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醫訣串解
清·陳修園撰。約成書于1823年。全書5.2萬字。書凡6卷。該書自太陽篇始,至厥陰病終,對仲景原文,詳為闡發。其注釋發揮有如下特點:①綜貫衍繹,詮解傷寒。其對《傷寒論》原文,不是隨文順演,逐條注釋,而是采用綜貫衍繹的方法,即把《傷寒》各篇條文,按不同的內容分成若干段,綜合分析,融會貫通,既說明條文之間的聯系,又指出其辨證要點,使人深得要領。②以經為綱,分經審證。其用分經審證的方法,以六經為綱,根據各經病變特點歸納仲景條文。如三陽病篇,以經證、腑證為綱;三陰病篇,以陰(寒)化、陽(熱)化為綱。進而闡明各病之證型和病機治法,再依循《傷寒》條文分節論述其精義。這一特點在他的《傷寒論淺注》中得到更充分的體現。③辨識六經,注重氣化。他以《內經》理論為依據,善于運用標本中氣、經絡學說來推闡六經奧旨,以明六經證治傳變之理。④文字樸實,切合實用。本書不足之處在于對某些《傷寒》條文的移易不甚合理,某些論點也比較牽強。此書乃陳氏晚年所編集,惜六篇之中尚缺厥陰一篇,以其未成書,故不及付梓。陳氏去世后,其門徒、侄兒陳道著承修園之志,日嘗閱覽而秘藏之,復體會其遺意,而敬續一篇,以補其缺。篇帙既成,遂刊刻于世。此書有清刻本及《陳修園醫書》諸種本;后上海科技衛生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有印行。現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等藏有清·咸豐六年丙辰(1856)刻本;揚州市圖書館藏有清·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圖書集成印書局鉛印本;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藏有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珍藝書局鉛印《陳修園醫書二十一種》之單行本。
·3.1萬字