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本草乘雅半偈
免費

本草著作。原書未分卷,后世有著錄為10、11、12卷者。明盧之頤(子繇)撰。其書初名《本草乘雅》,撰成于1647年。四數為“乘”,因各藥分覈(核)、參、衍、斷4項解說,故名“乘雅”。書成逢明末兵亂而散失,作者追憶舊作,僅將覈、參兩項補其殘缺,衍、斷則難以復原,約只得原書之半,乃名“半偈”。共載藥365種,以應周天之數。其中《本經》藥222種,其它后世本草藥143種。所選多為常用藥,然拼湊周天之數,“未免拘牽附會”(《四庫全書提要》)。諸藥分《本經》上、中、下三品,《別錄》上、中、下三品,其余諸家本草,按時代先后分為第一帙、第二帙等。各藥之前,注明出處品級,次列藥名、氣味良毒、功效主治。注文分兩部分,首為“覈(核)曰”,述藥之別名、釋名、產地、形態、采收、貯存、炮制、畏惡等內容;次為“參曰”,作者于此處常闡發藥學理論見解。書中亦常夾引作者之父盧復《本草綱目博議》,及明代繆仲淳、王紹隆、李時珍諸家藥論。作者常以儒理、佛理推演藥理,每從藥名、法象、生態等人手闡釋藥物性能,多使其說涉于虛玄。但在討論用藥適應證時,卻能結合《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細予分辨,頗多經驗之談。故《四庫全書提要》謂其“考據該洽,辯論亦頗明晰。于諸家藥品,甄錄頗嚴。雖辭稍枝蔓,而于本草,究為有功”。今存清初盧氏月樞閣刊本、《四庫全書》本及據此轉抄本數種。現代有鉛印校點本。

盧之頤 ·國學 ·26.8萬字

最新章節 第65章 2015-11-13 15:42:31
唐宋詩醇
免費

唐宋詩總集。四十七卷。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敕編。高宗性好詩文,常與沈德潛等談論詩文,曾于乾隆三年(1738)編定《唐宋文醇》。后有感于“文有唐宋大家之目,而詩無稱焉者”、“有文醇不可無詩醇”,因選唐宋詩成就突出者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蘇軾、陸游六家,“以見二代盛衰之大凡,示千秋風雅之正則”。此書認為,李杜一時瑜、亮,千古稀有;樂天平易,最近乎情;奇創而不詭乎理者,莫過昌黎;錄此四集,足以觀有唐一代之詩。而宋詩不足以匹唐,僅選兩集,因山谷多生澀,而選蘇詩以示北宋詩壇之功;錄放翁詩以見南渡以后詩之大成。謂六家為唐宋詩中之醇醪實不為過。全書有太白八卷,少陵十卷,樂天八卷,昌黎五卷,東坡十卷,放翁六卷。未作箋注,然每詩后皆有評點語,有引前賢之評,亦有時人所評,均極精煉中意,于理解體味詩作皆有點化作用。此書流傳很廣,多用于家塾學習之課本,故版本頗多。有乾隆十六年武英殿刻本(《四庫全書》據以著錄),此為初刊,臺灣大學有藏。乾隆二十五年內府又刻有四色套印本,圈點品評則更為顯目,臺灣故宮博物院有藏。后世多次重刊,有乾隆二十五年書業堂重刻本,光緒七年(1881)浙江譚鐘麟重刊本和江蘇局本,等等。

(清)愛新覺羅·弘歷 ·國學 ·47.8萬字

最新章節 第50章 2015-12-27 01:32:59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泉市| 鄂托克旗| 交城县| 修文县| 右玉县| 会同县| 元江| 怀远县| 西平县| 思南县| 潮安县| 九龙县| 文昌市| 临洮县| 中阳县| 繁昌县| 南阳市| 缙云县| 宣武区| 东乡族自治县| 巴彦淖尔市| 临高县| 株洲县| 革吉县| 三亚市| 恩平市| 高唐县| 莱阳市| 衢州市| 伊春市| 阿拉尔市| 梧州市| 友谊县| 马关县| 高邮市| 堆龙德庆县| 宜黄县| 江城| 古浪县| 阿城市|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