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道德真經注
免費

四卷。初唐李榮(生卒年不詳)撰。李榮,初唐元天觀道士,號任真子,為高宗、武后間人。撰有《道德真經注》四卷。僅存一至三十六章。舊題稱:“元天觀道士李榮注”。書分《道經》、《德經》二經。《道經》末章與《德經》原缺,后在敦煌卷子中發現此書下卷。因書前奏表稱道士臣榮,所以都誤認為李榮是息齋道人,進而認為此書為息齋道人所著。白云齋《道藏目錄詳注》在《道德真經義解》下誤抄為息齋李榮注,實乃錯誤。然《道德真經注》與《道德真經義解》之間存在異端有四:其一,《道德真經義解》分《道經》、《德經》共八十一章;而此書僅分《道經》、《德經》并無章次。其二,《道德真經義解》之旨在于:“常無,欲以觀其徼,常有,欲以觀其微”。認為《道德經》上、下都可以達到一定的極限,掌握它可以得道、治國、修身;而此書之旨闡述:“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提倡圣人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治。其三,《道德真經義解》認為“非常道,非常名,常者不變謂也”,又認為“谷神不死,神藏于體,猶山之藏谷,故曰谷神”。此書認為:“非常道者,非是人間常俗之道,非常名者,非常俗榮華之虛名也”,又認為“谷空也”。其四,《道德真經義解》多散句,而此書似駢文,如此等等。說明此二書實非一人之作。《新唐書·藝文志》、杜光庭《道德真經廣圣義》及唐末強思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對《道德真經注》都有記載和引用,因此學者認定此書為李榮著而于息齋道人《道德真經義解》無涉。后世學者認為此書闡述詳實,對《道德經》的理解、解釋均有獨到之處。為唐以后研究《道德經》者引以為參考。現存明《道藏》本、明《道藏舉要》本。

蘇轍 ·國學 ·2.7萬字

最新章節 第5章 2015-12-24 11:27:23
詞綜
免費

詞選集。清人朱彝尊、汪森編。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浙派詞人領袖。《詞綜》先由朱氏編選26卷,后又由其友人汪森增補10卷,共36卷,選輯唐、五代、宋、金、元詞人659家,詞2252首,蔚為大觀。編者廣采各種資料,搜羅宏富,有不少他本所未見收錄的作品,給人以別開生面、耳目一新之感。朱彝尊《發凡》說:“詞至南宋始極工,至宋季而始極其變,姜堯章氏(即姜夔)最為杰出。”汪森《序》說:“鄱陽姜夔出,句琢字煉,歸于醇雅。”兩人都推崇姜夔為“正宗”。這種理論成為浙派詞人的指導思想,在當時雖有糾正有明以來詞壇流弊的作用,卻又使詞的創作走向重格律形式、輕思想內容的另一極端。所以近代詞人文廷式批評說:“《詞綜》意旨枯寂;后人繼之,尤為冗慢。”(《云起軒詞抄序》)指出了《詞綜》對詞的發展的不良作用。盡管如此,《詞綜》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詞選本。此書在體例上能吸取前代詞選之長,以時代先后為序,各家下有詞人姓氏、籍貫及其著作,間附宋、元人評語。“其詞名句讀為他選所淆舛,及姓氏爵里之誤,皆詳考而訂正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種認真求實的作風,為后人所推許。《詞綜》36卷本康熙三十年由裘抒樓刊行。另有《四部備要》本,1975年中華書局出版影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校點本。

朱彝尊 ·國學 ·21.7萬字

最新章節 第66章 2015-11-20 19:07:12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波市| 林西县| 吉木乃县| 永昌县| 略阳县| 扶余县| 奉化市| 柳河县| 监利县| 凭祥市| 会泽县| 武陟县| 彰武县| 如东县| 镶黄旗| 城市| 壶关县| 马龙县| 长宁县| 德钦县| 六枝特区| 南汇区| 科技| 辽宁省| 大新县| 荔浦县| 长岛县| 奉贤区| 东乡族自治县| 敦化市| 芜湖市| 新邵县| 海林市| 新巴尔虎右旗| 岳西县| 恭城| 崇明县| 揭东县| 通城县| 梓潼县|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