅內斯、普利什文和霍夫曼等國外文學大師在兒童文學創作時的獨特風姿,視角新穎,時有令人驚喜的學術洞見,相信既能為兒童文學研究帶來新意,又能為經典作家的研究帶來啟發。
朱自強 徐德榮主編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本書以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世紀之交三大時間節點為坐標,以建國六十年來的學術主潮演變為主線,對古代文學研究新學術傳統的確立、社會學研究主潮的興盛及其政治化蛻變,改革開放后古代文學研究的學術轉型、美學意識的先鋒突起、新方法熱的廣泛影響、文化批評的持續繁榮、學科交融的多元拓展、中外比較的深度透視、文學本位的內在回歸,以及世紀之交古代文學研究的百年反思與最新趨勢作了縱向梳理和揭示,對古代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古代文學史著作與理論作了專題歸納和評述,重在把握學術主潮之理念與范式的交融軌跡與演變規律,系統總結古代文學研究的主要成就與經驗教訓,具有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與啟思未來的重要價值。
梅新林 曾禮軍 慈波 ·文學理論 ·90.7萬字
明中葉至清中葉,是書坊業的鼎盛期,也是通俗小說的繁榮期。書坊業與通俗小說幾乎同時于明中葉走向繁榮。書坊業對通俗小說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明清通俗小說的繁榮離不開書坊業的支撐。江南運河城市因為大運河的重要地位與便利水運而成為明清商品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蘇州、杭州、揚州、常州、湖州等江南運河城市在明萬歷后成為新的坊刻中心和通俗小說刊刻中心,為明清通俗小說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城市的書坊業在明清通俗小說的創作、刊刻、傳播與接受等各個方面均起著重要作用。在書坊業的推動下,明清通俗小說最終在江南運河城市走向全面繁榮。
謝君 ·文學理論 ·13.9萬字
竹枝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文字載體之一,其形式固定、內容龐雜、風格諧趣,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和傳承,成為我國古代文獻資料的組成部分,具有相當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本書從民俗學的角度出發,以元代至民國時期京津竹枝詞文本為主要研究對象與范圍,初步探析京津竹枝詞的形成與發展歷程,描摹其中所記述與呈現的城市民俗生活與城市民眾類型。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引入民俗文獻的體例與立場問題,重點探討以詩體形式存在和流傳下來的京津竹枝詞文本的價值與功能,進而嘗試構建民俗詩的概念與內涵。
鄭艷 ·文學理論 ·18.8萬字
曾繁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是當代生態美學的奠基人。他在生態美學,審美教育,文藝美學等研究方面都具有相當高的造詣。生態美學作為我國新時期美學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收獲之一,曾繁仁教授在生態美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和開拓性的成果。曾繁仁文集共五卷,將曾繁仁先生幾十年來對生態美學的研究成果系統收錄。分別為第一卷:生態美學導論;第二卷:西方美學范疇研究;第三卷:西方美學論綱;第四卷:美育十五講;第五卷:生態存在論美學論稿。全面而深入地介紹了曾繁仁先生的學術思想和美學方面的建樹。
曾繁仁 ·文學理論 ·27.2萬字
《趙孟頫與元代中期詩壇》主要收錄了由構擬到現實:變化中的情感與價值、酬贈之間:作為交際工具的人生情感、風格的接受與比較:以雪堂雅集人物為核心、風格接受的群體基礎:北方名公們的政治信仰、名公們的美學:南北詩風的同與異等內容。
劉競飛 ·文學理論 ·23.9萬字
本書是二十世紀荷馬研究最重要的論著之一,最初出版于1980年。在當時的荷馬研究中,邁錫尼的土地所有制、青銅時代的考古發掘、程式化用語的紛繁細節,這些專門且技術性的問題,幾乎擠掉了詩歌的位置。而本書作者加斯帕·格里芬則把荷馬史詩重新作為偉大的文學作品帶到人們面前。作者回到樸素的文本細讀的研究方式,但又并非憑空的奇思妙想,而是以極多的學術證據為支撐。尤其是他重點討論荷馬史詩中的生死與神靈,這些正是古代希臘思想極具特色的領域,因此作者的這種解讀既使我們進一步領略荷馬史詩的好處,也可以從中獲得對于現代生活的啟示。
(英)加斯帕·格里芬 ·文學理論 ·19.4萬字
無論是杜甫對草堂花木的配置剪裁,抑或白居易富于控制力和馴化感的園林經營,還是蘇軾與文人雅致生活融為一體的花木題詠,唐宋詩人在園林植物審美實踐中,豐富了中國的美學傳統,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美學課題。本書上編考察王維、杜甫、白居易、李德裕、蘇軾、晁補之、楊萬里等詩人的園林植物書寫特色。園林植物在其筆下,既是山林隱逸符號,也是博物認知對象,又是個人收藏珍玩。不同身份的花木,折射出唐宋文人復雜深刻的審美視角。下編聚焦“窗竹”“出墻花木”等詩歌和繪畫中的經典園林植物意象,分析其跨越詩畫的共通美學意蘊,更加立體地揭示唐宋文人園林植物的審美全貌。
王悅笛 ·文學理論 ·34.3萬字
阿拜·庫南拜耶夫(1845—1904),哈薩克族偉大的思想家、作家、作曲家、哲學家、教育家。他是哈薩克文學代表性人物。由于阿拜的政治理想以及有關促進人類精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思考主要是由他富于藝術魅力的詩歌表達的,因此阿拜又被哈薩克人民推崇為詩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是據此于1995年將阿拜列入世界名人的行列,稱他為偉大的詩人。本書對早期阿拜研究進行了梳理,對阿拜學奠基人穆合塔爾·阿烏埃佐夫的著作及作者本人的探索成果做了簡略介紹。本書有助于讀者更全面地了解阿拜和他體裁多樣的詩歌、他的創作活動對我國哈薩克文學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以及他在世界各地的影響。
哈拜 ·文學理論 ·12.8萬字
本書聚焦于喜劇性矛盾,從形式特征與精神蘊涵統一的角度把握喜劇性的特征與精髓。首先通過對世界“六大喜劇理論模式”的辨析確立研究的理論基點,進而闡明人類喜劇意識發展進程中審美主體對喜劇性矛盾的積極建構作用,論述喜劇性矛盾的基本特性,揭示喜劇性矛盾的結構形態及其發展變異,剖析現當代藝術中的黑色幽默和戲仿,闡發喜劇性矛盾在其“雙重背反性”的形式結構中蘊含的以自由為核心的哲學美學內涵。全書的闡釋和論證層層推進,既有新人耳目的理論創見,又有生動幽默的個案分析,是一部見解獨到的理論著述。
修倜 ·文學理論 ·22.1萬字
本書完整地描述并分析了明代小說創作的發展歷程,深入探討了其間的特點和規律,對許多現象和問題都有創造性研究和精彩論述。書中有意識地嘗試了各種研究方法,如模糊數學、突變論甚至數理統計等,對作者、出版、小說理論、官方的文化政策以及讀者這五個交叉影響、互相制約的因素形成的一股合力對小說的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研究,從而使小說史真正成為動態的小說發展史,開創了小說史研究的新范式。
陳大康 ·文學理論 ·5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