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是什么決定了小說的生死?在創作8本小說的過程中,作者找到了答案:結構,以及由結構決定的故事的節奏。只有深刻理解故事結構,寫作者才能把握好各類情節的出場順序和時機,對故事的節奏操縱自如。作者結合三幕結構、劇情痛點等概念,詳細說明了故事運行的原理和情節安排的方法,并通過對《傲慢與偏見》等4部案例作品的深入解讀,展示了故事結構和情節塑造的多種可能性。只要掌控好故事的節奏,就可以調動故事的所有潛能,讓讀者的心隨著小說的節奏起跳。
(美)凱蒂·維蘭德 ·文學理論 ·11.2萬字
本書在明治時期漢學發展變化考察的基礎上,對明治詩話與漢詩中的“中國韻味”和“日本特色”進行整體觀照,挖掘明治漢詩文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聯,結合明治時期的時代風潮,剖析日本文人漢詩文創作時的文化心態和創作風格。主要內容包括明治漢詩文壇的發展階段,中日文人之間的漢詩文交流,明治詩話的內容、特征與成因,以及明治時期不同階段漢詩文的不同風格等幾個方面,進而揭示明治詩話和漢詩文在明治文學史上的地位與作用。
閆朝華 ·文學理論 ·24.3萬字
比較文學巨擘韋勒克以一己之力撰著全面梳理和總結西方近代文學批評理論的扛鼎之作,楊自伍先生以一己之力耗費二十五年時間完整譯出,自1987年開始先后三次出版,聲譽斐然。全新電子版本完整呈現精裝修訂第三版內容,首次上線。《近代文學批評史》是美國當代著名批評家、學者、比較文學巨擘雷納·韋勒克的代表作,是文學批評史領域開創性的也是總結性的巨著。《近代文學批評史》共有八卷,論述了從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長達兩百年的西方各國文學批評的歷史。由于作者造詣深厚,資料豐富,表達清晰,因此把一部常人想來艱澀難懂的理論專著寫得深入淺出、明白曉暢,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是全面梳理和總結西方近代文學批評理論的扛鼎之作。八卷本《近代文學批評史》由楊自伍先生耗費二十五年時間完整譯出。
(美)雷納·韋勒克 ·文學理論 ·299萬字
《第四種批評》主要內容:兼具作家和學者身份的作家學者批評在中外文學史上都是一個客觀存在,卻一直未能引起學界的關注,《第四種批評》首次以此立論,并視之為與媒體批評、學者批評、作家批評并列的“第四種批評”。全書既有理論的深度,也有現實的廣度,上編的理論建構與下編的個案分析相映成趣,附錄中對格非、曹文軒、張大春三位典型的作家學者的訪談更是為《第四種批評》的論點提供了強有力的實踐佐證。
劉曉南 ·文學理論 ·17.3萬字
清華學生無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鮮花綻放的背后是長期的積累,圓夢清華的背后有精彩的故事。2014年,清華大學繼續聯合多家媒體推出“頂你上清華2014新生成長故事”,此外,對清華2016年優秀在校生如特等獎學金獲得者等也進行了采訪報道,現在將這些有代表性的清華學生的精彩故事結集出版《我在清華等你來(第三輯)》,向社會大眾傳遞清華的多元選才和育人理念。另外這些優秀同學的成長經歷也能成為年輕同學們的榜樣和楷模,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劉震 ·文學理論 ·16.4萬字
周邦彥其人其詞,歷來是詞學研究的“顯學”之一,在詞史上具有集其大成、承前啟后的崇高地位。近代詞學大家鄭文焯、王國維等更是將周邦彥擬諸“詞中老杜”,足見其人在詞史上地位之崇。《詞中老杜周邦彥研究》一書分別從周邦彥詞作編年、詞集的整理傳播與文學評價、思想意趣、詞學法度與審美規范、藝術風格創新與哲學意義、詞史定位與影響等向度切入,梳理了兩宋詞學詞風的發展流變,探究詞體與其他文體(特別是詩歌)、哲學思潮的關系,進而論述清代及近代闡釋經典的理論建構、治詞方法的現代轉型,為周邦彥與其詞的研究提供一個更加多維、開闊、立體的視野。
孫虹 孫龍飛 ·文學理論 ·32.1萬字
本書以古代文言小說為研究范圍,以亂世書寫為闡釋中心,從歷史、文化、文學相結合的宏觀視角出發,圍繞“亂世”這一歷史現象對歷代眾多文言小說進行系統化、條理化、綜合化研究,既全面梳理了亂世的總體面貌,又揭示造成人類慘劇的社會因素,并挖掘人們在亂世中的生命渴求和生存理想,提煉出古小說亂世書寫的主題內涵、藝術表現特征和文學價值,從而使古小說亂世書寫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內涵得到充分闡釋和嚴密論證。
趙愛華 ·文學理論 ·33.8萬字
《歐美〈說文〉學研究》主要是探求西方學術背景下歐美學者如何研究《說文》。所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漢學相對比較發達的法國、英國、荷蘭等國。作者對這些國家比較有代表性學者的《說文》學成果進行詳細分析。
張大英 ·文學理論 ·16.2萬字
400年金學史崎嶇坎坷,各個時代的評論既有聯系又各有其特點。本書對此作了比較全面的回顧與總結,分別對明人、清人、近代、現代、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末、21世紀的金學給予梳理,對其中的熱點問題重點進行介紹與評論。《金瓶梅》在藝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中國古代小說上的一座光輝里程碑。本書探討了《金瓶梅》借徑《水滸傳》的文化淵源,《金瓶梅》對散曲、戲曲移植的成敗得失;論證了《金瓶梅》對中國小說的美學貢獻,及其在文學史上不可取代的顯赫地位。同時,還從結構、情節、細節、場面、人物塑造等方面探討《金瓶梅》對《紅樓夢》的巨大影響。
張進德 ·文學理論 ·26.8萬字
《詩經》中的《周南》《召南》(簡稱“二南”),是《詩經》“國風”最重要的內容,也是《詩經》研究中爭議最多的部分。前賢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宏觀把握和系統性不夠。而且資料也比較零散,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本書運用文學地理學和文史考證研究方法,從多學科的視角,結合地方文獻史料,對《詩經》中“二南”的名稱、地域及時代進行了辨析;梳理了先秦至近現代“二南”研究的內容、特點及研究價值;探討“二南”詩歌的文化流變,分析楚文化、周文華在漢水流域的交匯與影響。結合“二南”的具體作品,從婚戀文化、祭祀文化、動植物文化、論析了“二南”與漢水流域的關系,揭示《詩經》“二南”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并分析了“二南”與漢水流域詩歌的審美特征。本書還結合《詩經》內容,從民間傳說到歷史遺跡,選取了在漢水流域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褒姒、尹吉甫、仲山甫、召伯虎等進行研究。探求褒姒故里,追尋尹吉甫與《詩經》的遺蹤,評述仲山甫、召伯虎開拓周代南疆的歷史意義,并探析漢水流域民歌對《詩經》民歌的傳承。
劉昌安 ·文學理論 ·31.4萬字
“當代漢語新詩”概念建立的基礎是語言與歷史觀念和精神取向的內在互動結構關系,以語言的變化為基點,以審美為核心,以歷史為背景。本書以此一整體性概念,來討論“朦朧詩”、“第三代詩”、70后、80后等一系列年代術語所代表的40年以來的漢語詩歌,試圖整體勾勒出40年來當代漢語新詩的面貌和成就。全書將當代漢語新詩劃分為四個基本類型,即:“順勢與協調:當代漢語新詩與主流觀念相互纏繞類型”、“求索與挖掘:當代漢語新詩與主流觀念反思和對話類型”、“自主與獨立:當代漢語新詩回歸個體日常生活與精神建構的類型”、“語言游戲:當代漢語新詩重塑詩學本體的類型”。
朱周斌 ·文學理論 ·27.7萬字
本書以伍爾夫文本的原創性研讀為出發點,研究伍爾夫關于小說創作的非個人化詩學,剖析其關鍵要素及其相互關聯,探究伍爾夫非個人化詩學對莎士比亞等作家非個人化詩學的繼承與創新,挖掘其與艾略特等同時代作家非個人化詩學的區別,探討伍爾夫非個人化創作理念在其小說中的實踐,以及分析其對陳染等中國當代女作家的深刻影響。
黃重鳳 ·文學理論 ·19萬字
本書在“面向時代的文學理論與批評”總題下,輯錄了“文學基礎理論”、“中國古代文論”、“西方文論與中外文論比較”、“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文化與新媒介生態批評”、“文學批評研究與作品分析”、“文學與藝術研究”等七個專題性研究論文50篇,另有“致辭”2篇,總計53萬余字。現所收入論文是通過認真審讀從80余篇文章中選定的,這些研究論文注重問題意識,強調學術性、現實性、導向性,對當前我國文藝理論領域里的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以專題理論形式對文學藝術與文化中一些的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度研究。論文作者很多都是國內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本學術文集還專設“文學與藝術研究”專題,選入3篇國外學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對我國相關領域的研究與國外研究的交流對話起到重要作用。
高建平主編 ·文學理論 ·30.8萬字
本書匯集了作者多年在重編全唐詩及其研究過程中的重大創獲。所收篇章涉及唐代詩歌總集、別集、選集,對唐代詩人生平及創作的探索無不論出有據,無論是對唐代詩歌的個案研究,還是對一代文學史的考察,都有發覆啟蒙之意義。
陳尚君 ·文學理論 ·69.2萬字
本書圍繞著“傳奇”的核心概念,爬梳剔抉,窮原竟委,得出了“傳奇敘事作為一種特殊的中國敘事話語及傳統”,“已經了中國古代小說本身,早已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各種體類、各個階段難以擺脫的一種敘事模式”。這個看似尋常的看法,其實并不尋常,它蘊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把學界眾說紛紜的看法廓清了,把人們猶疑不決的看法確定了。這一研究,實際上是為中國小說在敘事傳統上尋找根脈,讓人們看到“傳奇”在中國小說發展之中的血脈流貫我以為,這一研究所得,委實是中國小說敘事模式與傳統研究方面的一個重大收獲。
張文東 王東 ·文學理論 ·26.6萬字
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印度和中國一樣,是當之無愧的文學大國。它產生了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詩歌總集,宏偉的兩大史詩,豐富的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精美的抒情詩、敘事詩、戲劇和小說,以及獨樹一幟的文學理論體系。本書概述自公元前十五世紀至公元十二世紀的印度古代文學,即吠陀時期、史詩時期和古典梵語文學時期的文學。其中,梵語文學是主流,也包括巴利語和俗語文學。
黃寶生 ·文學理論 ·32.8萬字
《中國近代文學史》,關愛和主編。本書梳理中國近代文學八十年的發展歷程,包括鴉片戰爭與洋務運動時期、維新變法時期、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時期,緊密結合中國近代的社會發展、思想變革,講述了古典文學的衰落,近代文學的萌生、形成與飛躍、拓展與蛻變。是“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教材。
關愛和主編 ·文學理論 ·36.2萬字
本書通過分析中外文學殘疾書寫的發展歷程和研究現狀,以“殘疾書寫”的文本為基礎,引入鏡像理論、人格特質論、創傷理論、文學倫理學等研究視角,較為系統地分析中國當代文學殘疾書寫中的人物形象、修辭載體、敘事模式、主題思想、書寫范式和價值取向,挖掘殘疾書寫對各種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的折射,揭示殘疾書寫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薛皓潔 ·文學理論 ·19.8萬字
本書是一部幫助讀者快速學習和掌握中國名著的工具書,精選了中國歷史上名氣最大、價值最高、影響最深、流傳最廣的名著160多部,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醫學、科技等方面。書中設置了“作者簡介”、“背景介紹”、“名著概要”、“閱讀指導”、“作品特色”、“作品評價”、“名家點評”等欄目,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剖析作品,濃縮原著精華,提煉作品主旨,講述名著背后的故事,捕捉作品中的點睛之筆,給讀者創造出一種輕松的閱讀環境,讓讀者在較短時間內跨越鴻篇巨制的障礙,領略名著的風采,同時也為讀者以后深入學習和研究這些經典奠定了基礎。所有這些內容,由點及面,或縱向深入,或橫向延伸,全方位闡釋名著的內涵,讓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內博覽群書,領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產生進一步研究的愿望和探求新知的濃烈興趣。
朱立春主編 ·文學理論 ·50萬字
本書立足于對不同詞學理論批評專題建構與展開的勾勒分析,努力摒棄以“名家敘論”遮蔽或取代詞學理論批評多向度衍展與具體流程的做法,注重考察“承納”“衍化”“創新”“發展”等環節,并將它們有機地納入到一個系統中,尋求古今文論之“通”,探討傳統詞學之“變”,以期補充民國時期詞學研究中的一個短板。
胡建次 邱美瓊 ·文學理論 ·3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