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國民教育通識讀本,汲取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理念!借助22位中外學者與作家的深邃目光,透析文學經典!馬爾克斯、帕慕克、米蘭·昆德拉等大家原典呈現,王安憶、曹文軒、格非等專家深度解讀!《文學的意義》是《國民教育通識讀本》系列的文學卷,由知名教育學者、一線杰出教師扈永進精心選編,介紹并解讀了22篇古今中外的經典文學名家名作。
扈永進 ·文學理論 ·17萬字
從我社已出版《北大講座》第1到26輯中相關內容精選而成,本輯包含文史哲領域的精彩講座文章,讀者對象為對文史哲領域的熱點話題感興趣的大學生群體。計劃以軟精裝形式出版,宜讀宜藏。計劃以軟精裝形式出版,宜讀宜藏。計劃以軟精裝形式出版,宜讀宜藏。
《北大講座》編委會 ·文學理論 ·30.7萬字
從“多民族文化”理論視野出發,本書對21世紀以來廣西代表性的詩人作品、詩歌團體、寫作現象及社會傳播進行了整體觀照,旨在探究新世紀以來廣西詩歌書寫的整體概況和迫切需要應對的一些寫作困境,揭示了不同群體的寫作觀念及其背后的審美趣味與文化訴求。尤其重要的是,探討了廣西青年詩人及其團體多樣的詩歌寫作話語背后所包含的民族意識和時代精神。同時,從中國當代詩歌史的整體視野進行考察,客觀闡述了廣西詩歌在中國詩歌版圖上的地位和意義。
董迎春 覃才 ·文學理論 ·18.7萬字
知識是枯燥的,故事是有趣的。把知識巧妙地融進有趣的故事,讀故事時習得許多知識,無疑是最理想的學習方法。《文心》就是這一成功方法的典范。夏丏尊、葉圣陶二位先生憑多年教學經驗,用《文心》里的32個故事,講解了“關于國文的全體知識”,平易近人,寓教于樂,多年來受到無盡讀者的贊譽。加入吳浩然先生民國風插圖,形象再現民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現代讀者不僅能借此書輕松愉快地學習讀與寫的知識,且能“身臨其境”地了解民國。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學理論 ·13.3萬字
中國古代文論就是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本沒有西方學科概念的“文學理論”,但卻有“詩學”概念,這是在中國古代漫長的歷史中隨著文學的發展逐漸產生并完善的。本書采用“范疇”的研究方法,從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提煉出“詩言志”“賦比興”“感物”等范疇并加以論述,系統梳理了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包括作品論、創作論、作家論、批評論、鑒賞論等內容,簡潔明晰地闡述了中國古代關于文學本質特征、文學創作、作家、批評、鑒賞等相關問題的最基本理論內容。
胡經之 李健 ·文學理論 ·9.5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史(漢代卷)》是一部系統梳理20世紀漢代詩歌研究史的論著。全書共四章,第一章介紹上世紀初至1980年以前漢樂府詩歌研究的歷史;第二章介紹1980年至世紀末漢樂府研究的歷史;第三章介紹五言詩的研究史;第四章介紹四言、七言、騷體詩的研究史。該書對上個世紀內漢代詩歌研究的重要問題和重要論著做了歸納和分析,“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為今后相關研究提供了參考的便利。
趙敏俐 ·文學理論 ·14.3萬字
本書分為兩輯,分別為德國浪漫派文學研究和德國表現主義文學研究,是兩位德語文學研究專家近半個世紀研究成果。其中,對德國古典主義與德國浪漫主義的評價問題,對席勒、歌德的系統研究,對德國表現主義思潮的評價和論爭,都是具有理論開拓意義的問題,推動了德語文學的深入研究。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是“史詩戲劇”的代表人物,作為“陌生化”理論的提出者,布萊希特因其戲劇作品和戲劇理論的巨大影響力,以及與中國文化千絲萬縷的關系,成為中國學界研究史詩戲劇的熱點。而在這眾多的研究中,張黎教授當為布萊希特研究的權威。德國浪漫派作家包括席勒、歌德等,以及浪漫主義思潮則為陳恕林先生多年研究成果,兩部分內容合一,為德語文學研究中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學術成果。本書入選“2019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學者文庫”。
張黎 陳恕林 ·文學理論 ·24.1萬字
羅馬人認為諷刺詩是他們自己的創造,這種詩體迄至德萊頓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德萊頓既有諷刺詩創作,也對諷刺詩,尤其是羅馬諷刺詩進行過全面而深入的批評。諷刺詩《押沙龍與阿齊托菲爾》確立了德萊頓在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名聲,而《關于諷刺詩的起源與發展》是對于諷刺詩最為自覺和完備的詩學之作。本書以德萊頓的該篇批評為起點,結合他的諷刺詩和其他詩學作品,從考溯“諷刺”的起源開始,分別討論了德萊頓對于諷刺的恰當方式、諷刺的詩體(韻律和風格)形式、諷刺的道德維度等所表達出的詩學觀。通過德萊頓的這些詩學主張,結合對新古典主義時期眾多相關詩學問題的考察,本書較完整的構建起了德萊頓的諷刺詩學體系。
李樹春 ·文學理論 ·21.6萬字
本書致力于幫助學生積累文學知識,增強文學感悟力,提升文學趣味,提高文學素養。在傳統的詩歌、散文、戲劇編選材料之外,獨辟蹊徑,編選了三字歌、四字文、成語歌、對韻歌、對聯選誦、民俗歌謠、諸子百家作品選讀、傳統詩話詞話選讀、中外現代詩選讀等內容,按周編排,便于學生合理安排學習。
邱道學 ·文學理論 ·9.6萬字
知青文學研究的新視野在哪里?本書跳出革命、政治、階級等視角,全面梳理知青作城鄉經驗,立足于對知青作家私人經驗與社會歷史、地理空間的駁雜關系的考辨,沿著“空間遷徙—城鄉經驗—文學書寫”的思考路向,探尋“社會—文化—審美”的研究路徑,從文化詩學和審美詩學兩方面激活知青文學的潛在價值。通過繪制知青文學的“時間—空間”研究譜系,破解了既往知青文學研究意識形態色彩過于濃重的困局,提出并論證了知青文學的場域學、鄉愁美學、代際研究等新命題。
李彥姝 ·文學理論 ·18.5萬字
中國古代文體學已趨繁榮,但是關于中國古代文體的發展演變情況的研究尚較薄弱。文體發展演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研究角度也有多種。概要說,不外乎內因論和外因論二途。本書屬于前者。其主要內容有:(1)吸收學界文體內涵論研究成果,界定“文體”內涵。(2)分析文體發展演變論研究存在的問題,著重探討中國古代文體之相關研究比較薄弱的原因,以圖糾補。(3)提出并論證單純文體、復合文體與大成文體等概念,尤其探討了大成文體的內涵及文體學意義,并由此宏觀地勾勒了文體發展演變之輪廓。(4)首次探討了中國古代文體融合的方式、文體劇變的促發因素等問題,并對“以文為詩”“以詩為文”等作出新的闡述。
王章才 ·文學理論 ·32.3萬字
清華學生無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鮮花綻放的背后是長期的積累,圓夢清華的背后有精彩的故事。2014年,清華大學繼續聯合多家媒體推出“頂你上清華2014新生成長故事”,此外,對清華2016年優秀在校生如特等獎學金獲得者等也進行了采訪報道,現在將這些有代表性的清華學生的精彩故事結集出版《我在清華等你來(第三輯)》,向社會大眾傳遞清華的多元選才和育人理念。另外這些優秀同學的成長經歷也能成為年輕同學們的榜樣和楷模,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劉震 ·文學理論 ·16.4萬字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日本文學經歷了由自然發生到深受漢文學影響,再到恢復本國文學傳統,最后到大力吸收西方文學理念和文學手法的發展歷程。《日本文學》以時間順序編寫,從遠古時代到近代,詳細介紹口頭文學到文字文學發展,敘述了從神話、傳說、原始歌謠、和歌、漢詩、物語、日記、隨筆、連歌、俳句、通俗小說到近代小說。文學形態從初期近古文學的二元性,到中期文學逐步走向多樣化、庶民化和大眾化,從而產生了豐富多姿的文學形態。在其文學發展的進程中,日本始終堅持兼收并蓄,大力吸收優秀的外來文學和文化,使得日本文學在世界文學中一直占得重要的一席。
唐月梅 ·文學理論 ·5.2萬字
本書從文本細讀出發,倚重原典實證,采用整體觀照與個案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研討錢鍾書的散文、短篇小說、長篇小說以及古體詩的創作,以及他在翻譯方面的理論、觀念、方法與實踐。梳理錢鍾書創作在內容、結構、文體與修辭等方面的特色;探究其創作的外在背景與內在理路;考察其關注重心、創作理念和表達路徑;評述其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的基本內涵、發生軌跡及其價值意義。以錢鍾書的學術活動與他生活時代的社會歷史語境為潛在背景,將錢鍾書文藝批評中的學術創見、理念與他的文學創作、翻譯活動貫通考察,借助“以錢釋錢”的方法,予以相對系統全面的闡釋;并重新思考錢鍾書之于中國現代文學、比較文學、翻譯學乃至整個人文學術的意義。
聶友軍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立足百余年來日中兩國學術興替流變的基本事實,在日中文化比較視閾下,系統考察了日本宋詩研究的歷史進程與基本內容,以宋代重要詩人與日本主要宋詩研究者為考察點和綰接線索,全面展現了日本學者宋詩研究的重要成就、學術創見、獨特的學術思路與取向及其局限與不足。本書提出,日本學者從“他者”的角度,對研究對象持有新鮮立異的見解,在多視點上為深化與拓展宋詩研究的深廣度做出了貢獻,在國際學術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有其顯著的獨特性與穩固的重鎮地位。
邱美瓊 胡建次 ·文學理論 ·32.1萬字
本書著重研究梁啟超“新民”文學啟蒙的理論和實踐與中國現代文學啟蒙話語之間的發生學關系。作者從梁啟超政治啟蒙的整體文化視野出發,探討其以文學作為啟蒙方式的話語邏輯、話語形態、話語內涵和話語價值導向,是如何影響中國現代文學啟蒙話語的發生的,旨在揭示中國現代文學啟蒙話語內在的“教化”邏輯,并確認梁啟超文學啟蒙話語作為古典“詩教”傳統,走向現代的歷史中介的重要意義。
鄭煥釗 ·文學理論 ·17.7萬字
400年金學史崎嶇坎坷,各個時代的評論既有聯系又各有其特點。本書對此作了比較全面的回顧與總結,分別對明人、清人、近代、現代、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末、21世紀的金學給予梳理,對其中的熱點問題重點進行介紹與評論。《金瓶梅》在藝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中國古代小說上的一座光輝里程碑。本書探討了《金瓶梅》借徑《水滸傳》的文化淵源,《金瓶梅》對散曲、戲曲移植的成敗得失;論證了《金瓶梅》對中國小說的美學貢獻,及其在文學史上不可取代的顯赫地位。同時,還從結構、情節、細節、場面、人物塑造等方面探討《金瓶梅》對《紅樓夢》的巨大影響。
張進德 ·文學理論 ·26.8萬字
本書以新世紀以來出現的鄉村題材小說,包括部分鄉村非虛構作品作為觀照對象,論述二十年來鄉村敘事所出現的新質元素和諸多變貌。對近二十部鄉村敘事作品(特別是長篇小說)進行了細致、深入、不乏新意的解讀,分析了作家的創作動機還有表達意圖。梳理了中國現當代文學鄉村敘事的發展脈絡,并對當下鄉村現實圖景有所揭示,兼具學理性和實踐性。
葉君 ·文學理論 ·21萬字
本書從四個重要的科幻作家群體——女性、大男孩、邊緣人、現代化進程中的落伍者及其作品,從中探查他們各自的科幻文學展現,研究各類作家給科幻的整體帶去了什么特性。綜合考察、探索科幻文學的本性到底應該怎樣,對科幻文學領域一些尚未深入研究的問題作出提示。作者研究認為,科幻文學無論從思想性、情感性、行動性和文本構造方式上,都具有獨特的特征。科幻作家在作品中呈現通過認知系統內的實驗去面對社會的方式,為未來的社會發展帶去了有價值的思考和體驗。而科幻所創造的想象的社會產品、科幻所營造的種種想象的圖景,給人類以鼓勵和警示。深入研究科幻文學對主流文化的反抗過程和反抗方式,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當代社會的文化多樣性。
吳巖 ·文學理論 ·20.9萬字
本書原名為《修辭概要》,作者為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張志公先生。全書分為“用詞”“造句”“修辭”“篇章與風格”四章,例證豐富,引用魯迅、老舍、趙樹理等現代文學大家的經典著作為示范,又結合一般寫作中的弊病對癥下藥,從理論到實踐,詳盡闡明了修辭學的若干問題。說理透徹,解析明了,有助于學生掌握語言表達的內在規律,提高語言運用的藝術水平。
張志公 ·文學理論 ·1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