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郛
叢書。元末明初陶宗儀輯。一百卷。宗儀有《南村詩集》已著錄。書仿曾慥《類說》之例,曾所編者則略去之。采輯自漢、魏至宋、元各種筆記小說,也有經、史、諸子及詩話、文論等,凡一千二百九十二種,自三十二卷劉鯨《傳載》以下,有錄無書者七十六種。書名出自《揚子法言·問神》:“大哉天地之為萬物郭,五經之為眾說郛”句。每書大多為節刊,較少有全,其中少數作品,世無傳本;亦有原本久亡,而從類書之中鈔合其文,以備一種者。古書之不傳于今者,斷簡殘編,往往而在;佚文瑣事,時有征焉,于考證頗有價值。然體例較蕪雜,往往一書多出,或別立名目。蓋屢經竄亂,早非宗儀原本。后三十卷明時即已散佚,明人郁文博補為一百卷。原本已佚,民國張宗祥據六種明鈔本校改刪補,希復宗儀原書面貌,成百卷本,有涵芬樓排印本,商務印書館排印本。清順治三年(1646)陶珽重校整理的《宛委山堂刊本》,為現在通行的百二十卷本,舛誤頗多。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八年將涵芬樓百卷本,明刻《說郛》一百二十卷本及《說郛續》四十六卷本,三種錄集影印,定名為《說郛三種》(精裝十冊),選國內各種善本校刊,將各種誤謬處,一一勘正,合而觀之,已多于《中國叢書綜錄》著錄,書后有索引,為最佳本。
·12.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